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培养中学生的阅读能力。顾名思义,阅读能力就是指在阅读实践中的理解、分析、概括、联想能力。中学阶段是阅读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培养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四项措施,给力中学生阅读。
一、自主阅读与引领阅读有机结合
自主阅读是指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独立地钻研课文、理解课文。引领阅读是由教师对学生作必要的启发、点拨和讲解,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并进行阅读训练。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引导阅读是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服务的。自主阅读既是引领阅读的基础,也是引领阅读所追求的目标。一方面,通过引领阅读,教师能给学生必要的讲解、释疑、示范和讲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技巧和正确的阅读方法;另一方面,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又能强化自己的主体地位,并反馈信息,从而使教师能及时调整,改进后续教学内容、步骤、方法和进度,促进引领阅读取得更好的效果。当然,自主阅读时,教师应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深入钻研,积极思维,质疑问难,展开讨论;在阅读方法、步骤、规范、心理训练等方面作好合理安排,让学生进行充分的练习和实践。自主阅读和引领阅读,可以说是相互给力、共进双赢的关系。
二、教给学生三种科学阅读方法
培养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一大重点,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通常,教师可对中学生进行如下阅读技能训练:
1、朗读。它是阅读最基本的方式,是眼、口、耳、脑并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它要求学生在掌握语言、词汇、语法规则的基础上更丰富、更完善地表情达意。掌握朗读的方法,一般要经历正确清楚的朗读、准确流畅的朗读和传情达意的朗读三个依次递进的阶段。
2、默读和速读。默读是大脑将视觉获得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和语言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速读也叫快读,是在一定时间内迅速地获取文章内容的一种阅读方法。速读可以节省时间、加快理解、增强记忆、丰富知识、提高阅读能力。默读和速读都要有专题训练,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进行,从而使学生不断提高有效的阅读速度。
3、复述和背诵。复述是学生对课文保持原样或重新组织语言叙述的一种阅读方法。它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加强理解和记忆,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背诵有利于强化记忆,巩固阅读成果,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语文课提高学生的记忆力,主要是通过复述和背诵训练实现的。
三、培养学生三个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们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课堂上,不要一味地给学生讲解灌输,要注重培养中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多思考、勤动笔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养成通过深入思考、认真分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要训练学生养成做各种类型读书笔记的习惯,如圈点批画、摘抄要点、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对重点词语、意思不懂或理解不清的词语、精彩的词语等要写上自己的见解,生字新词作上标记,以便和同学交流。
2、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善读者善用工具书。要教会学生在预习、自读、自学过程中,运用工具书,解决遇到的疑难问题。
3、阅读卫生习惯。要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好阅读与环境、阅读与自身健康的关系,讲究阅读卫生。
四、重视课外阅读的三个策略
课外阅读不仅是课内阅读的补充,而且对课内阅读起到强化和促进作用。学生在大量的、多种方式的课外阅读实践中,反复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知识和方法,就会逐步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但是,课外阅读的自由性较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指导。
1、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荐读物。要给学生推荐那些思想内容健康、能鼓励学生上进、语言文字规范堪为楷模的读物;读物的内容与形式要尽可能与课内有联系,使课内外相互促进;要适合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阅读水平;读物的种类和类型应尽可能广泛多样,使学生广采博收,扩大知识面。
2、及时检查评比。其形式大致可以这样进行:调查统计阅读篇目、字数、笔记、卡片等;举行阅读竞赛、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等;展示优秀的读书笔记、卡片、介绍经验的文章,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
3、有针对性地指导阅读。教师要针对不同的阅读内容、目标和水平,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如集体指导、个别指导,进而指导中学生写读书笔记等。教师还可同家长沟通,开展亲子阅读活动,这样不但可以促进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快速提高,还可以养成良好的家庭阅读习惯,透过阅读,父母与子女能够形成终身学习意识,共同阅读,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总之,通过语文阅读教学系统、科学的训练,最终要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逐步的提高。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以阅读为本,以学生自读为本”的阅读指导思想,坚决克服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阅读教学不阅读尤其是不让学生阅读的弊端,为实施“素质教育”出一份力、尽一份责任。
