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们的教学中往往会存在一定比例学习困难的学生,并且随着年级的增高,知识难度的增加,这些学生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大,那么这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怎样转化呢?
一、纠正不良学习习惯,树立学习数学信心
1.改变评价方式,与学生拉近距离
在教学中教师面对学困生学习成绩差,往往感到很反感,因此会经常批评,批评的时间久了会给学困生造成较强的自卑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对这部分学生加倍关爱,各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以爱心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求知欲。
例如我在课堂教学中会专门有意的多提问学困生,但是他们对我提问的问题往往是不知所措,或乱说一气,这时我不是狠狠的批评他们:“你为什么不好好听课?为什么不会回答?”而是扭转话题先表扬他们敢于发言,然后说:“老师相信你刚才是故意说错,专门给其他同学留下发言的机会,考考其他同学的。”这样让学困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与学困生进行心灵的碰撞和沟通,使更多的学生脱离学困生的队伍。
2.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
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在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尤其是学困生,他们普遍存在压抑感,深感前途渺茫,具有厌学情绪。因此教师更应该多站在他们的立场考虑问题,多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远离困惑。
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平均分食物”的操作应用题远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的死板应用题更受学困生欢迎。因此,我在教平均分时,(能直接口答的就口答),而学困生则发了很多水果的学具,让他们去动手平均分配,然后根据分的结果将算式写出来,这样平时对学习厌恶的学生,积极性会非常的高,一会向老师请教,一会让其他学生帮助检验结果,通过结果的检验,他们惊喜的发现,只要自己用心努力去做,也能做对,使得他们对今后的学习更有信心。
3.逐步纠正不良学习习惯
很多学困生都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在指导学困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警惕其不良习惯的形成,逐步培养其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困生不良的学习习惯通常表现在:不会听课,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没有毅力,书写潦草,不会检查作业等,那么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该及时关注他们,使他们逐步的克服不良习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听课方面,上课时我们要一直关注他们的状态,不断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一直保持集中的注意力认真听课,同时学习也有了毅力,作业方面也一样及时检查,及时纠正他们的不良习惯,使他们没有偷懒的机会,时间久了就会有成效。
二、与家长达成共识,共同督促学生进步
1.深入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与家长沟通联系
很多学困生家庭情况比较复杂,因此教师与学困生家长的联系应经常化,一方面及时把“学困生”的进步情况传达给家长;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及时掌握学生在家中的学习、生活情况,把学生在校期间的不良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及时发现问题,合理解决。教师与家长经常交流,不断调整教育的方式、方法,不断促进学生进步。
2.与家长达成共识,共同制定辅导计划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不仅只是互相传递学生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制定相应的辅导计划并实施,当然计划的制定应根据学困生的不同情况,以及家庭的不同情况而定,总之计划要合理,目的要明确,共同促进学困生进步。
3.对辅导情况定期检测评价
学困生辅导成效如何还需检验才能得出结论,教师和家长可共同商定检验方法,而评价必须是激励、鼓励为主,让学困生一直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这样才能逐渐摘掉“学困”的帽子。
三、教学中加大关注力度,适当改变教学策略
1.课前安排认真预习
课前预习在应用数学教学中,有较好的效果。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具体事物比较熟悉。因此小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首先必须依赖于生活实践活动。而课前预习,便是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良好机会。课堂上没有条件,没有时间做的,课前可以先做。但课前预习的布置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对于“学困生”怎么预习数学知识,我采用这样的方法:一开始先给出预习计划,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读、想想,时间久了这样的预习感觉只是老师牵着鼻子走,因此我又逐步过渡到只布置预习内容,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理解能力自由预习。这样,通过预习,学困生对新授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新授时可以直奔主题,效率大大提高了。
2.课中加强关注
课堂中学困生最关键的问题是不举手(不提问也不回答问题),好像课堂内容与他无关,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学中,我经常强调不懂就问,有问题的人会思考,最聪明,最光荣。不管问题有多么简单,只要自己不懂就可问,没人有资格嘲笑,这样就消除了学困生的胆怯,心理,为他们提问扫清了路障。
班级中有这样几位学困生,数学考试经常不及格,每次宣布成绩的时候还会被别的同学嘲笑,在我的教育与鼓励下,同学们不再取笑他们,而且他们遇到不懂的问题就问,通过这样的努力,他们的成绩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久而久之,“多提问,多思考”的课堂成了学困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法宝。
3.课后及时查漏补缺
对于学困生,课堂上完全接受新知有一定的困难,那么课后就应该及时的查漏补缺,针对学困生作业当中存在的错误及时给予辅导,重点放在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上的指导。课后我专门让他们准备一个整理本,将当天课堂知识在本上归纳整理出来,并将课堂上做错的、不会的习题再在练习本上重做一遍,同时指导其学会整理知识,当天的问题当天解决。我还在班级中开展“一帮一”活动,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带动学困生,在各方面帮助他们,以促使他们共同进步。
