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学教学中某些现象的反思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bda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反思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思维活动,它一方面是对自己在教学中的正确行为予以肯定,不断地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又是自己同自己“过不去”,挑自己的刺,找出在教学实践中与教学新理念不相吻合的甚至和教学新理念相违背的做法,进行自我批评,并且予以改正,通过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以后的教学方法更加完美.
  现今的数学教学往往会出现如下一些现象值得我们去好好反思.
  现象1:逢课必“情境引入”,导致创设情境流于形式
  案例 某教师在讲抛物线方程时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你们知道赵州桥吗?想不想看看?同学们回答:想.老师马上打出赵州桥的图片,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提了起来,可后来却令人感到乏味:首先是赵州桥的图片 知识新授,其次是赵州桥的图片 例题,再次是赵州桥的图片 巩固练习,最后还是赵州桥的图片 总结.这种所谓的“情境”除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又有什么作用呢?
  反思 我们为什么要“创设情境”?仅仅是为了给传统教学“包装”一下,给传统教学加点“味精”吗?“情境”创设至少有一个基本原则:从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如果情境创设不能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如果情境创设不是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协调发展,甚至是虚构的情境,这样的情境宁可不要.不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展开都需要渲染情境,也不是所有的情境创设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利,对于一些不好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讲解.我们不能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更不能是虚拟的,我们需要一个“求真”的教学情境.
  现象2:“我拼、我拼、我拼拼拼”
  案例 公开课的一个普遍现象是:班级的桌子全都要重新拼一遍,经过教师的安排依次坐好,目的是为了进行合作学习.课桌一拼就表示走进新课程了?就表示合作学习了?再看,不管问题有没有被讨论的价值,教师一声令下,学生必须迅速加入学习小组,投入热烈的讨论之中.
  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课堂教学中比较流行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交流的重要途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的效率,也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不少教师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就其课堂形式来看,合作交流的过程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在热闹的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同时部分教师给出的讨论题目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想在哪讨论就在哪讨论,甚至于学生讨论的题目并不具备讨论的价值也要在小组里讨论.有时讨论的时间也没有保证,有时学生还没进入讨论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师的要求下就结束了.就学生而言,讨论中不能围绕中心问题进行卓有成效的学习,你讲你的,我讲我的,从表面看很热闹,实际上,没有思维撞击的火花;小组中只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发言,没有学生间的互动;学生间彼此不友好合作或合作程度不够,彼此不注重倾听对方意见,小组间的交流很少,没有真正的讨论与合作,这种合作基本停留在个体独立学习的层次之上等.
  现象3:刻意“孤立”文本
  案例 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课堂上学生的书本始终没有打开过,有的甚至一上课教师就说:“同学们,请把书合上,这一节课我们讲……”还有的课堂从开始到结束根本就见不到有课本.
  反思 上面的现象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新课程标准提倡老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然而这一教学理念却成了一些老师随意处理教材的借口,一些教师出于“用教材教”而不去吃透教材,甚至脱离教材.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教学内容不能只限于书本,它既来自课本,也来自学生生活;教材不是学生的全部世界.“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就是引领学生科学地补充教材,准确地加工教材,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天地.一些教师错误地理解为教材是可有可无的,以至于有的课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课外内容的补充上,课堂成了“资料展示厅”;有的教师甚至离开文本去大谈从网上查阅到的资料;有的课堂甚至从开始到结束根本见不到有教材.以上种种,对教材本身的学习大大削弱了.
  现象4:课堂提问表面热闹,其实华而不实
  “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由于不太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和策略,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习效果.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盲目追求活跃的课堂气氛,对教材和学生研究不深,使提问停留在浅层的交流上,抓不住问题的关键和要点,泛泛而问.由于问题的结果已经很明确,这样的提问表面热闹,实质流于形式,肤浅,对启迪学生的思维毫无意义.
  2.关注结果,忽视对规律的揭示.只关注结果是什么,“对不对”“是不是”等,很少引导学生探究过程,很少问:“你发现了什么?”“你怎么想出来的?”
  3.提问只面向少数优等生,多数学生成了陪衬,被冷落一旁,他们缺乏体验成功的机会.
  反思 提问要目的明确,表述清楚.教师提问要考虑到提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提这样的问题,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问,还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提问,是关注教学的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还是能力目标.同时一个好的提问必须表达清楚,准确严密,词不达意的问题会让学生茫然失措,浪费时间.
  反思,能让我们拒绝平庸;反思,能使我们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反思,使我们的教学经验升华.只有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深入反思,积极探索,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教育教学行为和能力才会有本质性的提高.也许反思使你辗转难眠,然而你会发现:反思使我们的教学生命如东升的旭日,每一天都是崭新的日子.
其他文献
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材,由"787×1092 1/32"开本到现在的"787×1092 1/16"开本,由小变大了.1996年12月第一版是试验本,1998年6月第一版是试用本,2003年6月第二版是试
创作主体转移现象早在先秦时代就已初现端倪,后世的文人墨客也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借助这种抒情手段予以抒怀。直到唐宋词“应歌之词”的出现与发展,创作主体转移现象的运用就更
修改后的高三<思想政治>第三课新增了一个条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显然这一内容应该成为本课的又一教学重点.如何进行这一条目的教学成为广大政治教师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本人
随着新世纪车轮的前行,知识经济已由端倪初现进到实质性发展阶段,国与国之间较量与争夺的焦点已开始由资金、资源转向人进而是教育的争夺.2003年2月17日,中国政府公布的中国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单招艺术类专业对文化课的要求不是太高,因此艺术类班级学生的数学成绩一般均不是太好,那么如何搞好这一类学生高三第一轮复习工作呢?文章对此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三;艺术班;数学;第一轮;复习  中职学生本身文化基础就不是太好,而艺术类班级的学生更甚.对口高考为中职学生提供了一条通往大学的“捷径”.为了搞好中职艺术类专业这一群体的数学第一轮复习工作,笔者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
一、数学有效提问的含义  就数学课堂教学来说,所提问题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所起作用的大小主要是受数学学科知识内在联系的制约,同时还与教师提问时的措辞和表述有关,提问前具有一定的预见性.而所提问题的功能的实现程度则受学生的认知水平及课堂情境的制约,一般难以在事前预见.这里讲的问题的功能,主要指两方面:第一,所提问题本身的固有功能与提问的目的是否一致.第二,教师提问时措辞是否明确,表达是否清楚.  
丁玲笔下的知识女性形象,以其对特定历史时期中国女性寻求新的解放道路的艰难坚韧的探索,体现出其在现代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独特性和深刻性.本文拟就对这类形象的性格表现及
在中学政治课上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作为政治教师应当认真研究教师作用的边界问题.虽然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追求的教学效果是深入学生心灵,与学生产生共鸣,但这并不意味着
1992年10月12日至16日,全国妇干院校年会暨妇女理论教学研讨会在济南中国妇干院山东分院举行。本届年会历时5天,有70余人参加,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传达贯彻全国成人高等教育会议
科学性是试题的生命.然而遗憾的是,即使是精心打造的高考试题,也或多或少在命题的科学性方面存在问题.这对中学教学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现举几例,供同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