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学生审题错误原因探索提升审题能力途径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121785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合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和配套《作业本》,分析低年级学生审题错误的原因,并探索提升学生审题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审题错误;审题能力;作业本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32—0022—02
  一、学生审题错误的原因
  1.识字量少,阻碍读题
  读题既是审题的前提,也是解题的基础。读题的基础就是认识字,学生一遇到字多的题目,出现的问题就很多。如《作业本》第9页第4题(如图1):
  按照教学进度,一年级的语文学习仅仅让学生认读一些简单的汉字,按照本阶段掌握的识字量来看,学生完成这道题是有困难的。对此,学生常靠猜测填写答案。学生一般对数字比较敏感,看到4就首先想到去数第4个盆子里的花,于是就出现了“开4朵花的是第2盆,第3盆开了1朵花,开5朵花的是第4盆,开2朵花的是第5盆”的情况。如果将这道题变成口答题,教师把题目读给学生听,难度就会大大降低。由此可知,识字量太少是阻碍学生顺利读题,造成学生不理解题意而导致审题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
  2.螺旋式循环上升的知识结构使学生产生更多的困惑与质疑
  “螺旋式循环上升”是学习的一个显著特点,对于某一阶段而言,学生当下的认知可能是正确的,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及知识探索的拓展,这个“认知”也许就不够完善了。
  例如,教材第25页给出图2,要求根据左右两部分的量写一道加法算式,即一图一式。
  教材第29页给出总量,并用虚线圈出其中部分量,要求写一道减法算式(如图3),也是一图一式。
  而教材第42页(如图4)左图仍然给出左右两部分的量,要求写出加法算式,即把左右两部分量合到一起;右图仅仅用一根小棒拨出一部分量,要求写出减法算式,即从总量里去掉左边或右边的部分量,它们均属于一图两式。
  在学生刚刚接触一图两式,还没有巩固练习、强化认知的情况下,教材就抛出了一图四式(如图5),即根据给出的左右两部分量,将其合并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再根据给出的总量以及左右部分量,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学生需要体验复杂的“形成——推翻——再形成——再推翻”的過程,这样会使学生产生更多的困惑与质疑。
  摆一摆,填一填。
  3.题目表达不清造成的误解
  新教材中常常出现“你愿意……吗?”“你能……吗?”等句式。如《作业本》第13页第5题,要求是“从2、5、3、1、4中任选两个数,写加法算式或减法算式,看能写几个”。部分学生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生1:我能写出2个算式。
  生2:我不能。
  生3:3 6=9。
  分析学生的答案,不难发现,生1是将问题的重点放在了“能写几个”上,按照他的实际水平,他诚实地回答“能写2个算式”;生2非常直率地表达了他对解决这道题的无能为力;生3则是没有理解题目要求,他不知道两个数字必须是从所给范围中进行挑选,而不是随意选择。
  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在语言表达上给予必要的人文关怀确实值得肯定,但是在问题陈述时做出指向性明确的文字表达会让学生减少类似生1和生2这样的错误。这里不妨将题目改成“从2、5、3、1、4中任选两个数,写出2道加法算式和2道减法算式”。
  二、提升学生审题能力的途径
  1.多种途径,扫除识字障碍
  对于一年级学生识字少、读题困难的情况,教师应首先帮助他们扫除识字的障碍。具体途径如下:
  (1)新授“常用字”。在数学解决问题中经常会出现的一些“高频字”,如“轻”“重”“共”“左”“右”“第”等,教师可给学生建立一个“高频字库”,引导学生提前学习这些常用字,从而为学生扫除识字障碍。
  (2)提前注音。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将可能在教学中和练习中出现的一些生字提前进行梳理,在呈现时标注拼音,并示范读法。
  (3)以图表字。在呈现问题时用图形代替文字,如在学习“认识物体”时,可以用对应的图形来代替“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文字。
  2.有效指导,加强读题训练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在指导学生读题时要让学生手指着题目一字一字地读,读后指名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如“谁来说说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我们该怎么做,应该先做什么?”“再来看看题目的要求,我们都说全了吗?”……如果发现学生对题目理解不到位,就要引导学生再读题目,直到读懂为止。
  于振高老师在《教学一年级“解决问题”的“小程序”》一书中提到了指导学生审题的方法,同样可以用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他是这样操作的:
  第一遍,教师范读(教师读题时手指着题目,让学生都能看到);第二遍,学生跟读(指名读,每个学生都伸出自己的小手,用小手指着字,在心里跟着默读);第三遍,学生自己读(拿起笔,边读边画,画出条件和问题,分别用横线和波浪线画出来)。
  三遍读题,每个学生都有事做,而且很具体。同时,通过读题,学生弄清楚了题意,画出了基本条件和问题,为下一步分析问题做好了铺垫。
  3.直击重点,加深题意理解
  在解决问题时,信息的梳理至关重要。找出题干中的关键字、词,如大、小、多、少、长、短、高、矮、剩下、一共等,对准确理解题意有提示作用。在学生读好题目后,教师可让学生说说题目中最重要的是哪个词,并用符号标记出来,对难以理解的字、词可以提出来进行讨论或是利用学具进行演示,让学生真正读懂、读透。
  例如,学生对“几”和“第几”常常容易混淆,我在教学时就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现场演示。“请前面的3个同学站起来”(站起来的是3个人),“请前面的第3个同学站起来”(站起来的仅仅是1个人)。只有当学生在审题时静下心来,认真地琢磨,才不会掉进题目的“陷阱”,才能扫清审题障碍,准确理解题意。
  4.动手操作,直面问题解决
