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得识周玉梅及其剪纸作品,缘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张掖市2004年庆“三八”联谊座谈会上,作为巾帼建功代表人物之一的山丹县下岗女工周玉梅以她的一套分装为10个册页、共506幅的《<红楼梦>剪纸连环画》,倾倒了所有与会代表。她们争相观看,爱不释手,被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剪纸作品所吸引,为作者的高超技艺而赞叹。
周玉梅是一位诚实质朴的农家女子,高中没有上完就回乡务农了。她从小喜欢画画和剪纸,小时候跟着老师拿铅笔和蜡笔描摹简单的静物,也学着母亲拿剪刀剜剪花草虫鱼。年岁渐长,画笔和剪刀下渐渐有了些灵气,同时也有了新的期盼和渴求,她便想方设法找来一些专业书籍,认真研读努力吸收其中的养分,渐渐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加强了自身的艺术修养,奠定了一定的美术功底。1988年,山丹县文化馆为发展民间美术事业,招录了一批有绘画基础的年轻人学习美术知识和烙画技艺,周玉梅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在陈希儒、巨潮等老师的指导下,她的绘画基本功和烙画、剪纸技术有了明显的提高。1989年她创作的烙画、麦秆画被选中参加北京首届中国艺术节甘肃省民间工艺美术展览,一个山村姑娘的美术作品,带着几分稚嫩、几分娇羞,踏进了中国美术馆的大门,这年她才20岁。
1993年,她到山丹县烙画工艺美术厂工作,直到1997年烙画厂改制时分流下岗。在烙画厂的几年里,她白天拿烙铁,晚上拿剪刀。无论是在木板上烙刻花草人物,还是在纸上裁剪日月山川,或是把一支支纤细的麦秆变幻成各具情态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在多种创作形式的交互中,她渐渐参悟到了艺术的真谛,一步步迈向神圣的艺术殿堂,艺术表现日趋成熟,许多作品被上级文化部门收藏或被外地客商买走。下岗后她办起了一个工艺美术门市部,她创作的烙画、麦秆画等作品在县内外受到人们的青昧。勤劳和智慧给她带来了生活的充实和精神上的享受。但是,生性好强的周玉梅,不愿满足于这种作坊式的简单重复的手工劳作,她想在剪纸艺术这片天地里作一回全力的拼搏,试一试自己的身手。因此她毅然关闭了门市部,回到家中潜心钻研起了她的剪纸艺术。
也许是身为女性的缘故,也许是生性爱美的缘故,周玉梅的剪纸中,表现最多的是古代的仕女,即使是现代题材,也多是裕固族牧羊女、乡村农妇等等。10多年来,陆续创作了许多以古代仕女为题材的剪纸作品,如昭君出塞、西施浣纱、贵妃醉酒、嫦娥奔月、黛玉葬花等美好的传说和美丽的故事,经她的妙手一“剪”,竟变得活灵活现。1999年前后,随着创作积累的增多,在丈夫的支持下,她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以剪纸连环画的形式把《红楼梦》的故事轮廓表现出来。为此,她付出了整整五年的心血。为了进行这一创作,她认真研读原作,请教有关专家,参考相关图书资料,准确把握故事脉络,精心设计人物形象,恰当安排画幅内容,力求形象地表现原作的风韵。她首先选取自己最熟悉的情节和人物,如“宝黛相见”、“宝琴立雪”、“宝钗扑蝶”、“湘云醉卧”等,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创作,然后多方征求意见,并在专家的帮助指导下展开了全面系统的构思和创作。