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鼓励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背景下,基于产融结合相关理论,结合我国企业集团产融结合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提出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是最能有效体现产融结合优势的金融形式,企业集团可将财务公司作为产融结合的中心和平台,并根据长期战略需要适度辅之以其他金融形式,本文还针对现行政策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产融结合
2012年以来,随着国家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以及汲取2008年虚拟经济过度膨胀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教训,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已成为国家金融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采取何种金融方式以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也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我国众多的企业集团在实体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企业集团产融结合发展这一微观视角探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方式。
一、文献综述
19世纪中期,国外就开始了对产融结合理论的研究。拉法格第一次以“金融资本”的概念描述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日益融合的趋势。青木昌彦、休·帕特里克和托马斯·赫尔曼、凯文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等人,从银行与企业的关系角度着重研究产融结合模式的内在机理和经济绩效,把产融结合纳入金融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理论范畴,比较全面深刻地揭示了产融结合及其模式对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
赵文广(2004)对产业企业集团的金融产业发展战略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认为金融控股公司是大型企业集团金融产业发展战略的最优治理模式。饶华春(2002)在研究了美国、日本、德国产融结合的模式和特点基础上,指出主办投资银行是推进产融结合的可行方式。万亿、傅维、古晓慧(2008)提出我国国有大型工业企业应将部分工业资本投向商业,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解决资本流动慢,负债率高,回报率低等问题。尹国平(2011)认为应推行市场主导型模式,结合企业集团自身优势做专业金融、加强主业与金融业有效融合及互动、控制规模及风险。苏云成(2012)指出中央企业在产融结合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产融结合路径、业务领域、商业模式和管控方式,并提出相关监管政策改革建议。
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国外学者的产融结合理论主要侧重金融经济学的研究,且由于国情不同,相关理论不完全适用于我国产融结合的模式。随着我国近几年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迅速发展及金融政策和环境的不断完善,国内学者现有的研究成果对我国现阶段产融结合的实现方式、发展模式也已不能完全适用。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产融结合现状,研究在我国现有金融监管政策环境下,实现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最佳发展模式,对我国企业集团产融结合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并为现行金融监管政策提供相关政策建议。
二、我国企业集团产融结合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产融结合的概念
目前国内对于产融结合的内涵和外延缺乏统一的认识。苏云成(2012)认为,产融结合是指产业资本通过出资设立、股权投资、并购重组等方式介入金融部门的经济行为。
产融结合,应当是通过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来提升主营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反之主业的发展促进金融业发展,最终实现金融创新与产业经济互相促进、共同繁荣,否则只能称之为企业经营的多元化。
2.我国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现状
1987年交通银行的设立和东风汽车财务公司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产融结合进程的开始。
