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道型汉坦病毒核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免疫原性

来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zyf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构建北海道型汉坦病毒(HOKV)核蛋白(NP)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表达载体,在昆虫细胞中表达出具有免疫原性的抗原,用于HOKV的检测及诊断.方法 应用RT-PCR方法扩增HOKVFusong-Cr-247株的NP基因,并将该基因片段克隆到PCR[R]2.1TA载体,转化到One ShortTM TOP10感受态细胞构建TA克隆载体,并与pFastBacTM1转座质粒载体分别用Kpn I和Not I双酶切,用T4连接酶连接,构建pFast PUUV-S重组转座质粒,经双酶切、PCR扩增及插入序列方向鉴定后.转化到DH10BacTM E.coli 感受态细胞,经三抗培养基筛选和PCR扩增鉴定后获得重组Bacmid质粒,将重组Baemid质粒转染Sf9昆虫细胞制备重组杆状病毒毒液,并继续扩增重组杆状病毒,以第三代毒液感染Sf9昆虫细胞,96h后收获细胞.用间接免疫荧光(IFA)、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 实验应用Bac-to-BacTM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成功构建了含普马拉类汉坦病毒核蛋白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表达载体.并在昆虫细胞中获得表达.IFA结果显示,感染细胞的胞浆中有亮绿色荧光颗粒,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表达产物的50×103(M)的蛋白条带,证实重组病毒感染昆虫细胞后表达了相应的重组核蛋白,与预计的结果相符.并能与抗汉坦病毒抗体结合.结论 成功表达具有HOKV免疫原性及反应性的重组核蛋白,为研制HOKV的诊断试剂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 综合评价中国不同地区人群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G894T(Glu298Asp)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以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凼分布的OR值为统计最,检索相关文献;应用MIX软件对各研究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和分析,并进行数据合并,评估发表偏倚的影响.结果 共10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包括19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1216例对照者,10篇文献中高血压组与对照组(GT+TT)
目的 探讨中国农村7岁及以下留守儿童的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随机选择的7585名7岁及以下留守儿童和7557名对照组儿童进行调查.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单亲、双亲外出留守儿童和对照儿童生长迟缓率分别为14.9%、17.9%和16.3%;低体重率分别为7.2%、8.3%和7.6%;消瘦率分别为3.1%、3.4%和3.3%;贫血检出
目的 分析部队医院军人眼外伤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15家部队三级甲等医院2001-2005年军人眼外伤住院病例,对其人几学特征、致伤原因等流行病学概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军人眼外伤患者716人,治疗772只外伤眼.占同期住院外伤眼的7.46%.男女性别比46.73:1,平均年龄(24.99±8.40)岁.以17~29岁多发(82.27%),7.82%为双眼伤.近视眼矫正术后外伤并发症
女童4岁8个月,家住武汉市.2007年3月31日被自家犬(未经任何免疫,伤人前失踪1周,返家后即咬伤该女孩;该犬流涎、尾紧夹、兴奋不安,疑似狂犬病状)咬伤.伤口分布于头而、颈、上肢及躯干;其中脑后枕骨处有约(12×3)cm深达骨膜伤口1处,左耳后下方4 cm处有约(5×3×5)cm伤口1处,腩后枕骨下方约3 cm处有(2×2×4)cm伤口2处;面颊、颈、双肩、左前胸、左后背及左侧腰部均有多处贯通伤
期刊
目的 前瞻性评价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严重程度及发病时间与围产儿死亡危险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为1995-2000年在浙江省嘉兴地区7县(市)孕满28周分娩出生的134 858名单胎儿及其母亲.根据是否发生妊高征建立研究队列.资料来源于监测系统的记录.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控制混杂因素,估计相对危险度(OR)及95%可信区间(CI).结果 非妊高征组和妊高征组的围产儿死亡率(95%CI)
肠道病毒属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由80多个血清型组成,其中大多数对人类有致病性,且多为无症状感染或只导致轻型疾病,如非特异性发热或轻型上呼吸道症状(普通感冒).然而,人类肠道病毒(HEV)也可导致广泛的临床疾病,包括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毒性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毒性心肌炎和新生儿脓毒样疾病.根据对人类引起的疾病、病毒毒力以及颅内接种后对乳鼠的致病性,HEV最初被分为四类,即脊髓灰质炎病毒(P
期刊
手足口病是由数种肠道病毒为病原感染的一种传染病,常见的病毒型别是柯萨奇病毒(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2008年全国大部分省份报告手足口病,且出现EV71引起的死亡病例.监测表明天津市报告的手足口病例主要病原体为EV71和CoxA16,其中81%为EV71感染.尽管EV71引起的临床症状、病原学、诊断等比较明确,但是EV71感染的传播模式、危险因素等仍然不十分明确,且少有研究[1
期刊
目的 了解2008年江苏省某福利院手足口病(HFMD)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方法 对该福利院首起暴发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3个月的跟踪随访.实验方法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病毒,并用RD、Vero细胞分离病毒,间接免疫荧光法鉴定分离株,并对EV71分离株的VPI基因序列进行种系发生分析.结果 该福利院首起暴发疫情发病
近5年来天津市细菌性痢疾(菌痢)的发病率一直位居天津市法定传染病发病率的第二位.因此,本研究对引起天津市菌痢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检测,同时开展疾病负担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