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从生活中开掘作文材料
作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有了生活,作文便马上生动活泼起来。可见,唯有从生活中方能开掘作文素材。
1.引导学生在完成生活作业中捕捉作文素材
作文素材随处可见,只是学生视而不见,不善于捕捉。于是,我常常给学生布置一些难度适中的“生活作业”,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他们开掘作文素材。
2.指导学生从各种有益活动中发现作文素材
生活如果像一坛死水,学生怎能有写作激情?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创造作文素材,我常常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比如:有培养学生感受能力的“画鼻子”比赛;有锻炼小巧手的“挟球”比赛;还有拔河、砸沙包、跳绳、捉迷藏等。由于学生对这类活动非常感兴趣,且亲自参加了,因而,他们既有东西可写,又感受颇深。
3.鼓励学生在实践中积累作文素材
作为语文老师,配合作文教学,我常常鼓励并引导学生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陶冶情操,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开阔眼界。让他们在旅游、参观、访问等实践活动中亲身体验并积累作文素材,为写作开辟广阔的道路。
二、从课文中寻找写作技巧
有了生活,学生们作文材料的源泉得以涌流,写起来便“言之有物”了。然而,有了材料不等于就有了文章,还必须通过巧妙的构思,精心的裁剪,才能写出好文章。那么怎样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从而使文章写得“言之有序”,且“言之有理”呢?
这一难关,仅限于每周两节的作文课是很难突破的。那么,何不从语文课本中寻找呢?
我们知道,选入语文课本中的那些文章,都是凝聚着作家的灵感、激情和思想感情的文字,不但语言优美,写作技巧也很不一般。那么,我是怎样充分利用材料,以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的呢?
1.开头要简单明了
“万事开头难”。要写好文章的开头,对小学生来说其实并不容易。翻开其习作,要么是开头过于“惜墨”,简单而不明了;要么是啰哩啰嗦,不知所云。
比如:一学生写的《踢足球》的开头几乎占了一整篇,他确实介绍清楚了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但他却把怎样找人,赛前做了哪些准备,写得像流水账一样细。等人找齐了,便以“我们的足球赛开始了”结束全文,而对踢足球的过程怎样,谁表现的突出,结果如何则只字未提。对此,我结合自读短文《参观
刘家峡水电站》一文的开头指导学生。请看“去年暑假,我去甘肃省永靖县看爸爸,到那儿的第二天,爸爸就带我去参观刘家峡水电站”。短短几句话,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介绍得一清二楚,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后经过修改,学生的习作水平提高了不少。
2.结尾应水到渠成
小学生的作文往往以“什么结束了”、“怎么怎么我真高兴”、“这就是什么什么”结尾,干巴巴的没有味道,纯粹是为结尾而结尾。
对此,我先指出其结尾不尽人意的地方,再结合《参加刘家峡电站》的结尾“我们走出电机房,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刘家峡水电站。”和《颐和园》的结尾:“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细细游赏”等,启发学生:大家想一想,这样的结尾既写出了作者的依恋之情,又激发读者展开丰富的想象,促使读者巴不得也去参观游览一番,耐人寻味吗?
针对学生的习作,我常常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课文给以具体指导,在学生后来写的《游风穴寺》等作文中,结尾就写得非常含蓄、自然。
3.构思需巧妙新颖
构思,就是“怎么写“的问题。
怎样把观察所得按一定顺序、一定要求明白、具体、连贯地写下来?这一问题,我是在学生说的过程中,通过指导学生说、评、改来落实的。
那么怎样布局谋篇?怎样过渡呢?
初学者的作文,即使做到了叙事完整、明白,但也往往平铺直述,似流水账。教学中,我结合学生习作这样进行指导。仍以《参观刘家峡水电站》为例:先让学生看每段的开头,然后要学生注意这些词语:“坐在车上,远远看去……”、“登上大坝,站在坝顶,展现眼前的是……”、“正望着……出神,爸爸说:‘快看’……”、“下了大坝,钻进……”。作者以参观点的变换为顺序,或远望、或近看、或听到声音……,过渡非常自然。这么一讲,在以后的习作中学生很少再用“接下来”等作为过渡语了。
4.能力该逐步培养
语文课恰当、自然、有效地结合作文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非常有益的。比如:在教《香港夜色》时,我引导学生找出本文的观察点,从而让学生知道如何选择观察点;在教《钓鱼的启示》时,教学生学到一些积累材料的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而《倔强的小红军》一文,对人物的描写则非常好:既有心理和动作的描写,又有人物神态和语言的描写,这样使人物的形象丰富而具体,讲到这儿,我就适时地引导学生依照上面的方法来描写一个他熟悉的人……。
总之,作文教学离不开生活观察和技巧训练。语文课要有切切实实的能力训练,学生对语文工具掌握不够,运用不好的地方,教师要给以具体指导,以提高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和水平。素材加技巧,这些都有了,还愁学生写不出好作文吗?
