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发展,学生问题的增加、学科的交叉、国家多样性人才的培养、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提出和新的教育教学技术手段的产生以及应用等,都需要教师密切合作并加以解决,所以教师除了会“独唱”还得会“合唱”。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班级单元教学”和个人竞争防范,合作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和认可,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其作用。要使教师之间真正合作,学校需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认清教师的合作的意义
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力水平、思维方式、认识风格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而合作中的思维碰撞则可以互相补充和启发对方把问题认识得更清楚,把教学设计得更科学完美,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趋向合理有效。
研究表明,个体情绪和情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个体行为。合作中的教师从同事那里获得情感支持和专业帮助,能够激发或强化他们的发展愿望。
教师间的合作交流,可将知识和经验明晰化、结构化和理论化,也可使个人知识、经验和技能从封闭走向开放,既能使同仁共享,也便于总结和推广。
教育教学问题在得不到支持和帮助而不能解决时,教师会感到孤立无助,产生焦虑,而有了合作,教师被问题困扰而产生的苦闷和焦虑将不再有,工作信心也会大大加强。
教师的合作是以身立范,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养成。
采取有效的合作促成策略
1 激发合作意识。人有惰性,常常是在外在的制度性的激励或约束下行事,自身很少积极主动地做其认为不是必须或不是急需做的事。长期的“班级单元教学”已经使得教师懒得与人交流,而竞争又导致了教师之间的防范,在个人意识主导下,教师多致力于处理好自己的课堂教学和所带班级的问题,相互之间很少交流,不是淡忘了多元化开放性的互动合作,就是觉得可有可无。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应该从提高教师的合作意识人手把教师拉到一起。如,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的运用、学校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共性问题,教师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由这些问题产生的焦虑能够激发教师的学习意识,产生合作欲望。通过同事间的交流、讨论和配合,不但解决了问题,参与者也分享了别人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新方法新技术,并由此提高合作认识,产生合作欲望。合作可以按规定程序进行,但是目标要放在导引价值上,既要重视合作认识的激发,也要注意将人为合作归宿到教师以自身需要为基础的自然合作上来。
2 解除合作障碍。教师知道合作的意义和价值,但竞争却使他们忌讳并回避合作,因为在应试教育没有完全消除的今天,“分”依然是评价教师业绩的实质的和唯一的标准。为了学生的成绩,把自己的教育教学知识和经验看成独门密器,制胜法宝,对其加密封锁。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是以全体教师的智慧和力量的发挥为基础的,但是教师的各自为战的思想和做法却严重地阻碍了合作发生,影响了合作效果。要使教师的合作能够有效进行,学校必须想办法去除障碍。如,学校采取“合作成绩”加个人成绩的评价方式(合作成绩由合作小组评定给出)评价教师,根据小组的教育教学成绩把奖金发给合作组(组内实行“论功行赏”)。这种把个人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利益纳入以集体利益实现为前提的管理做法形成了个人向集体挂靠的关系,因而能够淡化教师的个人意识,增加教师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凝聚力,从而避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和追逐个人名利等问题,由此带来合作的高效。
3 营造合作环境,建设合作文化。教师是教育的根本,合作文化的有无以及浓淡程度既关系到教师的个人修养,也关系到教育教学效果。学校文化是在长期发展中积淀形成的信仰、价值、行事风格等,它以无意识状态影响着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行为,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学校环境的创造,以推动教师的合作。教师的合作有许多相关因素,其首要的是合作环境的营造。合作环境的创造需要领导干部带头,尤其是一把手,领导之间能够彼此尊重,合力解决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问题,相互配合解决教育教学和有关问题,就给教师树立了合作榜样。处于这种氛围中的教师自然会受环境感染,减轻参与合作的心理压力,他们不但会在榜样的带动下产生合作思想,把解决问题作为目标,也会虚心向人学习,真心诚意地把自己的知或识技能奉献出来。
4 避免刻意合作。由单位或部门组织的,如,为新教师安排指导教师等的合作虽然在某些时候也能取得一定效果,但是绝不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因为它是以具有一套形式的、具体的官方程序为特征……诸如在特别提供的房间里进行的同事辅导、名师教学、联合计划等进行的,是一种刻意设计的人为合作。由于人为合作它以行政强加的方式进行,没有合作者的需求和行动意向,所以就呈现为病态性——合作的表面下的不合作——徒有其名,劳而无功。合作只有在合作者有需要和自愿的情况下进行,合作者才能真心对待并将合作持续下去。只有合作成为教师的无意识的习惯行为,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和行事风格,合作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教师的合作应该基于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而形成同事之间的社会语脉,要在教师的合作意识上下工夫,在真诚合作中求质量。
5 处理好合作中的集体与个体矛盾。当今时代的合作既是趋势也是时尚,但这不代表合作好、自主不好。很多时候,自主是必须的,因为教育教学中随时会发生一些不可以预知的问题,它需要教师的随机回应与掌控,而这一切都不是预设能够解决的。比如,让学生以“我的雷锋同学”为题写作文,合作备课的教师会按照预设要求学生写自己亲见的“雷锋”,结果是有些学生因找不到“雷锋”把文章写得牵强附会,而没有合作的教师则可能添加从人称和叙述方法等认识“我”的指导,使学生既能写出自己的“雷锋”同学,也能用回忆方式和第一人称写出父母、堂(表)兄妹等人“我”的雷锋同学。可见不论是对学生的教育还是班级授课都需要有高度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合作中集体与个体的矛盾类似于“教有法而无定法”,学校应该认识并摆正它们的关系,从有利于教师充分利用自身和外界条件以使教育教学成功上考虑,采取灵活的适宜的合作方式,避免合作的集体与个体矛盾的发生,保证合作效果。