从财务公司的发展来看,截至2013年末,我国财务公司的数量已经有174家,总资产2.55万亿元,2013年营业收入714亿元,利润总额557亿元,已具备一定规模,涉及的行业多为国家重点支持的电力、交通运输、石油化工、军工、汽车等产业,从财务公司所有制来看,中央国有企业有70家,占比40.23%,地方国有企业81家,占比46.55%。由此可见,由于银监会财务公司准入的政策限制,拥有财务公司这一产融结合模式的企业多为具备较强经营实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大型企业集团,且以国有企业居多,这类集团对财务公司均实施控制。
对于其他的产融结合形式,根据王芳(2013)对2011年底沪、深两市A股市场上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统计,有490家企业在346家各类金融机构中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参股,其中有300家企业选择了向银行参股,占比48.86%,向证券公司参股的企业有146家,占比23.78%,65家企业参股了50家财务公司,占比12.36%,而持有保险、信托、期货、基金等的企业数量不多,合计占比为15%。由此可见,银行和证券公司是我国上市企业实施产融结合时的主要选择对象。
3.我国企业集团产融结合存在的问题
(1)产融结合的程度较浅
目前,我国企业持有金融机构股权多以参股为主,主要是为了获取短期的投资回报,缺乏以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为出发点的金融股权控股投资。例如,王芳(2013)的统计数据中,41%的企业对金融机构持股比例不到1%,超过八成的企业持股比例为10%以下。同时,从金融资本所占资产、收入和利润的比重来看,我国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程度仍较浅。又如,根据苏云成(2012)对中央企业2009年的统计,中央企业所属金融子企业资产总额占中央企业资产总额的7.9%,实现的营业收入仅占总营业收入的0.5%,实现的利润仅占全部利润的3.9%。
(2)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契合度较低
我国目前金融牌照是稀缺资源,加之金融监管部门严格的审批制度,使得我国较多企业先争取金融资源、迈入金融门槛,而后思考如何整合的思维模式普遍存在,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多的企业选择了参股银行和证券公司,认为金融业的行业利润率普遍较高,多以获取投资收益回报为目的,未能真正对金融资本实施有效控制,短期行为严重。受上述两因素影响,企业往往会缺乏对金融业的深入了解和优秀的金融管理人才,造成金融行业与实体产业的分离并行,金融资本未能较好地契合产业资本,对实体产业贡献十分有限。 (3)金融机构种类较多易导致同业过度竞争
如下是我国一些大型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布局:
由上表可见,我国一些早前实施产融结合的企业集团,拥有的下属金融机构较多,如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与其上市子公司中航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参、控股金融机构达8家,一方面股权结构较为复杂,集团管理难度较大,二是集团拥有的资源毕竟有限,多个金融机构并存易形成业务上内部同业过度竞争的情形,造成产融结合内部协同受阻,增加内部交易成本,也增加了集团整体产业的金融风险,有可能导致产融结合的低效。
(4)政策法规有待完善
国家相继出台了《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信托法》、《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等等。当企业同时涉及多家金融机构时,有可能要同时面对多个监管部门,而相关监管部门之间的组织协调也未有相关的法规予以明确,目前相关的政策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企业集团产融结合发展模式的研究
从当前金融政策环境来看,2012年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之后国家多次强调和鼓励金融改革和创新要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可见国家对以融促产的政策支持和鼓励。
1.产融结合优势的相关理论
产融结合的优势基于交易费用理论和协同效应理论。
交易费用理论指出,在特定的资源配置中,当市场交易费用大于企业内部组织管理费用时,企业内的管理交易就会替代企业间的市场交易。以银企的资金借贷为例,受交易不确定性影响,银行与企业之间的资金借贷交易会产生订立契约、监督、寻租、谈判等较大的时间和效率成本,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相互融合可以实现交易的内部化,消除外部交易成本,节约交易费用。
协同理论指出,企业通过寻求合理的销售、运营、投资与管理战略安排,可以有效配置生产要素、业务单元与环境条件,实现一种类似报酬递增的协同效应。产融结合的模式下,产业资本通过自身的资源及品牌价值,为金融资本打造良好的发展平台;金融资本通过资本运作助推产业资本规模的迅速扩张,发挥了规模经济效应。同时,通过集团内部收益的平衡可实现集团利润最大化下的合理避税。
2.发挥企业集团产融结合优势的最佳途径
针对目前国内企业产融结合存在的普遍问题,通过对各种产融结合模式的对比分析,我们认为,财务公司是发挥企业集团产融结合优势的最佳契合点。
(1)功能定位决定了财务公司以融促产的本质
