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国时期的广告教育模式呈现出一种多样性,学院与社会办学并存,学术与商业实践共生。通过对民国商业广告教育历史的回顾,提出并思考高职平面设计教育与教学中的实践问题。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正确认识和把握高职平面设计教学内涵。以历史为镜,将当前高职平面设计教育作为思考点,帮助我们更新观念,明确定位,促进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民国商业广告设计教育职业教育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新式教育在社会变革的大潮中孕育发生。通过参鉴日本新式教育,其本质是实业教育:以培养工业社会的工程技术和设计人员为目标,满足社会对各种技术人才的需求。早期广告教育作为其中之一涵盖在早期艺术教育的发展中,并在官方和民间以不同方式同时开展教学尝试,为近代中国工商业的发展置入了重要的推动力。一个世纪后的今天,社会经济建设促进了艺术设计的发展,这对艺术设计教育与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几年随着高职学院专业建设及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其教育模式更是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职设计教育以“致用”为原则,注重“教”与“学”、“理论”与“实践”、“学校”与“市场”的紧密结合。然而高职设计教育仍然是个薄弱环节,它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与考试评价等方面存在脱节或重复现象,这与加强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回顾民国商业广告教育的诞生与发展,以历史为镜,将当前高职平面设计教育作为思考点,可以帮助我们更新观念,明确定位,促进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
一、民国商业广告设计教育
(一)官方主办教育
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独立发展与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是分不开的。1912年1月5日,蔡元培出任首任教育总长,他在《对于教育方针的意见》中提到:“图画,美育也。而其内容得包含各种主义:如实物画之于实利主义,历史画之于德育是也。其至美丽至尊严之对象,则可以得世界观。……手工,实利主义也,亦可以兴美感。”1917年4月他在北京神州学会发表题为《以美育代宗教说》的演讲,主张“专尚陶养感情之术,则莫如舍宗教而易以纯粹之美育”,强调美术和工艺设计改良社会风气的作用。
20世纪最初10年到30年代后期是中国新式美术教育和艺术设计教育迅速发展的时期。在此期间各地纷纷开设美术学校和美术科系。其中,国立杭州艺专令人瞩目。就艺术设计教育而言,1928年国立杭州艺专建校之初就已设立图案系,这一时期任教的主要教师有:雷圭元、陈之佛、李有行、庞薰栗、章东浩、沈福文、谭旦、尹陂九、唐隽、王道平、郑月波、邓白、柴扉、王隐秋等。国立杭州艺专图案系重视民族民间遗产,主张在继承中发展传统图案。将设计与技术熔于一炉,如装潢设计联系广告、印刷品及展览会整体形象,染织设计结合印花布、壁挂和地毯。这些教学内容由于当时社会需要而设置,这些设计都不以纯绘画作为衡量的尺度,而以设计水平高低为标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
中国现代设计教育是通过图案教学得到发展的,陈之佛是‘图案”教学的代表人物。1923年陈之佛从东京美术学校(今东京艺术大学)的工艺图案科毕业归国后,在上海创办了“尚美图案馆”,专门为生产厂家和出版单位作产品、书籍的设计。他强调‘艺术的路子要走得宽一些,要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不要太窄太偏,否则在社会上无法立足。”陈之佛在1930年出版的《图案法ABC》中介绍了日本、欧洲的图案设计,并明确指出“图案实在含有‘美’和‘实用’两个要素”。对于工艺美术的职业教育问题,他在1936年发表于《中国美术会季刊》第一卷第三期的《应如何发展我国的工艺美术》一文中提出自己的意见:“一、筹设规模较大的工艺美术学校,专门训练最优秀的工艺人才,分发到各学校、工场;或调各学校、工场之有经验者来训练,使全国工艺在整个策划之下得以猛进。二、就各地特产区域筹设各种初级工艺学校,或在已设之职业学校中的工艺科设法改进,或于特产区域筹设工艺子弟补习学校,以增益其学识。三、举行工艺美术品展览会,使互相观摩比较,并奖励出口优良者。四、搜罗国内外优良的工艺美术品,筹设工艺美术陈列馆。”
(二)民间私立教育
官方在积极开展新式艺术设计教育的同时,民间人士也通过不同方式追求现代新知,以适应商品市场的需求。上海美专是一所“事实上承继了上海地区自清末以来所发展的新美术传统,同时不断地适应社会的要求,修改教学内容,并配合画坛的变化适时的吸收新师资,逐步演变成受到民间与官方认可的专业学校。”该校自创办至发展过程中,以大众商业市场的需求为主导展开教学和师资招聘,为商业艺术市场培养了大批美术家。上海美专在办学方法和课程设置上相当灵活,具有商业价值的布景画、肖像画、插图、广告画等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教学内容,并根据商业市场的需求及时修改课程。