在创作过程中,她克服种种困难,不断学习提高,对每一幅作品都认真对待,从不马虎。有时觉得前面的某些部分不甚满意,便忍痛毁弃,重新构思创作。有时为背景上的一处破绽或衣饰上的一点瑕疵,也会废掉整幅作品。1 800多个日日夜夜,她埋头苦干、废寝忘食,每天都有一定的计划任务,每天忙碌到半夜三更。剪纸是一项非常细致和辛苦的工作,一幅构图稍稍复杂一些的作品,往往需要耗费三四个小时的时间。完成506幅作品所需要的毅力、时间和心血是可想而知的。她在谈到自己创作的甘苦时说:“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就是春节期间也没有休息过,有时边做边听《红楼梦》音乐磁带,从中寻找灵感,大多数的时候工作量都在10小时以上。手上的老茧退了一层又一层,眼睛时常熬得通红,亲友们偶尔见面,总是劝我不要过分辛苦,应该像这个年龄的其他女人一样享受生活。可是没有办法,我有我的目标和计划。”正所谓“书痴者丈必工,艺痴者技必良”,经过整整五年的艰苦努力,这部由506幅剪纸作品组成的《<红楼梦>剪纸连环画》终于在去年的金秋时节女。愿完成了。
周玉梅没有专业学历,没有很高的文化水平,但经过多年的钻研和磨砺,她已经是一个水准较高的“红学”家了。我们在她家中见到的这部作品,每幅约为8开大小,如果横向接排,全长达225米,面积达88平方米,纵观全套剪纸,可以看出她对《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其内容全部用红色的纸张剪出,但是那一幅幅画面却让你觉得色彩斑斓,风雨满纸:人物群像呼吸灵动、栩栩如生。例如《湘云醉卧》图,人物正面平卧,周围缤纷的落英与之相伴,醉态可掬,较准确地表现了湘云不怕“石凉”和喧嚣,“惟大英雄能本色”的天然本性:《不是冤家不聚头》图,背景一幅竹帘,帘外几杆翠竹,架上一只鹦鹉,寥寥几“剪”,潇湘馆之魂就被勾勒出来,画面上共有九人:黛玉掩面哭泣,宝玉参禅般低着头,袭人劝说,紫鹃安慰,贾母埋怨……真正是裙钗个别,形态各异,同时又让你真切地感受到宝黛爱情的缠绵悱恻和环绕在他们周围的各种复杂关系。从艺术形式上看,全套剪纸体现了作者扎实的美术功底、严谨的创作态度和可贵的艺术追求,她打破了一般剪纸作品构图简单、主题单一的特点,用复杂的图案表现复杂的人物关系、故事情节及环境特点,与她过去创作的同类题材的作品相比,有了长足的进步。在这些作品中,作者十分注重构图技巧,虚实结合恰当,主次安排得体,画面富有层次感、立体感。尤其是后期创作的部分,更显得线条流畅,刀法娴熟,人物情态生动逼真,景物映衬妙趣天成。作为连环画这样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人物形象包括外在特征和内在情韵都要保持一致性和连贯性,周玉梅的作品中较好地处理了这方面的关系,在整部作品的人物形象塑造上做到了形神兼备、气韵贯通,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去年8月,周玉梅带着她的这部作品,参加了甘肃省首届文化博览会,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好评,并获得“全省首届民间工艺美术百合花奖”银奖。中国书协秘书长张旭光说这部作品“人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富有艺术感染力”。甘肃省著名民间艺术家王光普先生虽身患重病,卧床化疗,但还专门打电话、写信祝贺并鼓励周玉梅。目前,她正积极筹划将这部作品编印成书。在上文提到的庆“三八”联谊座谈会上让人们惊叹倾服的便是这部作品的书稿小样。
.
