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胡回忆录

来源 :小天使·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an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知为何,悠扬飘洒的琴声仍然会常常飘入我的梦境。
  接 触
   小时候,我常常跟着爷爷奶奶在老家柳树下乘凉,隔家的爷爷拉起了他的板胡,我好奇地踩着吱呀吱呀的小鞋跑去他们家,听着板胡时高时低的音调,看着爷爷上下摆弄的手,声音时而高涨,时而低沉。我一脸羡慕地摸了摸,琴弦震动到我的手,我连忙缩了回去。那种奇妙的触感,疼疼的,痒痒的。
   爷爷笑着看着我说:“怎么?小丫头也想学这老东西?”我怔怔地望着他手中琴弓,上面白色的银丝像极了爷爷满头的白发。再往上看看是挺立着的琴头,不像琵琶那样低垂着。后来,爷爷奶奶找不到我时,就来邻居爷爷家找,一找一个准。
   从那时起,我便迷上了板胡,迷上了那个拉板胡的爷爷。它是我的梦,可我只能干巴巴地,仰慕它在爷爷的手里发出清脆的乐音。
  努 力
   二年级学校开展社团活动,我终于有了能触摸它的机会,我懵懵懂懂地开始学板胡的基础知识,那时的教室在五楼,每当最后一节课,总会见到我在那儿的楼梯上爬上爬下,乐此不疲。
   晚上写完作业回到家中,我并不像那些孩子在街上外放肆地乱蹿,而是黏在隔壁爷爷家,请他教我的板胡。
   “往下按,使劲儿拉,要把弓拉满,把劲按实。太磨手的话可以缠胶带。”爺爷说道,我看着自己还没按两下的手红红的,被弦磨得生疼,再看看爷爷的手,并没有我的光滑,上面长满了一层一层的厚茧,下面的空壳上叠了一层又一层的松香末,是拉弓磨出来的。
   只见他按住弦,一满弓拉出来,音色饱满,圆润,悠长。而我一弓下去是磕磕绊绊,撕撕拉拉,音还时不时地断,难听极了。那时的板胡是我上下楼的毅力,是爷爷紧皱的眉头。
  荣 耀
   再后来,我进入了学校的民乐团。团里只收两个板胡学生,而我就是其中的那一个。
   登台表演,考级,转台演出,是那时的我努力学习板胡最好的见证。当坐在台上的一刹那,我看着它,它也看着我,我们之间仿佛有了心灵的沟通。
   记得第一次登台演出时,我很紧张,目不转睛地看着它,它挺立的琴头靠在我的肩膀上,安慰我不要紧张;我坐在大厅里,一个人当着许多评委拉着它时,我就成了这把板胡,它也成了我。它是我取得的奖杯,是我耳边大人不断的夸词。
  忘 却
   上了初中以后,我们搬来了城里。板胡也被我带了过来。我立下壮言要每天练习它,但当我把它带去学校时,我忽然发现,它是那么的不起眼,班里人的吉他,尤克里里等流行的乐器一个个摆在我的面前,我不敢把以前引以为傲的它拿出来,它孤零零地在我的寝室里待了一年。回家时我怎么也不能把它塞进我的行李箱,于是我只好把它背上。
   “这是什么啊?怎么这么大个箱子?”有同学好奇地问道。“没什么,一些旧东西。”我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
   我把它扔在冰箱的后面,那是家里最隐蔽的地方。我看了一眼,再也不曾提起我学过板胡。
   一次回老家,听到隔壁家爷爷还在拉着板胡,琴声还是那么的飘扬潇洒。“隔壁家爷爷总问你回来了没有呢,快去看看。”奶奶招呼道。去邻居家的路并不长,可我的步伐却一步比一步沉重。走到爷爷家门口时,我的双脚像注满了铅,怎么也迈不动。琴声传出来,好像在我面前竖起了一堵墙,上面写着的是“自负”。我的心被猛击了一下,转身跑回了家。来城里时,在车上看着那柳树,看着那曾经踩着小鞋飞去爷爷家听琴声的小女孩,一切与我都越来越远,琴声也渐渐远去了。
   星期六,我坐在沙发上打开了电视。“板胡已被我国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音乐的瑰宝。”播音员的声音让我内心受到了一阵触动,我抬头望了一眼,它还静静地躺在那儿,上面已经落了一层薄薄的灰,我轻轻地打开了它,看着它的琴头,依然还是挺立着的。
其他文献
南风原头吹百草,  草木丛深茅舍小。  麦穗初齐稚子娇,  桑叶正肥残食饱。  老翁但喜岁年熟,  饷妇安知时节好。  野堂梨密啼晚莺,  海石榴红啭山鸟。  田家此樂知者谁,  我独知之归不早。  乞身当及强健时,  顾我蹉跎已衰老。
期刊