学困生的存在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大江”。 只要我们用心去关注这一现象,并引导他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去学习,我们的付出总会得到回报的。
一、纠正不良学习习惯,树立学习数学信心
1.改变评价方式,与学生拉近距离
在教学中教师面对学困生学习成绩差,往往感到很反感,因此会经常批评,批评的时间久了会给学困生造成较强的自卑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对这部分学生加倍关爱,各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以爱心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求知欲。
例如我在课堂教学中会专门有意的多提问学困生,但是他们对我提问的问题往往是不知所措,或乱说一气,这时我不是狠狠的批评他们:“你为什么不好好听课?为什么不会回答?”而是扭转话题先表扬他们敢于发言,然后说:“老师相信你刚才是故意说错,专门给其他同学留下发言的机会,考考其他同学的。”这样让学困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与学困生进行心灵的碰撞和沟通,使更多的学生脱离学困生的队伍。
2.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
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在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尤其是学困生,他们普遍存在压抑感,深感前途渺茫,具有厌学情绪。因此教师更应该多站在他们的立场考虑问题,多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远离困惑。
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平均分食物”的操作应用题远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的死板应用题更受学困生欢迎。因此,我在教平均分时,(能直接口答的就口答),而学困生则发了很多水果的学具,让他们去动手平均分配,然后根据分的结果将算式写出来,这样平时对学习厌恶的学生,积极性会非常的高,一会向老师请教,一会让其他学生帮助检验结果,通过结果的检验,他们惊喜的发现,只要自己用心努力去做,也能做对,使得他们对今后的学习更有信心。
3.逐步纠正不良学习习惯
很多学困生都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在指导学困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警惕其不良习惯的形成,逐步培养其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困生不良的学习习惯通常表现在:不会听课,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没有毅力,书写潦草,不会检查作业等,那么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该及时关注他们,使他们逐步的克服不良习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听课方面,上课时我们要一直关注他们的状态,不断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一直保持集中的注意力认真听课,同时学习也有了毅力,作业方面也一样及时检查,及时纠正他们的不良习惯,使他们没有偷懒的机会,时间久了就会有成效。
二、与家长达成共识,共同督促学生进步
1.深入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与家长沟通联系
很多学困生家庭情况比较复杂,因此教师与学困生家长的联系应经常化,一方面及时把“学困生”的进步情况传达给家长;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及时掌握学生在家中的学习、生活情况,把学生在校期间的不良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及时发现问题,合理解决。教师与家长经常交流,不断调整教育的方式、方法,不断促进学生进步。
2.与家长达成共识,共同制定辅导计划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不仅只是互相传递学生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制定相应的辅导计划并实施,当然计划的制定应根据学困生的不同情况,以及家庭的不同情况而定,总之计划要合理,目的要明确,共同促进学困生进步。
3.对辅导情况定期检测评价
学困生辅导成效如何还需检验才能得出结论,教师和家长可共同商定检验方法,而评价必须是激励、鼓励为主,让学困生一直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这样才能逐渐摘掉“学困”的帽子。
三、教学中加大关注力度,适当改变教学策略
1.课前安排认真预习
课前预习在应用数学教学中,有较好的效果。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具体事物比较熟悉。因此小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首先必须依赖于生活实践活动。而课前预习,便是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良好机会。课堂上没有条件,没有时间做的,课前可以先做。但课前预习的布置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对于“学困生”怎么预习数学知识,我采用这样的方法:一开始先给出预习计划,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读、想想,时间久了这样的预习感觉只是老师牵着鼻子走,因此我又逐步过渡到只布置预习内容,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理解能力自由预习。这样,通过预习,学困生对新授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新授时可以直奔主题,效率大大提高了。
2.课中加强关注
课堂中学困生最关键的问题是不举手(不提问也不回答问题),好像课堂内容与他无关,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学中,我经常强调不懂就问,有问题的人会思考,最聪明,最光荣。不管问题有多么简单,只要自己不懂就可问,没人有资格嘲笑,这样就消除了学困生的胆怯,心理,为他们提问扫清了路障。
班级中有这样几位学困生,数学考试经常不及格,每次宣布成绩的时候还会被别的同学嘲笑,在我的教育与鼓励下,同学们不再取笑他们,而且他们遇到不懂的问题就问,通过这样的努力,他们的成绩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久而久之,“多提问,多思考”的课堂成了学困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法宝。
3.课后及时查漏补缺
对于学困生,课堂上完全接受新知有一定的困难,那么课后就应该及时的查漏补缺,针对学困生作业当中存在的错误及时给予辅导,重点放在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上的指导。课后我专门让他们准备一个整理本,将当天课堂知识在本上归纳整理出来,并将课堂上做错的、不会的习题再在练习本上重做一遍,同时指导其学会整理知识,当天的问题当天解决。我还在班级中开展“一帮一”活动,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带动学困生,在各方面帮助他们,以促使他们共同进步。
学困生的存在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大江”。 只要我们用心去关注这一现象,并引导他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去学习,我们的付出总会得到回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