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转化的几点思考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smile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们的教学中往往会存在一定比例学习困难的学生,并且随着年级的增高,知识难度的增加,这些学生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大,那么这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怎样转化呢?
  一、纠正不良学习习惯,树立学习数学信心
  1.改变评价方式,与学生拉近距离
  在教学中教师面对学困生学习成绩差,往往感到很反感,因此会经常批评,批评的时间久了会给学困生造成较强的自卑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对这部分学生加倍关爱,各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以爱心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求知欲。
  例如我在课堂教学中会专门有意的多提问学困生,但是他们对我提问的问题往往是不知所措,或乱说一气,这时我不是狠狠的批评他们:“你为什么不好好听课?为什么不会回答?”而是扭转话题先表扬他们敢于发言,然后说:“老师相信你刚才是故意说错,专门给其他同学留下发言的机会,考考其他同学的。”这样让学困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与学困生进行心灵的碰撞和沟通,使更多的学生脱离学困生的队伍。
  2.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
  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在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尤其是学困生,他们普遍存在压抑感,深感前途渺茫,具有厌学情绪。因此教师更应该多站在他们的立场考虑问题,多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远离困惑。
  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平均分食物”的操作应用题远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的死板应用题更受学困生欢迎。因此,我在教平均分时,(能直接口答的就口答),而学困生则发了很多水果的学具,让他们去动手平均分配,然后根据分的结果将算式写出来,这样平时对学习厌恶的学生,积极性会非常的高,一会向老师请教,一会让其他学生帮助检验结果,通过结果的检验,他们惊喜的发现,只要自己用心努力去做,也能做对,使得他们对今后的学习更有信心。
  3.逐步纠正不良学习习惯
  很多学困生都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在指导学困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警惕其不良习惯的形成,逐步培养其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困生不良的学习习惯通常表现在:不会听课,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没有毅力,书写潦草,不会检查作业等,那么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该及时关注他们,使他们逐步的克服不良习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听课方面,上课时我们要一直关注他们的状态,不断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一直保持集中的注意力认真听课,同时学习也有了毅力,作业方面也一样及时检查,及时纠正他们的不良习惯,使他们没有偷懒的机会,时间久了就会有成效。
  二、与家长达成共识,共同督促学生进步
  1.深入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与家长沟通联系
  很多学困生家庭情况比较复杂,因此教师与学困生家长的联系应经常化,一方面及时把“学困生”的进步情况传达给家长;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及时掌握学生在家中的学习、生活情况,把学生在校期间的不良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及时发现问题,合理解决。教师与家长经常交流,不断调整教育的方式、方法,不断促进学生进步。
  2.与家长达成共识,共同制定辅导计划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不仅只是互相传递学生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制定相应的辅导计划并实施,当然计划的制定应根据学困生的不同情况,以及家庭的不同情况而定,总之计划要合理,目的要明确,共同促进学困生进步。
  3.对辅导情况定期检测评价
  学困生辅导成效如何还需检验才能得出结论,教师和家长可共同商定检验方法,而评价必须是激励、鼓励为主,让学困生一直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这样才能逐渐摘掉“学困”的帽子。
  三、教学中加大关注力度,适当改变教学策略
  1.课前安排认真预习
  课前预习在应用数学教学中,有较好的效果。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具体事物比较熟悉。因此小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首先必须依赖于生活实践活动。而课前预习,便是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良好机会。课堂上没有条件,没有时间做的,课前可以先做。但课前预习的布置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对于“学困生”怎么预习数学知识,我采用这样的方法:一开始先给出预习计划,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读、想想,时间久了这样的预习感觉只是老师牵着鼻子走,因此我又逐步过渡到只布置预习内容,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理解能力自由预习。这样,通过预习,学困生对新授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新授时可以直奔主题,效率大大提高了。
  2.课中加强关注
  课堂中学困生最关键的问题是不举手(不提问也不回答问题),好像课堂内容与他无关,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学中,我经常强调不懂就问,有问题的人会思考,最聪明,最光荣。不管问题有多么简单,只要自己不懂就可问,没人有资格嘲笑,这样就消除了学困生的胆怯,心理,为他们提问扫清了路障。
  班级中有这样几位学困生,数学考试经常不及格,每次宣布成绩的时候还会被别的同学嘲笑,在我的教育与鼓励下,同学们不再取笑他们,而且他们遇到不懂的问题就问,通过这样的努力,他们的成绩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久而久之,“多提问,多思考”的课堂成了学困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法宝。
  3.课后及时查漏补缺
  对于学困生,课堂上完全接受新知有一定的困难,那么课后就应该及时的查漏补缺,针对学困生作业当中存在的错误及时给予辅导,重点放在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上的指导。课后我专门让他们准备一个整理本,将当天课堂知识在本上归纳整理出来,并将课堂上做错的、不会的习题再在练习本上重做一遍,同时指导其学会整理知识,当天的问题当天解决。我还在班级中开展“一帮一”活动,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带动学困生,在各方面帮助他们,以促使他们共同进步。