除办学来教授艺术设计外,传统的师徒教学还是继续存在。民国时期著名的商业美术家如郑曼陀、杭稚英、谢之光、丁云先、金柏生等,他们在承接月份牌、商标、商品包装等商业美术业务的同时,招收学员培养专业人才。但就他们自身而言,也经历了不同的学习方式,其中企业内部培训就是一种。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设有设计部门,招聘画家从事产品和广告设计,如胡伯翔、倪耕野、梁鼎铭、吴志厂_、戈湘岚等是英美烟草公司的专职画师。谢之光、周柏生等人是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画师。杭稚英、金雪尘、金梅生等都曾在商务印书馆的图画间学习。企业内部的设计机构不仅营造了重视设计的氛围,还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实战能力的设计师。他们是在企业中接受虽不正规但贴近生产和市场的实战训练的,所以设计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都很强,所以当杭稚英开办“稚英画室”的时候,就已具备丰富的和客户接触、提供客户所需设计方案的经验,从而迅速适应市场环境并发展成为上海著名的设计事务所。
二、职业教育特色与高职平面设计教学
(_一)职业教育特色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职业教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并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产教结合,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强化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 从教育类型看,高职教育是职业岗位教育;从培养的人才类型看,是培养面向某一职业或技术岗位群,工作于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从培养方式看,着眼于培养岗位工作能力,重视技能训练,强调校企合作;从办学体制看,更强调办学的开放性,办学体制上更加灵活,强调社会、企业参与培养人才。民国时期商业广告教育虽处于中国艺术设计教育萌芽阶段,但仍呈现出一种多样性:官办与私立并存,学术与商业实践共生。从民国商业广告设计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对今天的设计教育有启发性意义的经验,这就是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设计教育方法,它也与德国包豪斯的‘知识与技术并重,理论与实践同步的教育体系不谋而合。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特色的。设计学科要求学生能把设计思想转变为现实,将抽象的理论变成具体的物质形象,这需要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正进入重要的转型发展阶段,就平面设计教学而言,诸如课程体系与授课方式、教学环境、教学管理与学生学习动力等方面的问题,仍需要不断摸索与总结,以期及时找到合理、有效的教育思路与教学方法。
(二)高职平面设计教学
1、加强设计产、学的合作
从20世纪初始,在“实业救国”的爱国主义标语下,一场长达四十余年的国货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了。与此同时,政府和民间的工商业美术教育与协会的创办,为中国早期商业广告的发展及推动国货的销售铺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我们由此得到启示,业界与协会是连接学校和企业的重要纽带,是推进产学合作的生力军。
学校需要强化教育与行业相关部门的指导作用,以便有效开展本行业各级各类技能型人才需求预测,参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建设,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促进课程内容和职业资格标准融通;推动和督促企业与职业学校共建教学与生产合一的开放式实训基地,合作开展兼职教师选聘;组织指导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学生实习、就业推荐等工作。学术界也可以多多邀请这些主管部门和产业界参与学校课程内容规划,提供设计产业的现有资源,建立产学合作的桥梁,使学界培育人才为业界适用;学校可以利用寒暑假期间,安排推荐学生到设计企业实习,业界也可提出商业计划由学生参与执行,共创产学合作的价值。另外建议教育与行业相关部门,调查和统计现有可供学校聘任实践教学的师资资料库,提供未来各个学校安排讲座、实习辅导或聘任之用,以共同创造设计的社会价值。
即使以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实践方法,也要强调针对性大、仿真性高、模拟性强的特点,形成良好的职业教育学习环境。同时要努力使校内实训基地体现教育和企业运行特点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的社会效益以及实训基地的对外辐射和服务功能。
2、文化素质建设与性格培养
由于人们对高职教育不够了解,导致对高职教育存在偏见,认为它是一种低层次、低水平教育,从而影响了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文化素质建设与性格培养,这是培养学生完整人格的必需,是高职教育培养职业人的必然要求。
文化艺术可以滋养人的心灵,而大学特有的文化环境是离开大学后所得不到的。它聚集文化精髓,沉淀人类智慧,给予青年人以心灵的关怀,并能促进学生心智的成长,修正人生追求,丰富生命感悟。文化素质还可以提高职业人相应的性格。任何职业的从业者,都应该具备职业性格,包括职业态度和职业情感、职业意志和职业操守、职业行为方式和习惯。职业能力不仅提供从事职业的可能性,有文化素质的职业人更是合格的职业人才。
高职教育应以培养出具备健全人格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这要求我们强化学生文化素质培养,改进教育教学过程;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实践教学、项目教学和团队学习;开设丰富多彩的课程,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研究借鉴优秀企业文化,培育具有职业学校特点的校园文化;强化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教育,加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3、基础设计教育及鼓励学生参加竞赛
