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课程的混合教学模式研究

来源 :福建电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cingking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程序设计基础Python》是计算机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开展和学习。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推广,各大高校纷纷探索和实践混合教学模式的实施。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将成为新兴的教学模式。本文旨在探索混合模式在Python课程的应用。实践证明,混合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能够有效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值得推广和应用研究。
其他文献
为响应国家实名制就诊的要求,本文提出人脸识别实名制办法,应用于生殖中心建档、产科建档等科室。该办法便捷的操作极大地方便了患者,解决了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实名就诊率低的问题,保障了医院安全秩序,提升了患者满意度。本文对人脸识别应用、识别笔数和效率进行了说明,并对失败原因进行了分析。
文章主要分别讨论了四款国内高等教育线上教育平台,分析了国内线上教育平台的优缺点,从而归纳了高等教育线上平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策略,以期对国内高等教育线上教育平台进行教学资源整合,发挥平台优势,取长补短,对促进高等教育线上教育资源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本文首先基于Logisim仿真教学软件构建了具有复杂工程问题特征的实验教学体系,然后将工程师思维运用到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同时重点阐述了模块分解法、构造法、系统观、以有限资源办成事、评判和取舍等工程师思维的运用。改革后的教学实践给学生提供了一种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训练了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较好地达成了课程教学目标。
R语言以其编程性、快速更新及强大的可视化功能逐步成为统计研究的一种重要分析软件。本文基于R语言,对翼型自噪声数据集进行回归分析,分别拟合了一个不含交互项和含有交互项的回归模型,并通过回归诊断检验模型假定。利用方差分析和信息准则选择了最佳模型,并利用测试集对最佳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评估。
传热系数是钢筋混凝土外墙的重要参考指标,目前民用住宅钢筋混凝土墙体传热系数分析方法较为匮乏,结合理论分析以及试验的方法,探讨民用住宅钢筋混凝土墙体传热系数计算的方法,并通过钢筋混凝土砌块进行有限元稳态传热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构件的配筋率与其传热系数成正比,钢筋混凝土构件的配筋率越高,则构件的传热系数值就越大;钢筋的分布位置会影响整个构件局部传热系数的变化,不影响钢筋混凝土构件整体数值变化,构件整体传热系数的试验值与理论计算值相近;沿着热流主要传递方向的配筋对墙体导热系数的影响大于垂直传递方向
在新冠疫情期“停课不停学”的特殊环境下,大学生全面开展在线学习的学习现状和学习效果堪忧。本文通过调研分析,从学生、教师、环境、平台等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提高在线学习效果,提升在线学习质量。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教学已开始广泛应用于中职学校的教学。本文对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进行探究,分析信息化技术在其中的应用,通过教材重构、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有效性探索,更好地推动“三教”改革的课堂教学革命。
被动房旨在通过被动式技术和主动式技术的结合,在满足其舒适性需求的基础上可最大程度地降低其供暖供冷需求和能源消耗。现有研究多针对其设计和规划阶段,采用模拟方法进行,而针对各类技术实际运行效果的研究还非常少。为研究被动房过渡季节自然通风下的热环境响应特性以及明确被动式技术对其室内热舒适性的影响,以中原地区某被动式超低能耗示范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日间纯自然通风和夜间自然通风预冷工况的多参数实测分析,获得了不同特征房间在不同工况下的热环境差异和热舒适差异,从而为中原地区被动房过渡季的工况调控提供参考。
增强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符合我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战略国策,但目前行业缺乏对绿色建筑节能技术费用和效益的客观评价和认识,对我国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制约了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在对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费用和效益定量分析的基础上,从全生命周期的视角出发,基于价值工程理论构建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费用效益评价模型,并结合实际案例研究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费用和效益之间的关系。案例分析结果与实际相符,即应用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可以节约能源,为建设项目创造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线上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动机薄弱,线上教学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为了更好地保障线上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本文依据师生教学共振理论,结合线上教学特征,从线上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两端一空间”,即学生、教师及网络学习空间等方面开展研究,提出了两端一空间线上教学共振体系。实验证明,通过教师、学生和教学过程的载体网络学习空间的和谐共振,学生的学习投入比、满意度、教学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