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莫斯科是俄罗斯生活节奏最紧张的城市,连圣彼得堡,都远远地不如。但是和上海比,你会觉得差不多所有的莫斯科人都无所事事。
莫斯科人的早饭时间大约是在上午9至10点,午饭下午2点,晚饭晚上8至10点。这当然有地处北方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我觉得,怕是他们一辈子根本就没产生过要起早摸黑“拼搏”的念头。最忙的莫斯科人,总体来说,大概也不会比我忙,而我在国内要算是个彻头彻尾的懒人。
如果一直生活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大城市,你会对一种近乎疯狂的生活节奏习以为常,以为这就是“正常”的生活,连我这样本质上的懒人,走路也莫名其妙地快起来,并且开始对那些游手好闲的人嗤之以鼻。我们的心中装满了虚幻的渴望,大到经济高速发展,小到晋升主任总编,远到“赶英超美”抵制日货的浮躁,近到借钱买房追涨防跌的焦虑。好像这些都是生活的必需。我们总是被制造出来的概念俘虏,沾沾自喜于以不同寻常的努力克服一个又一个烦恼,却从来不去想一想,也许这些烦恼本来并不存在,是我们自己制造出来,或者有人替我们制造出来,以便我们能够去享受克服它们的乐趣。如果只是有乐趣倒也罢了,就像进电影院看场好莱坞煽情电影,花钱买点自己的眼泪,但也不过两个小时。生活中被不断添加进来的烦恼,却是实实在在的,来了就很难去掉的,并且为了那一点乐趣,要付出无数倍的辛劳和忧思,是折寿的。
关于发展的迷思,现代化的迷思,未来的迷思,速度的迷思,还有,其实和它们同构的,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性的迷思,爱的迷思,一句话,占有欲的迷思,20年来一直在不断弥漫。我们不要嘲笑那些地方官员为了某些毫无大局观念的“经济发展”而破坏这个、透支那个,我们其实都是“此山中”人,做哪怕一件很小的事情,也是在用和他们一样的方式。我们的生活方式,是所有那些愚蠢的发展观念的肥沃土壤。所以别急着骂人,先看看自己。否则让你去,你最多也不过在相反的方向上,用同样的方式来做。
但是人可以不要那么强的占有欲的。中国几千年传统中的精华,对尺度的把握(所谓的“道”不外乎此),100年来在激昂的时代主旋律中被遗忘得差不多了。我们总是不停地倒到这头,倒到那头,秋千荡得越来越高,手抓得越来越紧,呼吸越来越急促,因为荡到这么高摔下来,是要命的。但是我们早忘了,按照自然规律,如果不是我们还在强迫症一样地用力去蹬,那么其实秋千的摆幅会自然而然地小下来,你可以在一种舒适的高度,轻轻蹬两下,然后享受那种心驰神往的摇摆。硬要把荡秋千变成一种危险的刺激性活动的,是我们自己。
在俄罗斯,实际上据很多人?正报,在整个欧洲,人的生活状态是“懒散”的。我们这个贬义词,对他们而言最多只是中性。从早到晚,你都会看到他们在广场在步行街在河边闲逛喝酒聊天,甚至仅仅是东张西望。他们也有工作,但丁作只是挣一份工资,用来适度地生活,适度地享受,之外似乎完全没有我们通常会有的那么多的“奋斗目标”。
你会说,人家是发达国家,连俄罗斯基础都比我们雄厚得多,人家有这个资本悠闲。我们应该先加紧赶上他们,再谈这些。在我看来,这恰恰是最大的迷思,是我们这个国家100年来各种灾难深重的政治经济试验的根源。不是说,我们不要发展,而是说,发展要适度,目标不必太明确,可以随性一点自然一点地去做;不是说,国家强大不好,太弱了,显然要遭欺负,但是不必一提就提大中华帝国的复兴,一想就想汉武帝唐太宗的丰功伟绩,可以实实在在不紧不慢地做点事情,把基础夯牢。由于缺乏耐心,我们二步并作两步冲到东冲到西,到处都是弯路,四面都是墙壁。实际上如果我们耐心地一步一步走,把当下的事情一件一件做好,可能我们反而发展得比现在快很多!心情也好很多,因为没有墙壁前那么多头破血流,没有弯路上那么多痛惜忏悔。
同样,我们总是在一种莫名的急迫感中,忘记生活质量不是由一堆堆看着漂亮的数字来给予的,而是你每天的饱暖,每天的心情,每天的小小的可以实现的愿望。生活不是由那些美国化的指标来衡量的。那些指标通常只是圈套,就像头皮屑多少的指标是引起头皮屑焦虑并且促进洗发水销售的圈套,肥胖程度的指标是引起肥胖焦虑并且促进减肥药销售的圈套,胸围的指标是引起乳房焦虑并且促进各类丰胸药品和器材销售的圈套……同样,GDP指标也是引起政绩焦虑并且促使经济高能耗低效率发展的圈套……