面对未来国际设计的强烈冲击与市场竞争,将具有中国特色的经典元素融入于现代设计,借此培养具有独特风格的设计新秀展现于国际设计的舞台,是高职设计教育的远大目标。这需要学校更加重视基础设计教育,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造型能力。教师在设计教育中,应把美的观念和技能从课堂延伸到自然和生活中,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受设计,从设计中创造生活,把设计的意识和观念带进生活,使学生的设计活动成为艺术化的生活和生活化的艺术。
参加各种层次的设计竞赛,各个选手可以在其中展现自我能力、水平;同时可以从各个方面看到自己与其他参赛选手之间的差距,从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自主学习是成绩提高的最有效的途径,因为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学生寻找各种不同的知识,从各种渠道获取相关创意的信息资料,通过了解、分析之后并把相关的知识转化为创意的图形。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如果获得竞赛的成绩,肯定会获得学习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超越性能成为学生继续进步的动力。
三、结语
现代美术教育家、工艺美术家陈之佛在1936年谈到工艺美术的职业教育问题时提出,将‘工艺人才,分发到各学校、工场;或调各学校、工场之有经验者来训练”;设计教育萌芽期的职业教育产学合作方式仍值得我们今天借鉴和思考。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提前接触社会,参加生产实践,使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从而适应社会的需要。
希望通过对民国商业广告教育历史的回顾,促进对高职平面设计教育与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思考,在正确认识和把握高职平面设计教学内涵的基础上,对今后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一些思路。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把培养人才的教育目标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并随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不但可以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而且可以具备相当的文化理论素养,掌握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使他们在成为具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民国商业广告设计教育职业教育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新式教育在社会变革的大潮中孕育发生。通过参鉴日本新式教育,其本质是实业教育:以培养工业社会的工程技术和设计人员为目标,满足社会对各种技术人才的需求。早期广告教育作为其中之一涵盖在早期艺术教育的发展中,并在官方和民间以不同方式同时开展教学尝试,为近代中国工商业的发展置入了重要的推动力。一个世纪后的今天,社会经济建设促进了艺术设计的发展,这对艺术设计教育与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几年随着高职学院专业建设及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其教育模式更是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职设计教育以“致用”为原则,注重“教”与“学”、“理论”与“实践”、“学校”与“市场”的紧密结合。然而高职设计教育仍然是个薄弱环节,它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与考试评价等方面存在脱节或重复现象,这与加强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回顾民国商业广告教育的诞生与发展,以历史为镜,将当前高职平面设计教育作为思考点,可以帮助我们更新观念,明确定位,促进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
一、民国商业广告设计教育
(一)官方主办教育
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独立发展与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是分不开的。1912年1月5日,蔡元培出任首任教育总长,他在《对于教育方针的意见》中提到:“图画,美育也。而其内容得包含各种主义:如实物画之于实利主义,历史画之于德育是也。其至美丽至尊严之对象,则可以得世界观。……手工,实利主义也,亦可以兴美感。”1917年4月他在北京神州学会发表题为《以美育代宗教说》的演讲,主张“专尚陶养感情之术,则莫如舍宗教而易以纯粹之美育”,强调美术和工艺设计改良社会风气的作用。
20世纪最初10年到30年代后期是中国新式美术教育和艺术设计教育迅速发展的时期。在此期间各地纷纷开设美术学校和美术科系。其中,国立杭州艺专令人瞩目。就艺术设计教育而言,1928年国立杭州艺专建校之初就已设立图案系,这一时期任教的主要教师有:雷圭元、陈之佛、李有行、庞薰栗、章东浩、沈福文、谭旦、尹陂九、唐隽、王道平、郑月波、邓白、柴扉、王隐秋等。国立杭州艺专图案系重视民族民间遗产,主张在继承中发展传统图案。将设计与技术熔于一炉,如装潢设计联系广告、印刷品及展览会整体形象,染织设计结合印花布、壁挂和地毯。这些教学内容由于当时社会需要而设置,这些设计都不以纯绘画作为衡量的尺度,而以设计水平高低为标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
