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承接跨国公司的服务外包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是否存在技术外溢效应值得关注。研究结果表明,承接服务外包能够为中国经济带来显著的技术外溢效应。但由于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时间较短,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所以目前仅通过示范效应、产业集聚效应和人才效应表现出来,竞争效应和产业关联效应尚不明显。
关键词:服务外包;技术外溢;表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F746.18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7.4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7-100-02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的跨国企业形态之一——离岸服务外包,是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不可逆转的主题内容和主流趋势。利用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带来的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外溢效应是发展中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现有的研究中,主要是分别对服务外包和技术外溢效应进行研究,随着服务外包的兴起和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关注这种利用外资的新模式所产生的技术外溢效应。承接服务外包能否带来技术外溢效应,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发展的质量,也关系到中国对于下一时期利用外资路径的选择。
一、理论研究与文献回顾
(一)关于“是否存在技术外溢效应”的研究
早在20世纪60年代,Mac Dougall(1960)在探讨FDI对东道国影响时第一次提出“技术外溢效应”这个概念。此后,国内外学者们对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的投资是否存在技术外溢效应产生了争论。Caves(1974)、Gregorio(1992)通过实证分析认为,FDI与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提高东道国的劳动生产率有着很强的正面效应,存在技术外溢效应。我国学者王志乐(1995)、潘文卿(2003)、包群、赖明勇(2003)、江小涓等(2004)也肯定了跨国公司对我国投资过程中存在技术外溢效应。他们认为,跨国公司对华投资通过技术外溢效应促进了国内生产部门产出的增长,填补了我国的技术空白,加速了我国同类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而Aitken和Harrison(1999)、Haddad和Harrison(2000)、何洁(2000)等学者分别通过对委内瑞拉、摩洛哥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实证分析表明,FDI的技术外溢效应并不显著甚至与东道国的经济增长存在负相关关系。Kokko(1992)则认为,跨国公司的进入对东道国既可能产生技术和生产率的良性循环,也可能产生恶性循环,具体的效果取决于东道国当地的技术基础、人力资源水平、跨国公司与当地政府政策的相互作用。
(二)关于“技术外溢效应的表现途径”的研究
经济学家Caves(1974)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最早的研究,他认为跨国公司的进入会产生生产率外溢和技术外溢两种外溢效应。Mangnus Blomstrom、Ario Kokko和Mario Zejan(1992)指出,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的外部效应体现在生产率外溢效应、竞争压力效应和市场开拓效应这三个方面。江小涓等(2002,2007)国内学者基于FDI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认为技术外溢效应的表现途径有配套效应、人力资本流动效应、示范效应、竞争效应、合作效应、技术应用效应和市场开拓效应等。
通过对以往文献的研究,笔者认为技术外溢效应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表现出来:
1.示范效应。示范效应是指东道国不断模仿和学习跨国公司的生产理念和管理技术,其技术水平逐渐接近跨国公司的先进水平。现代科技的发展导致生产分工更加的社会化,各国公司在生产、经营、销售等各种环节上所使用的技术和手段,并且可以无偿地获取、模拟那些非专利性的技术,因此,当跨国公司首先在发展中国家开发出一项新产品、新技术以后,同时也为当地企业的技术发展减少了障碍。
2.竞争效应。跨国公司的进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甚至消除当地的垄断状况,市场竞争会进一步加剧,这就迫使了东道国企业增强自主创新,加大对自主研发的投入,对生产技术、生产设备进行升级,改善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跨国公司面对本土企业更激烈的竞争,为了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就有必要转移更多、更先进的技术,从而就给本土带来更多的外溢效应。
