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假使一觉醒来,你会因为没有摸到手机而焦虑不安。恭喜你,你已经成功晋升为十足的“手机控”。
假使你脖子总酸,眼睛总涩,像灰熊一样在马路上蹒跚而行,只为频频注视掌中的手机信息。恭喜你,你已经成功晋升为十足的现代“低头族”。
如今,智能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须臾不可分离的重要物件儿。根据国内某网站一项最新的调查显示,在购物、等待、与朋友聚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用手机上网的人远远超过平板电脑或者电子阅读器。全球平均每分钟就会有208333只“愤怒的小鸟”在手机屏幕上飞过,外加25万只“西瓜”。手机不仅成为开会、上课开小差的“利器”,甚至连运动、吃饭、如厕都会抚摸一把手机……每个手机人都发挥着“网络无处不在,手机无所不能”的精神。
有人发出由衷感慨: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南极到北极,而是我坐在你的对面,你却在给我发微信。
“低头族”都在专注于自己的手机,看微信、打游戏、看视频……永远在线,永远机不离手。这种现象正在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普遍性的社会生活状态,它的作用力具有两面性,人们享受快捷信息的同时,也滋生了越来越多的“手机病”。
新智能扑面而来
现如今,手机的新功能扑面而来,快得简直令你猝不及防。有望在2015年正式来到消费者手中的智能手机就有下述5大创新功能:
4K普及
目前,包括LG旗舰智能手机G3已经具备了播放2K级别视频的能力,而在2015年问世的旗舰智能手机或许会在这一方面更进一步,并开始具备播放或录制4K级别视频文件的能力。
光学变焦
Core Photonics是一家由高通提供支持的新型镜头研发厂商,他们所发明的光学变焦相机创新地采用了双镜头设计来实现全新的拍摄体验。具体来说,这一光学变焦技术需要调用两个1300万像素摄像头,两者配合之后能够实现最大5倍光学变焦的效果。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噪点、实现更好的拍摄景深效果。未来配置了这一技术的智能手机拍摄质量甚至有望超越目前的单反相机。
定向录音
目前,智能手机拍摄视频的一个最大问题就在于声音质量。不过,未来智能手机硬件配置的提升会有可能带来另一个优势,那就是允许智能手机用户在录制视频、音频的时候,任意选择某一特定方向传来的声音进行记录,同时对其他背景噪声进行主动抑制,以获得更好的声音效果。
家庭PC
有了高计算性能,你的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实际上可以作为一部PC使用。通过使用一部和Chromecast差不多大的装置,以及下一代Wi-Fi技术(802.11ad),一部手机或可以为一部工作站提供处理能力。
可折叠屏幕
三星计划于2015年推出首款搭载可折叠式屏幕的智能手机产品。此前三星已推出一款采用曲面屏的智能手机新品Galaxy Round,尽管该产品所搭载的曲面屏幕显示技术的实用性受到质疑,但三星的这一技术至少应算是一种重大创新。
不知不觉地接纳并享受
智能手机的妙用大多是不知不觉中被你所接纳并享受的,有如春风化雨,不经意间,满目缤纷。
刘佳是一名大公司的白领,他的工作是到位于全国各地的分公司去推行公司的标准化流程。经常出差让他感受着北京交通的种种不便,他的家住在五环和六环之间,离机场并不远。但那里地处偏僻打不到车,每次都要乘公交,坐地铁,最后坐位于三元桥的机场快轨才能到达机场。这样舍近求远,就像抛出的回旋镖一样,在北京地图上画了一个大大的拐形,而时间则要耽误三个多小时。如果要赶中午的班机,一大早就在路上徜徉着了。
前一段时间,刘佳家附近修路,公共汽车间隔拉大,正点率更没了保证,好不容易挤上去,那车在水泄不通的漫漫立汤路上吴牛喘月般走着,时走时停,停多走少。眼看着两个多小时过去了还没到达天通北苑地铁站,他只好央求司机开车门,拉着箱子满世界找黑车。黑车来了,张嘴500元不让价,是打正规出租车的近5倍。黑车司机是干什么的?一看刘佳急得脑门冒汗又是去机场自然当头一刀。从那以后,刘佳总是提前五六个小时就往机场赶,还特别畏惧坐早晨的班机。他和同事说:“你们永远不要给我订中午以前的班机,否则,我就要头一天睡在机场了。”
万难之间,“滴滴专车”似乎从天而降,太方便了,刘佳用手机呼唤专车时的惬意难以言表。他感觉手握的不是一个小小的手机,而是一个掌控世界的神器,它给他带来了效率、从容和尊严。
后来,刘佳不断看到全国各地的出租司机抵制专车司机的新闻,他们对专车围追堵截,甚至掀翻车辆,砸烂车窗。在愤慨和惋惜之余,刘佳坚信,车子可以被掀翻,但智能手机的功能是不可以被掀翻并打垮的,因为它那撼动世界的创新力大得无边无际,谁也无法阻拦,就像高铁替代了牛车,手机替代了快马一样。
张师傅是一个宠物控,养着一条15岁的老狗,他深爱着它。狗越来越老,时常生病,这半年,先后进过好几次宠物医院了,这成为他最大的心病。狗狗的身体每况愈下,张师傅越来越担心,甚至一度想辞职。他一天到晚上班,病衰的狗狗孤独地待在家里10个小时以上,万一突然发病怎么办?
