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tters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5-0-01
  阅读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从战国时代的荀子到近代的张之洞,不知多少有识之士写过劝学篇,希望下一代好好读书,到如今,国际阅读协会则把“鼓励人们养成终生阅读的习惯”作为根本宗旨,因为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人生、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另外,阅读对于学生文学素养的熏陶和积淀以及培养学生开放、多元的文化精神,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也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阅读如此重要,但是,目前中学生的阅读现状却令人忧虑。曾经有人做过一个抽样调查,中学生偶尔读课外书的达70.5%,而学生在所读课外书中喜欢读全文字类的只占13%,绝大多数喜欢读浅易、轻松、形象感强的非文字类读物。
  那么,什么原因使得如今的学生无阅读习惯呢?笔者认为原因如下:
  首先,笔者觉得应归责于语文教师。其实,当前的教科书中,选取了大量的美文,但教师的大量讲解,把原本优美的文章肢解的支离破碎;且因为大量的讲解占据了学生主体感悟的时间,学生根本没有时间静下心来赏读,致使学生无法切身感受到文章的美,美文在学生眼里失去了它的光华,学生也随之失掉了阅读兴趣,无阅读兴趣,何谈去主动阅读,又何谈阅读习惯的养成?
  其次,学生沉没于题海与课外辅导中,无暇顾及。曾看到这样一幅漫画:一个学生在滑雪,在其冰鞋上刻有大大的“升学”二字,在如此“升学”压力下,这个学生看到路旁的《三国演义》、《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中外名著时,便绕道而去。确实如此,由于受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教师搞题海战术,家长则热衷于请家教,这样学生一天疲于做题,忙着参加各类辅导班,又怎么会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笔者的一位老师曾说过,研究学问要有坐“冷板凳”的精神。在如此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无不心神浮躁,不要说学生,就是教师又有几个能真正地甘心坐在“冷板凳”上,沉下心来当一个真正的读者,与作者与主人公进行心灵的沟通呢?
  所以,若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就应该先让他坐下来。而能使他坐下来的第一要素就是激发他的阅读兴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应首先从课堂教学入手。
  一、从课堂教学入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一)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教师首先要更新理念,要在阅读教学中做好角色的转换。在分析美文时,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读美文,要学会倾听,把自己摆在一个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在倾听过程中发现并欣赏学生的“意外”,在不断发现和赞赏这些未曾预设的“精彩意外”中,使学生不仅感觉到文章的美,也品尝到读书带来的成就感!如此这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地读过、品过、感觉过,也便会发现文章的美妙之处,也会慢慢被美文所吸引,也逐渐对文章产生阅读兴趣,也会逐步养成阅读习惯。
  (二)以教材中的范文为出发点和带动点,链接阅读与之相关联的一系列作品。如学习蒲松龄的《狼》时,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我们经常把狼描绘成狡猾奸诈之徒,但确实如此吗?有没有文学作品中美化狼的?学生在谈论时自然而然地谈到时下流行的《狼图腾》。于是笔者便与学生约定半个月内读完《狼图腾》,然后全班交流读后感受。半月后的交流会上,学生无不为本文的优美文字叹服,而且他们还纷纷让笔者推荐好文章,这让笔者更加深信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语文教师责无旁贷!