  儿童的思维特点是从直观动作走向抽象逻辑,那么基于低年级学生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在教学时应遵循直观性原则,利用学具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题意,明晰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而顺利解决问题。
  例如,在“10的认识”的练习课上,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将10个方块分成两部分,有几种分法?”在解决这道题时,我先让学生拿出10个正方体,然后将其分成两堆,要求边观察边摆。在动手摆一摆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它的摆法实际上就是10的分成与组合。有了这样的发现后,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把10的几种分法全部摆出来。像这样让学生动手操作就是一种帮助学生直观认识问题的好方法。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原本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数学问题变得直观形象、易于理解,学习的趣味性得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也得到大幅度提升。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探索提升学生审题能力方法的路上,我们还需要沉下心来,在日常的教学中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细心,去观察,去思索,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对症下药,让学生解决问题的道路少一些障碍,多一些指引。
  (责编 黄春香)
其他文献
[摘 要]“等额本息”和“等额本金”是按揭买房两种不同的还款方式,似乎和小学数学教学没有多少关联。源于一道批错的习题和一个质疑的声音,围绕“等额本息”和“等额本金”开展了一堂由生活问题引发的拓展教学课,透析“等额本息”和“等额本金”中蕴涵的数学思想和原理。  [关键词]利率;等额本息;等额本金;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
今年以来,地级市市长跨省任副省长再添一例:7月31日,湖南省常德市市长曹立军出任四川省副省长。据不完全统计,曹立军此次履新,成为不到4个月内,第5例由地级市市长跨省任副省长的人事调整。仅7月份就有3位,他们履新后均成为目前该省最年轻的副省长。  此前,这种人事安排十分罕见。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认为,长时间以来,副省长人选主要来自于本省的地级市,现在这种人事安排,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使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如何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生活,用数学的眼睛观察生活,用数学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每位数学教师应积极思考的问题。《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最近,听了我校张学峰老师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更深切地感觉到教师只有立足于生活,巧妙点拨,才能让学
[摘要]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这个建构过程离不开教师的精心指导与点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直观形象的方式,让建构“有形可循”,让探究“有声可辩”,就能有效提高教师对学生建构过程的引领深度及广度。  [关键词]建构;探究;图形与几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32—0033—02  
余泽民  一个月前刚过92岁生日的尤山度先生,大概是匈牙利在世汉学家中最年长的一位。他出生的那年风云变幻,尼赫鲁扛起抗英大旗,日本再次出兵山东,张学良东北易帜,托洛斯基出逃,青霉素被发现……而尤山度——这个降生在只有百十户人家的小村庄内一幢铁道养路工小屋里的穷孩子,做梦都不会想到一生会跟遥远的中国绑在一起。  我与尤山度初识,是在二十多年前参加匈语考级时,他是我的口语主考官。我的匈语是在流浪的日子
说起家乡的特产“太子豆腐”,可謂远近闻名,有“荆楚一绝”的美誉。为什么叫“太子豆腐”?这里面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  相传三国时期,吴国太子孙登路过太子镇,当时他患有厌食症,看见食物就想吐。太医们都束手无策。这一天,太子在路上遇到了一位卖豆腐的白胡子老头。白胡子老头挑着担子,吆喝着“卖豆腐哟,卖豆腐哟”,也是奇了怪了,太子眼望着白玉状的豆腐,突然有想吃的欲望,就叫住白胡子老头,买了两块豆腐生吃了。
《与Y教授谈心》  作者: [法] 路易-费迪南·塞利纳  译者: 沈志明  出版: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0年6月  定价: 39.80元  把他的完整名姓连起来读:路易-费迪南·塞利纳——有一种拖泥带水,或者说死缠烂打的感觉。这也正是了解了塞利纳其人后产生的印象。  塞利纳很狂,在把个人第一部小说 《茫茫黑夜漫游》寄给出版商时,他就在附信中声称,此书出自一位不世出的天才之手,
今天一大早,天就阴沉沉的,大地笼罩在灰蒙蒙的雾中,这是要下雨的前兆。  中午,天气还很闷热,下午便刮起风来。傍晚,天空中终于迎来了黑压压的乌云。云层很低,夕阳的余晖早已被乌云吞噬得一干二净,一场自然界的“大戏”即将上演!  我有预感,这必定不是一场平常的雨。我和妈妈正在散步,见天色不对,我们急忙往家赶。这时,雨点儿已经落下来了。紧接着,闪电和雷鸣也陆续“登台”。每一次闪电,都让这个世界顷刻间像白昼
[摘 要]教师在教学时可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充分经历乘法分配律的形成过程,从而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价值,体会到数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关键词]乘法分配律;验证;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2-006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54-55页“乘法分配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