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教学偶得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maxd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说教什么?学生喜欢阅读小说,兴奋点往往集中在情节的曲折变化,某个人物的有趣上。关心小说讲了什么而不是为什么这样讲,怎样讲的。如何引领学生深度阅读,直至触及作品灵魂呢?这是第二次教《故乡》,我花了整整两天备课,试图做一些突破。
  导语设计现场生成问好后我在黑板上写下四个大字——冰山一角。刚写完还没回转身学生就大声念起来。我没有制止喧哗,等重新安静下来后,我问:“知道这句话意思吗?冰山80%以上沉在水中,只能看见露出的角。看见的只是一小部分。但是既然看见了一小部分,就说明必然还有很多很多的部分没有暴露出来。如果我们仅仅满足眼前看到的而不做深入研究,那真是一叶遮秋了……”有学生小声说:“这和盲人摸象一样。”“呵呵,善于联想是个好习惯。其实道理都是相通的。”我顿了一下,故意换了话题“昨天老师让大家预习课文,效果如何呢?”“我们看过啦。”“课后生词解释注音了。”调皮的男生纷纷大喊:“老师你检查吧!我们都完成了。”“其实老师不用检查就知道你们预习了,因为呀,课间发生的一个小插曲早告诉老师你们真的看过课文了。”我没有再往下说,笑呵呵地看着他们。学生也笑起来,相互心照不宣。上课前,班里几个男生在楼道起哄,把班里一个白白瘦瘦的女生喊“豆腐西施”。刚好他们班主任经过,批评一顿。“看过小说就能对某个人物过目不忘,这正说明了作者塑造人物艺术手法高妙之极。可这妙处具体是如何体现的,还需要深入文章字里行间。我们对小说的理解恐怕不能仅仅停留在人物的有趣上吧。否则可真是把一角冰山当全部了……”
  感悟:“冰山理论”是备课时预设好的,巧的是刚好目睹了课间小风波,立刻拿来生成课堂资源,也算随机应变吧。现代教学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预设教案的机械执行,而是在课堂上重新生成、不断组织的过程,是人性不断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从生命力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课堂学情灵活多样、变化莫测,师生唯有从容迎变、应变,形成高效互动,才能生成课堂,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主问题串领课堂教学《故乡》篇幅较长,教起来千头万绪。顺着情节讲有“云深不知处”的顾忌。听过余映潮老师“主问题”设计的讲座,课堂精心设计的主问题,能达到“挈领而顿,百毛皆顺”的良好效果。推敲了许久,我把感情基调定为教学的主问题。《故乡》读后多有沉重抑郁之感。叙述者“我”的悲哀情绪贯穿文章始末。“悲哀”是解读《故乡》的关键词。由此可启发学生思考令“我”悲哀的原因。学生大多能谈到故乡人和景的变化让我产生“悲哀”。从这个角度切入对人物形象和主题的思考。“一个悲哀的木偶人”、“一个悲哀的丑女人”、“一个悲哀故事的重演”,三个版块层层深入,直抵主题。减少繁琐提问,课堂思路流畅,老师引得清清楚楚,学生就能学得明明白白。
  背景后行。讲述鲁迅小说,教师习惯先从背景着手。了解背景固然对感知课文有很大帮助,但背景先行是否有点理解强加呢?小说的人物和情节具有典型性,认识了小说中的一个人就认识了生活中一类人,读懂了小说一个情节就看懂了社会一个侧面。所谓“不愤不悱,不启不发”,背景知识的需要可以由学生自主提出或课后查找。如果还没进入课文,教师就用大段枯燥的背景知识把学生砸得晕头转向,哪还有思考空间?所以我放弃了开篇讲背景的做法。暂时放弃不意味着抛之脑后。总结完闰土和杨二嫂形象特点后,我提了问题:杨二嫂的命运和闰土的命运之间有哪些联系?学生多想到作者通过杨二嫂的尖刻自私来对比闰土的淳朴善良。我让学生再读课文,看哪些地方还有暗示,提示从两人的社会身份考虑。闰土们折了本,赔了钱,口袋空了,杨二嫂们还能维持起豆腐店吗?我趁势插入背景介绍,告诉学生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旧中国,农村经济是社会经济命脉,它的衰败必然影响城镇经济。城镇经济破产了,无法维持生计的杨二嫂只能通过非正常手段生存了。这个可鄙的女人同样是当时苦难社会的牺牲品,也是一个可怜的人。引导学生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感悟:一篇文章可讲的东西很多,如了解背景、感知内容、理解层次、品味语言、探究中心、拓展延伸,等等。想面面俱到必然会因教学时间的限制而演变成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所以要视教学重点、难点来大胆取舍。主问题的出现大幅度减少了课堂上的无效提问、无用提问,制约了课堂上无序、随意、零散的问答,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教学板块,从教学过程来看,主问题的提出会使学生带着明确的问题怀着探求的兴趣进入课文,品评咀嚼,听取点拨,参加讨论,从而使能力提高和技巧训练合为一体,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和高效化。