朋友给他推荐了一款家用监视器,叫作“看家宝”。这个小东西实际上就是一个监控探头,用手机充当监视器,只要家里开启Wi-Fi,随时随地,哪怕在异国他乡,他也可以利用手机的小小屏幕对爱犬实施全天候监控。
人们看到平时不怎么玩手机的张师傅开始手不释机。一天,他在手机上揪心地看到自己的爱犬竟然站不起来了,它痛苦地躺在地上,淌着口水,四条腿痛苦而无助地蹬踹,好不可怜。张师傅急忙请假回到家,宠物医生告诉他,狗狗得的是前庭神经综合征,典型症状就是四肢乏力,站立不稳,走路画圈,眼睛突突跳。多亏发现得早,否则治愈的希望会很小。
如今,狗狗基本痊愈。张师傅每日通过手机隔空呵护着它,他特别感慨现代科技的发展。他想,倘若狗狗有知,在感激主人的同时,更会感激智能手机信号覆盖下的这个新时代。 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它做不到的。你的手机正在“器官化”,它抑或就是另一个你,它把人们许多美好的夙愿化成现实。它让我们逐渐相信,迟早有一天,出门只要带一部手机,就能纵享天下。
智能手机发出的警报
目前,全世界使用手机的人数超过53亿,而2000年仅为5亿。手机散发出的强大魅力无人可挡。与此同时,手机也发出了急促的警报声。
近日,央视播出的几则新闻给“低头族”敲响了警钟。
——湖北17岁女生商某外出时,因边走边玩手机,一脚踩空,跌入十几米深坑身亡。
——某行人过马路时疏于观察,只低头全神贯注看自己的手机,被一辆白色货车撞飞,另一方向行驶的黄色卡车碾轧其头部,该行人当场身亡。
笔者在北京某路口发现,过马路的行人中,“低头族”约占据了五分之一,他们在过马路时都使用着同一种标配动作,绿灯亮起后,先迅速看一眼过往的车辆,然后仅用余光扫视周围,双眸高度聚焦于自己的手机屏幕。从后面看上去,这些人像灰熊一样在马路上蹒跚而行。
职业司机、业余股民王刚这些日子非常烦恼,鉴于工作的必须,他总要在股市开盘的时间段奔跑在马路上。
这可是几年一遇的大牛市啊!从前被深套的两只股票已经解套,新近买入的几只需要随时操盘,但好多次高抛低吸的机会都被倒霉的工作耽误掉了。好几次,他赶回单位停好车子去看大盘,盘面上已经一片惨绿。他想过好多办法,譬如让妻子按照他事先的判断进行买卖,但是瞬息万变的大盘根本无法让他们按照既定方针办。他甚至想到辞掉工作,但是有形的收入再少也比无形的收入来得稳妥,想想罢了。直到别人帮他在手机上下载了中信证券的炒股软件,这下好了,所有空隙都被王刚有效地利用起来了,等红绿灯的间隙,客人办事的间隙,中午在外面吃饭的时候……他都在紧张地操盘。这个软件很人性化,可以在他事先设定的价位上发出滴声,提示他或买或卖。但美中不足的是,买卖股票是一个很慎重的过程,要研判大局,要输入密码,要一丝不苟地输入数据;要等待,要撤单,要重设,这个过程严谨且缓慢,是无法用零碎时间来完成的。那一天,王刚似乎就预感要出事,他在行车中反复听到智能手机发出的滴声,他吃不准到底是短信还是股票的提示音,只好一次次地瞥向那放在挡位旁边的手机。无奈手机在休眠状态下出现了黑屏,他只好一次次伸手去打开,然而,惨剧瞬间就发生了……
我们在骨科康复医院的病床上见到了王刚,还好,他在这次惨烈的交通事故中只是被撞断了大腿。王刚在康复架上用力拉伸伤腿,身下的床单都被他疼痛的汗水浸湿了。医生说,尽管如此,他仍有可能面临两条腿一长一短的后遗症,但这种结果已经很不错了,“你不想想,那是多大的一场事故啊!”
驾驶者成为“低头族”无疑是全社会的灾难,我们发现一个十分危险的情景,在十字路口等红绿灯或者临时堵车的时候,很多司机都会借机快速摆弄着他们的手机。或者快速浏览刚才的未接电话和短信,或者快速寻找需要打出去的电话号码,或者快速查看短信和微信,或者快速设置巡航定位,或者快速看大盘……也许他们正在为前方错综复杂的路面预埋下潜在的祸端。
据美国一项研究指出,边玩手机边走路,平均速度会减慢16%?33%,而且大脑会减少接受周围环境的信息,使得事故发生的几率比正常情况高出好几倍。
有网友实验证明,开车时瞟一眼手机短信,最快也需2秒。当车在市区以每小时40千米行驶时,2秒钟可驶出22米左右,这距离足以发生任何交通事故了。
其实,相关法律法规早有明确要求。我国《道路交通法实施条例》将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视为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看来,法律需要与时俱进了,手机并非只是打电话那么单一了,似乎应该改为“禁止行车时与您的爱机互动交流”为妥。
“初老”的征兆——拒电视,亲手机
最近,有人在网上总结了17个“初老”现象,其中第一个就是“可以不看电视,但热衷玩微信,智能手机、电脑是必需品”。
62岁的文华近几年很少看电视了,电视连续剧越来越狗血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微信的魔力战胜了他。他建了十几个微信群,老同学、曾经的同事、亲戚朋友……每天早晨5点刚过,手机就滴滴叫个不停,圈里的朋友大多是闲侃,都是熟人,不好不回应的。他刚放下这个群,就进入那个群,从厨房到卫生间,从沙发到睡床,他五指并用乐在其中。文华时常发些生活小感悟,每有朋友点赞,就有一种成就感漾上心头。职员出身的文华很少有成就感,退休前一天还唯唯诺诺地向领导问好。同事说,你都退休的人了,还理他做甚!文华苦笑说:“习惯了,习惯了,不好改的……” 退休后,是智能手机给他带来了尊严和成就感,每每有人称赞他的文笔老到,他都会有一种久违或说根本没有尝试过的惊喜。每天打开手机,他总是最先关注朋友圈的反应,每当看到标志着赞和评论的红色数字就像看到了中大奖的信息,抑制不住激动地打开,真过瘾啊!他从来不关闭手机和Wi-Fi,深更半夜,即使小解回来也要强忍着干涩的双眼打开手机看一看谁又来过信息。就这样,涩并快乐地生活着。
去年以来,文华的颈椎病越来越严重了,频频发作,头晕。开始只当是高血压(血压时常在100?150之间),坚持吃药,但仍不见好。终于有一次发生了剧烈的眩晕,吐出了胆汁,那是一次终身难忘的痛苦,从来不知愁滋味的他开始担心今后的生活。但文华还是放不下手机,他曾经动过心思,躺在床上,把手机举在头上看。时间一长,更加头昏眼花。
那天,文华偶然在镜子里看到了自己正在低头看手机的侧影,不看则已,一看吓了一大跳。天啊!自己的腰身几乎弯成了弓形,他不由得慨叹:“唉,年方六十身已驼,手机手机奈若何!”
