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图书馆新馆的建设过程,就是加速图书馆自身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过程,不少新馆的建设有力促进了图书馆的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和内外环境、设施的更新、自动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加速。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
数字图书馆是一个梦想,要实现这个梦想的基础是完成图书馆由传统图书馆向自动化图书馆的转换。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建设是不可分割的三个方面,但为了方便论述,姑且可以看成是图书馆的三个发展阶段:自动化是网络化的基础,网络化又是自动化的基础。缺少三化,数字图书馆无从谈起。目前,我校图书馆面临严峻的挑战,也处于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因为事实证明,图书馆新馆的建设过程,就是加速图书馆自身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过程,不少新馆的建设有力促进了图书馆的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和内外环境、设施的更新、自动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加速。所以我馆要抓住机遇,在新馆的建设方面,应高起点、高要求,以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力求使我馆成为名符其实的高等学校三大支柱之一。
1 自动化建设
1.1 硬件设备的配置
硬件是图书馆实现自动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对硬件设备应有一些具体的要求。第一,配置的服务器要有较高的运转速度,有系统运行所需的足够的内存和硬盘空间,稳定性要好。第二,要有较完备的输出、输入设备,如条形码扫描器、扫描仪、刻录机等。第三,要配备应对系统备份和断电等突发性事件的必备设备,如UPS、刻录机等,为馆内网站的开通和专题数据库的建立提供充足的准备。
1.2 网络的组建
这里组建的网络,还谈不上网络化,只是图书馆的局域网的建立。组网一定要有规划,要根据稳中有降自的办公位置指定节点,可采用星型网络拓扑结构,制定各连接点的位置和接口数量,并在各接口处标记号码,与各微机的IP协议相一致,备档保存。
1.3 软件的选择
软件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由图书馆工作人员编制;第二,委托软件设计部门编制;第三,直接购买。根据我馆的技术力量及经济条件,我们应选择直接购买。实践证明,深圳市图书馆研制开发的ILAS 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的管理流程和功能较适合像我馆这样的中小型图书馆,既节省人力物力及时间,又节省资金。
1.4 回溯书目数据库的建立
书目数据库是图书馆自动化工作核心,其中书目数据库的回溯建库工作是图书馆全面实现自动化管理、网络化书目检索和文献信息共享的基础,而数据的标准化、规范化则直接影响图书馆自动化的成效。因此,建立高质量的、完备的书目数据库,是图书馆回溯建库的指导思想和要达到的目标。
自动化管理系统和图书馆局域网的建立,实现了采购编目流通的自动化管理,读者可以通过计算机查到所需的书刊资料的存放和借阅情况,同时工作人员也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那么,下一个趋势当然是网络化了。
2 网络化建设
2.1 校园网的建设
校园网是利用先进的建筑综合布线技术构架安全可靠、便捷的计算机信息传输线路;利用成熟、领先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规划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的网络应用环境;利用全面的校园网络管理软件、网络教学软件为学校提供教学、管理和决策三个不同层次所需要的数据、信息和知识的一个覆盖全校管理机构的教学机构的基于因特网技术的大型网络系统。
2.2 借助互联网,完善计算机公共检索系统
借助互联网,全国大中型图书馆之间的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的多层次网状信息链已经形成,并在书目数据共享编目、资源流通与服务、文献传递与交换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网络节点与节点之间的连接与交流大大强化了资源共享的理念和整体建设的规模效应,我馆也应强化图书馆整体形式为读者服务的理念,进而重新审视和关注本馆在这个整体中的特色化定位,寻求更回广泛的、多角度的、全新的服务模式。
2.3 建立多媒体电子阅览室
主要提供三个方面的信息:第一是提供网络信息:主要有因特网、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电信网及校园网的信息等。第二是提供光盘文献信息:主要有中外各种光盘数据库。第三是提供多媒体信息:主要有多媒体英语教学软件、多媒体英语文学光盘、计算机等级考试模拟试题、多媒体CAI教学软件、各种多媒体的电子出版物与VCD光盘等。图书馆的主要业务将集中体现在馆内的流通业务以及网上业务。因此,建立网站,通过互联网进行网络服务是工作重点之一。
2.4 网上参考咨询服务
(1)常见问题咨询。主要是通过特定的馆员定期或不定期地收集用户提问,整理总结用户提问,并对其中具有普遍性、典型性的问题予以详细解答,并以网页等形式公告。
(2)传统参考咨询项目网上服务。传统的参考咨询项目包括定题服务、代查代检、文献传递、科技查新、馆际互借等信息服务,这些服务内容除了传统的服务方式外,网络用户还可通过图书馆主页上公布的电子信箱、表单咨询、实时咨询等方式索取信息服务。
