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产品价值评价的两个思路

来源 :北方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gegoodlu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发展研究,IT产品的价值仍然是由人类活劳动唯一创造,只不过生产IT产品的劳动是以脑力劳动为主的高度复杂的科技劳动,使IT产品的价值凝结复杂化倍乘化。但是,由于IT产品往往具有独创性、唯一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创造其价值的劳动强度、时间和劳动量很难有一个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标准来衡量和评判。由于知识产品、科技产品的创造和其价值形成过程中,无论是劳动者素质还是劳动质量劳动效率抑或劳动成果,都具有很强的个体差异性,因而很难用统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它的价值,往往是以个别的劳动时间直接作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知识产品的价值。正由于这一特点,在评价IT产品价值时,往往存在着价值自评高估的现象,即由IT产品的生产者自己评估产品价值并向市场公布和索要回报,其索要的价值回报往往高于产品实际含有的价值量。这是我们在正确评价IT产品价值并在此基础上研究IT产品价格形成和运行所遇到的障碍,下面为解决这两个障碍提出两个思路。
  
  一、IT产品“价值工程”思路
  
  解析这个问题可以运用技术经济学的价值工程方法。价值工程是提高产品功能,降低产品成本的一项有效技术,是“用最低有效寿命周期成本,可靠的实现必要功能,并且着重于功能分析的有组织活动。”1 价值工程所研究的价值,与劳动价值论的价值有所不同。一个产品,从它的形成来看,一方面是生产过程,另一方面是消费过程。而从顾客对某一产品的需要来看,购买一个产品,顾客一方面获得了这个产品,另一方面又支付了该产品的费用。因此顾客在购买产品时,首先看其质量如何,然后再比较要花费的费用与该产品的功效是否相符,既“性价比”合不合算。顾客购买某一产品,并不是为了产品本身,而是为了产品所具备的某种功能,因而在顾客心目中比较的是产品的花费与所获得的功效是否匹配。如果功能好质量高而花费又不大,就会被认为“合算”,反之则认为“不合算”,这就是价值工程所研究和论述的“价值”概念。如果用公式表示出来,则为:
  V=F/C
  式中V---产品的价值
   F---产品的功能
   C---产品的成本
  对于上述公式应强调的是,功能F是客户所要求的必要功能,成本C是产品寿命周期成本,根据这一内涵,价值的公式可以更为确切地写为:
  


  价值的公式明确地反映出价值、功能、成本之间的关系,说明功能和成本是决定价值的两个因素。它是从用户角度出发,研究产品效用与实际花费的比例关系。虽然这里的价值与我们上面所研究和论述的劳动价值论的价值含义不同,但我们可以借用价值工程的方法,来分析和评估IT产品的劳动价值论意义上的价值。
  针对科技产品,特别是一些首创、独创和高度复杂的IT产品,由于其市场形势往往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号”,生产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就是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产品价值就是由生产者自身的个别劳动量所决定。这些产品的价值,在向市场索要货币表现-价格时就往往难以体现市场价值规律的综合作用,而是由生产者个体自评。这就不可避免出现价值高估的问题。而价值工程以功能为着眼点,有效利用资源,进行替代与选优的指导思想和技术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价值评估的问题。
  假设有一家IT厂商A独家设计开发了一款书刊查询器,其功能是可以在纸质的书籍、期刊和资料中进行文字数据搜索和查询。这个设备在当前市场上是独创的唯一的,其价值由厂商A自行估计并决定销售价格为1万元。将这个设备作为价值工程选择对象,并进行功能定义:
  上述选择对象即书刊查询器的功能定义为文字数据查询。针对相同的功能对象纸质书刊资料,要实现文字数据查询功能,还可以有人工阅读和电脑扫描的手段。这样,对不同产品手段的功能定义为:
  