中国银监会对财务公司的定义为“财务公司是指以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业集团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财务公司服务对象为企业集团内部的成员单位。它是企业集团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对集团资金业务进行集中和专业化管理的结果,其目的是实现集团资源的优化配置,改善集团现金流,促进集团产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从银监会对财务公司的功能定位来看,财务公司是最为贴合实体经济的金融机构,具有得天独厚的产融结合优势。
相较于外部金融机构,财务公司可以专注于服务特定客户特定产业本身,他对成员单位经营特点及发展规划更为了解,更有利于为成员单位提供量身定制的个性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此外,财务公司面临着外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同业竞争压力,为维系集团内部成员单位的业务合作关系,会主动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因此,财务公司最终会全力支持和促进企业集团产业的发展。
(2)能够有效降低外部交易费用
通过将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统一代理集团内外部资金结算,降低银行结算费用;充当集团内部银行,办理贷款及委托贷款,平衡集团内部资金盈缺,集团与外部金融市场的交易成本得以降低;通过统一代理集团保险业务,提高议价能力,将保险代理费用留存集团内部;成为集团产业并购整合中的财务顾问和为集团承销企业债券,可节省外部投行咨询费用和承销费用;将集中的资金以远高于企业存款利率的同业存款利率存放于银行,实现了集团资金整体增值。此外,财务公司作为集团内部的子公司,可共享集团内部信息资源,对集团内单位的情况也较为熟悉,能有效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因此,财务公司能将外部交易成本内部消化,为企业集团节约交易费用。
(3)能够充分发挥产融结合的协同效应
向金融机构融资时,财务公司运用同业优势统一代表集团对外谈判,具有较高的议价能力;通过办理成员单位产品的买方信贷、消费信贷等,为集团下游产业链服务,促进集团产品销售,加强了集团对下游客户及地区的渗透力及影响力;通过承兑商业票据,可以在金融机构间提升集团的知名度及信用度;针对集团上游客户,可以通过开立商业票据、为成员单位提供担保等方式,不断提高集团品牌认知度和价值;财务公司在为集团产业发展进行资本运作的过程中将会培养一批既熟悉产业又了解金融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源源不断地为企业集团发展提供动力。
(4)具有混业经营的先天优势
我国的金融行业当前实行分业监管制,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分别监管着不同的金融机构,鲜有金融机构具备混业经营的资格,而财务公司是一特例,这与财务公司服务企业集团的功能定位息息相关。财务公司可开展存贷款、委托贷款等银行服务,提供承销企业债券、投融资及并购顾问等投行服务,开展融资租赁等金融租赁服务,投资有价证券及受托投资等证券公司业务,这些功能的赋予使得财务公司能更好地为企业集团提供更多的财务管理服务以契合企业集团产业的发展。此外,财务公司还具备投资金融机构股权的功能,企业集团借助财务公司这一平台,短期内可满足自身较为全面的金融需求,长期来看,也可为集团发展金融板块业务输送人才,弥补企业集团在产融结合过程中的管理短板。 (5)是企业集团的风险观测镜
财务公司通过代理成员单位资金结算,通过对资金流的监控帮助集团了解每一个成员单位在支付风险上的变化和现金流的变化,进而可了解成员单位经营情况的好坏和面临的经营风险,协助企业集团总部对集团整体风险进行管控。有效的财务公司管理可以避免集团成员单位的违法违规等不轨行为。
综上所述,财务公司相比其他金融机构,更能贴合集团产业并延伸金融服务至下游产业链,能有效解决我国目前产融结合程度较浅、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契合度较低等问题。实践也证明,财务公司较好地契合了集团产业的发展。如,中电投集团财务公司自2005年成立以来,累计利润贡献超过36亿元,牵头新建项目银团24个,组织资金750亿元,累计为集团节约资金成本超过30亿元。一汽集团财务公司自成立以来累计为集团提供200多亿元的自营贷款支持,累计促销一汽品牌汽车近120万辆。
因此,财务公司是最能有效体现产融结合优势的金融形式,是金融更紧密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一个最佳结合点,企业集团可将财务公司作为其产融结合发展的中心和平台。
3.财务公司的局限性和准入门槛限制
受现有政策制约,财务公司也存在一些服务瓶颈,如不能向集团上游产业提供服务,不能吸收公众存款,投资领域及额度受到一定的制约等等。对于财务公司上述弊端,可以结合企业集团产业长期发展战略与实际需求,适度参股或控股其他金融机构作为财务公司的辅助支撑和补充,填补财务公司部分服务领域的空白与局限,但应注意两方面问题,一是金融机构之间业务上同业竞争的问题,二是企业集团需明确参股或控股金融机构的目的是要为产业服务还是要获得短期投资收益。
同时,由于银监会对设立财务公司的企业集团在经营主业、规模、经营效益和董事高管人员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准入门槛,因此即便财务公司是产融结合的最佳方式,国内仍有众多无法成立财务公司的企业集团,这类企业往往会选择通过资本市场参股银行和证券公司,但难以起到与自身主业相互促进发展的协同效果。按照本文产融结合的思路,企业集团可以先经营好核心主业以达到设立财务公司的条件,为其后产融结合打下基础。