一、自主阅读与引领阅读有机结合
自主阅读是指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独立地钻研课文、理解课文。引领阅读是由教师对学生作必要的启发、点拨和讲解,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并进行阅读训练。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引导阅读是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服务的。自主阅读既是引领阅读的基础,也是引领阅读所追求的目标。一方面,通过引领阅读,教师能给学生必要的讲解、释疑、示范和讲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技巧和正确的阅读方法;另一方面,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又能强化自己的主体地位,并反馈信息,从而使教师能及时调整,改进后续教学内容、步骤、方法和进度,促进引领阅读取得更好的效果。当然,自主阅读时,教师应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深入钻研,积极思维,质疑问难,展开讨论;在阅读方法、步骤、规范、心理训练等方面作好合理安排,让学生进行充分的练习和实践。自主阅读和引领阅读,可以说是相互给力、共进双赢的关系。
二、教给学生三种科学阅读方法
培养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一大重点,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通常,教师可对中学生进行如下阅读技能训练:
1、朗读。它是阅读最基本的方式,是眼、口、耳、脑并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它要求学生在掌握语言、词汇、语法规则的基础上更丰富、更完善地表情达意。掌握朗读的方法,一般要经历正确清楚的朗读、准确流畅的朗读和传情达意的朗读三个依次递进的阶段。
2、默读和速读。默读是大脑将视觉获得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和语言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速读也叫快读,是在一定时间内迅速地获取文章内容的一种阅读方法。速读可以节省时间、加快理解、增强记忆、丰富知识、提高阅读能力。默读和速读都要有专题训练,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进行,从而使学生不断提高有效的阅读速度。
3、复述和背诵。复述是学生对课文保持原样或重新组织语言叙述的一种阅读方法。它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加强理解和记忆,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背诵有利于强化记忆,巩固阅读成果,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语文课提高学生的记忆力,主要是通过复述和背诵训练实现的。
三、培养学生三个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们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课堂上,不要一味地给学生讲解灌输,要注重培养中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多思考、勤动笔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养成通过深入思考、认真分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要训练学生养成做各种类型读书笔记的习惯,如圈点批画、摘抄要点、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对重点词语、意思不懂或理解不清的词语、精彩的词语等要写上自己的见解,生字新词作上标记,以便和同学交流。
2、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善读者善用工具书。要教会学生在预习、自读、自学过程中,运用工具书,解决遇到的疑难问题。
3、阅读卫生习惯。要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好阅读与环境、阅读与自身健康的关系,讲究阅读卫生。
四、重视课外阅读的三个策略
课外阅读不仅是课内阅读的补充,而且对课内阅读起到强化和促进作用。学生在大量的、多种方式的课外阅读实践中,反复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知识和方法,就会逐步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但是,课外阅读的自由性较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指导。
1、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荐读物。要给学生推荐那些思想内容健康、能鼓励学生上进、语言文字规范堪为楷模的读物;读物的内容与形式要尽可能与课内有联系,使课内外相互促进;要适合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阅读水平;读物的种类和类型应尽可能广泛多样,使学生广采博收,扩大知识面。
2、及时检查评比。其形式大致可以这样进行:调查统计阅读篇目、字数、笔记、卡片等;举行阅读竞赛、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等;展示优秀的读书笔记、卡片、介绍经验的文章,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
3、有针对性地指导阅读。教师要针对不同的阅读内容、目标和水平,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如集体指导、个别指导,进而指导中学生写读书笔记等。教师还可同家长沟通,开展亲子阅读活动,这样不但可以促进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快速提高,还可以养成良好的家庭阅读习惯,透过阅读,父母与子女能够形成终身学习意识,共同阅读,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总之,通过语文阅读教学系统、科学的训练,最终要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逐步的提高。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以阅读为本,以学生自读为本”的阅读指导思想,坚决克服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阅读教学不阅读尤其是不让学生阅读的弊端,为实施“素质教育”出一份力、尽一份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