中国现代设计教育是通过图案教学得到发展的,陈之佛是‘图案”教学的代表人物。1923年陈之佛从东京美术学校(今东京艺术大学)的工艺图案科毕业归国后,在上海创办了“尚美图案馆”,专门为生产厂家和出版单位作产品、书籍的设计。他强调‘艺术的路子要走得宽一些,要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不要太窄太偏,否则在社会上无法立足。”陈之佛在1930年出版的《图案法ABC》中介绍了日本、欧洲的图案设计,并明确指出“图案实在含有‘美’和‘实用’两个要素”。对于工艺美术的职业教育问题,他在1936年发表于《中国美术会季刊》第一卷第三期的《应如何发展我国的工艺美术》一文中提出自己的意见:“一、筹设规模较大的工艺美术学校,专门训练最优秀的工艺人才,分发到各学校、工场;或调各学校、工场之有经验者来训练,使全国工艺在整个策划之下得以猛进。二、就各地特产区域筹设各种初级工艺学校,或在已设之职业学校中的工艺科设法改进,或于特产区域筹设工艺子弟补习学校,以增益其学识。三、举行工艺美术品展览会,使互相观摩比较,并奖励出口优良者。四、搜罗国内外优良的工艺美术品,筹设工艺美术陈列馆。”
(二)民间私立教育
官方在积极开展新式艺术设计教育的同时,民间人士也通过不同方式追求现代新知,以适应商品市场的需求。上海美专是一所“事实上承继了上海地区自清末以来所发展的新美术传统,同时不断地适应社会的要求,修改教学内容,并配合画坛的变化适时的吸收新师资,逐步演变成受到民间与官方认可的专业学校。”该校自创办至发展过程中,以大众商业市场的需求为主导展开教学和师资招聘,为商业艺术市场培养了大批美术家。上海美专在办学方法和课程设置上相当灵活,具有商业价值的布景画、肖像画、插图、广告画等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教学内容,并根据商业市场的需求及时修改课程。
除办学来教授艺术设计外,传统的师徒教学还是继续存在。民国时期著名的商业美术家如郑曼陀、杭稚英、谢之光、丁云先、金柏生等,他们在承接月份牌、商标、商品包装等商业美术业务的同时,招收学员培养专业人才。但就他们自身而言,也经历了不同的学习方式,其中企业内部培训就是一种。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设有设计部门,招聘画家从事产品和广告设计,如胡伯翔、倪耕野、梁鼎铭、吴志厂_、戈湘岚等是英美烟草公司的专职画师。谢之光、周柏生等人是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画师。杭稚英、金雪尘、金梅生等都曾在商务印书馆的图画间学习。企业内部的设计机构不仅营造了重视设计的氛围,还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实战能力的设计师。他们是在企业中接受虽不正规但贴近生产和市场的实战训练的,所以设计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都很强,所以当杭稚英开办“稚英画室”的时候,就已具备丰富的和客户接触、提供客户所需设计方案的经验,从而迅速适应市场环境并发展成为上海著名的设计事务所。
二、职业教育特色与高职平面设计教学
(_一)职业教育特色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职业教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并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产教结合,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强化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 从教育类型看,高职教育是职业岗位教育;从培养的人才类型看,是培养面向某一职业或技术岗位群,工作于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从培养方式看,着眼于培养岗位工作能力,重视技能训练,强调校企合作;从办学体制看,更强调办学的开放性,办学体制上更加灵活,强调社会、企业参与培养人才。民国时期商业广告教育虽处于中国艺术设计教育萌芽阶段,但仍呈现出一种多样性:官办与私立并存,学术与商业实践共生。从民国商业广告设计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对今天的设计教育有启发性意义的经验,这就是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设计教育方法,它也与德国包豪斯的‘知识与技术并重,理论与实践同步的教育体系不谋而合。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特色的。设计学科要求学生能把设计思想转变为现实,将抽象的理论变成具体的物质形象,这需要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正进入重要的转型发展阶段,就平面设计教学而言,诸如课程体系与授课方式、教学环境、教学管理与学生学习动力等方面的问题,仍需要不断摸索与总结,以期及时找到合理、有效的教育思路与教学方法。
(二)高职平面设计教学
1、加强设计产、学的合作
从20世纪初始,在“实业救国”的爱国主义标语下,一场长达四十余年的国货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了。与此同时,政府和民间的工商业美术教育与协会的创办,为中国早期商业广告的发展及推动国货的销售铺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我们由此得到启示,业界与协会是连接学校和企业的重要纽带,是推进产学合作的生力军。
