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不仅对现代制造、电子商务、金融行业等经济部门产生重大影响,也在社会治理领域催生新的变革,打破长期以来制约社会创新的藩篱,激发社会新活力。
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是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参与管理社会事务的重要渠道,是实现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的重要途径。海曙区主动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坚持从顶层设计、数据整合和创新实践入手,大力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推动了社会服务管理从“粗放”向“精细”转变,民生服务从“分散低效”向“智能互动”转变。
“三着眼”构筑治理新体系
海曙坚持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和支撑,构建以人为本、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社会化服务的“一本三化”新体系,基层社会治理呈现出崭新气象。
着眼统筹,提升保障合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有效形成社会治理合力,关键在于实现“三合一”。规划合一。实施“一朵云(政务信息资源中心)、一双眼(视频监控中心)、两张网(光网城市、无线城市)、一个社区(智慧社区)、一张桌面(智慧政务应用)、两个园区(电子商务园区和跨境贸易园区)”等信息化项目,指定牵头单位,逐项落实责任单位。平台合一。坚持以政府大数据为主干,全面梳理各部门的服务管理事项,提升政务、公共、市场“三个服务”水平。经费合一。加强政府信息化项目建设投入,确定由区经信局统一管理建设经费,避免部门之间分散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
着眼整合,推进数据共享。大数据正快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大数据挖掘、分析和管理的能力,成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关键因素。没有大数据的容量,就无法产生大数据的量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海曙着眼抓“三个数据”:一是抓部门数据。坚持“共享是常态,不共享为例外”原则,打通部门数据壁垒,将分散在不同部门、行业的公共数据,汇集到全区统一的公共数据中心。二是抓网格数据。构建全区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实行“网格长+网格员+网格指导员”管理模式,规范信息采集报送制度,做到一次采集录入、多方共享共用。三是抓平台数据。依托81890、区行政审批中心等平台,归纳整理各类民生数据,并通过分析处理,获取民生信息。
着眼应用,释放数据红利。数据整合的目的是为了应用。通过对各类数据的分析、挖掘及使用,有效发挥数据作用,为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提供更多更强大的辅助,提升社会治理精准化;通过对传统管理流程的结构重组,将相关的审批和办理事项整合到统一的服务平台,缩短办事时限,减少流转和积压,目前全区22个部门133项行政许可事项录入政务服务网,事项网上受理率达96.22%,网上审批率达100%。
“三统一”强化治理新支撑
围绕“统数据、搭平台、守安全”三个核心任务,海曙积极运用大数据手段,深入探索大数据时代基层社会治理路径,以现代信息化技术为手段,整合区域信息化平台,着力打造线上线下互动模式,实现“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目标。
统一数据共享。信息的“共享”是“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协同的基础。“共享”社会大数据,是开放政府数据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实现社会多元治理主体“合作创新”的关键之举。海曙建立“数据集中交换、资源多方共享”的共建共享机制,打造“一中心,两平台”的数据共享服务体系。“一中心”即区政务信息资源中心,现已实现公安、计生等在内的35个党政部门数据的共享交换。“两平台”即视频资源整合共享平台和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目前已实现公安、城管等四部门3377余个视频监控资源纳入共享,并形成一体化的地理数据资源应用服务与管理机制。
统一工作平台。围绕横向打通部门间信息渠道,纵向把从区到社区的社会治理工作贯通起来的目标,依托数据资源整合,自主研发并建成街道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系统统一设置“事件处理、基础数据、网格地图、统计分析、效能考核、基层党建”6类基础功能和“主动服务”1类特色功能,开发统一的“E宁波”手机APP终端,网格管理人员只需用一个终端就能完成事件处理、信息采集等工作。
统一安全保障。成立区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明确责任划分,并完善信息安全相关配套制度建设,编制信息安全手册,制定信息资源的使用制度。同时,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定期开展信息安全检查,落实有害信息发现、过滤,用户日志留存等管理要求,做到有效监控。
“三立足”提升治理新高度
坚持“互联网+”和“大数据”的理念,海曙探索建立街道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指挥室,借助“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着力提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效能。
立足高效,转变运行机制。针对过去工作决策中依赖听汇报、信息相对单一的实际,依托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建立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指挥室,通过对网格信息的梳理汇总、筛选过滤、综合研判,全面承担街道网格化工作的协调指挥、任务指派、力量调度、工作督查和考核评估等职责,进一步增强了决策的前瞻性和指挥的权威性,使街道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更加富有效率。
立足协同,打通信息通道。街道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的运行,打通了条线的信息通道,保证了基层社会治理信息在网络上的瞬息流转。通过网络“派单”,及时将重大网格事件向上流转至涉事部门并报区备案,网格事件流转处置在网上全程留痕,克服了事件处置中报批环节多、程序相对繁琐等问题。新的信息通道增强了部门、街道之间的互动性和协同性,使服务管理更加有序有力。
立足精准,创新服务方式。网格移动终端与综合指挥平台的有效对接,实现社会治理基础数据的流转汇总,促进了“两网”融合。通过对系统中文字、数字、音(视)频等海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及时把握群众需求,及时推送个性化服务,有效避免回应群众需求手段和方式比较单一、时效性不够强等不足。