  学困生的存在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大江”。 只要我们用心去关注这一现象,并引导他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去学习,我们的付出总会得到回报的。
其他文献
初二学生拿到物理课本后,一般都显得很自豪,想学好物理的求知欲很迫切。但是很快又发现,他们因受“物理难学”说法的影响,对物理学习产生了一种害怕、畏难心理,而且女同学占多数。因此,为使初二学生能自然地、比较平稳地踏上学习物理的轨道,让每位学生一开始就获得学习的成功,使物理课真正成为他们喜爱的一门功课,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发展心智具有重要意义。起始阶段的教学应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
期刊
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智力因素占重要地位。表现为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非智力因素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它会激起学生求知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勤奋向上。非智力因素对于智力因素起着难得的补偿作用,相互促进密切配合,才能达到更好地教育学生的目的,那么,在数学课堂上怎样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  一、学习动机的培养  动机是指激励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因素。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首先,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
期刊
数学教学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之一。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器在教学中的应用,学生的计算能力越来越来差,特别是现在的中学生,他们到了一种离开计算器已经不会计算的地步,对小学生来说,虽然没有像中学生那样,但他们的计算能力同样不容乐观,而老师们对
期刊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是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所以,我认为中学生物课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是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学生今后学习比较系统的生物的基础。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从而发展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探索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多思考、多动手,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亲身参与”的“体验”,让他们在动手实践
期刊
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而班级是学校最基本的单位。作为学生最直接,也是接触最多的班主任,理应首当其冲的担负起教育者的角色。只要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所以如何做是学生们所喜欢的班主任,如何做而引来学生们的不悦这一问题,一直是我思考的重中之重的问题。  一、如何成为学生喜爱的老师  (一)学生喜欢如同伙伴的老师  我以前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上帝让我牵着蜗牛去散步,我已经走的很
期刊
所谓数学“生活化”,就是在数学教学中,要让数学教学的内容向社会延伸,让社会生活进入数学学习,让数学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而在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生活。”那么,如何把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贴近生活,让学生乐学活用,在“学以致用”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生活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  因此, 我认为:要提高学生学
期刊
民间游戏种类繁多且内容丰富,一直深受孩子的喜爱,但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家对民间体育游戏逐渐淡化了。而我们农村幼儿园,由于受到经费等条件限制,大型中小型体育活动器具少,阻碍了户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而民间游戏对场地的要求不高,一些器械也是可以利用废旧物品制成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活动,确保幼儿每日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方法的渗透,让数学思想引领课堂,把重点放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上,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孩子们建构自己的数学,让数学成为思考,让探索成为需要。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一、铺垫孕伏,激发孩子们积极思维的欲望  数学课程的内容要包括“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它要求数学教师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教师讲,学生被动听收,可谓没有或少有主体的体验。近年来,虽然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不断出现,但大多数教师还一时很难在教学中把新理念落到实处。只有让学生参与到特定的数学活动中,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数学结论形成的动态过程,获得丰富、深刻的认知体验,在体验中建构富有个性特色的知识体系,这样的知识才能深深地植入他的内心深处,才能在日后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才能成为一种素质,一种能力
期刊
数学是一门系统而严密的科学。因为课堂是丰富学生智慧的主要场所,所以,数学教学的课堂就应该成为智慧的课堂。如何让数学教育成为学生智慧的生成之旅,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变学生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使学生养成质疑的意识,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最高效的提高学习成绩,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种意识的培养。  1.探究意识  智慧的课堂应该是探究未知、活化已知、充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