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鲁能”之痛

来源 :检察风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feb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管制市场中的政企同盟
  宋华琳
  
  我国电力工业部门曾经“身兼数职”:既是电力行业有关政策和规划的制定者,也是行业管理机构,还是电力工业唯一的生产经营者,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者。以后的中国电力改革以“纵向分切”的方式,将国家电力公司管理的电力资产按照发电和电网两类业务进行重组,即“厂网分开”。将其拆分为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和五大发电集团。
  整个改革的设计思路是,对作为自然垄断产业的电力行业实现纵向分离和横向拆分,通过价格监管和进入管制来对竞争和垄断性的市场结构加以监管;同时把原来居于垄断地位的电力企业划分成区域性公司,来实现区域性竞争,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
  但是,这样的初衷是否变成现实了呢?在电力改革之后,区域性企业的管理层又重新被上级政府接管,国家电网公司作为行政性的公司,对区域性企业进行更为集中、垂直和一体化的垄断管理,同时还试图通过特高压网络的建设,来进一步加强其垄断地位,而企业也可以通过其垄断的市场组分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在鲁能事件中,鲁能集团的前身是地方电力系统的“职工持股企业”,与目前已转变为电网公司的地方电网系统有着根深蒂固的关系,也凭借国家电网公司推行的特高压项目,使自身资本进一步扩张。此外,鲁能集团还利用自己的电网背景来开发煤电基地。根据经济学家斯蒂格勒的理论,在两个上下游产业中,如果有两个厂商分别在各自产业中居于垄断地位,那么就会出现双重加价。鲁能集团正是借助受管制市场中的政企同盟,来获得更多的利润。
  从比较法的角度,在英国电力产业私有化的第一阶段中,采取了募股方式,这样可以通过资金来源的扩大,改善政府的财务状况;又可以通过增加股东人数,实现所有权的分散。同时在英国还在推行“金边股”制度(在上市公司的股本总额中,国家持有的具有特殊权利的一种股份)。在这项制度的约束下,不允许任何个人或企业拥有私有化国有企业股票的15%以上。这项制度设计的目的不在于控制企业的所有权或经营权,而是为了在企业利益和公共利益不一致时,政府有能力去干预企业的不正当行为。
  反观鲁能事件,在数年时间里,这家公司就由国有公司,逐渐演变为职工控股,继而演变为两家私人企业控股,公司的产权在数年里发生了静悄悄的“革命”。
  鲁能事件的实质是政治权力主导下的财富分配。通过政治权力和财富资本的勾结,不可能建立起来明晰的产权结构和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所塑造的只能是一个“掠财大盗”的形象,一个将财产从国家名下转移到私人手中的过程。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两家名不见经传的神秘公司,成了鲁能这一大型综合性财团的绝对控股人,在这样的背景下,私有化之后的垄断性企业依然是垄断性的,这样一个将公正透明程序拒之门外,将广大股东的参与权和知情权排斥在外的制度设计,并不能带来有效率的市场竞争,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的改进。为此,在未来的基础设施监管改革和公司治理结构变革中,更为健全的程序设计,更加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应当成为未来改革的方向。
  
  警惕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的异化
  章志远
  
  近三十年来,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运动几乎同时在西方国家发起。从吸引私人资本参与公用事业经营、通过合同外包公共产品提供到授予私人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权直至政府出售国有企业,各种程度不同的民营化举措在公用事业体制改革中相继登场。
  在这一进程中,以英国电力行业私有化为代表的网络型公用事业规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一个市场结构合理、竞争规范有序、效率空前提高、电价持续走低的行业规制图景展现在世人面前。随后,英国电力民营化的成功经验为西方诸多国家所仿效,以电力企业私有化、产业结构自由化和规制体制独立化为核心的电力产业民营化改革迅速席卷全球。
  自改革开放以来,电力短缺、电力过剩一直成为困扰国民经济发展的难题,而电力企业员工的畸高收入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非议。近十年来,主事者也逐渐认识到政府垄断电力行业以及垂直一体化运营模式的积弊。于是,以建立市场竞争机制、提高产业经济效率为目标的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拉开帷幕。然而,在被世界民营化大师萨瓦斯称为类似“拆除炸弹”的复杂作业中,违规改制、低价出售乃至瓜分国有资产的事例却频频上演。近期媒体披露的全国电力系统最大职工持股企业山东鲁能集团的股权转让事件,则意味着垄断利润已经以一种极不公正的方式流入到了少数权贵之手,本需审慎进行的民营化改革业已异化为彻头彻尾的私囊化盛宴。
  十数年前,俄罗斯大规模民营化进程中出现的对国有资产的疯狂掠夺让人记忆犹新:而今,鲁能事件的揭幕更让人领略到权力借国有企业改制之机大肆瓜分国有资产业已严重到何种程度。公用事业的民营化改革并非简单地政府出售,更不是少数权贵通过自我民营化达到中饱私囊的目的。
  公开而透明的行政过程、强有力的外部监督机制以及严格执行体系健全的法律将成为重拾人们对网络型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信心的有效手段。反观鲁能事件,无论是职工持股还是股权转让,整个过程自始至终都处于高度保密状态,暗箱操作、信息垄断之下焉能防范腐败滋生? 其次,强有力的外部监督是防范腐败和异化的关键。电力行业的自然垄断性和明显外部性都呼唤强有力的政府管制机制。在鲁能事件中,国资委,发改委.电监会及工商局等有关监管机构的孱弱也助长了权贵自我民营化的贪心。失却了外部的有力监控,岂有不腐之理?
  最后,严格执行体系健全的法律是防范腐败和异化的保障。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电力改革的成功经验显示,规制法律体系的健全和严格执行是改革的先导,民营化及规制改革只有在科学的法律制度框架内才能够卓有成效地展开。近年来,虽然主事机关也先后针对电力系统职工违规持股下发了若干措辞严厉的文件,但这些零散的急救规则并没有得到贯彻执行,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的各种违规之举愈演愈烈,直至鲁能改制的进一步升级。离开了法律的规范,怎能防止民营化误八歧途?因此,反思鲁能之痛,重建法律的权威当是迫在眉睫的首要之务。
  