据有关资料显示,“手机依赖症”会给人带来身心的双重伤害。首先,智能手机的功能异常丰富,很多使用者在睡觉时间依然玩兴正浓,不停地刷微博、聊天,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规律,导致第二天精神萎靡。有研究显示,在床上使用1个多小时手机或会发光的电子产品,会阻碍人体生成褪黑素,生理周期将受到影响,并使睡眠处于浅状态。人体生物钟长期被打乱,则会影响新陈代谢、情绪、免疫力,导致疾病多发。同时,人们在玩手机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身体的疲劳感,从而导致眼疲劳,颈部和手臂肌肉疲劳。长时间过度使用触屏手机,还会导致手部关节、肌腱损伤性症状群,形成所谓的“触屏手”。此外,一味依赖手机,还会给人们的心理和社交带来严重影响,患上类似“注意力障碍”的心理问题。而长期低头会对颈椎及眼睛造成很严重的危害。据医生介绍,长时间注视手机屏幕,视觉会受到过度、过强的刺激,从而引起视觉疲劳和视力下降。同时,长时间盯着一样东西会使肌肉神经紧张,进而出现颈纹、面部皱纹等肌肤老化问题,俗称“低头纹”。长期低头还会引起颈椎酸痛、颈椎不稳,甚至引起椎间盘退行性病变。 低头族的低龄化
“低头族”的群体不断呈低龄化趋势,我们从北京几家大型医院骨科了解到,“低头族”的潜在威胁正在悄然逼近小朋友。
上小学二年级的杨杨最近有点儿不对劲,看远处眼睛总是发虚,还养成了用手揉眼睛的坏习惯。去医院检查,杨杨的妈妈吓了一大跳,双眼近视已经250度!在医生的提示下,他们悄悄观察孩子的日常生活习惯,终于遗憾地发现,导致孩子视力急剧下降的果然是智能手机。他们发现,孩子除了做作业以外,始终在低头玩手机,吃饭的时候,上卫生间的时候,看电视的时候,一家人坐在一起聊天的时候,尤其是躺在床上以后会长时间躲到被窝里玩手机。现在智能手机的液晶屏幕光线很强,长时间使用对视力的影响非常大,而且手机的屏幕越小,孩子玩起来就越有隐蔽性,比玩电脑游戏更加不容易被家长发现和控制。杨杨的家长感到一筹莫展,他们知道,手机的魔力打遍世界无敌手,何止他们的杨杨。
有报告显示,睡前使用移动电子产品,对睡眠质量的损害很明显。在一项调查中,62.8%的被调查者每天都是带着自己的智能手机上床的。而50.3%的人每天晚上关灯后,要继续玩智能手机半个小时以上。调查发现,习惯于睡觉前玩智能手机的人入睡都比较困难,这个群体中28.1%的人入睡时间超过60分钟,这一比例是从不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上床者的5倍。凡此种种,如果发生在未成年人身上,它的危害往往是颠覆性的,会给孩子们带来一生的副作用。
大学校园里的低头族
老师在抬头讲课,学生在低头“刷机”,这是某记者走进某大学课堂看到的景象。
一个学生说:“现在上课没手机怎么行?一节课时间这么长,遇到无聊的课,不上上网打打游戏,很容易打瞌睡。况且偶尔拿出来刷微博发短信,都是下意识的习惯。”这学生还说,一般超过100人的大课,刚开始还有人听得比较认真,越往后超过一半的人都在玩手机。
学生间还流传这样一句话——老师上课的质量与同学手机的流量成反比。
在某学院,有“星期一至星期五由生活老师统一管理学生手机”的规定。而在实际操作中效果不佳,一是适得其反,激起了学生的抵触情绪。二是学生可以轻易地拥有两台以上的手机,此举等于刺激消费,替手机商店搞了一次大促销。
有的老师说,手机是时代发展的一个阶段性成果,也是一种新型工具,断然没有收起来统一管理的道理。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同时要多跟家长沟通协作,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手机而不是玩物丧志。但道理虽然是对的,实施起来却感觉隔着千山万水。
手机江湖的点点滴滴
移动电子产品与家庭幸福指数息息相关,过度使用智能手机已经渐渐影响到了夫妻、朋友的关系,这并不是危言耸听,生活中有许多值得分析的案例。
刘明和雷影险些因为手机 “掰”了。刘明和雷影原本是一对很好的朋友,他们志同道合,说话很投机,时常凑在一起喝点小酒、聊聊天,双方都感觉十分惬意。近年来,他们都玩起了微信,慢慢地,见面交流改成了微信互动。结果,疏而生隙,矛盾也就渐渐产生了。
刘明喜欢画国画,平素里苦于没有机会展示,有了微信以来,他开始在朋友圈里疯狂地秀才艺,或牡丹,或山水,每日总有一两幅见诸朋友圈,雷影逐日为其点赞叫好。日子久了,雷影发现刘明只是径自秀自己的才艺,全然不顾朋友的捧场。最不可接受的是,他从来不给自己发的一些小文章点赞,就像不认识自己似的,心里自然生出一丝不快。在以后的日子里,雷影便疏于为刘明点赞呐喊,这里面隐含着一点臊着他的意思。日子一久,刘明感觉雷影冷淡了自己,如梗在喉但又不好启齿。那一日,雷影突然在朋友圈上看见了刘明发的一大段人生感悟,大概是这样的:“人啊,短期交往看德行,一生交往看人品。时间是个好东西,验证了人心,见证了人性,懂得了真的,明白了假的,没有过不去的经历,只有走不出的自己。我总是怕身边会失去谁,可我却忘了问,又有谁害怕会失去我。努力了,珍惜了,问心无愧就好。”雷影一见这话,惊出一身冷汗,他意识到对方可能怪罪自己又说不出口,就拐弯抹角地用这话敲打自己,于是赶忙继续为其卖力地点赞。可惜,这一段过往就像粘过的瓷器一样,留一丝裂痕在心头了。
