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双创”背景下新型高端旅游人才创新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 :河南教育·高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互联网+双创”的背景下,新型高端旅游人才的缺乏成为制约旅游业转型升级的瓶颈。从全日制旅游管理教育体系和旅游业社会培训体系两方面,分析“互联网+双创”背景下河南省新型高端旅游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构建“互联网+双创”背景下新型高端旅游人才创新培养的模式,即深入改革现有的旅游管理教育体系、完善现有的旅游业社会培训体系,来培养更多的新型高端旅游人才。
  关键词:新型高端旅游人才;培养;创新
  “互联网+”开拓了旅游业的新版图,“双创”成为新时期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新引擎。“互联网+双创”背景下,面对层出不穷的旅游新业态和瞬息万变的国内外旅游市场,能引领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新型高端旅游人才成为行业急需人才。河南省是文旅大省,随着“互联网+”“双创”“旅游+”“一带一路”的推进,河南省正向文旅强省迈进。2019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河南省疯狂“吸金”502亿元,旅游收入位列全国第4。面对河南省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和旺盛的旅游消费需求,新型高端旅游人才的短板问题越发凸显。
  一、新型高端旅游人才的内涵
  新型高端旅游人才是具有旅游基础知识和专业素质,同时兼备其他学科的专业学识及实践能力,并能够将专业知识应用于旅游行业工作中,为旅游产业提供高端服务的人才。新型高端旅游人才的“新型”主要体现其复合性、创新性、实践性等特点,“高端”主要体现其行业引领性特点,这些是新型高端旅游人才与普通旅游人才最大的区别。
  二、新型高端旅游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新型高端旅游人才的培养主要依托于全日制旅游管理教育体系和旅游业社会培训体系。全日制旅游管理教育体系包括全日制高等院校教育和全日制中职院校教育。
  为了全面分析新型高端旅游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首先对相关二手资料进行了收集和分析。二手资料搜集途径主要有:一是政府相关部门及各院校公布的信息,如河南省教育厅官方网站、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官方网站、河南省各院校官方网站等公布的信息,这些信息权威且免费,是二手资料的首选。二是各类出版物,如中国知网上的国内外该领域某些权威专家的研究成果等。但二手资料的信息比较零散且相对滞后,不足以提供完整的、及时的反馈信息。因此,出于对调研结果可靠性和成本因素的考虑,2019年1月至2019年4月,本课题组走访了河南省境内55所院校,其中,全日制高等院校14所,全日制中职院校41所,并对36位院校领导进行了访谈,对72位专职教师和220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二手资料和原始一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本研究全面剖析了新型高端旅游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全日制旅游管理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全日制高等院校教育
  全日制高等院校教育包含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全日制高等院校是培养新型高端旅游人才的主阵地。教育部公布的《2019年度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中,河南省全日制高等院校共141所。相关资料分析结果显示,全日制高等院校在培养新型高端旅游人才时没有完全发挥其主阵地的作用,存在以下问题。首先,课程体系滞后。全日制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大多偏文科和理论研究,甚少涉及理工学科且实践比例偏少,无法满足“互联网+双创”背景下新型高端旅游人才成长所需的交叉学科知识及实践能力要求,尤其是理工学科知识。其次,师资结构不合理。在“互联网+双创”浪潮下,交叉型教师、实践型教师成为新型高端旅游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但全日制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以理论研究型居多,交叉型教师和实践型教师相对较少。最后,学生缺少国际平台锻炼机会。“互联网+双创”背景下,国际视野对新型高端旅游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但我国全日制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参加国际高峰论坛、展览会或年会的机会较少,尤其是像河南省这样的中西部地区,学生更缺乏到国际组织实习和工作的机会。
  2.全日制中职院校教育
  全日制中职院校教育包含中等职业技术学院、职业高中、中等技工学校。截至2019年,河南省全日制中职院校共414所。相关资料分析结果显示,在“互联网+双创”浪潮下,全日制中职院校在培养新型高端旅游人才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学生职业素养普遍不高。职业素养普遍不高导致全日制中职院校学生对旅游业的认同感和使命感不强,缺乏积极向上、不断突破自我以及为旅游业发展积极奉献的内在驱动力,较难成长为新型高端旅游人才。其次,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善。“互联网+双创”背景下,知识的強大力量越发凸显。因此,全日制中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要更快成长为新型高端旅游人才,就需要进入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深造。但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职业教育—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研究生层次职业教育有机衔接的完整教育体系尚未形成,我国职教体系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全日制中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继续进修的步伐,不利于新型高端旅游人才的成长。最后,实践基地较少或设备陈旧。全日制中职院校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其比全日制高等院校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互联网+双创”背景下,新型高端旅游人才的互联网思维、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实践。然而,受办学条件的限制,在全日制中职院校中,除实力较强的院校外,其余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存在校内外实践基地较少或实践基地设备陈旧等问题,无法满足学生实践需要。
