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居家养老模式的新出路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1000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划生育作为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已日臻成熟,并有效地抑制了我国人口的过速膨胀;但同时,由于计生政策的强制性特征,也使得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我国已过早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现象已成为我国政府及学术界关注的重心和焦点,而作为老年人生活保障的"养老问题"自然被置于老龄化问题研究的核心地位。
  我国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已达6.96%,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则达到10%(李淑霞),我国已完全符合国际社会对于"老龄化"国家的定义标准。随着老龄化问题研究的深入,"养老问题"自然被置于老龄化问题研究的核心地位。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63.91%(国家统计局)。因此,农村养老问题毋庸置疑应居于我国养老问题的首要地位。本文着力于新农村建设的平台,结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将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移植到农村养老模式中,力图分析这种新型居家养老模式的可行性及其运行构想。
  一、居家养老的界定及内涵
  (一)笔者对"居家养老"的界定
  一般认为居家养老是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专业化服务为主要形式的主要为那些家庭养老功能相对弱化,有养老服务需求而不愿离开家庭的老年人,特别是高龄、空巢、独居、经济困难及生活自理有困难的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保险、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有偿和无偿服务。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农民收入不高,因此,我国农村居家养老模式应该符合我国国情,并能表现出新特点的模式:将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下简称"新农保")相结合,从传统的"依赖养老"向"独立养老"转型,建立以家庭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养老服务网络为支撑,以新农保制度为保障的符合我国农村现阶段国情的新型养老模式。
  (二)居家养老模式的内涵
  有论者指出,"中国农村未来的养老方式应大力推进养老社会化体系建设,包含五个方面:一是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二是老年生活照顾体系;三是老年医疗保健体系;四是老年救济体系;五是精神生活体系。其中社会保险体系是我国农村养老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未来社会化养老保障的核心与基础"(成海军,2000)。
  我国于2009年开始开展"新农保"试点工作,这一新型"居家养老"模式将农村家庭养老与新农保政策相结合,不仅使"老有所养"的目标得以进一步实现,更能使我国养老制度向社会化迈进一步。
  二、新型农村居家养老模式在我国实行的可行性分析
  (一)劳动力流动和人口迁移,使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城乡经济差距持续拉大。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虽有提高,但压力却日益增大。以青年人为主体的人口迁移、流动现象,使得同堂而居的传统家庭养老方式难以为继。
  (二)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和"高龄化"趋势
  计划生育政策在短期内仍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因此,计生政策还将进一步影响我国传统家庭结构,如,"中国传统家庭结构将向'小型化'和'高龄化'转变"(刘飞燕,2007),甚至使其无法延续传统养老功能,进而面临新的挑战。
  (三)中国传统文化使居家养老成为可能
  中国现有的养老救助模式--机构养老、社会养老等的养老理念有悖于中国农村传统的养老文化。"养儿防老"的传统观点在农民心中根深蒂固,"孝文化"的宣扬更使得敬老院、养老院等机构在中国农村没有市场。
  (四)社会转型中的道德风险,使得居家养老日益重要
  市场经济冲击使得青年人面临更多压力,同时,父母对子女的依赖性却日渐增长,父母权利的削减与子女权利的增长形成鲜明的对比。农村老人可利用的资源更加贫乏,这就更容易使农村老年人承担子女"孝道沦丧"甚至是"啃老"等道德风险。
  (五)西方发达国家的养老模式不符合中国实际
  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及养老模式是随着其经济的高速、稳定发展而兴起的,大多都实施高福利政策指导下的社会养老模式,因此致使政府负担沉重。西方的养老模式经历了"由家庭走向社会的变迁,后又呈现'从院落回归家庭'的趋势(龚静怡,2004)"。这给我国农村养老模式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但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一大特点--"未富先老":世界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7%的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般在10000美元以上,而我国进入老年型国家时仅有1000美元左右(李放,张毅,2006),仅仅达到发达国家老年人收入水平的1/10。因此我国不能按照西方意义上的养老来定义中国养老问题的国情。
  三、居家养老模式的优越性
  传统的农村养老模式均建立在依赖他人的基础上,因此这些模式均忽视了老年人的主动性。家庭养老与新农保制度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模式继承传统养老模式的优点,并提高老年人的自养能力。这种模式的优越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居家养老的最突出优势即提高老年人的自养能力。老年人的角色由"家长"向"依附者"转换,即因无力承担农业生产而失去收入来源后,也失去了权威。这时,很多老年人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和无力感。居家养老中引入"新农保"就是老年人将自身的收入拨出一部分投入新农保,为年老失去劳动能力时提供保障,以提高老年人的自养能力,进而向"独立养老"发展。
  其次,居家养老能减轻政府、家庭的负担。居家养老模式相对于传统养老模式来说比较缓和,将养老各个主体的责任分摊,缓解了传统养老模式把农村养老完全推给社会或者个人后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压力。
  再次,居家养老给老年人提供了物质和精神慰藉。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亦是个人生活的载体。对老年人来说,家庭不仅是一个生活的场所,更是其感情的寄托和精神的支柱。居家养老模式使老年人能享受天然的地缘、亲缘关系,同时,便捷周到的服务更加贴近老年人的物质需求,而且能满足其关于传统家庭养老的心理需求。
  最后,居家养老模式能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挖掘社会资本。居家养老形式上仍保持着传统家庭的养老格局,但内涵上体现了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的转变。吸收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广泛的人力、软硬件公共服务设施等资源,建立起居家养老的社会支持系统。
  四、新型居家养老模式的运行机制探索
  居家养老模式要建立新农村养老服务网络,一方面减轻政府负担,另一方面则为了增加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挖掘深层社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下的养老社会支持系统。笔者借鉴现有的养老创新模式,将城市居家养老模式移植到农村养老模式中来。具体模式运行要包括政府、新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家庭等,它们各自承担的职能如下:
  1、政府角色——由直接参与者向购买服务者角色转换
  政府仍承担着农村养老宏观制度和决策的制定和导向。但不再承担具体养老措施的实施,而是将一些可转移性服务下放给有地方政府或者基本工作单位(新农村)。此外,政府要定期对试点单位进行监督。
  2、新农村养老服务中心——具体的居家养老服务提供者。得到政府的支持,同时接受政府的管理和监督。一方面,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周到细致专业的服务,另一方面要定期培训,以达到农村居家养老的终极目标,使老年人真正"老有所养"。
  3、试点新农村——居家养老模式的平台
  笔者认为新农村是社会的浓缩体,试点农村居家养老模式的成功经验往往可以在整个社会内传播分享。其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定期对政府部门作出反馈报告,以便监督。
  4、家庭——居家养老模式的载体。提供老年人必要的精神慰藉,是老年人在熟悉的地缘和亲缘关系中安享晚年
  整个系统是一个整体,任何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整个工作成效的发挥。但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是新农保为基础和保障的,离开这个前提条件整个系统将失去意义。
  五、结论
  农村家庭养老与新农保相结合的这种居家养老模式虽然仍处于试点阶段,还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但可以肯定的这种养老模式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具有研究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参考文献:
  [1]成海军.中国农村养老方式的现状与前瞻[J].广东社会科学,2000,(3).