(3)学科资源网络导航。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术信息发布在互联网上,网络资源的学术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图书馆网站上,许多图书馆都提供了这项服务,其内容主要包括学术站点导航、学科资源网络导航、国内外上网图书馆、主要搜索引擎等对本校校园网用户有用的网络信息。
3数字化建设
自动化、网络化的实现是数字资源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数字资源是指所有以电子数据的形式把文字、圖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存储在光、磁等非纸介质载体中,并通过网络通信、计算机或终端等方式再现出来的资源。很多高校图书馆都参与到数字化建设中来,引进了大批网络数据库,开通了很多数字化资源系统或网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注重新媒体文献的入藏工作,包括网络数据库和各种光盘文献、数据库、音像制品、教学软件等。(2)利用网上信息资源虚拟馆藏,利用超文本链接技术,将网络上现有信息进行虚拟链接,建立图书馆的虚拟性馆藏。(3)知识组织工作,包括网上信息的自动生成。(4)加强各类型数据建设,包括书目数据库、文献数据库、索引数据库、事实数据库、全文数据库等。(5)将馆藏特色文献转为数字资源。
数字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技术性极强的工作。短期内将馆藏全部非数字文献数字化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选择一些重要的文献优先数字。高校图书馆主要是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服务,优先考虑的可以是学科专业特色馆藏:指馆藏中某类学科或某些专业文献比较系统完整,有基本满足该学科或专业研究的需要。我样炙医学专业院校,专业范围比较明确,需求相对集中,读者数量也易于掌握,所以建立一个医学特色馆藏为教学科研临床服务是重中之重。
首先,加快特色馆藏文献的数字化。加强特色馆藏建设,实现馆藏特色文献的数字化并实现网络共享,有利于文献资源的合理配置。一方面,进行图书馆现实馆藏的资源转换,即根据本馆馆藏的特色及其特藏发展,将已积累的大量特色馆藏资源转换成数字化信息资源,进行信息电子化的上网建设与服务。另一方面,进行虚拟馆藏的资源建设与利用,可在检索、利用网络信息的同时,采集、组织网上有关的最新专题信息,来丰富、补充、拓展特色馆藏,建立图书馆网上特色信息资源。
其次,建设特色数据库。目前图书期刊大幅度涨价,而学校图书馆每年购书经费有限,读者需求难以满足,这就有必要引进数据库,包括电子图书和电子期刊,现在多数数据库产品如学术期刊数据库、报刊索引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等都江堰市可以提供详细证订类目,而且容易获取电子版,我们可以分专辑、分类订购需要的数据库,有些数据商甚至可以提供订购软件,这样我们可以结合本馆网站的建设,将征订目录上网,让读者参与提出订购意见,收集到最终用户的需求后再有目的地选购引进数据库资源,不仅浪费,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也保证数据库引进后的利用率。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
数字图书馆是一个梦想,要实现这个梦想的基础是完成图书馆由传统图书馆向自动化图书馆的转换。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建设是不可分割的三个方面,但为了方便论述,姑且可以看成是图书馆的三个发展阶段:自动化是网络化的基础,网络化又是自动化的基础。缺少三化,数字图书馆无从谈起。目前,我校图书馆面临严峻的挑战,也处于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因为事实证明,图书馆新馆的建设过程,就是加速图书馆自身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过程,不少新馆的建设有力促进了图书馆的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和内外环境、设施的更新、自动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加速。所以我馆要抓住机遇,在新馆的建设方面,应高起点、高要求,以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力求使我馆成为名符其实的高等学校三大支柱之一。
1 自动化建设
1.1 硬件设备的配置
硬件是图书馆实现自动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对硬件设备应有一些具体的要求。第一,配置的服务器要有较高的运转速度,有系统运行所需的足够的内存和硬盘空间,稳定性要好。第二,要有较完备的输出、输入设备,如条形码扫描器、扫描仪、刻录机等。第三,要配备应对系统备份和断电等突发性事件的必备设备,如UPS、刻录机等,为馆内网站的开通和专题数据库的建立提供充足的准备。
1.2 网络的组建
这里组建的网络,还谈不上网络化,只是图书馆的局域网的建立。组网一定要有规划,要根据稳中有降自的办公位置指定节点,可采用星型网络拓扑结构,制定各连接点的位置和接口数量,并在各接口处标记号码,与各微机的IP协议相一致,备档保存。
1.3 软件的选择
软件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由图书馆工作人员编制;第二,委托软件设计部门编制;第三,直接购买。根据我馆的技术力量及经济条件,我们应选择直接购买。实践证明,深圳市图书馆研制开发的ILAS 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的管理流程和功能较适合像我馆这样的中小型图书馆,既节省人力物力及时间,又节省资金。
1.4 回溯书目数据库的建立
书目数据库是图书馆自动化工作核心,其中书目数据库的回溯建库工作是图书馆全面实现自动化管理、网络化书目检索和文献信息共享的基础,而数据的标准化、规范化则直接影响图书馆自动化的成效。因此,建立高质量的、完备的书目数据库,是图书馆回溯建库的指导思想和要达到的目标。