如今,很多人把微信当作了自己的秀场,展示自己的才艺,抒发自己的情怀,但这是需要有人互动和捧场的,朋友点出的小小的夸赞往往成为他们继续下去的动力。但是当你面对越来越多的朋友圈和他们发出的越来越多的作品,你还能一一去研读、一一去点赞吗?注意,如果不能,你们的感情裂痕可能已经开始。
萍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早上,靠手机闹铃叫醒;上班路上用手机听歌、看电子书;出去玩,用手机拍照、发微信。虽然手机给萍的生活带来了种种便利,但萍也承认,手机似乎让自己和朋友的关系变疏远了。本该见面说的事情,想想还是打电话;本该打电话的时候,最后还是发了短信。而且,跟家人的交流也少了,老公和孩子经常一人一部手机,各玩各的。
原来的同学和朋友这两年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好不容易凑在一起吃顿饭,大家寒暄过后,都各自玩手机,似乎没有什么话说。快人快语的萍急了,“咱们干吗来了,要玩这劳什子何必凑到一块来?回家就是了。”众人都不好意思地放下手机,但过后不久,又各自摆弄起来。看来,人们对智能手机的痴迷已经进入到一种无意识全依赖状态。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说,如果你在和家人、朋友交流时,不停地摆弄手机,会让对话产生“延迟”,使对方觉得你缺乏诚意,也更容易引起冲突。在公共社交场合,虽然拿着手机可以缓解社交恐惧,但也会让人觉得你对交谈不够重视,对他人不够尊重。
萍很生气,她建议,在人际交往上,大家应该树立一种“耻辱”意识,在一定的社交场合以杜绝使用手机为荣,以罔顾他人玩弄手机为耻。如果与人面对面交流,除非有来电或其他重要信息,否则不要一个人玩手机;如果是朋友聚会,大家还可以约定,每一个人都不要玩手机,形成一种良好的交流氛围。 智能手机在拉近人们信息距离的同时,疏远了原本的人文距离,使原本亲人朋友间铁磁的关系出现了“管涌”。当然,这不能怪罪手机智能化,现代化的沟通路径并非尽美尽善,人与人的直面沟通看来一时半会儿还是无法完全用Wi-Fi来替代的啊。
《婚姻与家庭》杂志日前发布的《中国家庭幸福指数与移动电子产品关系调查报告》显示,移动电子产品与家庭幸福指数息息相关,过度使用移动电子产品已经成了影响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个人健康的大敌。每个家庭至少拥有一部智能手机,大多数家庭拥有2?3部智能手机,半数家庭拥有平板电脑,73.3%的被调查者的智能手机24小时开机。当前,家庭聚会已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相聚,聚会模式变成“人+智能手机+人”,43.0%的被调查者表示,会在家庭聚会中各自玩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
调查结果还显示,在与配偶相处时,人们也难以放下手中的移动电子产品。近一半的被调查者(47.2%)在下班后陪伴配偶时,仍会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在已婚被调查者中,超过6成(60.1%)的人感到配偶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时间过长。移动电子产品已经成为夫妻间的“电子情敌”,当人们沉溺于掌中世界时,不免忽略了身边伴侣的需求和感受。陪伴配偶时使用移动电子产品的被调查者,婚姻幸福感显著低于陪伴配偶时不用和有限使用移动电子产品的被调查者。此外,移动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也降低了亲子关系的品质。26.3%的父母在工作日下班后陪伴孩子时仍可能会用智能手机,而在节假日这一比例上升至33.4%。36.6%的被调查者有时会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作为安抚孩子的工具。
以上种种,给某些图谋不轨的人以机会。近年来,有人利用地铁或公交车关门的一瞬间,抢走“低头族”的手机,后者往往来不及反应车门就关上了。这种犯罪手法成功率极高,被网友戏称为“关门瞬间抢手机大法”。低头族,注意了,危险就在你的眼前!
