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高铁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在高铁施工中,难免会遇到软土地基处理问题,所以,做好软土地基处理工作便显得尤为重要了。有鉴于此,本文针对高铁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工艺进行相关探索,首先概述了软土地基的概念及危害,然后介绍了高铁施工中软土地基常用处理方法,最后结合案例加以探讨,以期为业内人士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高铁施工;软土地基;处理工艺
中图分类号: F53 文献标识码: A
1.软土地基概述
1.1概念
我国高铁施工对软土地基给出了如下定义:主要由粘土和粉土等细微颗粒含量多的松软土、孔隙大的有机质土、泥炭以及松散砂等土层构成[1]。值得一提是,软土地基不能单纯地依据地基条件进行确定,因为填方形状以及施工状况可能存在差异,所以,应对填方以及构造物的相关信息(包括种类、形式以及规模等[2])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之上,判定其是否属于软土地基,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2高铁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危害
软土地基将会给高铁施工带来严重危害,导致此类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勘察设计工作没有落实到位,因而没有对软土地基路段进行事先处理;另外,虽然已经确认为软土地基,然而处理措施选择不当,埋下了路堤失稳等安全隐患,所以,在高铁施工中,只要涉及软土地基均需要予以有效处理,消除隐患。
2.高铁施工中软土地基常用处理方法
现阶段,国内高铁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1)换填法;2)强夯法;3)复合地基法;4)排水固结法等[3]。
2.1换填法
所谓换填法指的是,对地基中的软土进行清除,然后选用稳定性理想的土石进行回填。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通常采用“分层填筑+分层夯实+分层检测压实度”的办法进行施工,能够让地基获得符合要求的抗变形以及稳定能力[4]。相较原土而言,换土垫层具有诸多优势,不仅承载力高,而且刚度大,同时还具有变形小的特点。该处理方法一般用于浅层软基的处理,如淤泥、淤泥质土以及杂填土等地基处理。
2.2强夯法
所谓强夯法指的是,借助起吊设备将一定重量的重锤提升到相应高度,并做自由下落以达到夯实土层的目的。强夯法常用于三种软土地基的处理,一是杂填土,二是非饱和粘性土,三是砂性土地基[5]。以对非饱和粘性土地基的处理为例,既可采用分遍间歇夯击法,也可采用连续夯击法,且应在现场试验的基础上来确定最终的夯击次数。
2.3复合地基法
所谓复合地基法指的是,以天然地基为基础,在上面铺设相应的增强体,然后使“原土+增强体”一起承担上部载荷。采用复合地基法能够显著强化地基承载力,与此同时,还能够大幅减少地基沉降。复合地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散体桩复合地基;2)柔性桩复合地基;3)半刚性桩复合地基;4)刚性桩复合地基。
2.4排水固结法
所谓排水固结法指的是,在天然地基中设置以砂井为代表的竖向排水体,并借助建筑物自重进行分级加载或于施工前加载预压,排出土体中的多余水分,使其固结,最终提高地基的强度。排水固结法既能处理地基沉降问题,又能处理地基失稳问题。为了起到加速固结的效果,可在原有土层中加设适当的排水途径,同时缩短排水距离。如此一来,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为理想的固结效果。
3.案例分析
3.1工程概况
某工程所在位置的地形相对平坦,地面标高215m,采用直径为0.15m的深层搅拌桩(一种复合地基处理方法)进行加固,加固深度为0+38.5~+154m[6]。其中,上半部分桩柱所对应的路肩间距为1.1m,边坡距为1.2m,而下半部分的这两个数值分别为1.2m、1.4m。工程下层地基主要由粉土、粘土以及粉质粘土组成。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将地基划分为三层,各自对应的物理力学性质详见表1。
表1 不同地层的物理力学性质
地层 含水量(%) 容量(KN/m³) 孔隙比 压缩模量(MPa) 快剪(kPa) 固结快剪(kPa) 固结系数
1 31.9 19.3 0.88 4.63 24.6 14.1 1.45
2 44.5 17.8 1.23 4.36 8.41 2.71 3.38
3 35.2 18.8 0.98 8.79 29.1 4.1 4.96
3.2搅拌桩施工工艺过程分析
3.2.1施工设备
现阶段,搅拌桩施工机械主要有两种,一种型号为PH—5B,另一种型号为PH—5D,两者均能够实现18m的加固深度,其中PH—5D在扭矩方面比较突出,其最大扭矩能够达到55kN·m[7]。
3.2.2试桩阶段
