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梯”上走出去的大学生

来源 :时代邮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karg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25岁的蒙常生是从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村弄顶屯的“天梯”上走出去的第二名大学生。村里的人说他是“全村的新希望”。
  这个山坳里的小村屯从前连通往外界的路都没有。为了方便孩子们外出上学,村民在危崖处搭建过一个木排,人们称之为“天梯”。这是数十年来当地孩子们上学的必经之路。去学校时,他们一边扛着生活用品,一边爬天梯。年龄小的孩子要手脚并用,才能翻越10多米高的悬崖。
  弄顶屯通往外面的公路是2014年建成的,天堑变通途孩子们“爬天梯上学”的时代彻底结束了。此后,越来越多的孩子走出大山、走进全国各地的大学,其中不少学生打算“反哺”家乡。特别是近几年,弄顶屯正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特别羡慕别的村有公路”
  2020年,蒙常生重新回看了“天梯”。他从家出发,先是通过一条细窄陡峭的山路爬到山顶,因长时间无人行走,部分路段的杂草已有半人高,从山顶往下望去,只见一座已经有些腐烂的木梯呈75度角斜靠在断崖上这就是他走过5年半的“天梯”。
  蒙常生从小就爬天梯,第一次是在四五岁时跟着父母一起去地里,后来又跟着当教师的父亲爬天梯去上课。他说,弄顶屯所有的孩子还没读书时就爬过天梯了,“我们要去干农活。”
  爬天梯是一件风险不小的事情。上世纪,弄勇村一名村民因酒后不慎跌下天梯身亡。“小时候走那里很害怕。”刚上小學时,蒙常生翻越天梯单程就得花将近一个小时,天黑了得打着手电筒爬回家。“那时村里没有路,特别羡慕别的村有公路。”
  “负重”是爬天梯时的一项挑战。上学时,蒙常生的书包除了要背上必要的课本,还得背上一周的口粮。最初,大姐帮他背过一段时间。但自从大姐上初中后,二姐生病了,这个小男子汉便承担起帮二姐背口粮的担子。他记得,当时背得最多的是黄豆因为黄豆拌饭是寄宿生最常吃的食物。对于他和很多同学来说,吃肉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如果从家带了肉,一般存放不了3天,只能在周一、周二尽快吃完,“只要有一顿肉,所有人都会围着你,一起吃肉”。
  蒙常生的求学之路像爬天梯一样艰难。2006年父亲过世时,他刚上二年级,那时母亲实在供不起3个孩子读书,他想过放弃,“每到开学,家里都没钱交学费。”尽管大姐初中毕业后很想继续读高中,但还是选择外出打工补贴家用,把上学的机会留给蒙常生和他的二姐。
  2016年,蒙常生如愿考上大学。村民见到他常说:“你是全村的希望。”大学毕业后,他再走这条见证自己奋斗历程的天梯时说:“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很累但又很怀念,有时候很迷茫、想放弃,但有一个梦想让自己坚持下来一定要走出大山。”
  上大学意味着将来有出路
  在弄勇村这样偏僻的村落,谁家孩子能考出大山,就意味着他将是全村的“标杆”,毫不夸张地说,至少能影响两代人。
  蒙常生考上大学这件事,就让村里一些家长的心里萌生了“孩子要上大学”的念头。过去,村里很多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就选择外出打工;现在,很多家长开始告诉孩子:“要多多学习,长大后上个好大学。”
  正在大化高中上高三的蒙宣任就受到了堂哥蒙常生的影响。蒙宣任觉得堂哥是一个读书很用功的人,“应该向他学习”。蒙宣任也曾“爬天梯上学”,他记得,最初走天梯时,梯子有些陈旧,自己走上去总会站不稳,特别是一边抓着天梯,一边扛着生活用品时,尤为不稳,“一到下雨的时候就特别怕”。
  2012年9月开学,当时刚上小学四年级的蒙宣任扛着凉席冲在前面,村里其他孩子带着大包小包的生活用品往学校赶的一幕被媒体记录下来。随后,孩子们上学“行路难”的问题被外界关注。2014年5月,从弄顶屯到学校的砂石路建成了,孩子们步行到学校只需半小时。