(作者单位:海曙区委政法委)
责任编辑:毛思洁
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是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参与管理社会事务的重要渠道,是实现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的重要途径。海曙区主动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坚持从顶层设计、数据整合和创新实践入手,大力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推动了社会服务管理从“粗放”向“精细”转变,民生服务从“分散低效”向“智能互动”转变。
“三着眼”构筑治理新体系
海曙坚持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和支撑,构建以人为本、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社会化服务的“一本三化”新体系,基层社会治理呈现出崭新气象。
着眼统筹,提升保障合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有效形成社会治理合力,关键在于实现“三合一”。规划合一。实施“一朵云(政务信息资源中心)、一双眼(视频监控中心)、两张网(光网城市、无线城市)、一个社区(智慧社区)、一张桌面(智慧政务应用)、两个园区(电子商务园区和跨境贸易园区)”等信息化项目,指定牵头单位,逐项落实责任单位。平台合一。坚持以政府大数据为主干,全面梳理各部门的服务管理事项,提升政务、公共、市场“三个服务”水平。经费合一。加强政府信息化项目建设投入,确定由区经信局统一管理建设经费,避免部门之间分散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
着眼整合,推进数据共享。大数据正快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大数据挖掘、分析和管理的能力,成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关键因素。没有大数据的容量,就无法产生大数据的量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海曙着眼抓“三个数据”:一是抓部门数据。坚持“共享是常态,不共享为例外”原则,打通部门数据壁垒,将分散在不同部门、行业的公共数据,汇集到全区统一的公共数据中心。二是抓网格数据。构建全区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实行“网格长+网格员+网格指导员”管理模式,规范信息采集报送制度,做到一次采集录入、多方共享共用。三是抓平台数据。依托81890、区行政审批中心等平台,归纳整理各类民生数据,并通过分析处理,获取民生信息。
着眼应用,释放数据红利。数据整合的目的是为了应用。通过对各类数据的分析、挖掘及使用,有效发挥数据作用,为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提供更多更强大的辅助,提升社会治理精准化;通过对传统管理流程的结构重组,将相关的审批和办理事项整合到统一的服务平台,缩短办事时限,减少流转和积压,目前全区22个部门133项行政许可事项录入政务服务网,事项网上受理率达96.22%,网上审批率达100%。
“三统一”强化治理新支撑
围绕“统数据、搭平台、守安全”三个核心任务,海曙积极运用大数据手段,深入探索大数据时代基层社会治理路径,以现代信息化技术为手段,整合区域信息化平台,着力打造线上线下互动模式,实现“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目标。
统一数据共享。信息的“共享”是“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协同的基础。“共享”社会大数据,是开放政府数据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实现社会多元治理主体“合作创新”的关键之举。海曙建立“数据集中交换、资源多方共享”的共建共享机制,打造“一中心,两平台”的数据共享服务体系。“一中心”即区政务信息资源中心,现已实现公安、计生等在内的35个党政部门数据的共享交换。“两平台”即视频资源整合共享平台和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目前已实现公安、城管等四部门3377余个视频监控资源纳入共享,并形成一体化的地理数据资源应用服务与管理机制。
统一工作平台。围绕横向打通部门间信息渠道,纵向把从区到社区的社会治理工作贯通起来的目标,依托数据资源整合,自主研发并建成街道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系统统一设置“事件处理、基础数据、网格地图、统计分析、效能考核、基层党建”6类基础功能和“主动服务”1类特色功能,开发统一的“E宁波”手机APP终端,网格管理人员只需用一个终端就能完成事件处理、信息采集等工作。
统一安全保障。成立区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明确责任划分,并完善信息安全相关配套制度建设,编制信息安全手册,制定信息资源的使用制度。同时,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定期开展信息安全检查,落实有害信息发现、过滤,用户日志留存等管理要求,做到有效监控。
“三立足”提升治理新高度
坚持“互联网+”和“大数据”的理念,海曙探索建立街道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指挥室,借助“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着力提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效能。
立足高效,转变运行机制。针对过去工作决策中依赖听汇报、信息相对单一的实际,依托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建立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指挥室,通过对网格信息的梳理汇总、筛选过滤、综合研判,全面承担街道网格化工作的协调指挥、任务指派、力量调度、工作督查和考核评估等职责,进一步增强了决策的前瞻性和指挥的权威性,使街道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更加富有效率。
立足协同,打通信息通道。街道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的运行,打通了条线的信息通道,保证了基层社会治理信息在网络上的瞬息流转。通过网络“派单”,及时将重大网格事件向上流转至涉事部门并报区备案,网格事件流转处置在网上全程留痕,克服了事件处置中报批环节多、程序相对繁琐等问题。新的信息通道增强了部门、街道之间的互动性和协同性,使服务管理更加有序有力。
立足精准,创新服务方式。网格移动终端与综合指挥平台的有效对接,实现社会治理基础数据的流转汇总,促进了“两网”融合。通过对系统中文字、数字、音(视)频等海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及时把握群众需求,及时推送个性化服务,有效避免回应群众需求手段和方式比较单一、时效性不够强等不足。
(作者单位:海曙区委政法委)
责任编辑:毛思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