  私有化的过程监管与补救机制
  唐明良
  
  “鲁能私有化”必将成为中国企业转制进行过程中又一个典型的事例。在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了职工持股改造时的“顶风作案”,也看到了从职工持股过渡到私人所有时的“深藏不露”,还看到了统计口的鲁能资产数据与私有化成交价之间的“天壤之别”……
  罗马俱乐部的研究报告《私有化的局限》在描述各国公用事业和国有企业私有化过程中的各种案例后,总结出一些关于私有化的经验教训,其中重要的一条便是:在成功的私有化案例中,私有化的过程总是有序的、透明的;相反,在失败的例子中, 招标过程组织得很差,私有化过程中存在欺诈和腐败。因此,该报告进一步指出,私有化的成功要求具备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制度。
  回观本次鲁能私有化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推行职工持股的当年,还是彻底私有化的当下,有关改制企业的基本情况、资产负债、财务报表、经营状况的信息,改制的方案和进度,企业产权和资产的处置等等均没有获得公开,甚至于鲁能两个“新主人”的名称,在鲁能内部一个极小的圈子里一度被称为“绝密中的绝密”,信息的严重不公开,导致两方面的恶果,一方面,对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如职工)而言,其切身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或不得知(清退职工股中的低价行为);另一方面,对于监管者来说,其与被监管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信息鸿沟,于是便出现了政府管制学上所说的“政府管制游戏”(Regulatory Games),这种具有游戏性质的监管体制便很难到位。
  连信息公开都做不到的情况下,所谓公众参与也就成了“空中楼阁”,道理很简单,参与是以充分的信息为前提的,甚至更为糟糕的是,在鲁能私有化的案例中,基本上连公众参与的门槛似乎都付之阙如。因为,职工并非直接持股,而是由其子公司和“工会”代表职工持股,私有化过程的参与也自然由他们所“代表”了。但在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下,当工会和子公司自身作为一个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者时,其作为公共参与代表者的身份也就至少有几分可疑了。
  在这个“三级跳”的过程中,我们还看到了监管者身影的模糊甚至缺位。尽管鲁能的私有化是通过国有——职工持股一清退职工股的途径,似乎规避了国有资产直接私有化的监管程序,从而进入监管真空。但是,在各个相对独立的环节,监管者至少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比如说,从国有到职工持股的过程中,一方面,其时国家已经明令暂停电力系统职工持股,监管者却对于如此硕大的“顶风作案”者无动于衷;另一方面,即使仍然推行职工持股,监管者至少应当监督其有效区分国有资产和职工持股的比例,而非任其“模糊化”而暗渡陈仓。
  那么,当不透明、不公开、缺乏过程监管甚至有极大违法嫌疑的私有化成为一种既成事实之后,我们是否可能予以有效的补救?对此,部分国家的私有化实践已经为我们提供了经验,那就是确保对监管体制的民主控制,并使政府能够在私有化遭受重大失败时撤销私有化。而这种民主控制机制的建立,除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还包括各种公众参与管道的开通。
  
