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中国妇女》评析——基于女性伦理与礼仪文化

来源 :名作欣赏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uc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辜鸿铭从"第三只眼"的视角宣扬中国文化,在西方引起极大关注。基于女性伦理与礼仪文化理论,本文从四个方面讨论了辜鸿铭作品《中国妇女》:东西方之女性理想、中国女性之"四德"、无我教与忠诚教、中国婚姻礼仪之精神。我们认为其女性礼德思想有死板固守的一面,尤其应该摒弃封建礼教对女性禁锢和不公正的做法。只有在个人社会责任、义务与个人权利之间取得某种平衡的女性礼德观,才会对社会产生正面效果。
其他文献
细胞因子转导抑制因子(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SOCS)是细胞外信号引起的信号转导过程中关键的负调控因子,SOCS家族通过一系列机制负调控Janus激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Janus kinase/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JAK/STAT)信号通路,从而调节靶基因的表达
文章以节电技术在民用建筑电气照明设计中的应用原则为切入点,叙述照明线路和控制系统设计及电气设备的选择方法,旨在通过节电技术的应用达到缩减建筑用电成本、缓解用电紧张形势、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维护社会生产及大众生活稳定高效的目的,助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小学数学作业是数学课堂的延伸和继续,是课堂内容的提升和综合,是学科知识的应用和迁移。"双减"下,如何让数学作业在巩固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使作业能与学生个性发展相协调,与时代发展相吻合,实现从"重负"向"轻负"转变,从"负担"向"需求"转变,从而促进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这需要教师从数学作业的设计、辅导及评价等方面进行精心研究和优化。
期刊
受布伦塔诺影响,胡塞尔在《逻辑研究》第一版时期将现象学规定为描述心理学,但由于描述方法既可用于本质研究,也可用于经验心理学,因而无助于区分本质现象学和心理学。静态描述与发生说明的现象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狄尔泰提出的精神科学的心理学理解和说明的方法的批判性继承,但狄尔泰的心理学仍然具有经验性质,它不仅缺乏本质的观点,而且也缺乏对作为纵意向性的历史性的直观与理解,以及对同感或交互主体性问题的思考和研
感知意识中究竟是否存在着内在于意识的感觉材料,在现象学界,对此持否定态度的人远远多于能真心赞同它的人。这不是一个单纯概念分析式的小问题,而是直接牵涉胡塞尔的现象学究竟是一元论还是二元论、究竟是超越论现象学还是描述心理学,他的感知理论究竟是构造学说还是建构术等一系列讨论的原则性问题。通过指出在胡塞尔对感知对象的构造分析中所缺失的重要一环——眼部的"调节动感",揭示出在视觉对象的显现(象)和内在感觉材
身体的哲学:现象学从基础哲学中脱离出来的现象学对"形而上学"提出了挑战。"现象学"所强调的是本质存在于现象中,而非存在于现象外部。因此,现象学对于世界与人之间关系的理解和传统哲学产生了很大不同。现象学研究的是现象背后的意识的本质,而非现象所呈现出来的对象本质。现象学强调,人对于任何现象的认识,首先要停止先入之见的头脑判断,而要从直觉开始,因此"意识的体验"被视为身体的体验。换言之,现象学的观
期刊
胡塞尔现象学的真理问题与同一性及在场概念息息相关,而三者在现象学的不同层面呈现出不同的关系。对象性在场中的诸同一性导致对象构造中的巨大冲突。以时间意识为线索,通过分析非对象性在场,胡塞尔现象学完成了由同一性并存向同一化融合的转变。同时,在场的时间性与本质性这两个方面,以及具体在场和"活的当下"这两个层面也被揭示出来。真理的同一性在根本上奠基于时间意识的内在性的同一化生成活动,这为胡塞尔现象学与尼采
阿城新笔记小说淡化了对故事起因、经过、结果的叙述,相反着重于对环境,景物等描写,用一个个简短的语句,构成一幅幅相对独立的画面。阿城巧妙运用隐喻,将人物内心与人物形象表达。同时阿城的文章自成高格,文笔简练,很短,但很深。其白描笔法也生动形象,看似粗糙无华,实则精致至极。就阿城《溜索》《峡谷》两篇文章,浅谈阿城写作中的隐喻和写作特色。
教育现象学的描述方法摆脱了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客观、中立、价值无涉的"浅描",是一种卷入、敞开、覆合的"深描"。教育现象学的"体验"不同于范梅南的"生活体验",而是回到胡塞尔的具有构造性能力的意向体验,以统摄"实事"之"在场性"和"不在场性"。教育现象学的"直观"方法克服了经验主义的"实事"数据化,既不是量化研究的数字化数据,也不是质性研究的文本化数据,而是面向"实事"本身,本质直观教育之"实事"。
真正自然美的建构,需摆脱二元对立的哲学传统。杜夫海纳的知觉意向性理论旨在克服和超越二元对立传统,从而为自然美的出场提供了可能。他的自然美思想主要表现为两个层次:一是早期的现象学阶段,自然美即对必然性的表现;二是后期的本体论阶段,自然是隐含在人与世界之下的最终生成力——世界的根基和本体。自然作为本体本身就是美的根源,但它又不能自我呈现和自我言说,常常通过艺术表现和达成。自然美最终异化为艺术美,杜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