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患者UGT1A1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所致严重不良反应的关系

来源 :中华肿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ibu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UGT1A1*6、UGT1A1*28、UGT1A1*60和UGT1A1*93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所致严重不良反应(3~4级迟发性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关系。

方法

141例采用含伊立替康方案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采集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直接测序法分析UGT1A1*6、UGT1A1*28、UGT1A1*60和UGT1A1*93基因多态性。观察并记录化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分析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所致严重不良反应的关系。

结果

141例患者中,UGT1A1*6 GG、GA和AA基因型分别有71、54和16例,UGT1A1*28 TA6/6、TA6/7和TA7/7基因型分别有105、33和3例,UGT1A1*60 AA、AC和CC基因型分别有52、80和9例,UGT1A1*93 GG、GA和AA基因型分别有105、32和4例。23例发生3~4级迟发性腹泻,56例发生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UGT1A1*6和UGT1A1*60的基因多态性是3~4级迟发性腹泻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UGT1A1*6纯合突变型AA携带者发生3~4级迟发性腹泻的风险是野生型GG携带者的3.79倍(95%CI为1.35~10.67),UGT1A1*60纯合突变型CC携带者发生3~4级迟发性腹泻的风险是野生型AA携带者的20.42倍(95%CI为3.52~118.33)。UGT1A1*28的基因多态性是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的影响因素,UGT1A1*28纯合突变型TA7/7携带者发生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是野生型TA6/6携带者的1.61倍(95%CI为1.44~12.65)。UGT1A1*93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所致3~4级迟发性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无关。

结论

UGT1A1*6、UGT1A1*28和UGT1A1*60可增加伊立替康所致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起源点邻近三尖瓣环的特发性室性早搏(PVC)/室性心动过速(VT)的心电图特点。方法研究纳入2007年8月至2016年9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行射频消融治疗的169例符合邻近三尖瓣环起源的特发性PVC/VT患者,根据标测定位分为2组:(1)邻近三尖瓣环游离壁组81例,该组又分为3个亚组:前侧壁组22例、侧壁组26例、后侧壁组33例;(2)邻近三尖瓣环间隔组88例,该组又分为3个
期刊
目的探讨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主动脉根部形态学特点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中瓣膜置入深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阜外医院采用Venus-A自膨胀式人工主动脉瓣膜行TAVR的40例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患者分为瓣膜置入未过深组(术中即刻造影图像测量的第1个人工瓣膜下缘与瓣环距离≤10 mm,29例)和瓣膜置入过深组(术中即刻造影图像测量的第1
期刊
期刊
目的观察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AC)对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左心耳(LA/LAA)血栓消退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筛查3 042例2016年3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在北京安贞医院因房颤行心脏电复律或导管消融术,术前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TEE)的患者。TEE证实有LA/LAA血栓57例,除外38例(7例风湿性瓣膜病,1例心包剥脱术后,1例心内膜垫缺损矫治术后,1例房间隔
目的分析梅氏微创消融术治疗对导管消融失败的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6年5月,在上海新华医院住院的48例经导管消融失败后接受梅式微创消融术的房颤患者,其中男29例,女19例,年龄(62.5±7.3)岁。48例患者中阵发性房颤8例,持续性房颤15例,长程持续性房颤25例,术前接受过1~3次的导管消融术。手术经左胸路径,在全胸腔镜下施行,房颤消融术式包括双极消
目的研究肿瘤转移相关1(MTA1)基因对胃癌细胞迁移、侵袭、生长等多种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利用pSilencer3.1-MTA1-siRNA载体构建稳定敲降MTA1的人胃癌BGC-823细胞,通过Boyden实验、划痕愈合实验、克隆形成实验和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敲降MTA1基因对BGC-823细胞多种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同时,利用pcDNA3-MTA1质粒过表达MTA1基因进行反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