  蒙宣任感慨地告诉记者,照片中当年一起爬天梯的孩子,现在有的在外务工,有的已成家立业,“读书的孩子只有我一个了,得用功读书才能出去”。蒙宣任说,虽然外出务工对很多年轻人来说,是个不小的诱惑,挣了钱可以买很多东西,但眼光要放得更长远,“上大学对我来说,意味着将来的(出)路”。
  弄顶屯孩子们上学的基础条件一直在改善。如今,蒙常生上学时经历过的4人同睡一张床的“大通铺”时代已结束,他盼望的营养午餐计划覆盖到了高中阶段;蒙宣任已告别“背口粮”的时代;随着公路进屯,很多孩子在家门口就能搭上去学校的车。
  “想带着更多人走出大山”
  谈及弄勇村弄顶屯近些年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蒙常生认为改变最大的是房子。他说,小时候村里、屯里大都是木房子。砖瓦房很少见;现在,一栋栋漂亮的砖瓦小楼在这个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拔地而起。
  用水难的问题也得到解决。过去一遇干旱,村民们就得半夜到山上的泉眼接水,水流缓慢,一滴一滴地淌,一晚上集不够100斤水。蒙常生的妈妈有时半夜去排队,一排就是一晚上。现在,村民们有了水柜,无需再为生活用水发愁。
  蒙常生家的物质条件一天天好起来了,有了电视机、冰箱、电话等。妈妈有了智能手机,还去了外省打工挣钱。
  随着网络的覆盖,这名少年有了认识世界的窗口,精神生活更丰富了。他说,小时候的娱乐活动只有跳绳、踢毽子;现在可不一样了,通过手机随时能了解大山以外瞬息万变的世界。
  去年5—6月,蒙常生去上海完成了自己的毕业旅行,这是他20多年来第一次走出广西。开了眼界的他感觉“村子变小了”,于是萌生出让更多人出去看看的想法。他觉得,实现这个想法的途径就是当教师。蒙常生今年在准备教师资格证考试,“高考时,母亲让我继承父亲的‘衣钵’,报考师范院校,当时逆反的我没有遂母亲的愿,现在想来有些后悔。”
  蒙常生家乡的师资力量很欠缺,时常留不住教师。此外,村里一度没有幼儿园,孩子们不会说普通话。蒙常生读初一时,发现一名亲戚家正上四年级的妹妹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另一名弟弟读到六年级了,但不会做加减乘除计算题。
  作为全村的希望,蒙常生自感压力不小。他说,以前想读完大学走出大山,但毕业后发现似乎又有另一座大山压着自己要带着更多人走出大山,“如果能让弟弟妹妹们走出大山,我会觉得更加光荣”。
  家庭经济条件好起来后,蒙常生外出打工的大姐回到了卫生学校读书圆梦,如今已经毕业。在她看来,这样也许能找到另外一条出路。现在,弄勇村的大学生越来越多。
  韩笃是2015年到弄勇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的,这几年见证当地村民如何一步步奔向美好新生活。他介绍,有的村民家已出了两个大学生。
  蒙宣任今年6月参加高考,他说:“尽量考到二本线以上,考个好点儿的学校,未来想当一名老师,教书育人。”
其他文献
我的母亲从3岁起,就是村小学的旁听生。那时,姥爷教着4个班的全部课程,忙得团团转。学生们上课的时候,都会把母亲抱起来放在凳子上一起听课。姥爷晚上去办公室批改作业时,也带着母亲。姥爷在讲台上微笑着讲课,学生们认真地听课,耳濡目染,母亲深深地喜欢上教师这个职业。  母亲7岁开始上学,学习一直很努力,每门功课的成绩都名列前茅。读书上了瘾的母亲,一直没有忘记最初的梦想,她心里想着读完初中去考师范,毕业后就
期刊
一个多月没有见到我的曾孙了,好想他。  这天,我来到曾孙家,一开门,曾孙立马扑了过来。我91岁,曾孙锦梁快5岁了,小脸蛋,黑眼睛,水灵灵的。亲我抱我之后,他就伸出小手拉我来到书房。我一瞧,呦,这么多玩具,占了大半个房间呢!看得我眼花缭乱,“宝宝还这么小就接触了这么多东西,不简单啦!”  “老老(吾乡对曾爷爷的称呼),你细时候(小时候)也有这么多玩具吗?”  “没有,我好羡慕你呢!”  “你为什么不
期刊