由美国式资本主义主导的所谓“全球化自由竞争”经济,正是通过句全世界推销一套指标,来引起人们的焦虑,让人们在对比中失去心理的平衡,将大量其实他们并不需要的东西作为美好生活的符号购买进来。所谓繁荣,不:外乎是一个阴谋,虽然可能不是主观的阴谋。因为大量购买符号的结果,是符号繁荣,是浪费,是资源更加难以得到有效配置,是更强的依赖性。“尺度”再次被淹没。
连“竞争”,甚至“经济”,都已经成了被无限夸大的虚假指标。实际上一种健康的社会生活,可能只需要基本的经济运行和维持较低限度的竞争,但是在新自由主义的教科书里,这些概念都被从弱意义偷换为最强意义,变成了高速经济发展的比武和你死我活的竞争。
几年前我在一篇书评里写过:
“由于美国实际的霸权,在恩里克斯(《新财富宣言:基因改写未来》一书作者)的潜意识里,这个世界的主导原则还是挥不去的“弱肉强食”、残酷竞争。‘如果没有知识经济的中流砥柱,国家和文明就不会兴旺、存在或持久’。好像这个世界只能蜂拥争抢仅有的几根高科技大棒,抢到手的就一定要挥舞着去毒打别人,甚至殴打致死。好像这个世界上不存在这样一种生存方式,就像尼泊尔、瑞士、冰岛,他们不太穷,也不算富,安安静静与世无争地过自己的太平日子。当然,哪天美国兽性大发,说灭就把他们灭了,比灭塔利班还容易。但是就不能不发兽性吗?竞争的结果,难道只有强大还是毁灭这样极端的两分法吗?对过于残酷的竞争说不,真的完全不可能吗?技术和它的逻辑,难道已经不再掌握在人的手里?”
在发出这样的疑问以后的几年里,我自己也被卷进了我们疯狂的经济生活中,连日常生活也被覆盖了。我开始有了从未有过的失眠,我用脑过度大把大把掉头发,我在每一个领域都去插一脚,以至于不得不对一个又一个女孩说:对不起,我喜欢你,但我没空谈恋爱。反过来,我也看见那么多一个接一个谈恋爱,似乎一天没有感情起伏就无法呼吸的人。她们也一样是这种强占有生活模式的牺牲品。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跳得出来吗?我们跳得出来吗?有多少人懂得,在一种认真的工作和一种轻松悠闲的心态之间有一个好的“中道”?有多少人能够把握好其中的“尺度”?
我不知道。我对我自己都没把握。我只是,在莫斯科,某个黄昏,忽然瞥见了另一种生活,另一种可能性。
莫斯科人的早饭时间大约是在上午9至10点,午饭下午2点,晚饭晚上8至10点。这当然有地处北方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我觉得,怕是他们一辈子根本就没产生过要起早摸黑“拼搏”的念头。最忙的莫斯科人,总体来说,大概也不会比我忙,而我在国内要算是个彻头彻尾的懒人。
如果一直生活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大城市,你会对一种近乎疯狂的生活节奏习以为常,以为这就是“正常”的生活,连我这样本质上的懒人,走路也莫名其妙地快起来,并且开始对那些游手好闲的人嗤之以鼻。我们的心中装满了虚幻的渴望,大到经济高速发展,小到晋升主任总编,远到“赶英超美”抵制日货的浮躁,近到借钱买房追涨防跌的焦虑。好像这些都是生活的必需。我们总是被制造出来的概念俘虏,沾沾自喜于以不同寻常的努力克服一个又一个烦恼,却从来不去想一想,也许这些烦恼本来并不存在,是我们自己制造出来,或者有人替我们制造出来,以便我们能够去享受克服它们的乐趣。如果只是有乐趣倒也罢了,就像进电影院看场好莱坞煽情电影,花钱买点自己的眼泪,但也不过两个小时。生活中被不断添加进来的烦恼,却是实实在在的,来了就很难去掉的,并且为了那一点乐趣,要付出无数倍的辛劳和忧思,是折寿的。
关于发展的迷思,现代化的迷思,未来的迷思,速度的迷思,还有,其实和它们同构的,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性的迷思,爱的迷思,一句话,占有欲的迷思,20年来一直在不断弥漫。我们不要嘲笑那些地方官员为了某些毫无大局观念的“经济发展”而破坏这个、透支那个,我们其实都是“此山中”人,做哪怕一件很小的事情,也是在用和他们一样的方式。我们的生活方式,是所有那些愚蠢的发展观念的肥沃土壤。所以别急着骂人,先看看自己。否则让你去,你最多也不过在相反的方向上,用同样的方式来做。