  (二)旅游业社会培训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双创”背景下,旅游新业态层出不穷,从业者在学校学习的知识远不能满足现实岗位的需求,因此,旅游业社会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旅游业社会培训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旅游从业者接受再教育的常态方式,旅游业社会培训体系是新型高端旅游人才创新培养的另一种重要途径。以河南省2019年导游服务中心组织的旅游社会培训为例,这些培训涉及急救知识、风险规避防控、导游员能力提升、对河南省部分景区实训采风等。类似的培训河南省导游服务中心每年都会组织,但在“互联网+双创”的双重冲击下,这些培训的弊端也日益凸显。首先,培训没有针对性。不同教育背景的旅游从业者接受的培训内容是完全相同的,“一刀切”的培训模式无法满足“互联网+双创”背景下新型高端旅游人才成长所需的创新要求。其次,培训内容较单一。涉及跨领域、跨学科、旅游发展前沿的培训极少,以提升旅游业岗位技能为主的培训较多,无法满足“互联网+双创”背景下新型高端旅游人才对交叉性知识的需求。最后,旅游企业尤其是新兴旅游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由于培训没有强制性,培训内容缺乏一定的吸引力,因此这些培训对旅游企业吸引力不强。“互联网+双创”背景下,新兴旅游企业是新型高端旅游人才需求最多的企业,也是新型高端旅游人才聚集的地方,新兴旅游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不利于现有新型高端旅游人才与普通旅游人才之间的交流,也不利于新型高端旅游人才之间的相互交流。   三、“互联网+双创”背景下新型高端旅游人才创新培养模式构建
  (一)深入改革现有旅游管理教育体系
  1.深化全日制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首先,重构、优化课程体系。全日制高等院校的新课程体系应与“互联网+双创”背景下旅游业的岗位职能无缝衔接,既要体现旅游业基础理论知识,又应存在一定比例的前沿性、文理兼容的交叉学科知识,突出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性要求,尤其是旅游新热点、新业态、新领域的知识。同时,适当增加实践课时比例和旅游社会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全日制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多途径引入多类型教师。教师能够弥补教材在培养实践技能方面的不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互联网+双创”背景下,全日制高等院校要调整现有师资结构,多途径引入多类型教师。对于实践型教师,应多从知名旅游企业尤其是新兴旅游企业中引进。对于交叉型教师,可通过分课时、分章节执教的方式或聘请国内外行业知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的方式引入。对于这部分人才,全日制高等院校应根据河南省旅游业发展情况酌情放宽引入条件。最后,努力创造条件为学生搭建国际平台。“互联网+双创”背景下,全日制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其未来成长为新型高端旅游人才的必要因素。因此,有条件的全日制高等院校要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结合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特色和院校优势为旅游专业学生搭建到国际组织实习或工作的平台。同时,全日制高等院校可借鉴日本、泰国、韩国等国家的办学经验,出台相关资助政策,鼓励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到国际组织实习和工作,拓宽其国际视野。
  2.提升全日制中职院校教育。首先,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全日制中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要贯穿专业教学全过程,尤其是在基础教育环节,教师可通过旅游教学案例分析、参观旅游企业等形式有意识地培养全日制中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全日制中职院校进行校企合作的旅游企业,应在旅游人才培养的基础教育环节就参与进来,逐渐将旅游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提高学生的认可度。全日制中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应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学校、教师、旅游企业共同参与才能达到较好效果。其次,尽快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有条件的全日制专科层次旅游职业院校应认真研读国家教育部关于本科层次职业大学的申报要求,根据文件要求对校内资源进行整合,积极申报本科层次职业大学,提升旅游职业院校的竞争力。同时,教育部门应尽快打通职业教育体系通道,一方面不断扩充本科层次职业院校数量,另一方面尽快设置研究生层次职业教育,从而形成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即中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职业教育—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研究生层次职业教育,为新型高端旅游人才的培养提供教育体制保障。最后,校企共建创新实践基地。全日制中职院校不仅要积极申请国家专项教育资金建设校内外旅游实践基地,更要积极借助旅游企业力量,共建创新实践基地。“互联网+双创”背景下,新型高端旅游人才大多聚集在旅游业新业态和新企业中,全日制中职院校可定向与这些旅游企业合作,共建创新实践基地。创新实践基地不仅为全日制中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提供逼真的创新实践场所,帮助学生树立创业理念、进行创业模拟,还为旅游企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和人力支持。
  (二)完善现有旅游业社会培训体系
  首先,河南省相关旅游部门要根据本省旅游从业者的不同教育背景,从“互联网+双创”背景下旅游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着眼于旅游岗位实际所需知识,立足于河南省旅游业发展趋势,分层次、分等级、有针对性地给参加培训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为新型高端旅游人才的培养提供制度保障。其次,在新培训方案指引下,为河南不同教育背景的旅游从业者提供不同培训内容。对旅游业出身的从业者,培训的重点是产业融合所需的交叉性知识,这些交叉性知识的培训应是系统且与时俱进的,如移动互联网与河南省旅游业结合的前沿知识,河南现有或即将推出的创新性旅游项目的设计与开發,国际旅游业与河南其他领域行业交流合作等;对非旅游业出身的从业者,培训的重点是旅游专业基础知识,如导游带团技巧、各类旅游事故应急处理、旅游法律知识等,通过这些方式满足新型高端旅游人才成长所需的交叉性知识与实践能力。最后,充分调动河南省旅游企业尤其是新兴旅游企业的积极性。一方面,河南省旅游管理部门要将旅游业社会培训纳入企业考核指标体系中,将其作为旅游企业年终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鼓励河南省旅游企业尤其是新兴旅游企业在不同行业间、内部企业间或企业内的不同背景从业者之间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旅游业交叉培训活动,为新型高端旅游人才与普通旅游人才创造交流机会,也为新型高端旅游人才之间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
  “互联网+双创”颠覆了旅游业的传统模式,加速了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尤其是在旅游业转型升级的特殊时期,产业综合催生了对具有交叉学科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新型高端旅游人才的需求。全日制旅游管理教育体系和旅游业社会培训体系是新型高端旅游人才创新培养的两大途径,全日制旅游管理教育体系应为新型高端旅游人才步入社会提供所需知识,旅游业社会培训体系应为新型高端旅游人才后期成长提供有力平台,二者共同为新型高端旅游人才创新培养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春香.国庆期间河南省旅游收入同比增长8.1% 城乡全面火爆 红色成为主题[EB/OL].(2019-10-08).http://henan.people.com.cn/n2/2019/1008/c351638-33411584.html.