應通过试桩以了解和掌握一些重要施工数据,这对于正式施工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参考既定的复搅深度以及加固深度,最终决定选用PH—5D型深层搅拌机来开展试桩工作,对其复搅深度以及实际钻进等一系列参数予以有效观察和确定之后,得出最理想的水机掺入比例为15%。在严格执行复搅工艺等相关标准的前提下,进行了科学且严格的试桩,结果发现,如果不采用复搅工艺,那么成桩稳定性有可能存在隐患,所以,正式施工决定采用复搅工艺成桩。
3.2.3现场地基处理
现场地基处理时,采用应用广泛且具有良好全程复搅功能的GPP—5B型搅拌机,采用苏州P103215级水泥,其掺水量为15%。对于深层搅拌桩,其质检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室内无侧抗压法,另一种是钻探取芯法,为进一步提高检验工作的准确性,于是采用第二种方法,与此同时,还是适当增加了取样的实际数量,为30倍的一般检验取样数量。
3.2.4搅拌速度的控制
搅拌速度将会对水泥均匀性产生直接且重要的影响,无论是过快,还是过慢,均会造成水泥不均匀。所以,有必要重视搅拌速度的控制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这已经成为搅拌工艺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为验证不同搅拌速度对成桩质量的影响,设一正常搅拌速度且以此为参考标准,同时设两个对比项,分别是提高一级搅拌速度以及下调一级搅拌速度。试验发现,低速实验组喷桩时表现出一定难度,只有少量勉强成桩且成桩质量不佳;而高速组则无法成桩。由此可见,严格控制搅拌速度是极为重要的。
3.2.5复搅拌次数的作用
复搅次数的多少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成桩强度,这一点在淤泥质粘土的成桩施工中表现的尤为明显。所以,有必要对复搅拌次数和成桩强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以便通过适宜的复搅拌次数以达到理想的成桩强度。所以,选出3根桩体,对既定的搅拌次数予以增加,接着连续7d对其静力触探值予以严格测定。得到如下结果:若增加一次搅拌,那么在桩体8m以下对应的灌入阻力将会小幅下降,而8m以上对应的灌入阻力将会明显增加,另外,桩体均匀性将会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在正式施工中,仍旧采用增加一次复搅的办法以提高和保证成桩强度。
3.2.6无侧限抗压强度分析
对于深层搅拌施工工艺而言,无侧限抗压强度属于关键的参考依据之一,所以,应深入研究其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2.6.1地质条件的影响
为了分析不同地层所对应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选取相关地层予以具体分析。结果发现,对于无侧限抗压强度而言,其和桩体深度表现出反方向变化的特点。其中最高的是黏土硬壳层桩体,最低的是淤泥质黏土层,对应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分别是1.37MPa以及1.04MPa[8]。提示土层深度与桩体深度均会对无侧限抗压强度施加一定的影响。
3.2.6.2复搅深度
由现场采用的复搅施工可知,若应用全程复搅这一方式,那么最终得到的无侧限抗压强能够达到0.88MPa,而10m长度的复搅桩体,其对应的该数值能够达到1.06MPa。由此可知,就效果而言,复搅优于全程复搅。所以,在具体施工中,应尽可能地选择在10m深度进行深层搅拌桩施工。
4.结束语
经过严谨的现场试验以及数据分析可知,在高铁施工中,如果遇到软土地基,可采用深层搅拌桩的方法进行处理,能够起到较为理想的处理效果,同时还能够有效满足工程后期所对应的沉降要求。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地质条件,还是复搅深度,均会对桩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在实际施工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参考文献:
[1]郭兰,宋金耀. 解析公路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与应用[J]. 河南科技,2011,04:85.
[2]王秋利. 高铁施工软土地基处理试验研究[J]. 中国外资,2011,08:288.
[3]周晓玲. 论高铁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J]. 现代装饰(理论),2013,01:51.
[4]孙龙梅. CFG桩在高铁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及质量控制研究[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9:164.
[5]谢斌奇. 分析公路施工软土地基处理几种常见的方法[J]. 四川建材,2010,01:129-130.
[6]郭锐. 铁路施工软土地基处理研究[J]. 科技风,2013,22:148.