自动化管理系统和图书馆局域网的建立,实现了采购编目流通的自动化管理,读者可以通过计算机查到所需的书刊资料的存放和借阅情况,同时工作人员也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那么,下一个趋势当然是网络化了。
2 网络化建设
2.1 校园网的建设
校园网是利用先进的建筑综合布线技术构架安全可靠、便捷的计算机信息传输线路;利用成熟、领先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规划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的网络应用环境;利用全面的校园网络管理软件、网络教学软件为学校提供教学、管理和决策三个不同层次所需要的数据、信息和知识的一个覆盖全校管理机构的教学机构的基于因特网技术的大型网络系统。
2.2 借助互联网,完善计算机公共检索系统
借助互联网,全国大中型图书馆之间的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的多层次网状信息链已经形成,并在书目数据共享编目、资源流通与服务、文献传递与交换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网络节点与节点之间的连接与交流大大强化了资源共享的理念和整体建设的规模效应,我馆也应强化图书馆整体形式为读者服务的理念,进而重新审视和关注本馆在这个整体中的特色化定位,寻求更回广泛的、多角度的、全新的服务模式。
2.3 建立多媒体电子阅览室
主要提供三个方面的信息:第一是提供网络信息:主要有因特网、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电信网及校园网的信息等。第二是提供光盘文献信息:主要有中外各种光盘数据库。第三是提供多媒体信息:主要有多媒体英语教学软件、多媒体英语文学光盘、计算机等级考试模拟试题、多媒体CAI教学软件、各种多媒体的电子出版物与VCD光盘等。图书馆的主要业务将集中体现在馆内的流通业务以及网上业务。因此,建立网站,通过互联网进行网络服务是工作重点之一。
2.4 网上参考咨询服务
(1)常见问题咨询。主要是通过特定的馆员定期或不定期地收集用户提问,整理总结用户提问,并对其中具有普遍性、典型性的问题予以详细解答,并以网页等形式公告。
(2)传统参考咨询项目网上服务。传统的参考咨询项目包括定题服务、代查代检、文献传递、科技查新、馆际互借等信息服务,这些服务内容除了传统的服务方式外,网络用户还可通过图书馆主页上公布的电子信箱、表单咨询、实时咨询等方式索取信息服务。
(3)学科资源网络导航。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术信息发布在互联网上,网络资源的学术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图书馆网站上,许多图书馆都提供了这项服务,其内容主要包括学术站点导航、学科资源网络导航、国内外上网图书馆、主要搜索引擎等对本校校园网用户有用的网络信息。
3数字化建设
自动化、网络化的实现是数字资源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数字资源是指所有以电子数据的形式把文字、圖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存储在光、磁等非纸介质载体中,并通过网络通信、计算机或终端等方式再现出来的资源。很多高校图书馆都参与到数字化建设中来,引进了大批网络数据库,开通了很多数字化资源系统或网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注重新媒体文献的入藏工作,包括网络数据库和各种光盘文献、数据库、音像制品、教学软件等。(2)利用网上信息资源虚拟馆藏,利用超文本链接技术,将网络上现有信息进行虚拟链接,建立图书馆的虚拟性馆藏。(3)知识组织工作,包括网上信息的自动生成。(4)加强各类型数据建设,包括书目数据库、文献数据库、索引数据库、事实数据库、全文数据库等。(5)将馆藏特色文献转为数字资源。
数字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技术性极强的工作。短期内将馆藏全部非数字文献数字化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选择一些重要的文献优先数字。高校图书馆主要是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服务,优先考虑的可以是学科专业特色馆藏:指馆藏中某类学科或某些专业文献比较系统完整,有基本满足该学科或专业研究的需要。我样炙医学专业院校,专业范围比较明确,需求相对集中,读者数量也易于掌握,所以建立一个医学特色馆藏为教学科研临床服务是重中之重。
首先,加快特色馆藏文献的数字化。加强特色馆藏建设,实现馆藏特色文献的数字化并实现网络共享,有利于文献资源的合理配置。一方面,进行图书馆现实馆藏的资源转换,即根据本馆馆藏的特色及其特藏发展,将已积累的大量特色馆藏资源转换成数字化信息资源,进行信息电子化的上网建设与服务。另一方面,进行虚拟馆藏的资源建设与利用,可在检索、利用网络信息的同时,采集、组织网上有关的最新专题信息,来丰富、补充、拓展特色馆藏,建立图书馆网上特色信息资源。
其次,建设特色数据库。目前图书期刊大幅度涨价,而学校图书馆每年购书经费有限,读者需求难以满足,这就有必要引进数据库,包括电子图书和电子期刊,现在多数数据库产品如学术期刊数据库、报刊索引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等都江堰市可以提供详细证订类目,而且容易获取电子版,我们可以分专辑、分类订购需要的数据库,有些数据商甚至可以提供订购软件,这样我们可以结合本馆网站的建设,将征订目录上网,让读者参与提出订购意见,收集到最终用户的需求后再有目的地选购引进数据库资源,不仅浪费,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也保证数据库引进后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