  [2]刘晓杰,杜鹃.论我国高职院校新型高端旅游人才培养模式[J].知与行,2015,(9).
  [3]牛锦霞.高端旅游人才如何创新培养?[EB/OL].(2017-01-05).http://www.ctnews.com.cn/art/2017/1/5/art_125_5376.html.
  责编:嘉 悦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我国高校中,逻辑学教学存在学生学习负担重、学习效率低等问题。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阐述了在逻辑学教学中形成的以教师教学经验为基础,以注重效能、面授为主、全程互动、教学相长为建设原则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模式,以及该模式的预期目标和运行效果。  关键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逻辑学;学习通  逻辑学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积极作用。然而,在我国高校中,逻
期刊
摘 要:航空航天专业是我国工科类专业的一个重要分支,航空航天专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工程实践。因此,对该类人才的培养,需要统筹设计,构建工程思维培养体系。本研究通过对工程学和工程思维的探讨,明确了工程思维的特征,并从认识的科学规律以及工程思维培养方式和参与组织等角度出发,分析了航空航天本科专业如何构建工程思维培养体系,以期为航空航天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工程思维;航空航天;人才培养
期刊
摘 要:高职院校大多数毕业生党员毕业离校时预备期还未满,存在党员身份意识不强、党性意识不强、组织观念不强等特点。本研究以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党员离校期间教育管理与服务可以从用心教育、精心管理、贴心服务三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生党员;离校期间;教育管理服务  高职院校学制(三年)较短,大多数毕业生党员毕业时预备期还未满,接受党组织教育和考察的时间比较
期刊
摘 要: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积极整合各类美育资源,与社会互动互联、开放合作,共同推进美育与思政教育协同创新。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通过建立学校、学院、社会实践基地的长效合作机制,建立学校美育与思政工作的部门协调机制,形成党支部、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实践活动的育人合力,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从而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美育;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
期刊
摘 要:全面推行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行政管理专业作为公共管理学科的核心专业,与课程思政建设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需要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推动专业目标与思政目标的紧密融合,以目标产出为导向进行“反向设计”,根据实时评价结果,跟踪调控课程对于实现预期学习产出的贡献程度。课程思政在建设过程中要围绕课程体系,抓实课程思政建设的资源整合;要发挥骨干表率作用
期刊
摘 要: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程是测控专业的基础课程。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针对该课程在测控专业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尝试采用网络平台提前布置预习,在直播课中侧重于重难点的突破,课后进行练习反馈、讨论答疑;教学评价采用多样化以及更注重过程的方式等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  关键词: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教学改革;平行教学模式;线上教学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作为高等数学微积分的重要内容,
期刊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停课不停学”使我国教育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大规模的线上教学。针对线上教学的特殊性,本研究介绍了疫情防控期间洛阳理工学院基于云平台的经济管理类微积分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实践探索,为今后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学类课程线上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线上教学;微积分;云平台;应用型本科  作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有着传播速度快、感染
期刊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各高校应不断总结线下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提升线上课程建设整体质量,实现线上线下联动的无缝对接,加强优质资源共享,从而在运用中打造思政“金课”,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做到守正创新。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在线开放课程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让习近平新时代中
期刊
摘 要:本研究以学生、教师和企业为对象,分析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各行为主体的主要关注点,构建了多方绩效评价下的创新创业管理机制,提出了将学生创新创业四年一贯制培养框架与毕业后反馈相结合的中长期绩效评价模型。同时,本研究分析了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与教学年限的倒U型曲线及后续演化趋势。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师,提出创新创业绩效量化评价模型,讨论企业在高校创新创业管理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归纳出与企业相关的短期和
期刊
摘 要:实践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针对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学—实—拓—新”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完善课程体系和实践实训安排、丰富与改进教学方法、以项目为驱动开展多课程综合设计、三段式实习类实践教学以及以学科竞赛促校企合作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切实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实践教学;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  培养掌握系统化的专业理论知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