移动电子产品本身并没有对和错,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使用。我们应该利用移动电子产品,使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亲密而不是更疏远。对此,有关专家提醒,增进伴侣之间的感情,需要对移动电子产品适当“断瘾”,隔离外界刺激,规划专属亲密时间;家长需要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选择浏览内容,增加与孩子的沟通,教育孩子对来自移动电子产品的信息进行批判性思考,不可全盘接收。那么,怎样才能化解汹汹而来的智能手机浪潮的副作用呢?专家给出了以下几个方法:
一、把手机装在包里,而不是拿在手上。拿在手上会让人们时刻意识到手机的存在,一旦离开,就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分离焦虑”。不妨放在包里,调一个响亮些的铃声,这样既可以避免漏接电话,也可以减轻对手机的依赖。在家时,把手机放在离自己远一点的地方,并且规定手机不能带入卧室这样的私密空间。
二、多和“真人”交流。平时要多培养自己沟通的技巧,多和现实中的人去接触。这样不仅有助于增加亲密感,也可以改善自己性格上的缺陷。每天留出一定时间和家人交流,规定自己在交谈的时间内,除了必须接的电话,尽可能少玩手机。多读读书、看看报,从手机上转移注意力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三、脱敏疗法。如果你真的离不开手机,不妨尝试从短时间的“脱敏疗法”开始。首先尝试散步、逛超市等短时间外出时不带手机。其次,可以尝试周末出门玩不带手机。你会发现,离开手机,地球照样会转。还可以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每月实行一天“无手机日”,专心陪伴家人,或者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编辑·麻雯)
mawen214@163.com
假使你脖子总酸,眼睛总涩,像灰熊一样在马路上蹒跚而行,只为频频注视掌中的手机信息。恭喜你,你已经成功晋升为十足的现代“低头族”。
如今,智能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须臾不可分离的重要物件儿。根据国内某网站一项最新的调查显示,在购物、等待、与朋友聚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用手机上网的人远远超过平板电脑或者电子阅读器。全球平均每分钟就会有208333只“愤怒的小鸟”在手机屏幕上飞过,外加25万只“西瓜”。手机不仅成为开会、上课开小差的“利器”,甚至连运动、吃饭、如厕都会抚摸一把手机……每个手机人都发挥着“网络无处不在,手机无所不能”的精神。
有人发出由衷感慨: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南极到北极,而是我坐在你的对面,你却在给我发微信。
“低头族”都在专注于自己的手机,看微信、打游戏、看视频……永远在线,永远机不离手。这种现象正在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普遍性的社会生活状态,它的作用力具有两面性,人们享受快捷信息的同时,也滋生了越来越多的“手机病”。
新智能扑面而来
现如今,手机的新功能扑面而来,快得简直令你猝不及防。有望在2015年正式来到消费者手中的智能手机就有下述5大创新功能:
4K普及
目前,包括LG旗舰智能手机G3已经具备了播放2K级别视频的能力,而在2015年问世的旗舰智能手机或许会在这一方面更进一步,并开始具备播放或录制4K级别视频文件的能力。
光学变焦
Core Photonics是一家由高通提供支持的新型镜头研发厂商,他们所发明的光学变焦相机创新地采用了双镜头设计来实现全新的拍摄体验。具体来说,这一光学变焦技术需要调用两个1300万像素摄像头,两者配合之后能够实现最大5倍光学变焦的效果。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噪点、实现更好的拍摄景深效果。未来配置了这一技术的智能手机拍摄质量甚至有望超越目前的单反相机。
定向录音
目前,智能手机拍摄视频的一个最大问题就在于声音质量。不过,未来智能手机硬件配置的提升会有可能带来另一个优势,那就是允许智能手机用户在录制视频、音频的时候,任意选择某一特定方向传来的声音进行记录,同时对其他背景噪声进行主动抑制,以获得更好的声音效果。
家庭PC
有了高计算性能,你的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实际上可以作为一部PC使用。通过使用一部和Chromecast差不多大的装置,以及下一代Wi-Fi技术(802.11ad),一部手机或可以为一部工作站提供处理能力。
可折叠屏幕
三星计划于2015年推出首款搭载可折叠式屏幕的智能手机产品。此前三星已推出一款采用曲面屏的智能手机新品Galaxy Round,尽管该产品所搭载的曲面屏幕显示技术的实用性受到质疑,但三星的这一技术至少应算是一种重大创新。
不知不觉地接纳并享受
智能手机的妙用大多是不知不觉中被你所接纳并享受的,有如春风化雨,不经意间,满目缤纷。
刘佳是一名大公司的白领,他的工作是到位于全国各地的分公司去推行公司的标准化流程。经常出差让他感受着北京交通的种种不便,他的家住在五环和六环之间,离机场并不远。但那里地处偏僻打不到车,每次都要乘公交,坐地铁,最后坐位于三元桥的机场快轨才能到达机场。这样舍近求远,就像抛出的回旋镖一样,在北京地图上画了一个大大的拐形,而时间则要耽误三个多小时。如果要赶中午的班机,一大早就在路上徜徉着了。
前一段时间,刘佳家附近修路,公共汽车间隔拉大,正点率更没了保证,好不容易挤上去,那车在水泄不通的漫漫立汤路上吴牛喘月般走着,时走时停,停多走少。眼看着两个多小时过去了还没到达天通北苑地铁站,他只好央求司机开车门,拉着箱子满世界找黑车。黑车来了,张嘴500元不让价,是打正规出租车的近5倍。黑车司机是干什么的?一看刘佳急得脑门冒汗又是去机场自然当头一刀。从那以后,刘佳总是提前五六个小时就往机场赶,还特别畏惧坐早晨的班机。他和同事说:“你们永远不要给我订中午以前的班机,否则,我就要头一天睡在机场了。”
万难之间,“滴滴专车”似乎从天而降,太方便了,刘佳用手机呼唤专车时的惬意难以言表。他感觉手握的不是一个小小的手机,而是一个掌控世界的神器,它给他带来了效率、从容和尊严。
后来,刘佳不断看到全国各地的出租司机抵制专车司机的新闻,他们对专车围追堵截,甚至掀翻车辆,砸烂车窗。在愤慨和惋惜之余,刘佳坚信,车子可以被掀翻,但智能手机的功能是不可以被掀翻并打垮的,因为它那撼动世界的创新力大得无边无际,谁也无法阻拦,就像高铁替代了牛车,手机替代了快马一样。
张师傅是一个宠物控,养着一条15岁的老狗,他深爱着它。狗越来越老,时常生病,这半年,先后进过好几次宠物医院了,这成为他最大的心病。狗狗的身体每况愈下,张师傅越来越担心,甚至一度想辞职。他一天到晚上班,病衰的狗狗孤独地待在家里10个小时以上,万一突然发病怎么办?