  [2]龚静怡.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养老模式[J].河海大学学报,2004,(12).
  [3]国务院发布新型农村养老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
  [4]李放,张毅.居家养老与社区服务研究综述[J].社会工作(学术版),2006,(10).
  [5]李淑霞.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家庭养老模式[J].赤峰学院学报,2008,(11).
其他文献
由于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在2007年爆发了全球的国际危机,使得大学生就业面临艰难的形势,但是教育是国家大计,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的就业关系到千家万户,因此,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做好大学生的毕业就业工作已是当务之急。纵观我省高职院校毕业的就业情况,还是比较乐观的,每年的就业率,包括一次性就业率还是协议就业率还是逐年上升,就连最严重的2008年、2009年来说,就业率分别到达了84.5%和89.19%
期刊
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是高校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高校深化第二课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份;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形式,是构建"一体两翼"团建工作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校学生社团的不断发展,以及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出现新的变化,大学生社团正日益成为高校中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凝聚力的群体。但面对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内部管理的难题,高校学生社团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
期刊
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是真诚、信任和尊重,而这一切的桥梁就是沟通。有效的沟通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相通的彩虹桥,在学校工作中,搭建校长与教师之间有效的信息沟通平台,有利于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使他们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那么作为校长怎样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呢?笔者在平时实践过程中就沟通方面的理解谈谈自己几点初浅的想法。  一、尊重教师  所谓尊重,就是接纳教师的现状以及其价值观、
期刊
拉尔夫 · 艾利森 (Ralph Ellison ,1914-)是美国当代杰出的黑人小说家,1914 年出生在美国南方的俄克拉荷马州。1936年在黑人作家理查德 · 赖特和兰斯顿 · 休斯的鼓励下,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活动,先后发表了一系列随笔和小说,描述黑人在白人社会中的地位以及现代黑人与他们古老民族之间的关系。二战结束后,着手写作长篇小说《看不见的人》(Invisible Man),历时7年,该书
期刊
弗朗西斯·司格特·菲茨杰拉德是20世纪美国文坛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被誉为"爵士时一代"的代言人和桂冠诗人。《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最优秀的一部作品。(吴,173)小说以盖茨比对初恋情人黛西的热烈追求为主线,讲述的既是一个关于"爱情与金钱"的传统的浪漫故事,又是一个"爱情与金钱"之梦如何破灭、最终演变成一场悲剧的反浪漫故事。小说的重要意义在于揭示美国梦幻灭和爵士乐时代的腐败社会现实这两个主题。本
期刊
当前,举国上下,全民动员,群策群力为大学生就业献计献策。偌大一个中国,好像我们的大学生真的无法就业一样。其实,深究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深层原因就会发现:只要我们的大学生愿意就业,只要我们的家长勇于让学生就业,大学生就业就不再难。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状况俯瞰  (一)就业规模庞大  2010年将新增652万大学毕业生,加上09年、08年积滞下来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规模更加庞大,就业竞争更加激烈,尤其是
期刊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涉及到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是一项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全面推进的系统工程。在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弄清"乡风文明"内涵,抓好"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对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更好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统筹社会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乡风  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
期刊
我国人口众多,就业任务繁重,就业与再就业是一项长期的重大民生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因素  据有关资料和开展调查,我们通过分析发现,目前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严重的结构性失业。由于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机关事业单位与大多数中小企业在福利待遇、工作环境上差异较大,很多大学生把就业目光盯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外资与民营企业和机关事业单
期刊
"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同时存在,为非政府组织的介入提供了契机,加之非政府组织自身所具有的优势,使其能够很好的弥补政府和企业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不足,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一、非政府组织的定义  非政府组织是指在特定的法律系统下,在地方、国家或国际级别上由民间自愿组织起来的独立于政府和企业之外的非政府性的、非盈利性的组织。它的目的是援贫济困,维护穷人利益,保护环境,提供基本社会服务,或促进小
期刊
绩效管理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管理手段,在评价和激励企业员工,增强企业的活力与竞争力,促进企业加快发展,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等方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环节。绩效考核一直是企业实行员工有效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绝大多数企业的绩效考核和发展战略相互脱节,绩效考核十分僵化,各级管理者与员工的参与程度不够,考核不够量化,缺乏明确的工作绩效评价指标,现有的考核指标过于脱离岗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