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技工学校的教育中,几年的课堂教育实践显示,用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在进行专业课的教学时,课堂效果欠佳。因为专业理论课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要求更高,对于技工学校的学生来讲,有的学生曾经想努力学习,可是对于深奥的理论知识越听越糊涂,学习兴趣不高;有的学生干脆放弃,要想在很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有一定的难度。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更主要的是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为了改变学生这种不良的学习现状,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不妨从教学方面实行改革,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改传统的小节分析为模块化教学。对于笔者所执教的《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程来说,主要要求学生掌握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两大部分。模拟电路要求了解半导体基本知识和几种半导体器件,学会对应用电路放大和振荡电路、整流电路的理解分析;数字电路要求掌握基本的门电路,几种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设计与分析。
模拟电路可设计为两个教学模块:1.报警器的设计与制作;2.直流电源的设计与制作。
下面介绍模块一的教学过程。
设计课题:报警器的设计与制作
一、准备知识
了解半导体的基本知识,学习两种半导体器件晶体二极管和晶体三极管的结构和型号,掌握二极管和三极管的特性曲线及主要参数。
二、电路设计
1.电路图:
电路元件:3DG12B,3AX31,50KΩ可调电阻,4.3KΩ电阻,0.1W8Ω扬声器,电极片可用薄铜片或薄铁片1×3CM两面镀锡即可,5#电池一节。
2.工作原理:
当电极接触,BG1、BG2导通,R1和C引入正反馈,产生自激振荡,频率在4KHZ左右,扬声器发声;电极断开,BG1、BG2截止,无电流,扬声器无声。
三、制作过程
1.元件的识别、测试
(1)电阻4.3KΩ,可用万用表测量也可读色环。
(2)可调电阻50KΩ,注意三个管脚的接法。
(3)电容0.01UF。
一般电容的判断:正常的电容可用万用表R×1K档,R×10K档测量时表针不动;用较灵敏的万用表测0.01~0.47UF时会有轻微的摆动,然后回到∞处,若摆动大然后停止,则电容被击穿;若轻微摆动然后停止,则电容漏电。
电解电容的判断:可用R×1K档测量,表笔刚接触元件时,表针会迅速向右摆,接着退回左边并停在某处,这时读数为电解电容的漏电电阻,漏电电阻越大越好,正向测量的漏电电阻比反向测量的漏电电阻大,漏电电阻太小或电容量不足的电解电容不能用。
(4)三极管的识别和管脚的判断。
型号的识别:3AX31,3DG12B分别是PNP型、NPN型三极管
管脚的识别:
方法一:按管脚排列的方式C、B、E
方法二:用万用表先判断基极,然后判断集电极,最后是发射极。
方法三:直接用万用表测量HFE,有一定读数,则管脚分别对应的是E,B,C。
2.印刷电路板的制作过程
(1)落料;(2)铜箔抛光;(3)描图;(4)上保护漆;(5)腐蚀;(6)清洗;(7)钻孔;(8)涂刷保护膜。
3.元件的安装与焊接
(1)元件的安装顺序。
先机械,后印刷板电路,最后连线。
(2)焊接工艺。
①焊料与焊剂的选择:焊料用焊锡丝,焊剂用松香或松香水。
②元器件的清洁处理。
③烙铁的使用:焊小功率半导体管和小型元器件时最好用20~45W电烙铁;焊接粗导线,焊接金属底盘时用75W或100W烙铁。
四、电路调试
接上1.5V的电池,把基极的电极片和可调电阻的电极片相接触或浸入水中时,会正常发声;如果没声,先检查电路的装接,看是否有元件装错或管脚虚焊、脱焊,然后再调节可调电阻。
五、理论分析
分析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静态工作点的设置和稳定,输入、输出电阻、电压放大倍数,放大电路中引入的反馈,多级放大电路,自激振荡产生的条件和频率。
六、设计报告
电路制作完成后,撰写设计报告,内容包括电路设计、电路分析及制作过程和体会,从理论上进行一次系统的总结。
七、总结
本模块教学大约需30课时,课时分配如下:准备知识8课,制作10课,理论分析6课,设计报告4课。
从课堂教学来看,学生从一点不知到知道一点,从一点不懂到动手制作,每节课都有不少收获,对《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程也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通过这种方法的教学使大部分学生对一般电子元器件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了基本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学会了对放大电路中的反馈及振荡电路的分析;在印刷电路板的制作和电路焊接的过程中,通过动手使学生有了一定的焊接技能,能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次教学改革的尝试,收获很多。