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以诚相见,心诚则灵,让我们从此是朋友。
千金难买是朋友,朋友多了春常留。以心相许,心灵相通,让我们永远是朋友。
用你的笔,用你的心,讲述你和朋友之间的故事。要把事情写具体,让别人读了之后也能感受到你们之间的那份真情与友谊。
(适用于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综合学习二·我的小笔头”)
小记者:刘老师,您好!我是学校小记者团的一名小记者。下周我们要寫一篇关于“我和朋友的故事”的作文,我想请您给我们指导一下。好吗?
刘老师:好哇!要写好关于“朋友”的作文,首先要对“朋友”这个词有个正确的理解。“朋友”一词由“朋”和“友”两个字组成。“朋”由两个“月”字 组成,月是阴,阴与阴的关系就是物以类聚;“友”就是“友情”的意思,感情很好。“朋友”是指人与人之间在交往的过程中有共同语言而且经常交流,相处起来很舒服,彼此间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互相分享美好事物,可以在对方需要的时候自觉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小记者:听您这么一说,我知道了“朋友”就是这次作文题目的题眼。在写作文前首先要审清题意,抓住题眼。那么,怎样才能写好“我和朋友的故事”这篇作文呢?
刘老师:要写好你与朋友之间的故事,就是要用你的笔、你的心,讲述你与朋友之间发生的事情,故事要体现出你们之间的那份真情与友谊。这个“真情与友谊”也就是这篇作文的“立意”。 这个“立意”,是文章的“灵魂”。有了“立意”,写出来的文章才不会偏题和跑题。只有形神兼备的文章才能算得上是好文章啊!
小记者:那什么是这篇作文的“形”呢?
刘老师:就这篇作文来说,故事就是“形”。凡是故事就有起因、经过和结果。起因和结果可以写得简约一些,做到首尾呼应即可。经过是故事的重点,应写得详细,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说得形象些,那就是:虎头(开头)→猪肚(经过)→豹尾(结尾)。
小记者:那么,写好这篇文章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刘老师:事是人做出来的,写事离不开写人。从本次作文的题目和要求来看,你的这位朋友应该是故事中的主角,而你则是故事中的配角。 可以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的顺叙方式来写,也可以用先写结果后写起因的倒叙方式来写。还可以用拟人化的方式,把文章写成童话故事,这样才会让故事更有趣味性。但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来写,都要把事情写具体,写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等,让别人读了之后也能感受到你们之间的那份真情与友谊,用你的笔写出你的真情实感!
小记者:刘老师,谢谢您!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教师发展中心。本文作者为特级教师。)
千金难买是朋友,朋友多了春常留。以心相许,心灵相通,让我们永远是朋友。
用你的笔,用你的心,讲述你和朋友之间的故事。要把事情写具体,让别人读了之后也能感受到你们之间的那份真情与友谊。
(适用于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综合学习二·我的小笔头”)
小记者:刘老师,您好!我是学校小记者团的一名小记者。下周我们要寫一篇关于“我和朋友的故事”的作文,我想请您给我们指导一下。好吗?
刘老师:好哇!要写好关于“朋友”的作文,首先要对“朋友”这个词有个正确的理解。“朋友”一词由“朋”和“友”两个字组成。“朋”由两个“月”字 组成,月是阴,阴与阴的关系就是物以类聚;“友”就是“友情”的意思,感情很好。“朋友”是指人与人之间在交往的过程中有共同语言而且经常交流,相处起来很舒服,彼此间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互相分享美好事物,可以在对方需要的时候自觉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小记者:听您这么一说,我知道了“朋友”就是这次作文题目的题眼。在写作文前首先要审清题意,抓住题眼。那么,怎样才能写好“我和朋友的故事”这篇作文呢?
刘老师:要写好你与朋友之间的故事,就是要用你的笔、你的心,讲述你与朋友之间发生的事情,故事要体现出你们之间的那份真情与友谊。这个“真情与友谊”也就是这篇作文的“立意”。 这个“立意”,是文章的“灵魂”。有了“立意”,写出来的文章才不会偏题和跑题。只有形神兼备的文章才能算得上是好文章啊!
小记者:那什么是这篇作文的“形”呢?
刘老师:就这篇作文来说,故事就是“形”。凡是故事就有起因、经过和结果。起因和结果可以写得简约一些,做到首尾呼应即可。经过是故事的重点,应写得详细,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说得形象些,那就是:虎头(开头)→猪肚(经过)→豹尾(结尾)。
小记者:那么,写好这篇文章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刘老师:事是人做出来的,写事离不开写人。从本次作文的题目和要求来看,你的这位朋友应该是故事中的主角,而你则是故事中的配角。 可以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的顺叙方式来写,也可以用先写结果后写起因的倒叙方式来写。还可以用拟人化的方式,把文章写成童话故事,这样才会让故事更有趣味性。但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来写,都要把事情写具体,写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等,让别人读了之后也能感受到你们之间的那份真情与友谊,用你的笔写出你的真情实感!
小记者:刘老师,谢谢您!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教师发展中心。本文作者为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