[7]王璐,常琴. 市政道路施工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J].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24:172.
[8]杨磊. 软土地基处理施工引起的灾变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1.
关键词:高铁施工;软土地基;处理工艺
中图分类号: F53 文献标识码: A
1.软土地基概述
1.1概念
我国高铁施工对软土地基给出了如下定义:主要由粘土和粉土等细微颗粒含量多的松软土、孔隙大的有机质土、泥炭以及松散砂等土层构成[1]。值得一提是,软土地基不能单纯地依据地基条件进行确定,因为填方形状以及施工状况可能存在差异,所以,应对填方以及构造物的相关信息(包括种类、形式以及规模等[2])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之上,判定其是否属于软土地基,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2高铁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危害
软土地基将会给高铁施工带来严重危害,导致此类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勘察设计工作没有落实到位,因而没有对软土地基路段进行事先处理;另外,虽然已经确认为软土地基,然而处理措施选择不当,埋下了路堤失稳等安全隐患,所以,在高铁施工中,只要涉及软土地基均需要予以有效处理,消除隐患。
2.高铁施工中软土地基常用处理方法
现阶段,国内高铁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1)换填法;2)强夯法;3)复合地基法;4)排水固结法等[3]。
2.1换填法
所谓换填法指的是,对地基中的软土进行清除,然后选用稳定性理想的土石进行回填。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通常采用“分层填筑+分层夯实+分层检测压实度”的办法进行施工,能够让地基获得符合要求的抗变形以及稳定能力[4]。相较原土而言,换土垫层具有诸多优势,不仅承载力高,而且刚度大,同时还具有变形小的特点。该处理方法一般用于浅层软基的处理,如淤泥、淤泥质土以及杂填土等地基处理。
2.2强夯法
所谓强夯法指的是,借助起吊设备将一定重量的重锤提升到相应高度,并做自由下落以达到夯实土层的目的。强夯法常用于三种软土地基的处理,一是杂填土,二是非饱和粘性土,三是砂性土地基[5]。以对非饱和粘性土地基的处理为例,既可采用分遍间歇夯击法,也可采用连续夯击法,且应在现场试验的基础上来确定最终的夯击次数。
2.3复合地基法
所谓复合地基法指的是,以天然地基为基础,在上面铺设相应的增强体,然后使“原土+增强体”一起承担上部载荷。采用复合地基法能够显著强化地基承载力,与此同时,还能够大幅减少地基沉降。复合地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散体桩复合地基;2)柔性桩复合地基;3)半刚性桩复合地基;4)刚性桩复合地基。
2.4排水固结法
所谓排水固结法指的是,在天然地基中设置以砂井为代表的竖向排水体,并借助建筑物自重进行分级加载或于施工前加载预压,排出土体中的多余水分,使其固结,最终提高地基的强度。排水固结法既能处理地基沉降问题,又能处理地基失稳问题。为了起到加速固结的效果,可在原有土层中加设适当的排水途径,同时缩短排水距离。如此一来,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为理想的固结效果。
3.案例分析
3.1工程概况
某工程所在位置的地形相对平坦,地面标高215m,采用直径为0.15m的深层搅拌桩(一种复合地基处理方法)进行加固,加固深度为0+38.5~+154m[6]。其中,上半部分桩柱所对应的路肩间距为1.1m,边坡距为1.2m,而下半部分的这两个数值分别为1.2m、1.4m。工程下层地基主要由粉土、粘土以及粉质粘土组成。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将地基划分为三层,各自对应的物理力学性质详见表1。
表1 不同地层的物理力学性质
地层 含水量(%) 容量(KN/m³) 孔隙比 压缩模量(MPa) 快剪(kPa) 固结快剪(kPa) 固结系数
1 31.9 19.3 0.88 4.63 24.6 14.1 1.45
2 44.5 17.8 1.23 4.36 8.41 2.71 3.38
3 35.2 18.8 0.98 8.79 29.1 4.1 4.96
3.2搅拌桩施工工艺过程分析
3.2.1施工设备
现阶段,搅拌桩施工机械主要有两种,一种型号为PH—5B,另一种型号为PH—5D,两者均能够实现18m的加固深度,其中PH—5D在扭矩方面比较突出,其最大扭矩能够达到55kN·m[7]。
3.2.2试桩阶段
應通过试桩以了解和掌握一些重要施工数据,这对于正式施工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参考既定的复搅深度以及加固深度,最终决定选用PH—5D型深层搅拌机来开展试桩工作,对其复搅深度以及实际钻进等一系列参数予以有效观察和确定之后,得出最理想的水机掺入比例为15%。在严格执行复搅工艺等相关标准的前提下,进行了科学且严格的试桩,结果发现,如果不采用复搅工艺,那么成桩稳定性有可能存在隐患,所以,正式施工决定采用复搅工艺成桩。