其他文献
常言道:三分文章七分读,教育千法读为本。朗读,是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走向作者,与作者进行对话交流,进行心灵碰撞的过程,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功训练。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朗读更有效呢?  一、要有明确的朗读目标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原因是,儿童没有来得及把词好好地读熟并且感知它们的发声,特别是不能在自己的意识里把词跟有关的表象联系起来。”所以在朗读前我都会给
摘 要: “雨巷诗人”戴望舒曾用笔,确切地讲是用心,感动过无数孤独的灵魂。本文认为戴望舒诗歌语言中所表现出来的忧郁基调,与其人生经历尤其情感生活的不幸密切相关,并进而影响到他的诗歌语言基调,最终形成其感伤凄清、蒙眬婉曲的风格。  关键词: 戴望舒 情感生活 语言基调 风格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人戴望舒无疑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创作的诗数量不多(不过百余首),却在诗坛上占有重要位置;他没有系统的诗
肌肉衰减征(Sarcopenia)是伴随衰老而出现的一种以肌肉质明显减少、肌肉力量下降为特点的常见病征,同时伴随功能下降和多种慢性病发生。摄入充足的膳食蛋白质和能量,以及加强
研究了8种Al-Si-Cr合金铸铁(1.50%-8.88%Al,1.5%-4.6%Si,Cr〈1.2,3.0%C左右)的组织结构及性能,结果表明,当Al含量〈4%时,M3C碳化物随Al含量增加而减少;当Al含量〉4%时,ε相随Al含量增加而增加,另外,α相点阵常数增量随其中的Al含量增加呈直线上升,显微硬
建立岗位目标引领下的专业俱乐部,切实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文章从创建背景、创建条件、运行和管理机制等方面,分析专业俱乐部的实施模式,提出岗位目标引领、混合学习、
气化模的粘合是气化模铸造的关键技术之一,使用粘接剂的性能4必须满足生产的要求,本文介绍了各种粘接剂的特性及其选用,以及自行研制的ESS热溶胶的配方及性能,还介绍了用呋喃树脂配制
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应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任务驱动法的使用可以分为提出任务、提供方法、提供支持、指导评价四个环节。任务驱动法配合讲授法、示范法等教
当今是一个知识经济、科技迅猛发展的社会,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素质教育把人的创新素质的发展作为重要的目标加以确定,而创新素质又体现在个体素质之中,因此,个性发展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成为课堂教育的重要目标。然而,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发现,“陈芝麻,烂谷子”式的题材层出不穷,雷同的作文经常可见,究其原因,除了学生的生活不够丰富多彩外,主要原因还是学生的创新意识不足。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本文从哲学的角度论证了翻译从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以来就是可能的,这种可能性在于它世界物质的统一性,其表现在三个方面:1.人类生存环境的物质统一性;2.人类意识器官及内容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