(作者单位:安徽凤阳师范学校)
认清教师的合作的意义
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力水平、思维方式、认识风格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而合作中的思维碰撞则可以互相补充和启发对方把问题认识得更清楚,把教学设计得更科学完美,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趋向合理有效。
研究表明,个体情绪和情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个体行为。合作中的教师从同事那里获得情感支持和专业帮助,能够激发或强化他们的发展愿望。
教师间的合作交流,可将知识和经验明晰化、结构化和理论化,也可使个人知识、经验和技能从封闭走向开放,既能使同仁共享,也便于总结和推广。
教育教学问题在得不到支持和帮助而不能解决时,教师会感到孤立无助,产生焦虑,而有了合作,教师被问题困扰而产生的苦闷和焦虑将不再有,工作信心也会大大加强。
教师的合作是以身立范,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养成。
采取有效的合作促成策略
1 激发合作意识。人有惰性,常常是在外在的制度性的激励或约束下行事,自身很少积极主动地做其认为不是必须或不是急需做的事。长期的“班级单元教学”已经使得教师懒得与人交流,而竞争又导致了教师之间的防范,在个人意识主导下,教师多致力于处理好自己的课堂教学和所带班级的问题,相互之间很少交流,不是淡忘了多元化开放性的互动合作,就是觉得可有可无。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应该从提高教师的合作意识人手把教师拉到一起。如,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的运用、学校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共性问题,教师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由这些问题产生的焦虑能够激发教师的学习意识,产生合作欲望。通过同事间的交流、讨论和配合,不但解决了问题,参与者也分享了别人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新方法新技术,并由此提高合作认识,产生合作欲望。合作可以按规定程序进行,但是目标要放在导引价值上,既要重视合作认识的激发,也要注意将人为合作归宿到教师以自身需要为基础的自然合作上来。
2 解除合作障碍。教师知道合作的意义和价值,但竞争却使他们忌讳并回避合作,因为在应试教育没有完全消除的今天,“分”依然是评价教师业绩的实质的和唯一的标准。为了学生的成绩,把自己的教育教学知识和经验看成独门密器,制胜法宝,对其加密封锁。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是以全体教师的智慧和力量的发挥为基础的,但是教师的各自为战的思想和做法却严重地阻碍了合作发生,影响了合作效果。要使教师的合作能够有效进行,学校必须想办法去除障碍。如,学校采取“合作成绩”加个人成绩的评价方式(合作成绩由合作小组评定给出)评价教师,根据小组的教育教学成绩把奖金发给合作组(组内实行“论功行赏”)。这种把个人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利益纳入以集体利益实现为前提的管理做法形成了个人向集体挂靠的关系,因而能够淡化教师的个人意识,增加教师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凝聚力,从而避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和追逐个人名利等问题,由此带来合作的高效。
3 营造合作环境,建设合作文化。教师是教育的根本,合作文化的有无以及浓淡程度既关系到教师的个人修养,也关系到教育教学效果。学校文化是在长期发展中积淀形成的信仰、价值、行事风格等,它以无意识状态影响着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行为,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学校环境的创造,以推动教师的合作。教师的合作有许多相关因素,其首要的是合作环境的营造。合作环境的创造需要领导干部带头,尤其是一把手,领导之间能够彼此尊重,合力解决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问题,相互配合解决教育教学和有关问题,就给教师树立了合作榜样。处于这种氛围中的教师自然会受环境感染,减轻参与合作的心理压力,他们不但会在榜样的带动下产生合作思想,把解决问题作为目标,也会虚心向人学习,真心诚意地把自己的知或识技能奉献出来。
4 避免刻意合作。由单位或部门组织的,如,为新教师安排指导教师等的合作虽然在某些时候也能取得一定效果,但是绝不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因为它是以具有一套形式的、具体的官方程序为特征……诸如在特别提供的房间里进行的同事辅导、名师教学、联合计划等进行的,是一种刻意设计的人为合作。由于人为合作它以行政强加的方式进行,没有合作者的需求和行动意向,所以就呈现为病态性——合作的表面下的不合作——徒有其名,劳而无功。合作只有在合作者有需要和自愿的情况下进行,合作者才能真心对待并将合作持续下去。只有合作成为教师的无意识的习惯行为,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和行事风格,合作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教师的合作应该基于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而形成同事之间的社会语脉,要在教师的合作意识上下工夫,在真诚合作中求质量。
5 处理好合作中的集体与个体矛盾。当今时代的合作既是趋势也是时尚,但这不代表合作好、自主不好。很多时候,自主是必须的,因为教育教学中随时会发生一些不可以预知的问题,它需要教师的随机回应与掌控,而这一切都不是预设能够解决的。比如,让学生以“我的雷锋同学”为题写作文,合作备课的教师会按照预设要求学生写自己亲见的“雷锋”,结果是有些学生因找不到“雷锋”把文章写得牵强附会,而没有合作的教师则可能添加从人称和叙述方法等认识“我”的指导,使学生既能写出自己的“雷锋”同学,也能用回忆方式和第一人称写出父母、堂(表)兄妹等人“我”的雷锋同学。可见不论是对学生的教育还是班级授课都需要有高度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合作中集体与个体的矛盾类似于“教有法而无定法”,学校应该认识并摆正它们的关系,从有利于教师充分利用自身和外界条件以使教育教学成功上考虑,采取灵活的适宜的合作方式,避免合作的集体与个体矛盾的发生,保证合作效果。
(作者单位:安徽凤阳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