朋友给他推荐了一款家用监视器,叫作“看家宝”。这个小东西实际上就是一个监控探头,用手机充当监视器,只要家里开启Wi-Fi,随时随地,哪怕在异国他乡,他也可以利用手机的小小屏幕对爱犬实施全天候监控。
人们看到平时不怎么玩手机的张师傅开始手不释机。一天,他在手机上揪心地看到自己的爱犬竟然站不起来了,它痛苦地躺在地上,淌着口水,四条腿痛苦而无助地蹬踹,好不可怜。张师傅急忙请假回到家,宠物医生告诉他,狗狗得的是前庭神经综合征,典型症状就是四肢乏力,站立不稳,走路画圈,眼睛突突跳。多亏发现得早,否则治愈的希望会很小。
如今,狗狗基本痊愈。张师傅每日通过手机隔空呵护着它,他特别感慨现代科技的发展。他想,倘若狗狗有知,在感激主人的同时,更会感激智能手机信号覆盖下的这个新时代。 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它做不到的。你的手机正在“器官化”,它抑或就是另一个你,它把人们许多美好的夙愿化成现实。它让我们逐渐相信,迟早有一天,出门只要带一部手机,就能纵享天下。
智能手机发出的警报
目前,全世界使用手机的人数超过53亿,而2000年仅为5亿。手机散发出的强大魅力无人可挡。与此同时,手机也发出了急促的警报声。
近日,央视播出的几则新闻给“低头族”敲响了警钟。
——湖北17岁女生商某外出时,因边走边玩手机,一脚踩空,跌入十几米深坑身亡。
——某行人过马路时疏于观察,只低头全神贯注看自己的手机,被一辆白色货车撞飞,另一方向行驶的黄色卡车碾轧其头部,该行人当场身亡。
笔者在北京某路口发现,过马路的行人中,“低头族”约占据了五分之一,他们在过马路时都使用着同一种标配动作,绿灯亮起后,先迅速看一眼过往的车辆,然后仅用余光扫视周围,双眸高度聚焦于自己的手机屏幕。从后面看上去,这些人像灰熊一样在马路上蹒跚而行。
职业司机、业余股民王刚这些日子非常烦恼,鉴于工作的必须,他总要在股市开盘的时间段奔跑在马路上。
这可是几年一遇的大牛市啊!从前被深套的两只股票已经解套,新近买入的几只需要随时操盘,但好多次高抛低吸的机会都被倒霉的工作耽误掉了。好几次,他赶回单位停好车子去看大盘,盘面上已经一片惨绿。他想过好多办法,譬如让妻子按照他事先的判断进行买卖,但是瞬息万变的大盘根本无法让他们按照既定方针办。他甚至想到辞掉工作,但是有形的收入再少也比无形的收入来得稳妥,想想罢了。直到别人帮他在手机上下载了中信证券的炒股软件,这下好了,所有空隙都被王刚有效地利用起来了,等红绿灯的间隙,客人办事的间隙,中午在外面吃饭的时候……他都在紧张地操盘。这个软件很人性化,可以在他事先设定的价位上发出滴声,提示他或买或卖。但美中不足的是,买卖股票是一个很慎重的过程,要研判大局,要输入密码,要一丝不苟地输入数据;要等待,要撤单,要重设,这个过程严谨且缓慢,是无法用零碎时间来完成的。那一天,王刚似乎就预感要出事,他在行车中反复听到智能手机发出的滴声,他吃不准到底是短信还是股票的提示音,只好一次次地瞥向那放在挡位旁边的手机。无奈手机在休眠状态下出现了黑屏,他只好一次次伸手去打开,然而,惨剧瞬间就发生了……
我们在骨科康复医院的病床上见到了王刚,还好,他在这次惨烈的交通事故中只是被撞断了大腿。王刚在康复架上用力拉伸伤腿,身下的床单都被他疼痛的汗水浸湿了。医生说,尽管如此,他仍有可能面临两条腿一长一短的后遗症,但这种结果已经很不错了,“你不想想,那是多大的一场事故啊!”
驾驶者成为“低头族”无疑是全社会的灾难,我们发现一个十分危险的情景,在十字路口等红绿灯或者临时堵车的时候,很多司机都会借机快速摆弄着他们的手机。或者快速浏览刚才的未接电话和短信,或者快速寻找需要打出去的电话号码,或者快速查看短信和微信,或者快速设置巡航定位,或者快速看大盘……也许他们正在为前方错综复杂的路面预埋下潜在的祸端。
据美国一项研究指出,边玩手机边走路,平均速度会减慢16%?33%,而且大脑会减少接受周围环境的信息,使得事故发生的几率比正常情况高出好几倍。
有网友实验证明,开车时瞟一眼手机短信,最快也需2秒。当车在市区以每小时40千米行驶时,2秒钟可驶出22米左右,这距离足以发生任何交通事故了。
其实,相关法律法规早有明确要求。我国《道路交通法实施条例》将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视为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看来,法律需要与时俱进了,手机并非只是打电话那么单一了,似乎应该改为“禁止行车时与您的爱机互动交流”为妥。
“初老”的征兆——拒电视,亲手机
最近,有人在网上总结了17个“初老”现象,其中第一个就是“可以不看电视,但热衷玩微信,智能手机、电脑是必需品”。
62岁的文华近几年很少看电视了,电视连续剧越来越狗血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微信的魔力战胜了他。他建了十几个微信群,老同学、曾经的同事、亲戚朋友……每天早晨5点刚过,手机就滴滴叫个不停,圈里的朋友大多是闲侃,都是熟人,不好不回应的。他刚放下这个群,就进入那个群,从厨房到卫生间,从沙发到睡床,他五指并用乐在其中。文华时常发些生活小感悟,每有朋友点赞,就有一种成就感漾上心头。职员出身的文华很少有成就感,退休前一天还唯唯诺诺地向领导问好。同事说,你都退休的人了,还理他做甚!文华苦笑说:“习惯了,习惯了,不好改的……” 退休后,是智能手机给他带来了尊严和成就感,每每有人称赞他的文笔老到,他都会有一种久违或说根本没有尝试过的惊喜。每天打开手机,他总是最先关注朋友圈的反应,每当看到标志着赞和评论的红色数字就像看到了中大奖的信息,抑制不住激动地打开,真过瘾啊!他从来不关闭手机和Wi-Fi,深更半夜,即使小解回来也要强忍着干涩的双眼打开手机看一看谁又来过信息。就这样,涩并快乐地生活着。
去年以来,文华的颈椎病越来越严重了,频频发作,头晕。开始只当是高血压(血压时常在100?150之间),坚持吃药,但仍不见好。终于有一次发生了剧烈的眩晕,吐出了胆汁,那是一次终身难忘的痛苦,从来不知愁滋味的他开始担心今后的生活。但文华还是放不下手机,他曾经动过心思,躺在床上,把手机举在头上看。时间一长,更加头昏眼花。
那天,文华偶然在镜子里看到了自己正在低头看手机的侧影,不看则已,一看吓了一大跳。天啊!自己的腰身几乎弯成了弓形,他不由得慨叹:“唉,年方六十身已驼,手机手机奈若何!”
