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后腿的物理天才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埃托雷·馬约纳拉1906年8月出生于意大利西西里岛的一个富商家庭,从小衣食无忧,对自然科学有着很大的兴趣。为了不继承家族产业,他转投学术的怀抱,17岁便考入了罗马大学工学院,立志在学术研究领域一展宏图。
  但很长时间过后,马约纳拉都无法突破自己的瓶颈,直到好友塞格雷向他介绍了罗马大学物理研究所。马约纳拉被罗马大学物理研究所的“名气”光环所吸引,因为这个研究所里全是知名的年轻物理学家,人人堪称天才,特别是研究所的领导人、意大利皇家科学院院士恩利克·费米更是赫赫有名。
  进入罗马大学物理研究所后,马约纳拉天天和“聪明人”过招,常常展示出自己的数学天赋,众人都对他的数学超能力赞叹不已,唯独费米不以为然。一次,费米提出要和马约纳拉一决胜负,天不怕地不怕的马约纳拉爽快地接受了费米的挑战,结果马约纳拉空手战胜了使用纸笔验算的费米。从此,在研究所里只要有马约纳拉的地方,人们再也不使用计算器了。
  马约纳拉的超级分析和计算能力带给同事们很多帮助,很多时候,一项实验完成后,同事们会将结果拿给他,他就能马上分析并计算出结果,然后给出理论上的解释。彼时,费米领导的研究所已经开启对原子领域的研究,可马约纳拉不愿意发表论文以示他在该领域的研究结果,性格也越发孤僻,这让费米既心急又无奈。
  事实上,不管是和同事合作的研究,还是马约纳拉自己思索的结果,只要稍加整理发表出来,每一项都可以震惊科学界。早在1929年,马约纳拉就触及了中子研究。那年,研究所的一位同事拿着对氮原子核研究的数据找到马约纳拉,他看了一眼实验结果,脑子里灵光一闪,随手拿起一张纸写了起来。他发现过去的原子核模型根本就是错误的,原子核里没有电子,只有一种不带电、质量和质子相近的粒子,他将其称之为“中性粒子”。敏锐的分析能力告诉马约纳拉,原子核里一定存在一种比电磁力更强大的作用力,可无论费米怎么说,马约纳拉都拒绝将自己的成果发表出来。直到五年后查理威克从实验中发现了相同的现象,并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1957年,李政道和杨振宁因为研究宇称不守恒理论拿到了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而在20世纪30年代,马约纳拉就研究过宇称不守恒的问题。
  类似的事例不胜枚举。最让费米无法忍受的是,马约纳拉总是把自己的研究成果随手一写,然后乱丢。等到别人再研究发表出来,费米想借此教育他时,马约纳拉却只是淡淡地说:“现在,有人已经把该做的做了,而我只要把问题弄清楚就行。”
  马约纳拉对费米说:“物理已经误入歧途,我们都已经误入歧途。”说这句话的时候,他是痛苦的,也是无奈的。痛苦是因为他从自己的研究结果中早已预见到了核物理和核武器的来临,无奈的是他深知自己在这一行里也已欲罢不能。极度的矛盾使得他病倒,他变得更加冷酷暴躁,不得不辞掉工作,回家做一个独自研究的隐士。
  1938年,依然集矛盾于一身的马约纳拉,为了生计决定出山。此时,他已经构建出一个完整的中微子理论。为了应聘,他从废纸堆里随便捡出一张整理成论文,没几天就被发表出来。然而,他终究没能战胜自己,在成为那不勒斯大学教授后的几个月,马约纳拉神秘失踪,从此杳无音信。而此后不久,他的导师费米却因为中子相击的相关研究获得了193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六年后,在费米的领导下,世界上第一个裂变反应堆建成。
  这位物理天才马约纳拉带着太多的秘密毅然消失于人海,致使后来者在核动力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推迟了近八十年,或是更长时间,无怪有人说他是“竭尽全力拖后腿的物理天才”。他认为,凭借一己之力无法改变物理研究领域的进程,可如果他能看到现在物理领域的发展,不知会有怎样的感慨呢?
