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布依族蜡染
蜡染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蜡染,古称蜡缬,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尤具魅力。由于蜡染图案丰富,色调素雅,风格独特,用于制作服装服饰和各种生活实用品,显得朴实大方、清新悦目,富有民族特色。蜡染工艺在布依族人民的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而且以其独特的方式蕴含着布依族的文化心理,體现着族群生存方式与特定时空中自然人文生态相互适应的和谐关系。居住在贵州境内布依族,传承着自古以来的蜡染、挑花、刺绣等民间工艺,而且越发繁荣,风糜中外。故贵州素有“蜡染之乡”的美称。不但丰富了民族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对商品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布依族蜡染主要分布在镇宁、关岭、六枝、普定等。蜡染图案常见的有蕨菜花、刺梨花、团花、漩涡纹、水波纹、连锁纹等。
二、历史追溯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如果说火药、印刷、指南针在中国的文明史上占着重要的地位的话,那么蜡染工艺在我国的文化史上也应享有一定的席位.
中国的染织工艺早在西周时期(公元前ll世纪——公元前771年)已得到较大的发展。根据《礼记》等文献记载,丝、染色当时都设有专官主管,楚国还设有主持生产靛青的“蓝尹”工官。足见当时的丝织、染色工艺已颇具规模。蜡染古时候称为蜡缬,是用蜡把花纹点绘在麻、丝、棉、毛等织物上,然后放入染料缸中浸染,有蜡的地方染不上颜色,除去蜡即现出美丽的花纹。这是我国古老的防染工艺,历史已很悠久。
三、 布依族蜡染工艺流程
(1)画蜡前的处理
先将自产的布用草灰漂白洗净,然后用煮熟的芋捏成糊状涂抹于布的反面,待晒干后用牛角磨平、磨光,石板即是天然的磨熨台。
(2)点蜡
把白布平帖在木板或桌面上,把蜂蜡放在陶瓷碗或金属罐里,用火盆里的木炭灰或糠壳火使蜡融化,便可以用铜刀蘸蜡,作画的第一步是经营位置。有的地区是照着纸剪的花样确定大轮廓,然后画出各种图案花纹。??出大轮廓,便可以得心应手地画出各种美丽的图案。
(3)蓝靛的制作
蓝靛是一种草术植物,蓝靛的主要用途是染布,丹寨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最适宜种蓝靛。蓝靛种子细小,形似杉木种子,三月清明以后采种,以土质潮湿的地方为宜。蓝靛株高二至三尺,校叶杆萃绿,其味芳香,独有特色,七至
八月采割。对采割的蓝靛需进行浸泡,浸泡时挖一个大坑,把割来的蓝靛堆在坑里,加入适量的白酒浸泡,上面加盖,保证蓝靛全部被浸泡。发酵三至四天,叶子腐烂就会出深蓝色的水汁,再把坑里蓝靛叶子捞干净,用1比200的石灰倒进去搅匀。待蓝靛自然沉底后把水放出,把蓝靛舀放箩筐中,风干后可存放一年。好的蓝靛深色略紫红色,染出的布黑里透红。
(4)染色
浸染的方法,是把画好的蜡片放在蓝靛染缸里,一般每一件需浸泡五、六天。第一次浸泡后取出晾干,便得浅蓝色。再放入浸泡数次,便得深蓝色。如果需要在同一织物上出现深浅两色的图案,便在第一次浸泡后,在浅蓝色上再点绘蜡花浸染,染成以后即现出深浅两种花纹。当蜡片放进染缸浸染时,有些"蜡封"因折叠而损裂,于是便产生天然的裂纹,一般称为"冰纹"。有时也根据需要做出"冰纹"。这种"冰纹"往往会使蜡染图案更加层次丰富,具有自然别致的风味。
(5)去蜡
经过冲洗,然后用清水煮沸,煮去蜡质,经过漂洗后,布上就会显出兰白分明的花纹来。
蜡染-蜡染的染料
既然蜡染能染出蓝底白花的花布,那么为什么从来没有人见过红底白花、黄底白花、绿底白花的民间蜡染布呢(现代染色工艺技术已经完全可以做到这一步了)这是因为靛蓝染色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只需要在普通的冷水中就可以进行;而红花素和栀子黄素等植物染料只能在较高温度的热水中才能上染棉布,否则就很容易掉色。而在这种高温下蜂蜡已经融化,无法保持防止染色的花形,因此古代是很难做出其他颜色的蜡染花布来的。
