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关于斯坦因第四次中亚考察所获文物的交涉内幕

来源 :近代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invi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英关于斯坦因第四次中亚考察所获文物的交涉内幕王冀青英国考古学家奥莱尔·斯坦因爵士的第四次中亚考察是在1930年至1931年间进行的。关于这次考察的前后过程,笔者曾有过简单的介绍。①本文根据档案史料,对中英两国有关当局及其代表就斯坦因第四次中亚考察所...
其他文献
<正> 《剑桥中国史》(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在国际中国学研究中的权威地位是人所共认的。这不仅仅由于该书延揽了一批中国史研究的一流学者参加写作,更由于该书严肃的研究态度、
<正> 孙科是国民党内著名的亲苏派。抗战期间,他以国民党和国民政府高层领导的身份积极开展对苏外交活动,对于调整和改善国民政府的对苏关系起了重要作用。因此,西方有的学者把孙科称为蒋介石在对苏关系上的三个关键性顾问之一(另两人为蒋廷黻和杨杰)。本文拟就孙科在这方面的活动作一评述。请同行教正。
<正> 勃兴于晚周的民本思想,虽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但是,万变却不离其宗。“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儒家重民思想,素为中国历代的明君良相稳定政局的座右铭,亦常常成为卓有见地的思想家们主张改革政治的一种理论根据。本文拟就孙中山的民本思
<正> 丁文江是近代中国杰出的地质学家,中国地质科学的奠基人。难能可贵的是,他的一生虽然主要献身于科学事业,但对政治十分关心。他认为国家的衰弱,社会的腐败。与政治有密切关系,把政治问题看做是国家兴衰的头等大事。本文主要是检讨他在政治主张
光绪二十二年五月初二日,刑部侍郎李端棻递呈《请推广学校折》。该折直言过去的洋务教育因“教之之道未尽”,致使二十余年“国家不一收奇才异能之用者”。奏请京师以及各省府州县皆设学堂,讲授中西之学,旧式书院应变通章程,增广功课。推而广之,“厥有与学校之益相须而成者盖数端”;设藏书楼、开译书局、创仪器院、广立报馆、选派游学。几乎将近代西方式的文化教育事业悉数
<正> 近代农业生产力的改进,离不开农业科技的推广。农业科技推广内容广泛,包括建立推广机构和团体,推广良种种植,促进使用化肥、农药和新式农具,改进与推广人工灌溉技术,改良土壤,倡导采用栽培新技术和新农艺,宣传普及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等等。在近代山东,农业科技推广一直是传统农业改良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传统农业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正>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冯玉祥为首的国民军曾是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国民军三个军,其势力最盛时,总兵力达40余万,所控制的地盘包括北京、察哈尔、绥远、甘肃、陕西、河南及河北大部的广大区域。国民军的衰败是以1926年3月国民二军在河南
<正> 在解放战争时期,出现过频繁的国民党军起义。这些起义是加速战争胜利进程的重要因素,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在世界各国的内战史上绝无仅有,应当受到现代史研究者的充分注意。
重庆国民政府与英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交涉刘新力重庆国民政府与英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交涉,从中英新约谈判,到战后香港受降权问题与英国重占港九,许多史书语焉不详。作者根据有关资料对此作一叙述。一中英新约谈判抗战时期,在中国方面的强烈要求下,英美各国不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