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与MRI、SPECT对比评估右心室收缩功能

来源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wh04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进一步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右心室收缩功能的准确性.方法 选择30例本院住院患者,其中冠心病10例,高血压病7例,心肌病5例,房间隔缺损5例,肺动脉高压3例,分别应用RT-3DE、磁共振(MR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测量其右室舒张末期容量(RVEDV)、右室收缩末期容量(RVESV)、右室每搏输出量(RVSV)、右室射血分数(RVEF),并比较RT-3DE与MRI、SPECT测值的相关性和差异.结果 RT-3DE与MRI测量的RVEDV、RVESV、RVSV、RVEF值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EDV=0.811,rESV=0.837,rSV=0.818,rEF=0.701),RT-3DE与SPECT测量的RVEDV、RVESV、RVSV具有相关性(rEDV=0.526,rESV=0.493,rSV=0.514),与RVEF并没有相关性(rEF=0.235).结论 RT-3DE能准确评估右心室收缩功能。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LEAD)患者股总动脉僵硬度与心功能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LEAD患者33例与健康志愿者37例,应用QIMT和QAS技术自动测量左侧股总动脉的内中膜厚度(IMT)、管径、扩张性(DC)、顺应性(CC)、僵硬度参数(α、β)和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质量(LVM)、射血分数(EF)
目的 探讨先天性双孔二尖瓣(DOMV)畸形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及诊断.方法 对20例先天性双孔二尖瓣畸形进行常规心脏检查,重点观察二尖瓣短轴切面、心尖四腔和两腔切面及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观察瓣口形态、瓣膜回声、血流动力学情况及有无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并与手术比较.结果 成人患者13例,均伴有明显血流动力学异常,行二尖瓣置换术.学龄患儿1例,合并肌部室间隔缺损,因明显血流异常行二尖瓣置换术.2岁以下患儿
患者男,53岁.主因上腹部不适2周来院就诊.患者一般情况可,腹平软,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4.0 cm,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超声检查:肝胆未见明显异常,脾肋下4.0 cm,长15.2 cm,厚5.6 cm,脾实质回声不均匀,测及多个大小不等低回声,大者约2.4 cm×2.3 cm,边界清,无明显包膜回声。
期刊
目的 探讨血管回声追踪(E-Tracking)技术评价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颈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38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及60例正常者,应用E-Tracking技术检测双侧颈总动脉弹性模量(Ep)、僵硬度(β)、顺应性(AC)、膨大系数(AI)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结果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组Ep、β、AI、PWVβ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AC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是一种少见的间叶组织肿瘤,性质可能为纤维母细胞性,文献报道SFT发病年龄范围19~85岁,发病高峰40~60岁,女性多见[1-2].最常见的发生部位为胸膜,发生在盆腔病例极少见.盆腔SFT早期常无临床症状,表现局部缓慢增大的无痛性肿物,部分病例为偶然性发现,大多数由于肿瘤体积增大压迫邻近脏器引起相应症状,肿瘤巨大时可扭转出血,
期刊
患者女,43岁.20年前劳累后胸闷心慌在当地医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未行治疗,近年病情日渐加重而来我院就诊.专科检查:心前区无隆起,心跳节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心尖部闻及收缩期2/6吹风样杂音.心脏超声检查:二尖瓣增厚,开放重度受限.三尖瓣大量反流,最高反流速度4.3 m/s,压差75 mmHg(1 mmHg=0.133 kPa)。
期刊
患儿女,6个月,2011年9月因口唇发紫、食欲不振、吃奶量少、活动后呼吸费力来我院就诊.查体:体格发育正常,口周及指端发绀,面色发青,心前区隆起,胸骨左缘2、3肋间闻及Ⅲ级全收缩期舒张期杂音,腹软,肝脾无肿大.门诊心脏超声检查:①右房增大,右心室壁增厚,右心室缩小(图1);②室间隔回声连续,房间隔可见回声中断约7 mm,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示该处左向右分流;③主动脉内径增宽,右室流出道变
期刊
孕妇26岁.停经35周余,常规行产科超声检查,使用Philips iU2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5 MHz.超声显示:宫内单活胎,胎头颅骨光环完整,双顶径89 mm,颅内未见异常,脊柱排列呈双串珠状,股骨长70 mm,腹围增大(334 mm)。
期刊
正常脐带略呈螺旋状迂曲走行,即两条动脉盘绕一条静脉走行.常见的脐带异常有脐带缠绕、脐带扭转、脐带打结、脐带先露及脐带脱垂等[1].有关无盘绕脐血管,即三条脐血管平行排列走行,报道甚少.由于脐血管失去正常螺旋状结构,分娩过程中极易造成脐血管受压、脐血流改变,可发生胎儿宫内窘迫,严重者可导致胎死宫内[2]。
期刊
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2004年1月至2011年1月对115例纵隔子宫患者进行了超声监测下TCRS术,患者年龄12~38岁,平均26.8岁.其中完全性纵隔39例(有流产病史27例,有早产史4例,原发不孕8例),不完全纵隔64例(有流产病史27例,原发不孕19例,有早产史8例,无临床表现查体诊断10例),Robert子宫2例,疑似双角子宫10例.合并阴道纵隔患者28例.行宫腔镜手术前,全部患者均行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