  海明威在谈到自己的创作时曾提出“冰山原则”:冰山在海里移动得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而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就可移用“冰山原理”:运用水面上的“八分之一”去吸引学生探索水下的“八分之七”。学生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就可为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奠定基础。
  二、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最基本途径,在学习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阅读习惯的不同往往会导致阅读效率的差异,而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让学生受益终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培养学生科学的阅读习惯
  从阅读规律看,学习一篇文章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感知—理解—鉴赏—评价的过程,从阅读到领悟各个环节的排列是有序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因此平时阅读教学中应培养科学有序的阅读习惯。
  其次,从阅读方式看,结合学生特点,在阅读实践中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循序渐进地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方式有朗读、默读、速读、略读、精读等。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在阅读时采用合适的阅读方式,这样有助于在阅读过程中化难为易,把这些易于理解的部分很快形成一个坚固点,站在这个立足点上,学生的阅读就可以继续向上攀登。
  (二)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是一个读者与作者互动的过程。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标记和评注时,就对作者的观点作了思考与分析,对作品所传达的信息有了进一步的把握。因此,老师要在学生入学之日起就要求他们读书手脑并用,要心有所感、笔有所记,随时在书上圈点勾划,写下读书时的所思所得,对书中的重点、难点、精彩之处做好标记。这种方法简单易行,边读边划,这样不易分散精力,还可多次标示,加深理解。同时,还要对所读内容有所评论,或赞同、或反对、或存疑,用简短语言写在空白处,及时捕捉自己的想法、灵感,阅读效率大大提高。
  (三)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
  “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笔者觉得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必有其独特感受,所以质疑问难的过程是思维的过程,是发挥学生主体感悟的过程。要质疑首先得经过深入思考。善于质疑问难的学生往往思路敏捷、思考深刻。因此笔者在平时授课时,不给学生任何具体问题,他们只作为读者去读课文,阅读后引导他们谈看法、谈体会,共同交流。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笔者常用的做法是要求学生在阅读文本后要“言说”,内容可以是读后的一些感受,一个见解,一种理解,一个启示,一番联想,一个想象,一个发现,一个补充,一个疑问或一点疑议。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积极性一定会得到提高。
  (四)养成每日必读的习惯
  阅读应长期坚持才能见效,它应成为学生每日“必修课”,教师应要求学生每天挤出一定的时间进行阅读,每天阅读量为10—20页,这样,习惯成自然,阅读就会逐渐成为学生一种内在需要。笔者觉得教师在这里的引导也很重要。
  从现代汉语的词义看,习惯的基本意思应该是“习以为常”,应是在一定的时间里,通过“习”某种东西,使它变成“常”的行为,而使之达到非常熟悉的程度。读书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在阅读习惯的培养上,把“愿读”意向作为“恒读”习惯的先导,同时提供循环训练、反复刺激的实践情景,帮助学生因“习”而“惯”,让他们主动驰骋于广博的书海里,感受世界文化的精深。
其他文献
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对国泰电厂大型发电机定子吊装用横梁结构进行设计方案的安全稳定性校验。通过结构有限元分析,发现原结构设计的薄弱环节,进行结构的修正设计。
展会时间:2007年9月25~27日,地点:北京国际展览中心。展示内容:叉车及配套设备、牵引车及导向搬动车、起重机及提升设备、电梯及附件、装卸操作设施、集装箱、自动化立体仓库、立
我国知名的工程、建筑机械设备制造厂家“徐州工程机械集团”,今年向中东国家的出口大幅增长,总值将达2.5亿美元。该集团日前决定投资1500万美元,在阿联酋迪拜建立一个地区物流及
1吊环的尺寸系列和设计吊环的起重量系列为400t、500t、630t、800t、1000t共5种,其简图见图1尺寸见表1。吊环的上部联接形式有2种,起重量400t和500t的为螺母联接形式;起重量630t
期刊
作者长期从事初中语文教学,重视阅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教师通过营造情感氛围、带问朗读、精读课文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品味、领悟蕴含于作品之中的爱憎分明的情感
【摘 要】 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它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进行朗读训练时,要指导得法,让学生有的放矢地读、有层次地读、有比较地读,读出味道、读中求解,真正发挥读的作用。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语文教学;朗读教学;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5-0-01  朗读教
为了适应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就要更新教学理念,变换各种角度对教材进行专研,针对教材的不同特点,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他
语文课堂是充满美的课堂,它以美的内容、美的形式、美的韵律吸引学生叩开美的大门。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尊重文本,遵循学生思维认识发展规律,不忽视质疑的自然美、生成的灵动美、
在英语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和应用预测技能是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主要论述了根据标题、插图、主题句、表格、词汇和篇章后的提问来预测文章大意,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