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和颈段夹层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

来源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e1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夹层动脉瘤是血液进入血管壁夹层内使血管壁间发生剥离,或在动脉壁内出现自发性血肿所致,血管造影可表现为双腔征、线珠征、线征、完全闭塞、动脉瘤样扩张、造影剂滞留、内膜瓣和假性动脉瘤等.常规MRI序列可以观察到壁间血肿、内膜瓣和环形强化等,增强3D SPGR序列在有些病例中可以观察到双腔征.

其他文献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是一种多肽.脑缺血后,在缺血脑组织内的表达增加,其功能相关结合蛋白表达亦增加.脑缺血再灌注后,经侧脑室给予IGF-1可明显减轻缺血区脑组织的损伤程
内皮细胞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的易感基因,该基因的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缺血性卒中、心血管病、高血压病以及糖尿病肾病等血管性疾病的发生和
脑缺血后引起的继发性神经损伤与细胞粘附分了介导的白细胞与内皮细胞之间的粘附有密切关系。防止和减轻粘附分子作用的抗粘附分子治疗在动物模型中可明显缩小梗死体积和改善
在缺血性脑损伤中,NO的作用是双重的,依赖于NO的起源。源于iNOS和nNOS过度表达所形成的NO有神经毒性,源于eNOS产生的NO有神经保护作用。nNOS的过度表达与缺血早期神经元损伤有关,iNOS的表达与缺血后期神经元损伤有关。这些研究提示,特异性高选择性nNOS和iNOS抑制剂在脑缺血不同阶段的保护作用和维护源于eNOS产生NO的必要性。
精确地判断缺血半暗带的存在,是临床治疗缺血性卒中成功与否的关键.为此,文章对缺血半暗带的血流阈值、常规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及特殊显像剂的应用、功能磁共振及其他相关神经影像学检查方法作了介绍.
细胞间粘附分子-1是在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的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它可以作为配基与白细胞表面表达的LFA-1(CD11a/CD18)和Mac-1(CD11b/CD18)分子相结合,介导白细胞与血管壁内细胞的粘附及白细胞穿出血管壁,从而在
缺血性脑损伤可诱导星形细胞增生、肥大,通过支持、隔离、营养和清洁作用,分泌许多细胞因子,上调多种蛋白质的合成,产生一氧化氮(NO)等发挥“双重作用”,参与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过程。神经元与胶质细胞,尤其是与星形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缺血性脑损伤神经元是否存活的关键。
人载脂蛋白E(ApoE)具有明显的遗传多态性,3种常见的等位基因(ε2、ε3、ε4)分别编码3种主要异构体(E2、E3、E4).ApoE作为其受体与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的配基在调节机体脂质水平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血管性痴呆是一种多因素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ApoE基因多态性对其发病的作用,并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
急性多灶性脑出血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有多灶性定位征象.高血压和淀粉样脑血管病为多灶性脑出血的主要病因,有关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新的进展.随着颅脑CT的应用,更多的急性多灶性脑出血被认识.
<正> 据最近的Stroke报道,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后10年内,手术侧缺血性卒中的危险性保持在每年1%左右,并且致残性卒中的危险性只有其一半。 CEA是颈动脉狭窄的常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