蜡染-蜡染冰纹
蜡染的冰纹就是它让人们为之赞美不绝的性格特征。冰纹的形成,是蜡画胚布在不断的翻卷侵染中,蜡迹破裂,染液便随着裂缝侵透在白布上,留下了人工难以摹绘的天然花纹,象冰花,象龟纹,真是妙不可喻,同样的图案的蜡画布料,侵染之后,冰纹就似人的指纹一样决不相同,展现出清新自然的美感。
蜡染的"冰裂"纹,类似瓷釉之"开片"极具艺术效果。裂之大小走向,可由人掌握,可以恰到好处地表现描绘对象,特点鲜明。要染多色彩层次的花口,可采用分色封蜡的手段,表现力更丰富。现在蜡染多用于制作工艺服装、壁挂、台布等。苗族擅长蜡染。
四、蜡染-蜡染之乡
蜡染之乡是在中国贵州安顺。安顺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境内有黄果树瀑布、龙宫、屯堡文化(天龙镇、云峰八寨等)、天星桥、花江大峡谷等众多著名景点。安顺有“滇之喉、黔之腹,粤蜀之唇齿”的赞誉,地理位置重要,交通方便,更是“商业甲于全省”。安顺于1992年成功举办了首届蜡染艺术节,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众多宾客,自此蜡染艺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安顺有大量的蜡染作坊、工厂,涌现出洪福远等一批知名的蜡染艺人。安顺的蜡染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
贵州不仅是中国蜡染制品最集中,最主要的产区,是研究中国少数民族蜡染的最有代表性的地区。首先,基于对本民族文化的关注。蜡染是布依族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经验技术的积累,具有民族性,而且是布依族文化中重要的文化内容。而蜡染所成图案具有万千观赏性,图案不同则涵义便不同,这样凸显出了其民族特性。其中蜡染凸显而出的民族特性也具备了独特的文化研究价值,这同样也是它受国内外大量人士所争宠的重要原因之一。蜡染技艺是布依族群众传统的文化瑰宝,也是特色鲜明的民间技艺,它不仅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而且还蕴藏了丰富的原始意义。
作者简介:王春紅(1989—),性别:女;职位: 学生;研究方向:美术油画。
注: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研究生科研(实践)创新项目 项目编号:Yxm2015144。
蜡染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蜡染,古称蜡缬,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尤具魅力。由于蜡染图案丰富,色调素雅,风格独特,用于制作服装服饰和各种生活实用品,显得朴实大方、清新悦目,富有民族特色。蜡染工艺在布依族人民的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而且以其独特的方式蕴含着布依族的文化心理,體现着族群生存方式与特定时空中自然人文生态相互适应的和谐关系。居住在贵州境内布依族,传承着自古以来的蜡染、挑花、刺绣等民间工艺,而且越发繁荣,风糜中外。故贵州素有“蜡染之乡”的美称。不但丰富了民族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对商品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布依族蜡染主要分布在镇宁、关岭、六枝、普定等。蜡染图案常见的有蕨菜花、刺梨花、团花、漩涡纹、水波纹、连锁纹等。
二、历史追溯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如果说火药、印刷、指南针在中国的文明史上占着重要的地位的话,那么蜡染工艺在我国的文化史上也应享有一定的席位.