但是人可以不要那么强的占有欲的。中国几千年传统中的精华,对尺度的把握(所谓的“道”不外乎此),100年来在激昂的时代主旋律中被遗忘得差不多了。我们总是不停地倒到这头,倒到那头,秋千荡得越来越高,手抓得越来越紧,呼吸越来越急促,因为荡到这么高摔下来,是要命的。但是我们早忘了,按照自然规律,如果不是我们还在强迫症一样地用力去蹬,那么其实秋千的摆幅会自然而然地小下来,你可以在一种舒适的高度,轻轻蹬两下,然后享受那种心驰神往的摇摆。硬要把荡秋千变成一种危险的刺激性活动的,是我们自己。
在俄罗斯,实际上据很多人?正报,在整个欧洲,人的生活状态是“懒散”的。我们这个贬义词,对他们而言最多只是中性。从早到晚,你都会看到他们在广场在步行街在河边闲逛喝酒聊天,甚至仅仅是东张西望。他们也有工作,但丁作只是挣一份工资,用来适度地生活,适度地享受,之外似乎完全没有我们通常会有的那么多的“奋斗目标”。
你会说,人家是发达国家,连俄罗斯基础都比我们雄厚得多,人家有这个资本悠闲。我们应该先加紧赶上他们,再谈这些。在我看来,这恰恰是最大的迷思,是我们这个国家100年来各种灾难深重的政治经济试验的根源。不是说,我们不要发展,而是说,发展要适度,目标不必太明确,可以随性一点自然一点地去做;不是说,国家强大不好,太弱了,显然要遭欺负,但是不必一提就提大中华帝国的复兴,一想就想汉武帝唐太宗的丰功伟绩,可以实实在在不紧不慢地做点事情,把基础夯牢。由于缺乏耐心,我们二步并作两步冲到东冲到西,到处都是弯路,四面都是墙壁。实际上如果我们耐心地一步一步走,把当下的事情一件一件做好,可能我们反而发展得比现在快很多!心情也好很多,因为没有墙壁前那么多头破血流,没有弯路上那么多痛惜忏悔。
同样,我们总是在一种莫名的急迫感中,忘记生活质量不是由一堆堆看着漂亮的数字来给予的,而是你每天的饱暖,每天的心情,每天的小小的可以实现的愿望。生活不是由那些美国化的指标来衡量的。那些指标通常只是圈套,就像头皮屑多少的指标是引起头皮屑焦虑并且促进洗发水销售的圈套,肥胖程度的指标是引起肥胖焦虑并且促进减肥药销售的圈套,胸围的指标是引起乳房焦虑并且促进各类丰胸药品和器材销售的圈套……同样,GDP指标也是引起政绩焦虑并且促使经济高能耗低效率发展的圈套……
由美国式资本主义主导的所谓“全球化自由竞争”经济,正是通过句全世界推销一套指标,来引起人们的焦虑,让人们在对比中失去心理的平衡,将大量其实他们并不需要的东西作为美好生活的符号购买进来。所谓繁荣,不:外乎是一个阴谋,虽然可能不是主观的阴谋。因为大量购买符号的结果,是符号繁荣,是浪费,是资源更加难以得到有效配置,是更强的依赖性。“尺度”再次被淹没。
连“竞争”,甚至“经济”,都已经成了被无限夸大的虚假指标。实际上一种健康的社会生活,可能只需要基本的经济运行和维持较低限度的竞争,但是在新自由主义的教科书里,这些概念都被从弱意义偷换为最强意义,变成了高速经济发展的比武和你死我活的竞争。
几年前我在一篇书评里写过:
“由于美国实际的霸权,在恩里克斯(《新财富宣言:基因改写未来》一书作者)的潜意识里,这个世界的主导原则还是挥不去的“弱肉强食”、残酷竞争。‘如果没有知识经济的中流砥柱,国家和文明就不会兴旺、存在或持久’。好像这个世界只能蜂拥争抢仅有的几根高科技大棒,抢到手的就一定要挥舞着去毒打别人,甚至殴打致死。好像这个世界上不存在这样一种生存方式,就像尼泊尔、瑞士、冰岛,他们不太穷,也不算富,安安静静与世无争地过自己的太平日子。当然,哪天美国兽性大发,说灭就把他们灭了,比灭塔利班还容易。但是就不能不发兽性吗?竞争的结果,难道只有强大还是毁灭这样极端的两分法吗?对过于残酷的竞争说不,真的完全不可能吗?技术和它的逻辑,难道已经不再掌握在人的手里?”
在发出这样的疑问以后的几年里,我自己也被卷进了我们疯狂的经济生活中,连日常生活也被覆盖了。我开始有了从未有过的失眠,我用脑过度大把大把掉头发,我在每一个领域都去插一脚,以至于不得不对一个又一个女孩说:对不起,我喜欢你,但我没空谈恋爱。反过来,我也看见那么多一个接一个谈恋爱,似乎一天没有感情起伏就无法呼吸的人。她们也一样是这种强占有生活模式的牺牲品。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跳得出来吗?我们跳得出来吗?有多少人懂得,在一种认真的工作和一种轻松悠闲的心态之间有一个好的“中道”?有多少人能够把握好其中的“尺度”?
我不知道。我对我自己都没把握。我只是,在莫斯科,某个黄昏,忽然瞥见了另一种生活,另一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