据有关资料显示,“手机依赖症”会给人带来身心的双重伤害。首先,智能手机的功能异常丰富,很多使用者在睡觉时间依然玩兴正浓,不停地刷微博、聊天,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规律,导致第二天精神萎靡。有研究显示,在床上使用1个多小时手机或会发光的电子产品,会阻碍人体生成褪黑素,生理周期将受到影响,并使睡眠处于浅状态。人体生物钟长期被打乱,则会影响新陈代谢、情绪、免疫力,导致疾病多发。同时,人们在玩手机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身体的疲劳感,从而导致眼疲劳,颈部和手臂肌肉疲劳。长时间过度使用触屏手机,还会导致手部关节、肌腱损伤性症状群,形成所谓的“触屏手”。此外,一味依赖手机,还会给人们的心理和社交带来严重影响,患上类似“注意力障碍”的心理问题。而长期低头会对颈椎及眼睛造成很严重的危害。据医生介绍,长时间注视手机屏幕,视觉会受到过度、过强的刺激,从而引起视觉疲劳和视力下降。同时,长时间盯着一样东西会使肌肉神经紧张,进而出现颈纹、面部皱纹等肌肤老化问题,俗称“低头纹”。长期低头还会引起颈椎酸痛、颈椎不稳,甚至引起椎间盘退行性病变。 低头族的低龄化
“低头族”的群体不断呈低龄化趋势,我们从北京几家大型医院骨科了解到,“低头族”的潜在威胁正在悄然逼近小朋友。
上小学二年级的杨杨最近有点儿不对劲,看远处眼睛总是发虚,还养成了用手揉眼睛的坏习惯。去医院检查,杨杨的妈妈吓了一大跳,双眼近视已经250度!在医生的提示下,他们悄悄观察孩子的日常生活习惯,终于遗憾地发现,导致孩子视力急剧下降的果然是智能手机。他们发现,孩子除了做作业以外,始终在低头玩手机,吃饭的时候,上卫生间的时候,看电视的时候,一家人坐在一起聊天的时候,尤其是躺在床上以后会长时间躲到被窝里玩手机。现在智能手机的液晶屏幕光线很强,长时间使用对视力的影响非常大,而且手机的屏幕越小,孩子玩起来就越有隐蔽性,比玩电脑游戏更加不容易被家长发现和控制。杨杨的家长感到一筹莫展,他们知道,手机的魔力打遍世界无敌手,何止他们的杨杨。
有报告显示,睡前使用移动电子产品,对睡眠质量的损害很明显。在一项调查中,62.8%的被调查者每天都是带着自己的智能手机上床的。而50.3%的人每天晚上关灯后,要继续玩智能手机半个小时以上。调查发现,习惯于睡觉前玩智能手机的人入睡都比较困难,这个群体中28.1%的人入睡时间超过60分钟,这一比例是从不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上床者的5倍。凡此种种,如果发生在未成年人身上,它的危害往往是颠覆性的,会给孩子们带来一生的副作用。
大学校园里的低头族
老师在抬头讲课,学生在低头“刷机”,这是某记者走进某大学课堂看到的景象。
一个学生说:“现在上课没手机怎么行?一节课时间这么长,遇到无聊的课,不上上网打打游戏,很容易打瞌睡。况且偶尔拿出来刷微博发短信,都是下意识的习惯。”这学生还说,一般超过100人的大课,刚开始还有人听得比较认真,越往后超过一半的人都在玩手机。
学生间还流传这样一句话——老师上课的质量与同学手机的流量成反比。
在某学院,有“星期一至星期五由生活老师统一管理学生手机”的规定。而在实际操作中效果不佳,一是适得其反,激起了学生的抵触情绪。二是学生可以轻易地拥有两台以上的手机,此举等于刺激消费,替手机商店搞了一次大促销。
有的老师说,手机是时代发展的一个阶段性成果,也是一种新型工具,断然没有收起来统一管理的道理。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同时要多跟家长沟通协作,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手机而不是玩物丧志。但道理虽然是对的,实施起来却感觉隔着千山万水。
手机江湖的点点滴滴
移动电子产品与家庭幸福指数息息相关,过度使用智能手机已经渐渐影响到了夫妻、朋友的关系,这并不是危言耸听,生活中有许多值得分析的案例。
刘明和雷影险些因为手机 “掰”了。刘明和雷影原本是一对很好的朋友,他们志同道合,说话很投机,时常凑在一起喝点小酒、聊聊天,双方都感觉十分惬意。近年来,他们都玩起了微信,慢慢地,见面交流改成了微信互动。结果,疏而生隙,矛盾也就渐渐产生了。
刘明喜欢画国画,平素里苦于没有机会展示,有了微信以来,他开始在朋友圈里疯狂地秀才艺,或牡丹,或山水,每日总有一两幅见诸朋友圈,雷影逐日为其点赞叫好。日子久了,雷影发现刘明只是径自秀自己的才艺,全然不顾朋友的捧场。最不可接受的是,他从来不给自己发的一些小文章点赞,就像不认识自己似的,心里自然生出一丝不快。在以后的日子里,雷影便疏于为刘明点赞呐喊,这里面隐含着一点臊着他的意思。日子一久,刘明感觉雷影冷淡了自己,如梗在喉但又不好启齿。那一日,雷影突然在朋友圈上看见了刘明发的一大段人生感悟,大概是这样的:“人啊,短期交往看德行,一生交往看人品。时间是个好东西,验证了人心,见证了人性,懂得了真的,明白了假的,没有过不去的经历,只有走不出的自己。我总是怕身边会失去谁,可我却忘了问,又有谁害怕会失去我。努力了,珍惜了,问心无愧就好。”雷影一见这话,惊出一身冷汗,他意识到对方可能怪罪自己又说不出口,就拐弯抹角地用这话敲打自己,于是赶忙继续为其卖力地点赞。可惜,这一段过往就像粘过的瓷器一样,留一丝裂痕在心头了。
如今,很多人把微信当作了自己的秀场,展示自己的才艺,抒发自己的情怀,但这是需要有人互动和捧场的,朋友点出的小小的夸赞往往成为他们继续下去的动力。但是当你面对越来越多的朋友圈和他们发出的越来越多的作品,你还能一一去研读、一一去点赞吗?注意,如果不能,你们的感情裂痕可能已经开始。
萍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早上,靠手机闹铃叫醒;上班路上用手机听歌、看电子书;出去玩,用手机拍照、发微信。虽然手机给萍的生活带来了种种便利,但萍也承认,手机似乎让自己和朋友的关系变疏远了。本该见面说的事情,想想还是打电话;本该打电话的时候,最后还是发了短信。而且,跟家人的交流也少了,老公和孩子经常一人一部手机,各玩各的。