3.产业集聚效应。产业集聚是指某一特定产业内各企业在空间上的聚集的现象,表现为内部各企业的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集中,通过各种社会、经济关系支撑着参与方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彼此共享资源、技术、信息等要素,享受空间集聚带来的效益增加或成本降低,获得产业集聚效应。
4.人才培训效应。在离岸外包的经营管理过程中,跨国公司不仅为本地子公司提供管理人员,研发项目和技术专家,而且还为所雇佣的东道国员工提供了学习先进技术、理念的机会,对当地的人才进行培训,提升了东道国的人力资本存量。
5.产业关联效应。产业关联效应是指跨国公司在与东道国企业进行合作时,通过与供应商等上游企业发生的后向关联以及与销售商等下游企业发生的前后关联产生的外溢效应。后向联系对于下游企业产生重要影响,有助于其尽快形成当地生产体系,开发制成品市场;前后联系则是本土企业为跨国公司在当地生产提供零部件、原材料以及各种服务,形成产业配套。
二、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技术外溢效应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软件企业开始承接Microsoft、IBM、Oracle 等跨国公司的软件外包业务,目前已逐步发展成为主要承接国,业务涵盖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应用软件开发与维护、离岸研发中心等外包服务业务,2012年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合同金额438.5亿美元,执行金额336.4亿美元。截至2012年底,共有服务外包企业21159家。在中国服务外包行业的迅速壮大的同时,也显现了巨大的技术外溢效应。 (一)示范效应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Microsoft、Oracle等国际软件企业开始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在研发核心软件产品的同时,为了达到低成本高效率而与国内一些有高校、科研院所背景的企业合作,形成一个软件研发的企业群。东软、文思创新等企业在这一时期开启了中国软件企业与东芝、IBM、微软等跨国公司建立合作关系进程。在合作中,中国企业学习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理念,将世界上最好的服务技能引入中国,在利用国外先进的科研环境进行技术研究和开发工作的同时,跟踪世界最新的技术发展,以最快的速度将国外先进技术和信息反馈到国内,还可以为国内技术开发人员提供一个可以与国外技术研发人员进行沟通交流的窗口和渠道。中国企业通过承接离岸外包服务,在合同执行过程中接受国外发包企业的上下游工作部署,在满足合同要求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学习了大量国外先进的研究方法和经验,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提高了研发水平。
(二)产业集聚效应
印度班加罗尔的经验表明,在高校和科研机构集中的地区建立软件园区,有利于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使集群内业务形成积聚,产业价值链向高端升级,获得集体声誉,吸引人才和资金流入,使同业者通过竞争效应和示范效应促进承接服务外包的技术外溢效应的产生。目前,中国商务部已授牌北京、上海、天津、大连、西安、成都等21个外包示范城市,并形成大连软件园、北京中关村软件园、西安服务外包产业园、上海浦东软件园等多个产业集群。仅大连软件园一期工程就容纳了近650家中外软件企业及近8万名从业人员,包括HP 、埃森哲、松下、索尼、日立、NTT、Oracle、AVAYA、NEC、Fidelity、BT 等 48 家世界 500 强企业。园区内企业利用空间集聚效应获得共赢的机会,加速园区内软件出口,创新成果不断出现,2012 年大连软件园实现销售收入 506 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出口达到 18 亿美元。
(三)人才效应
人才在行业内部发生流动时,其掌握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也自然随之流动,从而成为技术外溢的重要途径。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出现优秀人才向跨国公司单向流动的问题,使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了人才负效应。但随着国内软件产业的迅猛发展,国内政策扶持,经济环境逐渐改善,开始出现大量人员从国外公司回流的现象。正像印度服务外包行业曾经历过的一样,一些曾经为了追求更好学习环境、工作机会而到国外学习、工作或者在国内为跨国公司工作的优秀人才,近些年大批返回国内为本土企业工作或是选择归国创业。2012中国服务外包十大领军企业的创始人大都有海外求学或在跨国公司供职的经历。另一方面,跨国公司在将项目外包给东道国企业时,为了使项目有效运转,往往给东道国员工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安排东道国技术人员与跨国公司专家共同工作等,使东道国员工可以借此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将这些知识扩散到本土企业。
由于中国服务外包行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承接的主要是产业价值链低端的分包项目,所以现阶段还很难证明中国承接服务外包可以通过竞争效应和产业关联效应这两个途径实现技术外溢。
三、结论
本文的研究表明,中国承接服务外包已通过示范效应、产业集聚效应、人才效应三种途径表现出显著的技术外溢效应,达到了提高本土软件、咨询、研发等服务行业竞争力的目的。因此,我们应坚持服务业的对外开放,优化外资利用结构,重点引进国际知名服务外包供应商,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建设以企业为主体、机构合理、功能完备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在培育国际服务外包的领军企业的同时,推动中小企业加快成长,加快集群化发展,使我国服务外包行业的竞争力得到迅速提升,承接高端项目。
