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主题的形成及其历史演进

来源 :思想理论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ghjk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主题,紧紧围绕这一主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革命、建设、改革等一系列伟大实践.经过百年持续探索和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不仅对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而且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也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共产党因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诞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立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求索,在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发展壮大、自我更新、自我提升,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其他文献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最根本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国际无产阶级政党兴衰的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百年成长壮大的发展历程深刻揭示了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的领袖核心地位的极端重要性.“两个维护”两者有机一体不可割裂,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最重要的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最关键的是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必须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准确把握和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加强“两个维护”制度建设和纪律的刚性约束.
课程育人是课程恩政建设的重要根基.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提出了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科学论断,从而,课程思政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关键词.打造课程思政建设升级版,必须把握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核心层面;突出教师、课程、教学三个关键要素;抓住特色、标准、评价三个突破环节.基于课程恩政能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须构建课程恩政建设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组织保障的领导机制,学校层面、教学单位层面、教师层面的合作机制,引导、奖励、惩处相结合的激励机制
思想政治工作是百年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为了更加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要从统筹“两个大局”的战略高度认识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要以贯彻“四为服务”的指导方针谋划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方略,要为落实“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守正创新.
为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梳理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的伟大理论与实践成就以及红色基因传承的主要内容与基本经验,2021年7月24日,由《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和江西财经大学主办的“红色基因传承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学术研讨会在江西南昌召开.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7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与会学者围绕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重大新论断,围绕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红色基因传承和中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创造新时代美好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客观基础,同时也开启了创造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新征程.美好生活不仅需要客观基础,同时也需要主观条件.有怎样的“幸福观”,就会有怎样的“美好生活”.因而,“幸福观”是美好生活的主观条件.新时代美好生活是客观基础与主观基础的统一,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幸福元素:比较富裕的小康社会“物质生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生活”,公序良俗与良法善治下的“社会秩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宜居“生态环境”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理想”.这五个方面的幸福元素为创造新时代美好生活
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就要认识研究学生的必要性及其依据,把握研究学生的内容范围,设计研究学生的方法途径.这就要解决为什么研究、研究什么、怎样进行研究的问题.必须重视研究学生,是由思政课教学的根本任务、实践要求、实效要求决定的.要研究学生的发展水平、思想行为特点、成长发展需要、思想政治品德存在的问题等,以期体现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时代性、针对性、导向性.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论述了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一个标志性理论创新成果,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对于在新征程上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更好发挥党的坚强领导作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伟大建党精神具有丰富内涵,其中每一个方面都有其浓厚历史底蕴和深刻理论内容.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活水源头,是贯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一根红线,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鲜亮底色.要正确处理伟大建党精神与红船精神的关系,既要看到前者是更高地位、更高程度的概念,又要注意发挥红船
思政课是高校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教学具有独特的“自性”——价值性、修身性和自建构性,具有强大的魅力.这就是:理论魅力,以逻辑的力量征服人;知识魅力,以事实的力量打动人;艺术魅力,以高雅的力量感染人;人格魅力,以崇高的力量折服人.思政课教师要创造出强大的教学魅力,应当自觉提升自身素养,努力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马克思主义教育家.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要直面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马克思主义需要结合的中国实际的组成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酵母,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思想文化条件,如提供中国人的价值目标、话语表述、思维模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方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优劣甄别,用反思性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扬弃的方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合理性地选择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任何理论都是特定时空条件下的产物,中国场域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影响深刻地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上.中国社会实践所具有的鲜明民族特色为理论创新提供了极为富足的矿源,有力促进了立足中国国情的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规律的探索;同时,特殊性又为普遍性开拓了道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激活了文化交融互鉴的宝贵基因,有力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迅速传播;建构了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