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淮安市淮阴区高度重视农业发展,把大力发展高效农业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从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方面积极组织、引导,支持农民和各类投资者参与高效农业建设,有力地促进了该区高效农业快速健康发展。据调查,到2009年底,该区高效农业种植业的面积已达59万亩;设施蔬菜面积已达16.9万亩,产值100590万元。全区新增高效农业3万亩,新增设施蔬菜1万亩。其中,丁集镇、渔沟镇、老张集、刘老庄、五里等乡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力发展设施食用菌、蔬菜花卉、葡萄等高效种植业,积极申报江苏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养殖业方面,全区新建生猪规模养殖小区26个,新增百头生猪养殖大户84个,生猪饲养量达160.7万头,规模养殖比重达73.2%,生猪销售收入超10亿元;新增万只禽场78个,实现家禽销售收入10.02亿元;新增高效养殖水面达7.1万亩,新增高效渔业养殖面积3.1万亩。该区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从点到面都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对欠发达地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从该区发展高效农业的轨迹中,我们深感在欠发达地区发展高效农业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如有些农民思想比较保守,习惯于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怕担风险;有些农民担心承包经营权的改变而不愿流转承包地;许多农户自有资金有限,贷款有难度,影响了发展设施高效农业的积极性;农业生产规模集中度还不够高;农业服务力量较弱。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应着力于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的思路,采取多元投入,以增强发展动力,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来带动高效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一是要强化招商引资,借助各种招商平台,大力吸引“三资”投入开发农业,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二是充分利用国家加大对农业投入的机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三是地方财政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逐步完善政府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统一规划布局,整合财政支农投入。四是给予信贷、保险等方面优惠政策。
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发展高效农业,必须走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要加强规划引领,立足资源优势,科学规划产业发展,重点发展设施蔬菜、规模养殖等特色产业,着力引导优势农业产业向优势区域集聚、向园区集中,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加快培植壮大一批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强势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全面推行品牌战略,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鼓励引导乡镇争创农产品品牌,积极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不断提高区域内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流转,鼓励农民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多形式发展集中连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高效设施农业规模化。
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农业技术是制约高效农业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发展高效农业离不开科技指导,必须建设一支稳定的专业技术队伍,为发展高效农业打好坚实的技术基础。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农民培训工程这一载体,加强农业技术的宣传和培训,大力开展送科技下乡和农业技术成果进村入户活动,使更多的农民掌握实用的农业技术。另一方面,要加强业务部门技术人员的进修和培训。可组织专业科技人员和种植能手走出去考察学习,积极探索农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有效机制和办法,同时注重引进发展高效农业急需的技术人才。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乡镇农技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技人员的工资待遇水平,使他们有时间有精力为农民服务,逐步建立区、乡、村三方技术服务网络,蔬菜生产重点乡镇要建立村级农业服务点,同时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重大动植物病虫害防治检测和农业标准化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这是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难点和关键所在,也是以产业化提升农业的核心环节和重要突破口。目前,欠发达地区农产品加工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要以精深加工为主攻方向,鼓励各类加工企业与农民签订订单,发展订单农业,促进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兴起,形成企业连基地、基地加农户的良性格局。农产品产业链的核心主体是龙头企业。要在做大培强重点龙头企业上下功夫,要进一步加强对现有龙头企业的培植,着力支持鼓励企业整合资源优势和生产能力,争创国家省级知名企业。尤其是鼓励农村基层干部和经济能人创办各类加工企业,特别是开展蔬菜的深加工,并引导农户从事农副产品的加工生产,从而扩展延伸产业链,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
建立健全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强化服务功能。首先应落实对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资金扶持。各级政府要认识到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重要作用,每年要在开发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其发展,银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要积极给予信贷支持,提供各种低息贷款,帮助解决专业合作组织启动资金和农产品收购季节流动资金的不足。其次应强化引导服务,积极推进专业经济组织发展。一方面要引导鼓励有经验有胆识的农民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并鼓励他们与龙头企业或科研院所联合创立合作组织,政府给予其资金帮扶和税收减免优惠。另一方面,要本着为经济组织服务的理念,帮助其完善机制,制定章程,选举理事会、监事会,健全管理制度,并严格按制度运作,定期检查指导,杜绝违规操作,严禁损农坑农,保证合作组织稳定健康发展。
从该区发展高效农业的轨迹中,我们深感在欠发达地区发展高效农业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如有些农民思想比较保守,习惯于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怕担风险;有些农民担心承包经营权的改变而不愿流转承包地;许多农户自有资金有限,贷款有难度,影响了发展设施高效农业的积极性;农业生产规模集中度还不够高;农业服务力量较弱。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应着力于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的思路,采取多元投入,以增强发展动力,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来带动高效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一是要强化招商引资,借助各种招商平台,大力吸引“三资”投入开发农业,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二是充分利用国家加大对农业投入的机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三是地方财政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逐步完善政府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统一规划布局,整合财政支农投入。四是给予信贷、保险等方面优惠政策。
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发展高效农业,必须走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要加强规划引领,立足资源优势,科学规划产业发展,重点发展设施蔬菜、规模养殖等特色产业,着力引导优势农业产业向优势区域集聚、向园区集中,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加快培植壮大一批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强势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全面推行品牌战略,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鼓励引导乡镇争创农产品品牌,积极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不断提高区域内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流转,鼓励农民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多形式发展集中连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高效设施农业规模化。
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农业技术是制约高效农业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发展高效农业离不开科技指导,必须建设一支稳定的专业技术队伍,为发展高效农业打好坚实的技术基础。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农民培训工程这一载体,加强农业技术的宣传和培训,大力开展送科技下乡和农业技术成果进村入户活动,使更多的农民掌握实用的农业技术。另一方面,要加强业务部门技术人员的进修和培训。可组织专业科技人员和种植能手走出去考察学习,积极探索农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有效机制和办法,同时注重引进发展高效农业急需的技术人才。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乡镇农技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技人员的工资待遇水平,使他们有时间有精力为农民服务,逐步建立区、乡、村三方技术服务网络,蔬菜生产重点乡镇要建立村级农业服务点,同时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重大动植物病虫害防治检测和农业标准化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这是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难点和关键所在,也是以产业化提升农业的核心环节和重要突破口。目前,欠发达地区农产品加工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要以精深加工为主攻方向,鼓励各类加工企业与农民签订订单,发展订单农业,促进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兴起,形成企业连基地、基地加农户的良性格局。农产品产业链的核心主体是龙头企业。要在做大培强重点龙头企业上下功夫,要进一步加强对现有龙头企业的培植,着力支持鼓励企业整合资源优势和生产能力,争创国家省级知名企业。尤其是鼓励农村基层干部和经济能人创办各类加工企业,特别是开展蔬菜的深加工,并引导农户从事农副产品的加工生产,从而扩展延伸产业链,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
建立健全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强化服务功能。首先应落实对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资金扶持。各级政府要认识到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重要作用,每年要在开发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其发展,银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要积极给予信贷支持,提供各种低息贷款,帮助解决专业合作组织启动资金和农产品收购季节流动资金的不足。其次应强化引导服务,积极推进专业经济组织发展。一方面要引导鼓励有经验有胆识的农民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并鼓励他们与龙头企业或科研院所联合创立合作组织,政府给予其资金帮扶和税收减免优惠。另一方面,要本着为经济组织服务的理念,帮助其完善机制,制定章程,选举理事会、监事会,健全管理制度,并严格按制度运作,定期检查指导,杜绝违规操作,严禁损农坑农,保证合作组织稳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