已是甘肃省美协会员、甘肃省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的周玉梅,她的剪纸作品其实还涉及裕固风情、河西风物、山乡风貌等方面的题材。她曾为多部图书剪配插图,《裕固草原传喜讯》、《祁连播绿》、《乐盈祁连》、《山娃梦》等多幅剪纸作品在省内外发表、参展并获奖。《<红楼梦>剪纸连环画》创作完成后,她又在上述题材的创作上,开始了新一轮的探索。她的剪纸艺术创作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张掖日报》用一个专版作了介绍,《甘肃日报》、《美术寺艮》、《光明日报》等也者P分另,J作了报道和评论。
意属丹青志不衰,洞穿幽昧智灵来。人生贵在勤开拓,岁月风情任剪裁。愿周玉梅和她的剪纸为陇上民间艺术增添新的光彩,也为她自己的艺术青春掀开秀丽的一页。
周玉梅是一位诚实质朴的农家女子,高中没有上完就回乡务农了。她从小喜欢画画和剪纸,小时候跟着老师拿铅笔和蜡笔描摹简单的静物,也学着母亲拿剪刀剜剪花草虫鱼。年岁渐长,画笔和剪刀下渐渐有了些灵气,同时也有了新的期盼和渴求,她便想方设法找来一些专业书籍,认真研读努力吸收其中的养分,渐渐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加强了自身的艺术修养,奠定了一定的美术功底。1988年,山丹县文化馆为发展民间美术事业,招录了一批有绘画基础的年轻人学习美术知识和烙画技艺,周玉梅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在陈希儒、巨潮等老师的指导下,她的绘画基本功和烙画、剪纸技术有了明显的提高。1989年她创作的烙画、麦秆画被选中参加北京首届中国艺术节甘肃省民间工艺美术展览,一个山村姑娘的美术作品,带着几分稚嫩、几分娇羞,踏进了中国美术馆的大门,这年她才20岁。
1993年,她到山丹县烙画工艺美术厂工作,直到1997年烙画厂改制时分流下岗。在烙画厂的几年里,她白天拿烙铁,晚上拿剪刀。无论是在木板上烙刻花草人物,还是在纸上裁剪日月山川,或是把一支支纤细的麦秆变幻成各具情态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在多种创作形式的交互中,她渐渐参悟到了艺术的真谛,一步步迈向神圣的艺术殿堂,艺术表现日趋成熟,许多作品被上级文化部门收藏或被外地客商买走。下岗后她办起了一个工艺美术门市部,她创作的烙画、麦秆画等作品在县内外受到人们的青昧。勤劳和智慧给她带来了生活的充实和精神上的享受。但是,生性好强的周玉梅,不愿满足于这种作坊式的简单重复的手工劳作,她想在剪纸艺术这片天地里作一回全力的拼搏,试一试自己的身手。因此她毅然关闭了门市部,回到家中潜心钻研起了她的剪纸艺术。
也许是身为女性的缘故,也许是生性爱美的缘故,周玉梅的剪纸中,表现最多的是古代的仕女,即使是现代题材,也多是裕固族牧羊女、乡村农妇等等。10多年来,陆续创作了许多以古代仕女为题材的剪纸作品,如昭君出塞、西施浣纱、贵妃醉酒、嫦娥奔月、黛玉葬花等美好的传说和美丽的故事,经她的妙手一“剪”,竟变得活灵活现。1999年前后,随着创作积累的增多,在丈夫的支持下,她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以剪纸连环画的形式把《红楼梦》的故事轮廓表现出来。为此,她付出了整整五年的心血。为了进行这一创作,她认真研读原作,请教有关专家,参考相关图书资料,准确把握故事脉络,精心设计人物形象,恰当安排画幅内容,力求形象地表现原作的风韵。她首先选取自己最熟悉的情节和人物,如“宝黛相见”、“宝琴立雪”、“宝钗扑蝶”、“湘云醉卧”等,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创作,然后多方征求意见,并在专家的帮助指导下展开了全面系统的构思和创作。在创作过程中,她克服种种困难,不断学习提高,对每一幅作品都认真对待,从不马虎。有时觉得前面的某些部分不甚满意,便忍痛毁弃,重新构思创作。有时为背景上的一处破绽或衣饰上的一点瑕疵,也会废掉整幅作品。1 800多个日日夜夜,她埋头苦干、废寝忘食,每天都有一定的计划任务,每天忙碌到半夜三更。剪纸是一项非常细致和辛苦的工作,一幅构图稍稍复杂一些的作品,往往需要耗费三四个小时的时间。