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德育教育寓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iver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在日常教学工作之中。”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语文学科的性质和教学目的的要求。
  一、依据学科特殊性,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育属于基础教育,与其他学科相比,語文学科所担负的任务则更具特殊性。从语文学科的特点来看,它不仅在智育方面,而且在德育、美育等方面,都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更加强调加强德育。在教学中渗透德育,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语文教学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最基本的语文素养,还要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这是语文学科的性质与地位决定的,是社会、国家赋予小学语文教师的历史使命。
  二、利用语文教材,挖掘德育内涵。
  小学语文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本身与德育有着密切的联系。语文教材选取的课文,尽管体裁、题材、风格等不同,但都能达到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有机统一,尤其是以文学作品为主的教学内容更显示德育的特殊优势。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育人典型,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
  首先,时代背景是在一定历史情况下,对人物、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由于在教材中,许多课文内容离今天的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远,对他们理解课文造成了一定的障碍。这就需要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先深入浅出地向学生简略介绍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以便帮助学生在学习阅读中进一步理解课文,让时代背景介绍起到搭桥铺路的作用。
  其次,课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文章的眼睛,也是课文思想内容的聚焦。授课应该紧扣课文题目,引导审题,使学生从题目入手,先初步感知,获得轮廓印象。因此,抓住题眼,揭示课题的内涵,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达到学文悟“道”的目的,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文章的兴趣。
  再次,从课文重点词句和重点语段中,发掘课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德育渗透不应该是空洞的,而应该以实实在在的内容为基础;德育也不应该是贴标签式的,而应该在品词析句中让学生自己去领悟体会从而内化。语文教学只有扎扎实实地抓住字、词、句的理解,才能清楚地阐明课文所体现的内在思想性,才能在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受到具体生动的思想教育,因为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总是隐含在词句之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剖析和品味课文的词句,借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可以较好地渗透德育教育。
  三、把握教学过程,进行德育教育。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具体内容,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恰如其分地对学生施教,给学生以直接、感性的思想教育。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英雄先烈,让中华民族曾经光辉也曾经没落的历史在学生的心灵上产生激荡,让他们在缅怀历史的厚重、中国人的坚强的同时,更加热爱祖国的今天,矢志不渝地开创祖国的未来。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养成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他们心中树立坚实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这是让学生成长为有志、有为青年的首要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精心提炼语文教材中那些闪耀的爱国主义思想,学生通过学习不仅可以受到语言文化知识的洗礼,认识客观世界,同时也影响改变着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在小学学语文教学中道德品质教育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为进行相关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要尽可能地启发学生汲取古人优秀的思想精髓,帮助他们形成理想人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修养,把道德人格的完善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在儿童时期注重思想修养,陶冶情操,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一生的奋斗和成就将会产生长远而巨大的作用。
  教育有法,教无定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亦是如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探索、研究和积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让德育教育与语文教育融为一体,在促进小学生德育素质良好提高的基础上,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造就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建设人才的教育目的。
其他文献
一名高三学生以质问的口吻问教师:“您让我们爱国,可是国家为我们做了什么?”教师没有生气,而是结合教材中“国家职能”的相关内容,选择大量的时政资料,说明国家如何对人民负
【摘要】在新形势下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首先以课堂为阵地、以实践活动为基础,组织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并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德育教育形式  教育是没有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尤其是德育教育,应随时把握教育人的时机,通过教师有目的的组织,使学生在课堂上、活动中甚至游戏中,受到感染,潜移默化,使德育教育在润物无声中进行,使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得到逐渐提高。  一、以课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热爱劳动、艰苦奋斗教育,有力地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实施,直接促进着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教学实践以及对当今社会教育情况和新课程理念的一些理解,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体态暗示法、言语暗示法、实践体验法、激励竞争法、时机捕捉法、情感感染法,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带来的一些好处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教育素质教育  体育教学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
一、引趣激思,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三、改变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新热情。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思
【摘要】 当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于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已越来越多,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来讲也是如此。情景教学法作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路径之一,运用的频率已越来越频繁。那么,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运用情景教学法是否必要呢?带着这个问题,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自身从事多年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际出发,探索促进课堂教学效率之提升策略。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情景教学法  引言 
【摘要】房地产测量工作中,由于施工控制网误差、放样误差、施工误差等的综合影响,导致工程竣工后的实际尺寸和设计图纸上的尺寸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分析了这些差异即误差的一般规律,讨论了依据建筑设计图纸上的尺寸所计算的房产面积和精度估算,并说明了研究结果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控制网误差;放样误差;施工误差;面积精度估算    0.引言  在房产测量中,房产面积测算是其主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它是物权管理中
去年年底,我参加了深圳市教育系统的第五期培训班,前往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协和大学尔湾分校参加了为期70天的教育培训及考察。协和大学所在的尔湾学区有33所中小学、1所职业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而创造性思维能力
高校学生辅导员职业化建设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客观需要,要实现高校学生辅导员的职业化建设,必须克服现实中存在的障碍,从健全辅导员职业化的建设机制入手,为辅导员职
小学数学看似简单,但是对于小学生逻辑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小学生要想学好数学则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