破防该词来自网络游戏,现被年轻人用以表达“心理防御被突破”的激动或感动之情。在今年的各种庆祝建党百年活动中,该词被网友和媒体频繁使用。达咩这是一句日语的中文谐音,意为“不行、不许”等意思。也作“打咩”“达咩哟”“达咩得斯”等说法,是网友对拒绝态度的俏皮表达。
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工作包括对人口资料的搜集、数据汇总、分析研究等过程,其目的是全面掌握全国人口的基本情况。5月11日,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公布,社会各界对此给予极大关注。  热点连线  针对社会对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提出的疑问,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作出回应:目前中国仍然处于轻度老龄化阶段;多于女性人口的3000多万男性人口,实际分布在不同的年龄,并非有“3000万光棍”。 
我有一本1978年发行的第一版《现代汉语词典》。这词典的年纪比我还大,是上小学的时候姥爷给我的。听妈妈说,这是姥爷上学时用的。偶然间,姥爷想起了它,便给了我。我称它为“传家宝”。  我始终不明白姥爷为什么将词典给我。论年纪,我上面有个姨表哥。论血缘,我表妹是姥爷的孙女。想来想去,大概是因为我算是我们这代孩子里最爱看书的。但那时姥爷一定不知道,若干年后我竟然真的从事了与文字相关的工作,可惜的是,他老
期刊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邵式平化名“余艳王”回到家乡江西弋阳坚持革命斗争,同志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艳王”。后来,邵式平与方志敏、黄道等领導农民武装起义,建立工农革命武装,开展游击战争。  1928年6月,方志敏、邵式平等带领部队在弋阳、横峰、德兴交界的磨盘山一带开展革命斗争。一天,敌人沿着山路烧杀而来,邵式平立即率部发起突袭,将敌人击溃。战斗中,游击队抓获了一批俘虏,一名游击队员说:“把他们押到‘艳
期刊
张伯苓办教育  张伯苓多次说他办教育的理由:“我在北洋水师学校,亲见旅顺大连为日本割去,青岛为德国人所夺走。当我到济公岛的时候,看见两个人,一个是英国兵,另一个是中国兵。英国兵身体魁梧,穿戴庄严,但中国兵则大不然,他穿的是一件灰色而破旧的军衣,胸前有一个‘勇’字,面色憔悴,两肩齐耸。这两个兵相比较,实有天壤之别,我当时感到羞耻和痛心。我自此受极大刺激,直至现在,还在我的脑海中回荡,我当时立志要改造
继《错认他乡》与《世间的陀螺》之后,韩浩月推出散文集《我要从所有天空夺回你》,至此,他的“故乡三部曲”集结完毕,且正式发出向读者心灵深处挺进的号角。在这本新书中,作者对故乡有了全新的体认,故乡也因之有了与之前不同的模样。  “故乡也是个被吹破的气球,而年年赶来的我,就是一个创可贴,缝缝补补,仔仔细细,小心翼翼,想要保持一个完整。”其实,故乡的完整并非韩浩月可以保持的,在离乡多年以后,在时光流逝过后
期刊
先飞日本举行闭门会谈,再赴韩朝非军事区考察,5月14日,美国情报首脑高调出访日韩,引发外界关注。《韩国时报》引用某学者分析称,美国情报官员访问韩国一般不对外公开,此次罕见高调行事,是想展示美日韩之间的牢固关系,从而向中国和朝鲜施压。  这位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名叫艾薇儿·海恩斯,是拜登政府中身居要职的女性之一。不同于一般的政治精英,海恩斯的青年时代有过学柔道、修汽车、开飞机、当书店老板的“非主流”经历
相比别的河流,峒河的美,似乎更多了几分耐人寻味的内容。因为峒河是湘西的河流,而湘西,是一片那样丰饶、神秘、野性、多情的土地。  在旧县志和史书中,峒河及其支流统称“浯溪”“浯水”或“武溪”“武水”。她流过的区域,古称武溪苗蛮之地,为武陵山腹地。汉伏波将军马援有诗《武溪深行》,曰:“滔滔武溪一何深,鸟飞不度,兽不敢临。”可见峒河历史之悠长。  她清澈的流水,流经一个个宁静的村落。有一条河,日子似乎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