四、相关政策建议
1.放宽财务公司的相关政策
为了让财务公司更好地为企业集团发展服务,一是建议放宽财务公司的相关业务准入政策:如放宽财务公司发行中期票据等市场业务准入及企业集团上游产业链相关金融服务;二是建议人民银行降低财务公司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并考虑给予财务公司联行清算号以加快财务公司资金结算速度;三是建议证监会在市场公平条件下全面放宽财务公司为企业集团上市公司提供资金结算、归集、信贷等正常业务的约束。
2.进一步优化金融市场结构,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发达、完善的资本市场将有助于产融结合的进一步深化,因此产融结合需要更为开放、更为市场化的金融环境的支持,国家应不断丰富资本市场的多层次性,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建立有效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
3.改进分类监管,健全协调机制
国家有必要进一步理清不同监管机构间存在重复监管或监管真空,完善相关分类监管制度,对涉及多个监管部门的监管应建立有效的监管部门协调沟通机制。
参考文献:
[1] 中国财务公司协会.中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年鉴(2013年)[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383-508
[2] 尹国平.我国集团企业产融结合发展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3):61-65
[3] 苏云成.中央企业产融结合研究[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4] 王芳.我国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战略分析[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3
[5] 赵文广.企业集团产融结合[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6] 饶华春.产融结合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2
[7] 万亿,傅维,古晓慧.国有大型企业产融结合发展道路的选择[J].企业管理,2008,9
[8] 张兴华,我国企业集团产融结合模式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
[9] 中国财务公司协会.企业集团财务公司2013年度行业统计数据[Z].北京:中国财务公司协会,2014
作者简介:
余昌文,广西贵港人,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研究方向:集团企业管理。
【关键词】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产融结合
2012年以来,随着国家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以及汲取2008年虚拟经济过度膨胀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教训,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已成为国家金融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采取何种金融方式以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也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我国众多的企业集团在实体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企业集团产融结合发展这一微观视角探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方式。
一、文献综述
19世纪中期,国外就开始了对产融结合理论的研究。拉法格第一次以“金融资本”的概念描述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日益融合的趋势。青木昌彦、休·帕特里克和托马斯·赫尔曼、凯文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等人,从银行与企业的关系角度着重研究产融结合模式的内在机理和经济绩效,把产融结合纳入金融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理论范畴,比较全面深刻地揭示了产融结合及其模式对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
赵文广(2004)对产业企业集团的金融产业发展战略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认为金融控股公司是大型企业集团金融产业发展战略的最优治理模式。饶华春(2002)在研究了美国、日本、德国产融结合的模式和特点基础上,指出主办投资银行是推进产融结合的可行方式。万亿、傅维、古晓慧(2008)提出我国国有大型工业企业应将部分工业资本投向商业,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解决资本流动慢,负债率高,回报率低等问题。尹国平(2011)认为应推行市场主导型模式,结合企业集团自身优势做专业金融、加强主业与金融业有效融合及互动、控制规模及风险。苏云成(2012)指出中央企业在产融结合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产融结合路径、业务领域、商业模式和管控方式,并提出相关监管政策改革建议。