找找写作的灵感,充实写作的素材,提高写作的水平。   一朝一暮来来往往,冗杂的生活击打急促的节奏。我无心品味,这复杂多样的生活。只是匆忙度过。   夏日是燥熱的,常盼着能降一阵甘霖,解除心中的枯燥与烦闷。天终于暗下来了,细润的雨帘像稀疏的丝一般,轻轻织着。心却有些阴郁。   细碎的雨声中,忽而传来悠扬的旋律。我一怔:是那久未相逢的笛声。   雨点的跳动瞬间成了伴奏,笛声在其中格外清晰,它渐渐一步步
期刊
藏  尼木藏香   从拉萨向西一百来公里,离开雅鲁藏布江往北,就是尼木县。在这里,藏香、藏纸、雕版并称“尼木三绝”。   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北岸,有一片开阔的坡地,古老的水车在溪水上轉动,淡淡的柏木香到处弥漫。这便是吞巴乡吞达村,藏香发源地,藏文创立者吞弥·桑布扎的故乡。   松赞干布建立了吐蕃王朝后,派了16位少年去印度学习文字。其中就有这位聪慧而好学的年轻人——桑布扎。在游历了印度大部分地方之后
期刊
沉   “沉”即沉香,因其密度大,能沉入水下而得名。   与一般认知不同,沉香并不单纯是一种木材,在沉香木树心部位受到外伤或感染刺激后,香树会大量分泌树脂帮助愈合,沉香便是这种油脂和木材的聚合物。   沉香在唐朝时传入广东,相传当时沉香的洗晒由姑娘们负责,她们常把最好的香块偷藏起来,以换取脂粉,因此沉香中有一种极品便命名为“女儿香”。  檀   “檀”即檀香,来源于檀香樹,檀香树是一种半寄生植物,
期刊
那是故乡的一个静谧的夜晚。月光通过小窗,洒在外婆洁净朴素的小屋里,踩着轻盈的舞步,洋洋洒洒地躲在婴孩温暖的小床里。窗外的金色草垛上,浮动着轻柔的白雾和蓝烟,月光照亮了小路上一团团美丽而安静的积水。   我无数次在梦里回到童年故乡的那份安恬,耳边回响起的是“睡……吧,睡……吧,亲爱的宝贝……”外婆低哑的嗓音哄着儿时的我枕着幸福与甜美入梦。   那是五十多岁的外婆,刚刚孀居,生活的空白便因两个孩子的到
期刊
1673年的一天,英国皇家学会收到一封厚厚的来信。信中的文章题目很是蹩脚:《列文虎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皮肤、肉类及蜜蜂和其他虫类的若干记录》。这算什么题目?冗长又没有技术含量,肯定是哪个蹩脚的幻想家的“大作”。可读着读着,科学家们惊呆了,他们知道,世界将会因此改变。   信中提到的微生物,其发现者是一个名叫安东尼·列文虎克的人。列文虎克是荷兰人,与母亲相依为命,困顿的生活让他没有机会去学校读书,只
期刊
回顾历史长河,去探索更多未知的奥秘。   什么是恐惧?恐惧就是对于外部发生的危险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有时,这种反应更近乎一种本能,例如遭遇到火灾、泥石流等危机时本能地逃跑,或是被人迎面打来一拳时本能地架起手臂防御,等等。这些因恐惧而产生的行动是对我们自身的保护,可以帮助我们回避危险。不过,如果保护过了头,我们就会变成厚厚盔甲下的“套中人”——过度、非理性、持续地害怕某种物体、现象、活动或场合,并夸
期刊
命运如同海风 ,吹着青春的舟,飘摇曲折地度过了时间的海。  ——题记   少年手中一张泛黄的纸条被清风扬起,裹挟着吹进一片碧湖。这一叶小舟在水面颤颤巍巍,突然间,一条鱼跃起,泛起涟漪,将漩涡中的纸条卷入水中,不见踪迹。湖面波纹四起,片刻之后,水面恢復了初有的沉寂。   沉没的小舟,是一张承载着少年梦想的纸条。它曾贴在少年桌角,陪伴少年在无数个夜晚挑灯苦读;它曾夹在少年书里,见证了少年遇见难题时的抓
期刊
亲爱的表妹:   你好!   很早就想写信给你了,奈何初三学业繁重一直不得空,今天终于提笔,算算应该也不算太晚吧!如今的你已迈进初二的大门了,这也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你也会像我一样进入初三,随之而来你的学习压力也会慢慢增加,这是作为姐姐我正在走的路。   还记得放寒假我去你家串门发现你不在,听你爸妈说,你还在外面上补习班未归家。从那里我就想起你在微信上对我说,你们班要重新竞选学习委员,你说你特别想去
期刊
至今,我仍难忘那段奋斗的时光。   爸爸是一个很爱音乐的人,可因为小时候没那个条件,不能学习那些西洋乐器,他最钟爱的也就是架子鼓了。那天,爸爸兴致盎然地带我去观看架子鼓表演。我看到别人打鼓时那架势,意气风发,玉树临风,就很羡慕,很向往,眼里放出了异彩。爸爸问我要不要学习一下。我点了点头,同意了。   刚开始的几个月,奶奶陪我一起去学鼓,每次受到老师的表扬,心里就有一种特别的成就感,渐渐地,我似乎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