  接下来的技术步骤是进行功能评价,这正是价值工程的核心步骤。价值工程的功能评价,是找出实现某一必要功能的最低成本(称做功能评价值),并以功能评价值为基准,通过与实现这一功能的现实成本相比较,求出两者比值(称为功能的价值)和二者的差值(称做节约期望值)。在进行功能评价时,要比较功能与成本的大小,不仅成本要定量,而且功能也要定量。功能的定量表示即是功能评价值。所以价值的公式可以改为:
  价值=功能评价值/成本
  针对不同产品手段进行功能评价,可以参考和借用价值工程的功能重要度评价系数法,通过比较不同产品性能的大小程度确定性能评价系数。同样,通过比较不同产品的成本确定成本系数。则:
  价值=性能评价系数/现实成本系数
  设文字数据查询的必要功能系数为0.3,贮存和调用的附加功能系数0.3,高等的功能效率系数0.4,中等功能效率系数0.2,低等功能效率系数为0。则有:
  书刊查询器的性能系数=0.3(必要功能)+0.3(附加功能)+0.4(高等功能效率)=1
  电脑扫描的性能系数=0.3(必要功能)+0.3(附加功能)+0.2(中等功能效率)=0.8
  人工阅读的性能系数=0.3(必要功能)+0(无附加功能)+0(低等功能效率)=0.3
  若使用电脑扫描数字化处理的手段对一定量的纸质书刊资料进行文字数据查询,所需要的设备和人工花费为5千元,用人工阅读的手段需要花费2千元,厂商A对市场索要的书刊查询器的价格是1万元。假设对于一个消费者来说,使用查询器的成本系数为1,则电脑扫描成本系数为0.5,人工阅读成本系数0.2,则这三种产品手段在价值工程意义上的价值分别为:
  人工阅读的价值=人工阅读的性能系数/人工阅读的成本系数=0.3/0.2=1.5
  电脑扫描的价值=电脑扫描的性能系数/电脑扫描的成本系数=0.8/0.5=1.6
  书刊查询器的价值=书刊查询器的性能系数/书刊查询器的成本系数=1/1=1
  需要注意的是,与价值工程中同一产品各分功能的价值分析不同,不同产品的价值分析得出的值只是用来作为评估比较的相对值,绝对值并不重要。如上例中,三种产品手段的“价值”分别为1.5、1.6和1,说明书刊查询器的功能价值也就是性价比最低。理性的消费者会选择购买性价比最高的产品,而整个市场中,功能相近的产品价格运动变化趋向于使性价比一致。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意义上,价格是产品价值在市场上的货币表现,性价比即是产品价格与产品的使用价值大小的比例关系。而产品使用价值,包括产品的质量、性能、耐用度和寿命周期等,又往往其所耗费的人类劳动量所决定。耗费劳动量越多的产品,往往就具有更高的质量,更好的性能,更大的使用价值。也就是说,性价比不仅可以反映价格与使用价值的关系,也可以折射和间接反映价格与实际价值的关系。性价比偏低的产品,往往意味着价格与实际价值远远脱节。因而,运用技术经济学的价值工程评价方法,可以评估比较出IT产品的性价比,进而评估比较其实际价值量的大小。对于一些由生产者个别劳动时间决定其价值量,由生产者自估价值索要价格的IT产品,如果用价值工程解析得出其性价比较低,那么,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认为其价值是高估的。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一个完整的精确的价值评价案例,是需要采集大量准确详实的现实数据资料,进行系统的计算分析。以上运用价值工程方法对IT产品“书刊查询器”功能价值进行的评价,只是基于一些假设和估计,只为IT产品价值评估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并非一个准确的完整的评价过程。
  