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国外学者的产融结合理论主要侧重金融经济学的研究,且由于国情不同,相关理论不完全适用于我国产融结合的模式。随着我国近几年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迅速发展及金融政策和环境的不断完善,国内学者现有的研究成果对我国现阶段产融结合的实现方式、发展模式也已不能完全适用。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产融结合现状,研究在我国现有金融监管政策环境下,实现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最佳发展模式,对我国企业集团产融结合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并为现行金融监管政策提供相关政策建议。
二、我国企业集团产融结合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产融结合的概念
目前国内对于产融结合的内涵和外延缺乏统一的认识。苏云成(2012)认为,产融结合是指产业资本通过出资设立、股权投资、并购重组等方式介入金融部门的经济行为。
产融结合,应当是通过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来提升主营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反之主业的发展促进金融业发展,最终实现金融创新与产业经济互相促进、共同繁荣,否则只能称之为企业经营的多元化。
2.我国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现状
1987年交通银行的设立和东风汽车财务公司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产融结合进程的开始。
从财务公司的发展来看,截至2013年末,我国财务公司的数量已经有174家,总资产2.55万亿元,2013年营业收入714亿元,利润总额557亿元,已具备一定规模,涉及的行业多为国家重点支持的电力、交通运输、石油化工、军工、汽车等产业,从财务公司所有制来看,中央国有企业有70家,占比40.23%,地方国有企业81家,占比46.55%。由此可见,由于银监会财务公司准入的政策限制,拥有财务公司这一产融结合模式的企业多为具备较强经营实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大型企业集团,且以国有企业居多,这类集团对财务公司均实施控制。
对于其他的产融结合形式,根据王芳(2013)对2011年底沪、深两市A股市场上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统计,有490家企业在346家各类金融机构中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参股,其中有300家企业选择了向银行参股,占比48.86%,向证券公司参股的企业有146家,占比23.78%,65家企业参股了50家财务公司,占比12.36%,而持有保险、信托、期货、基金等的企业数量不多,合计占比为15%。由此可见,银行和证券公司是我国上市企业实施产融结合时的主要选择对象。
3.我国企业集团产融结合存在的问题
(1)产融结合的程度较浅
目前,我国企业持有金融机构股权多以参股为主,主要是为了获取短期的投资回报,缺乏以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为出发点的金融股权控股投资。例如,王芳(2013)的统计数据中,41%的企业对金融机构持股比例不到1%,超过八成的企业持股比例为10%以下。同时,从金融资本所占资产、收入和利润的比重来看,我国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程度仍较浅。又如,根据苏云成(2012)对中央企业2009年的统计,中央企业所属金融子企业资产总额占中央企业资产总额的7.9%,实现的营业收入仅占总营业收入的0.5%,实现的利润仅占全部利润的3.9%。
(2)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契合度较低
我国目前金融牌照是稀缺资源,加之金融监管部门严格的审批制度,使得我国较多企业先争取金融资源、迈入金融门槛,而后思考如何整合的思维模式普遍存在,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多的企业选择了参股银行和证券公司,认为金融业的行业利润率普遍较高,多以获取投资收益回报为目的,未能真正对金融资本实施有效控制,短期行为严重。受上述两因素影响,企业往往会缺乏对金融业的深入了解和优秀的金融管理人才,造成金融行业与实体产业的分离并行,金融资本未能较好地契合产业资本,对实体产业贡献十分有限。 (3)金融机构种类较多易导致同业过度竞争
如下是我国一些大型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布局:
由上表可见,我国一些早前实施产融结合的企业集团,拥有的下属金融机构较多,如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与其上市子公司中航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参、控股金融机构达8家,一方面股权结构较为复杂,集团管理难度较大,二是集团拥有的资源毕竟有限,多个金融机构并存易形成业务上内部同业过度竞争的情形,造成产融结合内部协同受阻,增加内部交易成本,也增加了集团整体产业的金融风险,有可能导致产融结合的低效。
(4)政策法规有待完善
国家相继出台了《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信托法》、《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等等。当企业同时涉及多家金融机构时,有可能要同时面对多个监管部门,而相关监管部门之间的组织协调也未有相关的法规予以明确,目前相关的政策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企业集团产融结合发展模式的研究
从当前金融政策环境来看,2012年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之后国家多次强调和鼓励金融改革和创新要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可见国家对以融促产的政策支持和鼓励。
1.产融结合优势的相关理论
产融结合的优势基于交易费用理论和协同效应理论。
交易费用理论指出,在特定的资源配置中,当市场交易费用大于企业内部组织管理费用时,企业内的管理交易就会替代企业间的市场交易。以银企的资金借贷为例,受交易不确定性影响,银行与企业之间的资金借贷交易会产生订立契约、监督、寻租、谈判等较大的时间和效率成本,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相互融合可以实现交易的内部化,消除外部交易成本,节约交易费用。
协同理论指出,企业通过寻求合理的销售、运营、投资与管理战略安排,可以有效配置生产要素、业务单元与环境条件,实现一种类似报酬递增的协同效应。产融结合的模式下,产业资本通过自身的资源及品牌价值,为金融资本打造良好的发展平台;金融资本通过资本运作助推产业资本规模的迅速扩张,发挥了规模经济效应。同时,通过集团内部收益的平衡可实现集团利润最大化下的合理避税。
2.发挥企业集团产融结合优势的最佳途径
针对目前国内企业产融结合存在的普遍问题,通过对各种产融结合模式的对比分析,我们认为,财务公司是发挥企业集团产融结合优势的最佳契合点。
(1)功能定位决定了财务公司以融促产的本质
中国银监会对财务公司的定义为“财务公司是指以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业集团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财务公司服务对象为企业集团内部的成员单位。它是企业集团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对集团资金业务进行集中和专业化管理的结果,其目的是实现集团资源的优化配置,改善集团现金流,促进集团产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从银监会对财务公司的功能定位来看,财务公司是最为贴合实体经济的金融机构,具有得天独厚的产融结合优势。
相较于外部金融机构,财务公司可以专注于服务特定客户特定产业本身,他对成员单位经营特点及发展规划更为了解,更有利于为成员单位提供量身定制的个性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此外,财务公司面临着外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同业竞争压力,为维系集团内部成员单位的业务合作关系,会主动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因此,财务公司最终会全力支持和促进企业集团产业的发展。
(2)能够有效降低外部交易费用
通过将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统一代理集团内外部资金结算,降低银行结算费用;充当集团内部银行,办理贷款及委托贷款,平衡集团内部资金盈缺,集团与外部金融市场的交易成本得以降低;通过统一代理集团保险业务,提高议价能力,将保险代理费用留存集团内部;成为集团产业并购整合中的财务顾问和为集团承销企业债券,可节省外部投行咨询费用和承销费用;将集中的资金以远高于企业存款利率的同业存款利率存放于银行,实现了集团资金整体增值。此外,财务公司作为集团内部的子公司,可共享集团内部信息资源,对集团内单位的情况也较为熟悉,能有效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因此,财务公司能将外部交易成本内部消化,为企业集团节约交易费用。
(3)能够充分发挥产融结合的协同效应
向金融机构融资时,财务公司运用同业优势统一代表集团对外谈判,具有较高的议价能力;通过办理成员单位产品的买方信贷、消费信贷等,为集团下游产业链服务,促进集团产品销售,加强了集团对下游客户及地区的渗透力及影响力;通过承兑商业票据,可以在金融机构间提升集团的知名度及信用度;针对集团上游客户,可以通过开立商业票据、为成员单位提供担保等方式,不断提高集团品牌认知度和价值;财务公司在为集团产业发展进行资本运作的过程中将会培养一批既熟悉产业又了解金融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源源不断地为企业集团发展提供动力。
(4)具有混业经营的先天优势