学校需要强化教育与行业相关部门的指导作用,以便有效开展本行业各级各类技能型人才需求预测,参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建设,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促进课程内容和职业资格标准融通;推动和督促企业与职业学校共建教学与生产合一的开放式实训基地,合作开展兼职教师选聘;组织指导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学生实习、就业推荐等工作。学术界也可以多多邀请这些主管部门和产业界参与学校课程内容规划,提供设计产业的现有资源,建立产学合作的桥梁,使学界培育人才为业界适用;学校可以利用寒暑假期间,安排推荐学生到设计企业实习,业界也可提出商业计划由学生参与执行,共创产学合作的价值。另外建议教育与行业相关部门,调查和统计现有可供学校聘任实践教学的师资资料库,提供未来各个学校安排讲座、实习辅导或聘任之用,以共同创造设计的社会价值。
即使以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实践方法,也要强调针对性大、仿真性高、模拟性强的特点,形成良好的职业教育学习环境。同时要努力使校内实训基地体现教育和企业运行特点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的社会效益以及实训基地的对外辐射和服务功能。
2、文化素质建设与性格培养
由于人们对高职教育不够了解,导致对高职教育存在偏见,认为它是一种低层次、低水平教育,从而影响了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文化素质建设与性格培养,这是培养学生完整人格的必需,是高职教育培养职业人的必然要求。
文化艺术可以滋养人的心灵,而大学特有的文化环境是离开大学后所得不到的。它聚集文化精髓,沉淀人类智慧,给予青年人以心灵的关怀,并能促进学生心智的成长,修正人生追求,丰富生命感悟。文化素质还可以提高职业人相应的性格。任何职业的从业者,都应该具备职业性格,包括职业态度和职业情感、职业意志和职业操守、职业行为方式和习惯。职业能力不仅提供从事职业的可能性,有文化素质的职业人更是合格的职业人才。
高职教育应以培养出具备健全人格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这要求我们强化学生文化素质培养,改进教育教学过程;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实践教学、项目教学和团队学习;开设丰富多彩的课程,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研究借鉴优秀企业文化,培育具有职业学校特点的校园文化;强化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教育,加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3、基础设计教育及鼓励学生参加竞赛
面对未来国际设计的强烈冲击与市场竞争,将具有中国特色的经典元素融入于现代设计,借此培养具有独特风格的设计新秀展现于国际设计的舞台,是高职设计教育的远大目标。这需要学校更加重视基础设计教育,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造型能力。教师在设计教育中,应把美的观念和技能从课堂延伸到自然和生活中,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受设计,从设计中创造生活,把设计的意识和观念带进生活,使学生的设计活动成为艺术化的生活和生活化的艺术。
参加各种层次的设计竞赛,各个选手可以在其中展现自我能力、水平;同时可以从各个方面看到自己与其他参赛选手之间的差距,从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自主学习是成绩提高的最有效的途径,因为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学生寻找各种不同的知识,从各种渠道获取相关创意的信息资料,通过了解、分析之后并把相关的知识转化为创意的图形。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如果获得竞赛的成绩,肯定会获得学习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超越性能成为学生继续进步的动力。
三、结语
现代美术教育家、工艺美术家陈之佛在1936年谈到工艺美术的职业教育问题时提出,将‘工艺人才,分发到各学校、工场;或调各学校、工场之有经验者来训练”;设计教育萌芽期的职业教育产学合作方式仍值得我们今天借鉴和思考。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提前接触社会,参加生产实践,使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从而适应社会的需要。
希望通过对民国商业广告教育历史的回顾,促进对高职平面设计教育与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思考,在正确认识和把握高职平面设计教学内涵的基础上,对今后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一些思路。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把培养人才的教育目标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并随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不但可以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而且可以具备相当的文化理论素养,掌握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使他们在成为具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