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最高位置,坚持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把百姓的需求落在民生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上。
“对这个报告,我坚决拥护和赞成,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报告提出的思想、任务、措施,用更好的工作成效使大会精神在西青落地生根。”十九大代表、天津市西青区委书记李清在讨论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时这样说。
李清一连用了五个“充满”来表达自己对报告的体会,“报告通篇充满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强烈自信、充满了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坚定信念、充满了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充满了对治国理政新形势的清醒把握、充满了对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理性思考,是一篇体现马克思主义思想光芒、紧密结合中国实际的经典著作。”
“从这个报告中,我们也领悟到了习近平同志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所拥有的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自信务实的气度胸襟、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和泱泱大国的领袖风范。”李清说。
民生周刊: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多次提到“人民”,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等,作为基层领导,您对此有什么体会?
李清:报告饱含着深切的为民情怀,贯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推出了一大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生动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带领人民创造了历史的辉煌。
过去五年,是全国人民生活发生巨变的五年,群众有了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提高生活质量,无论是建设健康中国还是优先发展教育,无论是创业促进就业还是改善社会供给服务,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切为了人民的出发原点、立党初心和人民至上的铮铮誓言。
这次报告中又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报告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结工作经验着眼人民的实践创造,安排部署工作立足群众的更高需求,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同人民群众的利益福祉有机统一起来,秉承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政治本色,坚守了“中国之治”的“政治密码”。这是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把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作为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也为我们基层区县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规划了道路。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树牢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的执政理念,坚守“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价值追求,就一定能够一步步实现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确保如期建成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党也会赢得全国各族人民更大的信任和拥护。
民生周刊: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保证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对这句话,您怎么理解?保证和改善民生,过去五年西青区是怎么做的?
李清:这句话既是工作经验的总结,又是更高的目标要求。我的体会是,我们走过的发展道路,印证了坚持人民至上是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的基本经验。
回顾近年来我们走过的发展道路,我觉得一条宝贵经验就是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最高位置,坚持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從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把百姓的需求落在民生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上。
比如,去年冬天,天津市提前10天启动集中供暖,今年初春又三度延长供热时间,真正把百姓的冷暖放在了心上,让温暖流淌进了群众的心窝里,成为百姓口口相传的一段佳话,真心实意亲民、爱民、重民、为民,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这几年,我们西青区在发展中也遇到过一些困难,但对于群众的需求,始终是高度重视,竭尽全力增加群众收入,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凝聚群众智慧和力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从我们西青区的发展来看,过去五年用于民计民生的投入累计达到470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9%,群众收入每年10%以上增长,去年底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340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逐年提高,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农民医疗报销比例最高达到87%以上;教育上全部完成了幼儿园、中小学的改造和现代化达标,建成了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区建成农民住宅620.7万平方米,47个村、11.4万村民迁入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小城镇居住,农村城市化率达到90%,成功创建了国家级卫生区;文化和体育等事业蓬勃发展,打造的杨柳青年画文化和霍元甲精武文化“一文一武”品牌中外驰名,并在第十三届全运会开幕式上精彩展示,表达了中国气派、中国情感、中国志气、中国精神。
过去,我们每年都实施10项民心工程,今年区委、区政府换届后对民心工程进一步拓面扩容,确定了总投资88.3亿元的20项民心工程,涵盖了群众生活、生产、安全、环境、教育、文化等诸多方面,今年仅环境整治和冬季煤改清洁取暖就投入了20多亿元,向全区群众交上了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杨柳青年画的代表符号是连年有余,寓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可以说现在这种向往正一步步地变为现实。 通过这些工作实践,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只有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我们发展的基础才能不断夯实,执政的根基才能不断巩固,才能不断凝心聚力,战胜各种困难,推动各项事业不断进步。
民生周刊: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这对您的实际工作有什么重要的指导意义?
李清:落实大会精神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好涉及民生的突出问题,持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这次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报告中明确了全党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伟大目标,特别是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强调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既是目的,也是前提,要求我们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始终不渝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朝着伟大目标走下去。
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现在的民计民生,绝不仅仅是吃饱穿暖甚至是吃好穿好的问题,群众期盼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民生需求的阶段性特征,必须有清醒深刻的认识,着力解决民生供给侧的不适应、不协调、不充分、不平衡问题。这也是我们区下一步贯彻落实大会精神,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着力点所在。我们要在继续满足群众现实需求、兜住民生底线的基础上,围绕天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建设“五个现代化天津”的目标,发挥西青的“双重优势”,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机遇,以全面加快西青城市化进程为路径,打造城乡一体化的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促进生产、生态、生活深度融合,更好地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
下一步,我们除了着力解决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城市建设管理、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的问题,还要着力解决根本保证问题,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要进一步肃清黄兴国和周家彪的恶劣影响,净化政治生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认真落实主体责任,打造上下贯通、层层压緊的责任链条,以责任落实体现政治品质,忠诚大德,进一步严肃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守纪律规矩,改进工作作风,坚决惩治腐败,不断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总之,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西青生根并形成生动实践,使广大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对这个报告,我坚决拥护和赞成,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报告提出的思想、任务、措施,用更好的工作成效使大会精神在西青落地生根。”十九大代表、天津市西青区委书记李清在讨论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时这样说。
李清一连用了五个“充满”来表达自己对报告的体会,“报告通篇充满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强烈自信、充满了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坚定信念、充满了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充满了对治国理政新形势的清醒把握、充满了对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理性思考,是一篇体现马克思主义思想光芒、紧密结合中国实际的经典著作。”
“从这个报告中,我们也领悟到了习近平同志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所拥有的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自信务实的气度胸襟、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和泱泱大国的领袖风范。”李清说。
民生周刊: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多次提到“人民”,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等,作为基层领导,您对此有什么体会?