我国的金融行业当前实行分业监管制,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分别监管着不同的金融机构,鲜有金融机构具备混业经营的资格,而财务公司是一特例,这与财务公司服务企业集团的功能定位息息相关。财务公司可开展存贷款、委托贷款等银行服务,提供承销企业债券、投融资及并购顾问等投行服务,开展融资租赁等金融租赁服务,投资有价证券及受托投资等证券公司业务,这些功能的赋予使得财务公司能更好地为企业集团提供更多的财务管理服务以契合企业集团产业的发展。此外,财务公司还具备投资金融机构股权的功能,企业集团借助财务公司这一平台,短期内可满足自身较为全面的金融需求,长期来看,也可为集团发展金融板块业务输送人才,弥补企业集团在产融结合过程中的管理短板。 (5)是企业集团的风险观测镜
财务公司通过代理成员单位资金结算,通过对资金流的监控帮助集团了解每一个成员单位在支付风险上的变化和现金流的变化,进而可了解成员单位经营情况的好坏和面临的经营风险,协助企业集团总部对集团整体风险进行管控。有效的财务公司管理可以避免集团成员单位的违法违规等不轨行为。
综上所述,财务公司相比其他金融机构,更能贴合集团产业并延伸金融服务至下游产业链,能有效解决我国目前产融结合程度较浅、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契合度较低等问题。实践也证明,财务公司较好地契合了集团产业的发展。如,中电投集团财务公司自2005年成立以来,累计利润贡献超过36亿元,牵头新建项目银团24个,组织资金750亿元,累计为集团节约资金成本超过30亿元。一汽集团财务公司自成立以来累计为集团提供200多亿元的自营贷款支持,累计促销一汽品牌汽车近120万辆。
因此,财务公司是最能有效体现产融结合优势的金融形式,是金融更紧密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一个最佳结合点,企业集团可将财务公司作为其产融结合发展的中心和平台。
3.财务公司的局限性和准入门槛限制
受现有政策制约,财务公司也存在一些服务瓶颈,如不能向集团上游产业提供服务,不能吸收公众存款,投资领域及额度受到一定的制约等等。对于财务公司上述弊端,可以结合企业集团产业长期发展战略与实际需求,适度参股或控股其他金融机构作为财务公司的辅助支撑和补充,填补财务公司部分服务领域的空白与局限,但应注意两方面问题,一是金融机构之间业务上同业竞争的问题,二是企业集团需明确参股或控股金融机构的目的是要为产业服务还是要获得短期投资收益。
同时,由于银监会对设立财务公司的企业集团在经营主业、规模、经营效益和董事高管人员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准入门槛,因此即便财务公司是产融结合的最佳方式,国内仍有众多无法成立财务公司的企业集团,这类企业往往会选择通过资本市场参股银行和证券公司,但难以起到与自身主业相互促进发展的协同效果。按照本文产融结合的思路,企业集团可以先经营好核心主业以达到设立财务公司的条件,为其后产融结合打下基础。
四、相关政策建议
1.放宽财务公司的相关政策
为了让财务公司更好地为企业集团发展服务,一是建议放宽财务公司的相关业务准入政策:如放宽财务公司发行中期票据等市场业务准入及企业集团上游产业链相关金融服务;二是建议人民银行降低财务公司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并考虑给予财务公司联行清算号以加快财务公司资金结算速度;三是建议证监会在市场公平条件下全面放宽财务公司为企业集团上市公司提供资金结算、归集、信贷等正常业务的约束。
2.进一步优化金融市场结构,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发达、完善的资本市场将有助于产融结合的进一步深化,因此产融结合需要更为开放、更为市场化的金融环境的支持,国家应不断丰富资本市场的多层次性,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建立有效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
3.改进分类监管,健全协调机制
国家有必要进一步理清不同监管机构间存在重复监管或监管真空,完善相关分类监管制度,对涉及多个监管部门的监管应建立有效的监管部门协调沟通机制。
参考文献:
[1] 中国财务公司协会.中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年鉴(2013年)[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383-508
[2] 尹国平.我国集团企业产融结合发展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3):61-65
[3] 苏云成.中央企业产融结合研究[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4] 王芳.我国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战略分析[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3
[5] 赵文广.企业集团产融结合[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6] 饶华春.产融结合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2
[7] 万亿,傅维,古晓慧.国有大型企业产融结合发展道路的选择[J].企业管理,2008,9
[8] 张兴华,我国企业集团产融结合模式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
[9] 中国财务公司协会.企业集团财务公司2013年度行业统计数据[Z].北京:中国财务公司协会,2014
作者简介:
余昌文,广西贵港人,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研究方向:集团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