【作者单位:平顶山市新华区新鹰小学 河南】
基金项目:本文系《小学生作文素材开掘与巧取教学的研究》课题,课题编号: JCJYC140204038,课题类别:校本课题,主 持 人:黄雁冰
作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有了生活,作文便马上生动活泼起来。可见,唯有从生活中方能开掘作文素材。
1.引导学生在完成生活作业中捕捉作文素材
作文素材随处可见,只是学生视而不见,不善于捕捉。于是,我常常给学生布置一些难度适中的“生活作业”,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他们开掘作文素材。
2.指导学生从各种有益活动中发现作文素材
生活如果像一坛死水,学生怎能有写作激情?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创造作文素材,我常常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比如:有培养学生感受能力的“画鼻子”比赛;有锻炼小巧手的“挟球”比赛;还有拔河、砸沙包、跳绳、捉迷藏等。由于学生对这类活动非常感兴趣,且亲自参加了,因而,他们既有东西可写,又感受颇深。
3.鼓励学生在实践中积累作文素材
作为语文老师,配合作文教学,我常常鼓励并引导学生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陶冶情操,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开阔眼界。让他们在旅游、参观、访问等实践活动中亲身体验并积累作文素材,为写作开辟广阔的道路。
二、从课文中寻找写作技巧
有了生活,学生们作文材料的源泉得以涌流,写起来便“言之有物”了。然而,有了材料不等于就有了文章,还必须通过巧妙的构思,精心的裁剪,才能写出好文章。那么怎样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从而使文章写得“言之有序”,且“言之有理”呢?
这一难关,仅限于每周两节的作文课是很难突破的。那么,何不从语文课本中寻找呢?
我们知道,选入语文课本中的那些文章,都是凝聚着作家的灵感、激情和思想感情的文字,不但语言优美,写作技巧也很不一般。那么,我是怎样充分利用材料,以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的呢?
1.开头要简单明了
“万事开头难”。要写好文章的开头,对小学生来说其实并不容易。翻开其习作,要么是开头过于“惜墨”,简单而不明了;要么是啰哩啰嗦,不知所云。
比如:一学生写的《踢足球》的开头几乎占了一整篇,他确实介绍清楚了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但他却把怎样找人,赛前做了哪些准备,写得像流水账一样细。等人找齐了,便以“我们的足球赛开始了”结束全文,而对踢足球的过程怎样,谁表现的突出,结果如何则只字未提。对此,我结合自读短文《参观
刘家峡水电站》一文的开头指导学生。请看“去年暑假,我去甘肃省永靖县看爸爸,到那儿的第二天,爸爸就带我去参观刘家峡水电站”。短短几句话,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介绍得一清二楚,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后经过修改,学生的习作水平提高了不少。
2.结尾应水到渠成
小学生的作文往往以“什么结束了”、“怎么怎么我真高兴”、“这就是什么什么”结尾,干巴巴的没有味道,纯粹是为结尾而结尾。
对此,我先指出其结尾不尽人意的地方,再结合《参加刘家峡电站》的结尾“我们走出电机房,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刘家峡水电站。”和《颐和园》的结尾:“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细细游赏”等,启发学生:大家想一想,这样的结尾既写出了作者的依恋之情,又激发读者展开丰富的想象,促使读者巴不得也去参观游览一番,耐人寻味吗?
针对学生的习作,我常常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课文给以具体指导,在学生后来写的《游风穴寺》等作文中,结尾就写得非常含蓄、自然。
3.构思需巧妙新颖
构思,就是“怎么写“的问题。
怎样把观察所得按一定顺序、一定要求明白、具体、连贯地写下来?这一问题,我是在学生说的过程中,通过指导学生说、评、改来落实的。
那么怎样布局谋篇?怎样过渡呢?
初学者的作文,即使做到了叙事完整、明白,但也往往平铺直述,似流水账。教学中,我结合学生习作这样进行指导。仍以《参观刘家峡水电站》为例:先让学生看每段的开头,然后要学生注意这些词语:“坐在车上,远远看去……”、“登上大坝,站在坝顶,展现眼前的是……”、“正望着……出神,爸爸说:‘快看’……”、“下了大坝,钻进……”。作者以参观点的变换为顺序,或远望、或近看、或听到声音……,过渡非常自然。这么一讲,在以后的习作中学生很少再用“接下来”等作为过渡语了。
4.能力该逐步培养
语文课恰当、自然、有效地结合作文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非常有益的。比如:在教《香港夜色》时,我引导学生找出本文的观察点,从而让学生知道如何选择观察点;在教《钓鱼的启示》时,教学生学到一些积累材料的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而《倔强的小红军》一文,对人物的描写则非常好:既有心理和动作的描写,又有人物神态和语言的描写,这样使人物的形象丰富而具体,讲到这儿,我就适时地引导学生依照上面的方法来描写一个他熟悉的人……。
总之,作文教学离不开生活观察和技巧训练。语文课要有切切实实的能力训练,学生对语文工具掌握不够,运用不好的地方,教师要给以具体指导,以提高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和水平。素材加技巧,这些都有了,还愁学生写不出好作文吗?
【作者单位:平顶山市新华区新鹰小学 河南】
基金项目:本文系《小学生作文素材开掘与巧取教学的研究》课题,课题编号: JCJYC140204038,课题类别:校本课题,主 持 人:黄雁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