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创作物著作权保护的争议与对策

来源 :传播与版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on_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智能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工智能创作物也应运而生,其问世和发展丰富了人类的精神文明世界.为了进一步开发人工智能创作物,我们需要为人工智能创作物争取著作权保护.人工智能创作物的著作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既鼓励创作动力,又平衡各方利益.但是在现阶段,学界对人工智能创作物的著作权保护仍然存在争议,分别是人工智能创作物的主体归属性和其客体独创性问题.面对这两大争议,本文提出解决人工智能创作物著作权保护争议的两个保护模式,分别是邻接权保护模式、“孤儿作品”保护模式.
其他文献
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网络文学已成为拥有4亿多海内外用户的庞大文化领域.文章从用户阅读体验视角梳理网络文学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深入分析成因,从加强国家的引导与监管、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开展用户阅读素养教育、促进网络文学企业和平台守正创新四个维度提出对策,以期为推动我国网络文学乘风破浪、行稳致远提供参考.
受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图书出版业正在悄然改变,短视频直播为图书营销注入新鲜血液.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的后疫情时代,中小出版社如何在各种变化中寻求破局之道,是其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新冠肺炎疫情对图书出版业的影响入手,结合中小出版社面临的发展困境,探索适合中小出版社社情的发展路径.笔者认为,中小出版社存在市场意识淡薄、资源短缺等问题,在后疫情时代,其需要从内容、技术、营销、人才等各方面多管齐下,找到最优发展路径.
在文化保护和经济发展大背景下,随着数字媒体的兴起,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播日益呈现去边界化特征,传播渠道日益丰富.文章以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的地方特色文化“客家文化”为例,从网络新闻传播的角度,使用内容分析法梳理客家文化在新媒体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为客家地区打造客家文化品牌、发挥客家文化价值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亦为其他地域特色文化的新媒体传播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研究从创新扩散理论的角度来分析知识图谱软件的扩散规律发现,知识图谱软件的意见领袖推动其广泛扩散;软件宣传、培训等多元的社会传播渠道加快其扩散;专家学者和高校学生是扩散主体,他们更容易接受知识图谱软件并扩散;知识图谱软件具有再创新的特征,软件的再创新又促进知识图谱软件的持续扩散.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融媒体时代,在此背景下,科普传播创新了传播的模式,实现了内容、形式、价值的高度统一.科普传播在内容方面依托科普领域的热点,实现了内容上的不断更新;通过短视频等传播方式,突出了专业与艺术化表达.相关机构运用可视化载体进行科普传播,发挥融媒体的优势,在内容更新上、形式变换上、价值传递上突出资源整合的优势,这是融媒体时代科普传播的主要特点,也是科普工作发展的重要成就.在新时代,科普传播的迭变创新是技术和理念的高度融合,也是现代化建设中内容、形式和价值的相互依托和相互成就.文章分析了融媒体时代科普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文博界掀起云传播的热潮,公众体验了不同形式的在线服务.通过云传播,博物馆以更多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公众开放.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博物馆“有馆无市”的状况,但是其也存在忽视文物内涵价值、传播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文章针对目前博物馆云传播模式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就如何促进博物馆讲好文物故事、做好公共服务提出可行性建议.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短视频时代的到来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带来了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大学生学习能力弱化、主流话语认同感降低、实操难度增加等多重挑战.面对这一现状,高校应树立阵地意识,构建传播链条;重视内容建设,加强思想引领;提升媒介素养,强化育人成果.
将红色文化融入中国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是突破“课堂教学+理论灌输”的惯性思维,让中国旅游文化课程思政建设更具特色的教学实践探索.文章在厘清红色文化、课程思政、旅游、旅游文化关系的基础上,探析红色文化融入中国旅游文化课程思政教学的意义,通过系统化地梳理中国旅游文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讨如何将红色文化融入中国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更有效地进行中国旅游文化课程思政建设.
文章根据自媒体的特点论述了自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人际沟通交流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分析了原因及具体表现,并针对产生的影响提出应对策略:发挥自媒体价值引领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利用自媒体优质资源,实现沟通交流多元化;科学利用自媒体平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美育在教育事业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美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和作用是德育、体育、智育无法替代的.高校羌族民间舞教学是培养舞蹈人才的重要途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舞蹈文化的传播进程.如何基于美育视野下正确认识舞蹈节奏的民族风格和特点是当前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羌族民族民间舞蹈教学重点,认为只有结合当地特色,提高教师水平,划分要素,突出重点,科学有序地进行舞蹈教学,才能培养出合格的民族民间舞蹈传承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