原来的同学和朋友这两年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好不容易凑在一起吃顿饭,大家寒暄过后,都各自玩手机,似乎没有什么话说。快人快语的萍急了,“咱们干吗来了,要玩这劳什子何必凑到一块来?回家就是了。”众人都不好意思地放下手机,但过后不久,又各自摆弄起来。看来,人们对智能手机的痴迷已经进入到一种无意识全依赖状态。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说,如果你在和家人、朋友交流时,不停地摆弄手机,会让对话产生“延迟”,使对方觉得你缺乏诚意,也更容易引起冲突。在公共社交场合,虽然拿着手机可以缓解社交恐惧,但也会让人觉得你对交谈不够重视,对他人不够尊重。
萍很生气,她建议,在人际交往上,大家应该树立一种“耻辱”意识,在一定的社交场合以杜绝使用手机为荣,以罔顾他人玩弄手机为耻。如果与人面对面交流,除非有来电或其他重要信息,否则不要一个人玩手机;如果是朋友聚会,大家还可以约定,每一个人都不要玩手机,形成一种良好的交流氛围。 智能手机在拉近人们信息距离的同时,疏远了原本的人文距离,使原本亲人朋友间铁磁的关系出现了“管涌”。当然,这不能怪罪手机智能化,现代化的沟通路径并非尽美尽善,人与人的直面沟通看来一时半会儿还是无法完全用Wi-Fi来替代的啊。
《婚姻与家庭》杂志日前发布的《中国家庭幸福指数与移动电子产品关系调查报告》显示,移动电子产品与家庭幸福指数息息相关,过度使用移动电子产品已经成了影响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个人健康的大敌。每个家庭至少拥有一部智能手机,大多数家庭拥有2?3部智能手机,半数家庭拥有平板电脑,73.3%的被调查者的智能手机24小时开机。当前,家庭聚会已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相聚,聚会模式变成“人+智能手机+人”,43.0%的被调查者表示,会在家庭聚会中各自玩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
调查结果还显示,在与配偶相处时,人们也难以放下手中的移动电子产品。近一半的被调查者(47.2%)在下班后陪伴配偶时,仍会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在已婚被调查者中,超过6成(60.1%)的人感到配偶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时间过长。移动电子产品已经成为夫妻间的“电子情敌”,当人们沉溺于掌中世界时,不免忽略了身边伴侣的需求和感受。陪伴配偶时使用移动电子产品的被调查者,婚姻幸福感显著低于陪伴配偶时不用和有限使用移动电子产品的被调查者。此外,移动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也降低了亲子关系的品质。26.3%的父母在工作日下班后陪伴孩子时仍可能会用智能手机,而在节假日这一比例上升至33.4%。36.6%的被调查者有时会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作为安抚孩子的工具。
以上种种,给某些图谋不轨的人以机会。近年来,有人利用地铁或公交车关门的一瞬间,抢走“低头族”的手机,后者往往来不及反应车门就关上了。这种犯罪手法成功率极高,被网友戏称为“关门瞬间抢手机大法”。低头族,注意了,危险就在你的眼前!
移动电子产品本身并没有对和错,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使用。我们应该利用移动电子产品,使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亲密而不是更疏远。对此,有关专家提醒,增进伴侣之间的感情,需要对移动电子产品适当“断瘾”,隔离外界刺激,规划专属亲密时间;家长需要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选择浏览内容,增加与孩子的沟通,教育孩子对来自移动电子产品的信息进行批判性思考,不可全盘接收。那么,怎样才能化解汹汹而来的智能手机浪潮的副作用呢?专家给出了以下几个方法:
一、把手机装在包里,而不是拿在手上。拿在手上会让人们时刻意识到手机的存在,一旦离开,就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分离焦虑”。不妨放在包里,调一个响亮些的铃声,这样既可以避免漏接电话,也可以减轻对手机的依赖。在家时,把手机放在离自己远一点的地方,并且规定手机不能带入卧室这样的私密空间。
二、多和“真人”交流。平时要多培养自己沟通的技巧,多和现实中的人去接触。这样不仅有助于增加亲密感,也可以改善自己性格上的缺陷。每天留出一定时间和家人交流,规定自己在交谈的时间内,除了必须接的电话,尽可能少玩手机。多读读书、看看报,从手机上转移注意力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三、脱敏疗法。如果你真的离不开手机,不妨尝试从短时间的“脱敏疗法”开始。首先尝试散步、逛超市等短时间外出时不带手机。其次,可以尝试周末出门玩不带手机。你会发现,离开手机,地球照样会转。还可以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每月实行一天“无手机日”,专心陪伴家人,或者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编辑·麻雯)
mawen21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