关键词:服务外包;技术外溢;表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F746.18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7.4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7-100-02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的跨国企业形态之一——离岸服务外包,是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不可逆转的主题内容和主流趋势。利用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带来的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外溢效应是发展中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现有的研究中,主要是分别对服务外包和技术外溢效应进行研究,随着服务外包的兴起和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关注这种利用外资的新模式所产生的技术外溢效应。承接服务外包能否带来技术外溢效应,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发展的质量,也关系到中国对于下一时期利用外资路径的选择。
一、理论研究与文献回顾
(一)关于“是否存在技术外溢效应”的研究
早在20世纪60年代,Mac Dougall(1960)在探讨FDI对东道国影响时第一次提出“技术外溢效应”这个概念。此后,国内外学者们对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的投资是否存在技术外溢效应产生了争论。Caves(1974)、Gregorio(1992)通过实证分析认为,FDI与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提高东道国的劳动生产率有着很强的正面效应,存在技术外溢效应。我国学者王志乐(1995)、潘文卿(2003)、包群、赖明勇(2003)、江小涓等(2004)也肯定了跨国公司对我国投资过程中存在技术外溢效应。他们认为,跨国公司对华投资通过技术外溢效应促进了国内生产部门产出的增长,填补了我国的技术空白,加速了我国同类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而Aitken和Harrison(1999)、Haddad和Harrison(2000)、何洁(2000)等学者分别通过对委内瑞拉、摩洛哥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实证分析表明,FDI的技术外溢效应并不显著甚至与东道国的经济增长存在负相关关系。Kokko(1992)则认为,跨国公司的进入对东道国既可能产生技术和生产率的良性循环,也可能产生恶性循环,具体的效果取决于东道国当地的技术基础、人力资源水平、跨国公司与当地政府政策的相互作用。
(二)关于“技术外溢效应的表现途径”的研究
经济学家Caves(1974)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最早的研究,他认为跨国公司的进入会产生生产率外溢和技术外溢两种外溢效应。Mangnus Blomstrom、Ario Kokko和Mario Zejan(1992)指出,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的外部效应体现在生产率外溢效应、竞争压力效应和市场开拓效应这三个方面。江小涓等(2002,2007)国内学者基于FDI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认为技术外溢效应的表现途径有配套效应、人力资本流动效应、示范效应、竞争效应、合作效应、技术应用效应和市场开拓效应等。
通过对以往文献的研究,笔者认为技术外溢效应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表现出来:
1.示范效应。示范效应是指东道国不断模仿和学习跨国公司的生产理念和管理技术,其技术水平逐渐接近跨国公司的先进水平。现代科技的发展导致生产分工更加的社会化,各国公司在生产、经营、销售等各种环节上所使用的技术和手段,并且可以无偿地获取、模拟那些非专利性的技术,因此,当跨国公司首先在发展中国家开发出一项新产品、新技术以后,同时也为当地企业的技术发展减少了障碍。
2.竞争效应。跨国公司的进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甚至消除当地的垄断状况,市场竞争会进一步加剧,这就迫使了东道国企业增强自主创新,加大对自主研发的投入,对生产技术、生产设备进行升级,改善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跨国公司面对本土企业更激烈的竞争,为了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就有必要转移更多、更先进的技术,从而就给本土带来更多的外溢效应。
3.产业集聚效应。产业集聚是指某一特定产业内各企业在空间上的聚集的现象,表现为内部各企业的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集中,通过各种社会、经济关系支撑着参与方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彼此共享资源、技术、信息等要素,享受空间集聚带来的效益增加或成本降低,获得产业集聚效应。