这种教学方法是以理论知识为指导,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使理论认识和感性认识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效果,达到了教学的最终目的。■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更主要的是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为了改变学生这种不良的学习现状,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不妨从教学方面实行改革,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改传统的小节分析为模块化教学。对于笔者所执教的《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程来说,主要要求学生掌握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两大部分。模拟电路要求了解半导体基本知识和几种半导体器件,学会对应用电路放大和振荡电路、整流电路的理解分析;数字电路要求掌握基本的门电路,几种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设计与分析。
模拟电路可设计为两个教学模块:1.报警器的设计与制作;2.直流电源的设计与制作。
下面介绍模块一的教学过程。
设计课题:报警器的设计与制作
一、准备知识
了解半导体的基本知识,学习两种半导体器件晶体二极管和晶体三极管的结构和型号,掌握二极管和三极管的特性曲线及主要参数。
二、电路设计
1.电路图:
电路元件:3DG12B,3AX31,50KΩ可调电阻,4.3KΩ电阻,0.1W8Ω扬声器,电极片可用薄铜片或薄铁片1×3CM两面镀锡即可,5#电池一节。
2.工作原理:
当电极接触,BG1、BG2导通,R1和C引入正反馈,产生自激振荡,频率在4KHZ左右,扬声器发声;电极断开,BG1、BG2截止,无电流,扬声器无声。
三、制作过程
1.元件的识别、测试
(1)电阻4.3KΩ,可用万用表测量也可读色环。
(2)可调电阻50KΩ,注意三个管脚的接法。
(3)电容0.01UF。
一般电容的判断:正常的电容可用万用表R×1K档,R×10K档测量时表针不动;用较灵敏的万用表测0.01~0.47UF时会有轻微的摆动,然后回到∞处,若摆动大然后停止,则电容被击穿;若轻微摆动然后停止,则电容漏电。
电解电容的判断:可用R×1K档测量,表笔刚接触元件时,表针会迅速向右摆,接着退回左边并停在某处,这时读数为电解电容的漏电电阻,漏电电阻越大越好,正向测量的漏电电阻比反向测量的漏电电阻大,漏电电阻太小或电容量不足的电解电容不能用。
(4)三极管的识别和管脚的判断。
型号的识别:3AX31,3DG12B分别是PNP型、NPN型三极管
管脚的识别:
方法一:按管脚排列的方式C、B、E
方法二:用万用表先判断基极,然后判断集电极,最后是发射极。
方法三:直接用万用表测量HFE,有一定读数,则管脚分别对应的是E,B,C。
2.印刷电路板的制作过程
(1)落料;(2)铜箔抛光;(3)描图;(4)上保护漆;(5)腐蚀;(6)清洗;(7)钻孔;(8)涂刷保护膜。
3.元件的安装与焊接
(1)元件的安装顺序。
先机械,后印刷板电路,最后连线。
(2)焊接工艺。
①焊料与焊剂的选择:焊料用焊锡丝,焊剂用松香或松香水。
②元器件的清洁处理。
③烙铁的使用:焊小功率半导体管和小型元器件时最好用20~45W电烙铁;焊接粗导线,焊接金属底盘时用75W或100W烙铁。
四、电路调试
接上1.5V的电池,把基极的电极片和可调电阻的电极片相接触或浸入水中时,会正常发声;如果没声,先检查电路的装接,看是否有元件装错或管脚虚焊、脱焊,然后再调节可调电阻。
五、理论分析
分析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静态工作点的设置和稳定,输入、输出电阻、电压放大倍数,放大电路中引入的反馈,多级放大电路,自激振荡产生的条件和频率。
六、设计报告
电路制作完成后,撰写设计报告,内容包括电路设计、电路分析及制作过程和体会,从理论上进行一次系统的总结。
七、总结
本模块教学大约需30课时,课时分配如下:准备知识8课,制作10课,理论分析6课,设计报告4课。
从课堂教学来看,学生从一点不知到知道一点,从一点不懂到动手制作,每节课都有不少收获,对《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程也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通过这种方法的教学使大部分学生对一般电子元器件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了基本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学会了对放大电路中的反馈及振荡电路的分析;在印刷电路板的制作和电路焊接的过程中,通过动手使学生有了一定的焊接技能,能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次教学改革的尝试,收获很多。这种教学方法是以理论知识为指导,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使理论认识和感性认识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效果,达到了教学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