完成506幅作品所需要的毅力、时间和心血是可想而知的。她在谈到自己创作的甘苦时说:“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就是春节期间也没有休息过,有时边做边听《红楼梦》音乐磁带,从中寻找灵感,大多数的时候工作量都在10小时以上。手上的老茧退了一层又一层,眼睛时常熬得通红,亲友们偶尔见面,总是劝我不要过分辛苦,应该像这个年龄的其他女人一样享受生活。可是没有办法,我有我的目标和计划。”正所谓“书痴者丈必工,艺痴者技必良”,经过整整五年的艰苦努力,这部由506幅剪纸作品组成的《<红楼梦>剪纸连环画》终于在去年的金秋时节女。愿完成了。
周玉梅没有专业学历,没有很高的文化水平,但经过多年的钻研和磨砺,她已经是一个水准较高的“红学”家了。我们在她家中见到的这部作品,每幅约为8开大小,如果横向接排,全长达225米,面积达88平方米,纵观全套剪纸,可以看出她对《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其内容全部用红色的纸张剪出,但是那一幅幅画面却让你觉得色彩斑斓,风雨满纸:人物群像呼吸灵动、栩栩如生。例如《湘云醉卧》图,人物正面平卧,周围缤纷的落英与之相伴,醉态可掬,较准确地表现了湘云不怕“石凉”和喧嚣,“惟大英雄能本色”的天然本性:《不是冤家不聚头》图,背景一幅竹帘,帘外几杆翠竹,架上一只鹦鹉,寥寥几“剪”,潇湘馆之魂就被勾勒出来,画面上共有九人:黛玉掩面哭泣,宝玉参禅般低着头,袭人劝说,紫鹃安慰,贾母埋怨……真正是裙钗个别,形态各异,同时又让你真切地感受到宝黛爱情的缠绵悱恻和环绕在他们周围的各种复杂关系。从艺术形式上看,全套剪纸体现了作者扎实的美术功底、严谨的创作态度和可贵的艺术追求,她打破了一般剪纸作品构图简单、主题单一的特点,用复杂的图案表现复杂的人物关系、故事情节及环境特点,与她过去创作的同类题材的作品相比,有了长足的进步。在这些作品中,作者十分注重构图技巧,虚实结合恰当,主次安排得体,画面富有层次感、立体感。尤其是后期创作的部分,更显得线条流畅,刀法娴熟,人物情态生动逼真,景物映衬妙趣天成。作为连环画这样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人物形象包括外在特征和内在情韵都要保持一致性和连贯性,周玉梅的作品中较好地处理了这方面的关系,在整部作品的人物形象塑造上做到了形神兼备、气韵贯通,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去年8月,周玉梅带着她的这部作品,参加了甘肃省首届文化博览会,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好评,并获得“全省首届民间工艺美术百合花奖”银奖。中国书协秘书长张旭光说这部作品“人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富有艺术感染力”。甘肃省著名民间艺术家王光普先生虽身患重病,卧床化疗,但还专门打电话、写信祝贺并鼓励周玉梅。目前,她正积极筹划将这部作品编印成书。在上文提到的庆“三八”联谊座谈会上让人们惊叹倾服的便是这部作品的书稿小样。
.
已是甘肃省美协会员、甘肃省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的周玉梅,她的剪纸作品其实还涉及裕固风情、河西风物、山乡风貌等方面的题材。她曾为多部图书剪配插图,《裕固草原传喜讯》、《祁连播绿》、《乐盈祁连》、《山娃梦》等多幅剪纸作品在省内外发表、参展并获奖。《<红楼梦>剪纸连环画》创作完成后,她又在上述题材的创作上,开始了新一轮的探索。她的剪纸艺术创作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张掖日报》用一个专版作了介绍,《甘肃日报》、《美术寺艮》、《光明日报》等也者P分另,J作了报道和评论。
意属丹青志不衰,洞穿幽昧智灵来。人生贵在勤开拓,岁月风情任剪裁。愿周玉梅和她的剪纸为陇上民间艺术增添新的光彩,也为她自己的艺术青春掀开秀丽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