中国的染织工艺早在西周时期(公元前ll世纪——公元前771年)已得到较大的发展。根据《礼记》等文献记载,丝、染色当时都设有专官主管,楚国还设有主持生产靛青的“蓝尹”工官。足见当时的丝织、染色工艺已颇具规模。蜡染古时候称为蜡缬,是用蜡把花纹点绘在麻、丝、棉、毛等织物上,然后放入染料缸中浸染,有蜡的地方染不上颜色,除去蜡即现出美丽的花纹。这是我国古老的防染工艺,历史已很悠久。
三、 布依族蜡染工艺流程
(1)画蜡前的处理
先将自产的布用草灰漂白洗净,然后用煮熟的芋捏成糊状涂抹于布的反面,待晒干后用牛角磨平、磨光,石板即是天然的磨熨台。
(2)点蜡
把白布平帖在木板或桌面上,把蜂蜡放在陶瓷碗或金属罐里,用火盆里的木炭灰或糠壳火使蜡融化,便可以用铜刀蘸蜡,作画的第一步是经营位置。有的地区是照着纸剪的花样确定大轮廓,然后画出各种图案花纹。??出大轮廓,便可以得心应手地画出各种美丽的图案。
(3)蓝靛的制作
蓝靛是一种草术植物,蓝靛的主要用途是染布,丹寨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最适宜种蓝靛。蓝靛种子细小,形似杉木种子,三月清明以后采种,以土质潮湿的地方为宜。蓝靛株高二至三尺,校叶杆萃绿,其味芳香,独有特色,七至
八月采割。对采割的蓝靛需进行浸泡,浸泡时挖一个大坑,把割来的蓝靛堆在坑里,加入适量的白酒浸泡,上面加盖,保证蓝靛全部被浸泡。发酵三至四天,叶子腐烂就会出深蓝色的水汁,再把坑里蓝靛叶子捞干净,用1比200的石灰倒进去搅匀。待蓝靛自然沉底后把水放出,把蓝靛舀放箩筐中,风干后可存放一年。好的蓝靛深色略紫红色,染出的布黑里透红。
(4)染色
浸染的方法,是把画好的蜡片放在蓝靛染缸里,一般每一件需浸泡五、六天。第一次浸泡后取出晾干,便得浅蓝色。再放入浸泡数次,便得深蓝色。如果需要在同一织物上出现深浅两色的图案,便在第一次浸泡后,在浅蓝色上再点绘蜡花浸染,染成以后即现出深浅两种花纹。当蜡片放进染缸浸染时,有些"蜡封"因折叠而损裂,于是便产生天然的裂纹,一般称为"冰纹"。有时也根据需要做出"冰纹"。这种"冰纹"往往会使蜡染图案更加层次丰富,具有自然别致的风味。
(5)去蜡
经过冲洗,然后用清水煮沸,煮去蜡质,经过漂洗后,布上就会显出兰白分明的花纹来。
蜡染-蜡染的染料
既然蜡染能染出蓝底白花的花布,那么为什么从来没有人见过红底白花、黄底白花、绿底白花的民间蜡染布呢(现代染色工艺技术已经完全可以做到这一步了)这是因为靛蓝染色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只需要在普通的冷水中就可以进行;而红花素和栀子黄素等植物染料只能在较高温度的热水中才能上染棉布,否则就很容易掉色。而在这种高温下蜂蜡已经融化,无法保持防止染色的花形,因此古代是很难做出其他颜色的蜡染花布来的。
蜡染-蜡染冰纹
蜡染的冰纹就是它让人们为之赞美不绝的性格特征。冰纹的形成,是蜡画胚布在不断的翻卷侵染中,蜡迹破裂,染液便随着裂缝侵透在白布上,留下了人工难以摹绘的天然花纹,象冰花,象龟纹,真是妙不可喻,同样的图案的蜡画布料,侵染之后,冰纹就似人的指纹一样决不相同,展现出清新自然的美感。
蜡染的"冰裂"纹,类似瓷釉之"开片"极具艺术效果。裂之大小走向,可由人掌握,可以恰到好处地表现描绘对象,特点鲜明。要染多色彩层次的花口,可采用分色封蜡的手段,表现力更丰富。现在蜡染多用于制作工艺服装、壁挂、台布等。苗族擅长蜡染。
四、蜡染-蜡染之乡
蜡染之乡是在中国贵州安顺。安顺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境内有黄果树瀑布、龙宫、屯堡文化(天龙镇、云峰八寨等)、天星桥、花江大峡谷等众多著名景点。安顺有“滇之喉、黔之腹,粤蜀之唇齿”的赞誉,地理位置重要,交通方便,更是“商业甲于全省”。安顺于1992年成功举办了首届蜡染艺术节,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众多宾客,自此蜡染艺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安顺有大量的蜡染作坊、工厂,涌现出洪福远等一批知名的蜡染艺人。安顺的蜡染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
贵州不仅是中国蜡染制品最集中,最主要的产区,是研究中国少数民族蜡染的最有代表性的地区。首先,基于对本民族文化的关注。蜡染是布依族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经验技术的积累,具有民族性,而且是布依族文化中重要的文化内容。而蜡染所成图案具有万千观赏性,图案不同则涵义便不同,这样凸显出了其民族特性。其中蜡染凸显而出的民族特性也具备了独特的文化研究价值,这同样也是它受国内外大量人士所争宠的重要原因之一。蜡染技艺是布依族群众传统的文化瑰宝,也是特色鲜明的民间技艺,它不仅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而且还蕴藏了丰富的原始意义。
作者简介:王春紅(1989—),性别:女;职位: 学生;研究方向:美术油画。
注: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研究生科研(实践)创新项目 项目编号:Yxm2015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