其他文献
摘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初中物理实验要打破传统,以学生发展为本,丰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探究式实验教学方法应运而生,本文分析了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及具体教学方法。  关键词:以生为本;初中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对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物质做出规律性的总结的学科。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由于要对物质的结构、物体之间相互的作用力、物体的运动规律和电磁场等不同因素对物体的影响等
河流的补给是各种水体相互转化的重要形式,在水循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高考题中出现的频率也较高,但在教材中这部分知识只是以知识窗的形式出现,学生很难系统的掌握,本文就以中国的河流为例,以图表为载体,梳理出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及其特点。  一、降水补给  世界上大多数河流的补给靠大气降水,这类河流的径流量与降水量及其变化基本一致。因而,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多,洪水期多在夏季,枯水期多在冬春季,就是因为流
摘要:本文主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阐述了有关化学教育领域的一些个人观点,着重从培养模式、授课方式、教学方法等方面阐述了初中阶段化学学科的启蒙教育。  关键词:教育;化学;素质培养;引导教学;实验探究  在素质教育的指导方针下,义务教育的初中阶段,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个人能力培养及个性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在初中阶段以启蒙学科的形式进入了学生的视野。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化学
一对男女从某人家门口经过,这家的孩子恰巧往外泼了一盆水,将女人的衣服浇湿了,男人有点儿恼火,质问那个孩子:“怎么回事,你没看见有两个人吗?”孩子犹豫了一下,闪身离开,男人正在责怪这个孩子不懂事时,又一盆水冲着他泼了下来。男人大怒,又质问那个孩子,孩子委屈地说:“你说的啊,你们是两个人。”  虽然这是个笑话,但也能说明人与人之间的对话有时候好似对牛弹琴,别人理解的意思与你所表达的意思是有误差的,甚至
小時候,我跟着祖父生活在肯塔基州的山区。祖父喜欢打猎,他很享受那种追逐猎物的乐趣,当然,熏野鸡或者烤野猪的美味也让祖父赞不绝口。我猜,我们一定是遗传了祖父的基因,或者是受祖父的影响,不管怎样,我和两个表哥都对打猎产生了兴趣。祖父很开心,他很乐意教我们打猎。  有一次,祖父带着我和两个表哥进山打猎。开始打猎前,祖父提议玩一个游戏,让我们比赛打野兔,在规定时间内打到野兔最多的人获胜。获胜者可以第一个吃
我身旁坐着两名小学生,他们做着作业,聊着老师。“你觉得是学校老师好,还是补习班老师好?”“我觉得补习班的老师更好,学校老师上课好无聊。”我静静地听着他们的对话,他们的假期被作业和补习班所包围,当我问起他们,童年干了些什么时,一个个都谈起自己考试时傲人的成绩。  彼时我已经是一个大学生,这在长辈们看来算是成功的寒窗结果,所以我才能坐在这里辅导家里孩子的功课。  我不否认成绩的重要性,但要用只有一次的
在唐代,门第、血统是士人走向仕途很重要的门径,读书求教、好为人师则为贵族士大夫们所不齿,韩愈却是“另类”。他非常重视教育,主张以教育为本选拔优秀的有识之士管理各级部门,认为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兴旺昌盛,并极力为教育运筹帷幄,于是,被很多达官显贵嘲笑诽谤,说他爱出风头、轻狂妄为。  为了回击那些诋毁以及给他们一个严正的驳斥,公元802年,韩愈写出了著名的《师说》。这下更惹众怒,“讨伐”之声此起彼伏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自古以来,苔藓在诗人的笔下便非常有诗意。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它始终只是陪衬。谁也不曾想到,在寒冷、贫瘠的冰川世界,苔藓却成了亮丽的风景。它们聚集成可以滚动的苔藓球,犹如在冰川上“奔跑”的“绿洲”。  有绿洲当然是好事,可这“绿洲”在冰川上还会“跑”,就让人心里起了疑。毕竟,在那冷冰冰的世界里,生存的生物少得可怜。  其实,人们早就在冰川上发现了苔藓球。1950年,一位
新课程改革倡导“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且现代社会也越来越注重人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在这种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向导。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在相当程度上表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及集体合作的精神,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但在实际操作中,笔者发现,应用小组合作
鲸头鹳,因嘴型长得像鲸鱼头而得名,又因嘴很像一只鞋,尤其像荷兰人的木头鞋,于是有些地方叫它“鞋之父”。鲸头鹳主要生活在苏丹等中非国家的沼泽湿地,是目前世界上頭最大的鸟。因为一米五的身高,它被戏称为“恐龙的后代”,憨憨的动作又让人暗戳戳地给了它一个外号——鸟中哈士奇。  鲸头鹳确实憨,被摸头的时候,它会开心得像个傻子,挠头的时候,就像一只披了羽毛的哈士奇,会突如其来的尬舞,仿佛踩到了进入蹦迪世界的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