3.2.3现场地基处理
现场地基处理时,采用应用广泛且具有良好全程复搅功能的GPP—5B型搅拌机,采用苏州P103215级水泥,其掺水量为15%。对于深层搅拌桩,其质检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室内无侧抗压法,另一种是钻探取芯法,为进一步提高检验工作的准确性,于是采用第二种方法,与此同时,还是适当增加了取样的实际数量,为30倍的一般检验取样数量。
3.2.4搅拌速度的控制
搅拌速度将会对水泥均匀性产生直接且重要的影响,无论是过快,还是过慢,均会造成水泥不均匀。所以,有必要重视搅拌速度的控制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这已经成为搅拌工艺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为验证不同搅拌速度对成桩质量的影响,设一正常搅拌速度且以此为参考标准,同时设两个对比项,分别是提高一级搅拌速度以及下调一级搅拌速度。试验发现,低速实验组喷桩时表现出一定难度,只有少量勉强成桩且成桩质量不佳;而高速组则无法成桩。由此可见,严格控制搅拌速度是极为重要的。
3.2.5复搅拌次数的作用
复搅次数的多少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成桩强度,这一点在淤泥质粘土的成桩施工中表现的尤为明显。所以,有必要对复搅拌次数和成桩强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以便通过适宜的复搅拌次数以达到理想的成桩强度。所以,选出3根桩体,对既定的搅拌次数予以增加,接着连续7d对其静力触探值予以严格测定。得到如下结果:若增加一次搅拌,那么在桩体8m以下对应的灌入阻力将会小幅下降,而8m以上对应的灌入阻力将会明显增加,另外,桩体均匀性将会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在正式施工中,仍旧采用增加一次复搅的办法以提高和保证成桩强度。
3.2.6无侧限抗压强度分析
对于深层搅拌施工工艺而言,无侧限抗压强度属于关键的参考依据之一,所以,应深入研究其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2.6.1地质条件的影响
为了分析不同地层所对应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选取相关地层予以具体分析。结果发现,对于无侧限抗压强度而言,其和桩体深度表现出反方向变化的特点。其中最高的是黏土硬壳层桩体,最低的是淤泥质黏土层,对应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分别是1.37MPa以及1.04MPa[8]。提示土层深度与桩体深度均会对无侧限抗压强度施加一定的影响。
3.2.6.2复搅深度
由现场采用的复搅施工可知,若应用全程复搅这一方式,那么最终得到的无侧限抗压强能够达到0.88MPa,而10m长度的复搅桩体,其对应的该数值能够达到1.06MPa。由此可知,就效果而言,复搅优于全程复搅。所以,在具体施工中,应尽可能地选择在10m深度进行深层搅拌桩施工。
4.结束语
经过严谨的现场试验以及数据分析可知,在高铁施工中,如果遇到软土地基,可采用深层搅拌桩的方法进行处理,能够起到较为理想的处理效果,同时还能够有效满足工程后期所对应的沉降要求。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地质条件,还是复搅深度,均会对桩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在实际施工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参考文献:
[1]郭兰,宋金耀. 解析公路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与应用[J]. 河南科技,2011,04:85.
[2]王秋利. 高铁施工软土地基处理试验研究[J]. 中国外资,2011,08:288.
[3]周晓玲. 论高铁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J]. 现代装饰(理论),2013,01:51.
[4]孙龙梅. CFG桩在高铁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及质量控制研究[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9:164.
[5]谢斌奇. 分析公路施工软土地基处理几种常见的方法[J]. 四川建材,2010,01:129-130.
[6]郭锐. 铁路施工软土地基处理研究[J]. 科技风,2013,22:148.
[7]王璐,常琴. 市政道路施工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J].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24:172.
[8]杨磊. 软土地基处理施工引起的灾变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