李清:报告饱含着深切的为民情怀,贯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推出了一大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生动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带领人民创造了历史的辉煌。
过去五年,是全国人民生活发生巨变的五年,群众有了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提高生活质量,无论是建设健康中国还是优先发展教育,无论是创业促进就业还是改善社会供给服务,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切为了人民的出发原点、立党初心和人民至上的铮铮誓言。
这次报告中又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报告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结工作经验着眼人民的实践创造,安排部署工作立足群众的更高需求,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同人民群众的利益福祉有机统一起来,秉承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政治本色,坚守了“中国之治”的“政治密码”。这是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把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作为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也为我们基层区县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规划了道路。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树牢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的执政理念,坚守“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价值追求,就一定能够一步步实现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确保如期建成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党也会赢得全国各族人民更大的信任和拥护。
民生周刊: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保证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对这句话,您怎么理解?保证和改善民生,过去五年西青区是怎么做的?
李清:这句话既是工作经验的总结,又是更高的目标要求。我的体会是,我们走过的发展道路,印证了坚持人民至上是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的基本经验。
回顾近年来我们走过的发展道路,我觉得一条宝贵经验就是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最高位置,坚持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從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把百姓的需求落在民生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上。
比如,去年冬天,天津市提前10天启动集中供暖,今年初春又三度延长供热时间,真正把百姓的冷暖放在了心上,让温暖流淌进了群众的心窝里,成为百姓口口相传的一段佳话,真心实意亲民、爱民、重民、为民,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这几年,我们西青区在发展中也遇到过一些困难,但对于群众的需求,始终是高度重视,竭尽全力增加群众收入,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凝聚群众智慧和力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从我们西青区的发展来看,过去五年用于民计民生的投入累计达到470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9%,群众收入每年10%以上增长,去年底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340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逐年提高,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农民医疗报销比例最高达到87%以上;教育上全部完成了幼儿园、中小学的改造和现代化达标,建成了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区建成农民住宅620.7万平方米,47个村、11.4万村民迁入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小城镇居住,农村城市化率达到90%,成功创建了国家级卫生区;文化和体育等事业蓬勃发展,打造的杨柳青年画文化和霍元甲精武文化“一文一武”品牌中外驰名,并在第十三届全运会开幕式上精彩展示,表达了中国气派、中国情感、中国志气、中国精神。
过去,我们每年都实施10项民心工程,今年区委、区政府换届后对民心工程进一步拓面扩容,确定了总投资88.3亿元的20项民心工程,涵盖了群众生活、生产、安全、环境、教育、文化等诸多方面,今年仅环境整治和冬季煤改清洁取暖就投入了20多亿元,向全区群众交上了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杨柳青年画的代表符号是连年有余,寓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可以说现在这种向往正一步步地变为现实。 通过这些工作实践,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只有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我们发展的基础才能不断夯实,执政的根基才能不断巩固,才能不断凝心聚力,战胜各种困难,推动各项事业不断进步。
民生周刊: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这对您的实际工作有什么重要的指导意义?
李清:落实大会精神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好涉及民生的突出问题,持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这次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报告中明确了全党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伟大目标,特别是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强调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既是目的,也是前提,要求我们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始终不渝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朝着伟大目标走下去。
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现在的民计民生,绝不仅仅是吃饱穿暖甚至是吃好穿好的问题,群众期盼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民生需求的阶段性特征,必须有清醒深刻的认识,着力解决民生供给侧的不适应、不协调、不充分、不平衡问题。这也是我们区下一步贯彻落实大会精神,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着力点所在。我们要在继续满足群众现实需求、兜住民生底线的基础上,围绕天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建设“五个现代化天津”的目标,发挥西青的“双重优势”,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机遇,以全面加快西青城市化进程为路径,打造城乡一体化的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促进生产、生态、生活深度融合,更好地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
下一步,我们除了着力解决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城市建设管理、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的问题,还要着力解决根本保证问题,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要进一步肃清黄兴国和周家彪的恶劣影响,净化政治生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认真落实主体责任,打造上下贯通、层层压緊的责任链条,以责任落实体现政治品质,忠诚大德,进一步严肃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守纪律规矩,改进工作作风,坚决惩治腐败,不断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总之,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西青生根并形成生动实践,使广大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