  编辑:陈畅鸣
其他文献
规则和程序正义是公平的前提  年终奖起源于东汉,《汉官仪》记载:“大将军、三公,腊赐钱各30万,牛肉200斤,粳米200斛。特侯15万;卿10万;校尉5万;尚书丞、郎各5千;千石、六百石各7千;侍御史、谒者、议郎、尚书令各5千;虎贲郎、羽林郎3千。”其中提到的钱是五铢钱,这份年终奖究竟有多少呢?汉朝的20万钱相当于现在的10万元人民币。  唐朝允许各机关单位上至六部,下至府县衙门,向民间放高利贷。
胡适是世间最幸运的读书人,20多岁即暴得大名,此后40年,获得过世界一流大学颁赠的36个荣誉博士学位。也许,这些不过是俗世人眼中的成功而已。在众多学者看来,胡适最令人折服的是他的人格,性情温厚,主见鲜明。叶公超说:“有一时期,我们常常有所争论,但是他从不生气,不讥讽,不流入冷嘲热讽的意态。他似乎天生有一个正面的性格。有话要主动说,当面说,当面争辩,绝不放暗箭,也不存心计……刻薄是与适之的性格距离最
6月4日,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民主党联邦众议员威廉·詹宁斯·杰斐逊被美国联邦大陪审团正式起诉,指控罪名包括贿赂、欺诈、洗钱、妨碍司法等共16项。杰斐逊则通过律师发表声明说,自己是清白的,不会为此退出众议院。杰斐逊一案复杂曲折,司法调查已超过2年。美联社说,案件影响恶劣,殃及民主党的形象。    路易斯安那州重建以来的  第一位黑人众议员    威廉·杰斐逊1947 年3月14 日生于路易斯安那州东北部
老师这厢收礼,已非一日矣。大学生送礼,中学生送礼,小学照此办理,现在连幼儿园家长也忙着送礼,不送,自己家孩子都不答应,因为大家都送,有个不送的,就算老师不给小鞋穿,自己浑身都不自在。大家都送,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就得加码,否则所求肯定不遂。就像晚清捐官,虽然明码标价,但捐的人多了,真要想坐在官椅子上,还得加钱。这样一来水涨船高,礼金看涨,为人师表者,不亦乐乎。    送礼成了潮流,就意味着商机。每逢
2008年上半年,我国的经济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自然灾害一波接一波,国际经济环境错综复杂,这些冲击使通胀水平仍继续攀升,同时又使经济放缓迹象明显。    2008年以来,大概是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变化最为剧烈,经济走向最难预测的年份了。不论是国际石油的暴涨到下跌,美元的疲软到走强,物价的攀升到企稳,股市的滑落到狂跌,等等,一系列的经济指标都让人捉摸不透,未来经济的发展态势也显得扑朔迷离。特别是近
新闻事件  据《东方早报》、《新闻晨报》报道,2007年5月24日,上海新天地里迎来一家另类的“心灵超市”。丹麦设计师MadsHagstrom 带来1.6万多个“心灵瓶子”,空空的瓶瓶罐罐贴上“没有压力”、“安静片刻”、“不要迷失自我”、“暂停”等标签,售价竟在二三十元以上。短短一个月,瓶子卖掉一半多,购买者基本是沪上白领。一个月后“心灵超市”正式告别上海。    在“心灵超市”里,一名有些疑惑的
笔者所居城市某单位的领导干部职位有几名“出缺”,需要增补,组织部门根据公开、公正选拔干部的原则,邀请中层以上干部开了一个民主推荐会。无记名投票的会议刚刚结束,结果还没有公布,某个参加推荐会的人就对进入推选范围的一位同志“表功”:“我投了你一票,得请客啊。”这让人很纳闷:无论被测评推荐的同志最终是否进入领导班子(由于是差额推荐,那位被推荐的同志最终被“差掉了”),参加推荐投票的人都没有权利和义务向被
沉默也是一种回应  1943年,陈寅恪受聘为燕京大学教授和华西协和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携家带口远赴成都任教。1年后,陈寅恪继右眼失明7年后,左眼也失明了。  在抗战最艰苦时期,物质紧缺,牛奶经常断供。为了给教职工补充营养,学校想了一个办法,叫教职工养羊。羊怀孕后,就可以挤奶喝。朋友送给陈寅恪一只跛脚黑山羊。家里有羊后,放羊的任务交给最小的女儿陈美延。女儿第一次接触山羊,感到很新鲜。一段时
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你就是专家  2020年11月3日晚间7点,康辉照常主持《新闻联播》,但与以往不同的是,他一口氣完成了一段22分38秒的超长口播。这不仅打破了央视演播厅有史以来口播时长的纪录,还震撼了广大观众,康辉立刻登上了热搜。  口播,顾名思义,指的是由播音员口头播出的一种广播新闻形式,主持人口播新闻的时间一般不长,往往会控制在3分钟,而连续20分钟口播的情况是前所未有的,对任何一位主持
据新华社报道,刘维明在担任广东分管工业副省长时,曾多次出面为在深圳经商的儿子谋利,导致约1.6亿元国有资产流失。在长达十年的广东省副省长期间,刘维明曾分管经贸、流通、旅游、口岸、煤炭等多个领域。    2003年1月刘维明退休之时,身上闪耀着一系列夺目的光环——拥有28年副省级工作经历,曾任广东省副省长、省政协常务副主席。  但是退休四年后,一次突如其来的经济案件使得这位地方高级官员未能尽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