  二、国民经济评价思路-IT产品的影子价格
  
  技术经济评价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国民经济评价。而国民经济评价不仅采用统一的通用评价参数如社会贴现率、贸易费用率等,更采用统一的评价价格体系-影子价格。谈到影子价格,通常是指某种资源的影子价格,可以定义为:某种资源资源处于最佳分配状态时,其边际产出价值就是这种资源的影子价格。虽然影子价格在实际经济运行中并不发生,只是一个虚拟值,但它是资源稀缺度、投入产出比等经济分析的重要依据。“可以认为,某一种资源的影子价格是这种资源的实际经济价值。市场价格有时与影子价格相符合,这时市场价格反映了这种资源的实际经济价值;而在相当多的情况下,市场价格与影子价格不相符合,这时市场价格并不反映这种资源的实际经济价值。”
  为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和充分利用从而研究其边际产出价值,也就是资源在现实生产过程中的实际经济价值-影子价格,这种思路和方法对于我们衡量和评价产品的劳动价值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社会产品可以分为中间产品和最终消费两大类。如果将中间产品视为社会生产资源,则其具有多种可以选择的用途。因此,中间产品的影子价格可以用机会成本或相同的边际产出价值来表示;最终消费品则没有可以选择的别种用途,此时影子价格无法用机会成本或边际产出价值来表示。对此只能以其使用价值的原则来表示它的实际经济价值,也即以消费者的“支付意愿”作为最终消费品的影子价格。而消费者的“支付意愿”正是产生于产品的“性价比”,这正是上面“价值工程”思路所解析的方向。
  寻求IT产品的影子价格并将其与市场价格进行比较,这是衡量和评价IT产品劳动价值的一个重要标尺。特别地,对于一些作为生产资料或生产对象的IT中间产品,作为生产的资源,其影子价格可以通过采用一些参数运用技术经济学的方法求出近似值。根据西方经济学的观点,如果经济社会处于一种无行政或人为干扰的理想、纯粹的自由竞争状态,按照平均利润率的作用规律,资源也会趋向于合理分配,此时资源的市场价格比较接近于它的实际经济价值。但在一个具体的国度内,由于各种行政的、非行政的人为干扰,纯粹的自由竞争被破坏,西方经济学理论中的平均利润的实现也受到阻碍。技术经济学认为,“如果超出某一国度,从国际市场的角度分析,人为的干扰尽管存在,但是相对于某一国家内部会少些。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利用国际市场价格近似地替代影子价格。”2 因而,对于一些作为生产资料或生产对象的IT中间产品,以其国际市场价格近似地替代影子价格并与国内市场价格相比较,对于IT产品劳动价值的评价具有至关重要的参照作用,对IT资源的实际经济价值和稀缺度分析也是重要的依据。
  上述的运用技术经济学的方法来评价IT产品的劳动价值,仅仅是提供两种思路。要进行系统的、完整的价值工程和影子价格评价,必须在采集大量详实可靠的统计数据基础上,通过完整细致的计算和整理,得出具体的数字结果。这样的价值评价才是科学、准确又有说服力的。
其他文献
一。WTO给我国会计理论带来的挑战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逐步开始会计立法,目前,已经建立了以会计法为主导、以会计准则为主干、以会计制度为基础的一整套会计规范休系。但是,这套会计规范的建立,其目标主要定位于国内宏观管理和企业内部管理服务,同时具有法规属性和技术属性,但在技术属性方面,它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程度还远未达到WTO设立协定的有关要求,从而产生技术风险。主要表现在:从数量上看,国际会计准则
期刊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内蒙古经济的高速成长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在经历了“九五”时期的调整之后,内蒙古的经济发展出现了引人注目的昂扬奋发的势头,这是全区各族干部群众衷心企盼的,也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正视这些问题,克服这些制约因素,是保证内蒙古区域经济健康、高效、高速发展的关键。    一、以产业高度化、结构协调为重点推进区域工业化进程    近年来内蒙古
期刊
一,依托市场经济,强化成本的“目标管理”  过去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侧重于刘工人、对生产过程的管理,他们大多是企业内部在产品的生产环节上对生产费用进行控制,致力于在计划的基础上对各项费用进行控制。现代企业把成本管理由记账型转变为统筹型,而成本日标与成本决策在成本管理中居于首要位置。  要实行企业成本的“日标管理”,首先要确定日标利润,其次确定日标成本,最后确定生产及有关供应、劳动计划等。  为了提
期刊
一.投机性表象并购  1.定义与特点  投机性表象并购是指不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取得企业控制权,而以获取股权或资产让渡溢价为目的进行短期投机的非实质并购形式。并购主体是外国跨国公司,客体是我国国有企业。具体说,投机性表象并购具有以下特点:  (1)投机性表象并购是国际金融资本投机的典型形式,而投机性是投机性表象并购的本质特点。过去我国引进的外商直接投资几乎都是产业资本、职能资本,它们的技术好,经验多,
期刊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农牧民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不断加剧,农牧民互助合作的愿望日益增强,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应运而生,成为农村牧区经营体制创新的新亮点。  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牧民以利益为纽带,以效益为中心,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前提下,按照自愿的原则,围绕信息、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建立的互助农牧民合作组织。农牧民开展合作生产经营,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抗御经营风险的能力,最
期刊
2002年,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对全区企业集团的发展提出“要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拥有名牌产品、带动作用强的企业集团,发挥其在资本运营、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的优势,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和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主要力量”的目标和要求。一年来全区企业集团按照这一目标和要求,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有利时机,加快自身发展,努力扩大资产规模,增加收入,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发挥群体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对全
期刊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完全改变了对人才的需求方式,引起了人们对知识和技术的全新渴求,加入WTO以后,我国经济逐渐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潮,教育市场化、大众化、国际化的态势必将形成。为了适应经济和教育形式发展的需要,我国高等教育逐年扩招,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招生人数从1998年招生108万,增加到2003年招生335万,我国高等教育扩招的幅度是世界所罕见的。高等教育为我国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然而,由于
期刊
一、FDI对中国企业出口竞争力的作用  外商直接投资(FDl)对于提高受资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的影响一般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产生于大多数出口导向型跨国公司,它们在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中占相当大’的份额。另外,跨国公司通过与当地企业建立后向关联,当地企业因此而成为间接出口商。间接影响源于当地企业设法模仿出口导向型跨国公司的生产沉程和技术,雇佣它们培训过的员工而产生的外部溢出效应。无论是初级产品
期刊
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能使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更能防范和发现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欺诈行为。在已发现的绝大多数以虚假的会计信息为手段的欺诈事件中,薄弱的内部控制是重要原因之一。传统的内部控制是上层权威制定公司政策,中层综合来自各层次的信息并指导监督和控制下层,低层人员处于被控制地位,他们完全遵循公司政策和程序,这种控制机制难以发挥各级人员的积极性。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内部控
期刊
(一)职业适应性研究综述  任何工作对其从业者都提出一定的职业要求。如果一个人能胜任工作岗位要求,就表明他具备了川应的职业素质要求。相反,如果他不能胜任这一工作,就表明他不适宜从事这一工作,或者说,他可能不具备从事这一工作的素质要求。这就有一个人与上作岗位的适应性问题,即职业适应性问题。  职业适应性是指除了—上竹:岗位所要求的必备各种知识、技能、能力以外,一个人从事某项特定上什叫所必须具备的生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