4.人才培训效应。在离岸外包的经营管理过程中,跨国公司不仅为本地子公司提供管理人员,研发项目和技术专家,而且还为所雇佣的东道国员工提供了学习先进技术、理念的机会,对当地的人才进行培训,提升了东道国的人力资本存量。
5.产业关联效应。产业关联效应是指跨国公司在与东道国企业进行合作时,通过与供应商等上游企业发生的后向关联以及与销售商等下游企业发生的前后关联产生的外溢效应。后向联系对于下游企业产生重要影响,有助于其尽快形成当地生产体系,开发制成品市场;前后联系则是本土企业为跨国公司在当地生产提供零部件、原材料以及各种服务,形成产业配套。
二、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技术外溢效应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软件企业开始承接Microsoft、IBM、Oracle 等跨国公司的软件外包业务,目前已逐步发展成为主要承接国,业务涵盖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应用软件开发与维护、离岸研发中心等外包服务业务,2012年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合同金额438.5亿美元,执行金额336.4亿美元。截至2012年底,共有服务外包企业21159家。在中国服务外包行业的迅速壮大的同时,也显现了巨大的技术外溢效应。 (一)示范效应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Microsoft、Oracle等国际软件企业开始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在研发核心软件产品的同时,为了达到低成本高效率而与国内一些有高校、科研院所背景的企业合作,形成一个软件研发的企业群。东软、文思创新等企业在这一时期开启了中国软件企业与东芝、IBM、微软等跨国公司建立合作关系进程。在合作中,中国企业学习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理念,将世界上最好的服务技能引入中国,在利用国外先进的科研环境进行技术研究和开发工作的同时,跟踪世界最新的技术发展,以最快的速度将国外先进技术和信息反馈到国内,还可以为国内技术开发人员提供一个可以与国外技术研发人员进行沟通交流的窗口和渠道。中国企业通过承接离岸外包服务,在合同执行过程中接受国外发包企业的上下游工作部署,在满足合同要求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学习了大量国外先进的研究方法和经验,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提高了研发水平。
(二)产业集聚效应
印度班加罗尔的经验表明,在高校和科研机构集中的地区建立软件园区,有利于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使集群内业务形成积聚,产业价值链向高端升级,获得集体声誉,吸引人才和资金流入,使同业者通过竞争效应和示范效应促进承接服务外包的技术外溢效应的产生。目前,中国商务部已授牌北京、上海、天津、大连、西安、成都等21个外包示范城市,并形成大连软件园、北京中关村软件园、西安服务外包产业园、上海浦东软件园等多个产业集群。仅大连软件园一期工程就容纳了近650家中外软件企业及近8万名从业人员,包括HP 、埃森哲、松下、索尼、日立、NTT、Oracle、AVAYA、NEC、Fidelity、BT 等 48 家世界 500 强企业。园区内企业利用空间集聚效应获得共赢的机会,加速园区内软件出口,创新成果不断出现,2012 年大连软件园实现销售收入 506 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出口达到 18 亿美元。
(三)人才效应
人才在行业内部发生流动时,其掌握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也自然随之流动,从而成为技术外溢的重要途径。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出现优秀人才向跨国公司单向流动的问题,使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了人才负效应。但随着国内软件产业的迅猛发展,国内政策扶持,经济环境逐渐改善,开始出现大量人员从国外公司回流的现象。正像印度服务外包行业曾经历过的一样,一些曾经为了追求更好学习环境、工作机会而到国外学习、工作或者在国内为跨国公司工作的优秀人才,近些年大批返回国内为本土企业工作或是选择归国创业。2012中国服务外包十大领军企业的创始人大都有海外求学或在跨国公司供职的经历。另一方面,跨国公司在将项目外包给东道国企业时,为了使项目有效运转,往往给东道国员工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安排东道国技术人员与跨国公司专家共同工作等,使东道国员工可以借此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将这些知识扩散到本土企业。
由于中国服务外包行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承接的主要是产业价值链低端的分包项目,所以现阶段还很难证明中国承接服务外包可以通过竞争效应和产业关联效应这两个途径实现技术外溢。
三、结论
本文的研究表明,中国承接服务外包已通过示范效应、产业集聚效应、人才效应三种途径表现出显著的技术外溢效应,达到了提高本土软件、咨询、研发等服务行业竞争力的目的。因此,我们应坚持服务业的对外开放,优化外资利用结构,重点引进国际知名服务外包供应商,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建设以企业为主体、机构合理、功能完备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在培育国际服务外包的领军企业的同时,推动中小企业加快成长,加快集群化发展,使我国服务外包行业的竞争力得到迅速提升,承接高端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