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对美好的饥渴感

来源 :中学生天地(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tica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到底想要什么?
  人们总说今天的孩子很幸运,啥都不缺。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满架子的图书,满柜子的玩具,想要点什么,只要不太离谱,大多能得到满足。我却觉得过度餍足的孩子好像失去了更多,其中最糟糕的是失去了饥渴感。
  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给”与“要”所带来的心理体验完全是两回事。如果习惯了被给予,就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更意识不到为了获得该付出什么。有部电影里那位父王对太子讲的台词是这样的:“天地万物,朕赐给你,才是你的,你不能抢。”我们当然不鼓吹一个人要有过于贪婪的攫取的欲望,但是如果连“要”的心都没有,那么生命的内驱力就很成问题。让人充满激情和活力的,不是你所拥有的,而是你所渴望的。没有“hungry for”、“thirsty for”的东西,就没有对未知的想象和对未来的向往。
  为吃上一支棒冰而费心攒钱,并且饱含珍惜地吮吸那份冰冷甜意的日子早已远去;为得到一个父母允诺的小玩具而愿意整个学期用功,以便到期末可以拿着漂亮成绩单去“兑现”奖品的耐心也消失了;也不会再有这样痴痴傻傻的小男孩了吧——春天刚来时就蹲在家门口的那棵梅树底下,眼巴巴地盼着它开出满树的花,等着它结出酸涩的果,每天抑制着嘴里充溢的口水,直到梅子成熟的端午时节……那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守候啊!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做过一个著名的“延迟满足”实验。研究者让孩子们单独待在放着棉花糖的小房间里,告诉他们可以马上吃掉糖,也可以等到研究者回来时再吃,如果选择后者,他们将再得到一颗糖。大多数孩子很快就忍不住把糖吃掉了,一小部分孩子则成功延迟了自己的欲望,得到了奖励。心理学家在随后长达几十年的跟踪研究中发现,那些能够延迟满足的人,更容易发展出较强的社会竞争力、较高的工作和学习效率、较强的自信心,能更好地应付种种挫折、压力和困难。
  延迟满足,其实就是让自己保持一份饥渴感,不追求即时满足,不贪图过度满足,使自己与渴欲对象之间存有一种难得的张力。如果只追求瞬间可达的快感,而不会抵抗暂时的诱惑,也就谈不上达成更有价值感和成就感的目标。
  你到底想要什么?
  今天是一个什么都追求即刻满足的时代,欲望旋生旋灭,等待与守候成了奢侈的事情。我们恨不能在一秒钟内就把棉花糖吃掉,就像耐心转瞬被啃得一点不剩。有问题,找一下度娘搜答案;写东西,最好在线就有点击和点赞;下载有点慢,马上就骂娘;无论生活还是学习,都恨不能摁下“快进×8”键;玩会儿游戏,如果对家稍有迟疑就“我等得花儿也谢了”,还忙不迭地打出一串“KKKKK”字母催促……太多的东西都触屏可得,太多的成功靠秒杀争取,太多的愿望都支离破碎,太多的心情都变成了一堆乱麻。
  即刻满足,好像很自由,其实恰恰是“hold”不住的表现。自由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始终让人心里涌动着一种对于美好事物的渴望。所以,有个作家对于“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首名诗发出过很不识趣的追问:“抛掉这两者以后,自由还剩下点什么?或者说,拿自由来干点什么好?你到底想要什么呀?”
  没有渴望,就没有远方。
  “去见你想见的人吧。趁今天阳光正好,微风不噪,趁繁花还未开至荼蘼,趁现在还年轻,还可以走很长很长的路,还能诉说很深很深的思念,趁飞机还没有起飞,趁现在自己的双手还能拥抱彼此,趁我们还有呼吸。”这段话很美好,能读出满满的饥渴感,里面有生命,有爱情,还有自由。
  你到底想要什么?
  “每天整洁一次”,“每天写日记一篇”,“每天喝开水五大碗”……
  “认识易见动植物各十种以上,并且要观察各一种以上的生长过程及与人类的关系”、“认识每晚容易看见的恒星和行星十二颗以上,并能懂得风云雨露等自然现象的成因和人生的关系”……
  这份类似于成长清单的东西,是80年前某所学校针对学生的计划大纲。与今天学校内外种种浮躁的动作相比,它所要的不贪快,不贪多,接地气,望星空,所透露出来的那股子从容,那份与生命密切相关的情怀,都给人“阳光正好,微风不噪”的感觉。
  有时候我忍不住感叹,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所要的真的只是一份美好的体验,那应该是我们倾尽全部身心“hungry for”、“thirsty for”的东西。我很希望每个人的成长清单都可以拉得很长。我无比珍视自己小时候那个敞开的、丰富的、完全自足的、沉醉其间的“兴趣课堂”。我们是那么深层地浸入到生命的内里,我们是收获了那么丰盈欲滴的体验感悟。我们爬树掏鸟窝;我们从缓坡上滚下来;我们跃过清澈小溪流;我们抓鱼捕知了;我们潜伏在各种庄稼地里,天地间一片沉寂只听到自己的呼吸;我们彻夜睡在外面,感觉到头顶巨大的星空在缓缓旋转……我们穿越玉米地,任花粉沾满头;我们看到满山梨花一夜盛开,惊觉春天的信息铺天盖地而来;我们在泥地里摔跤;我们在遍野的紫云英里割草;我们闻到了新翻泥土的气息;我们看露天电影,与小伙伴吵闹并且体会和解以后美妙的心理……这样的少年记忆,几天几夜也说不完。我相信,那每一点经验里都有生命有爱情,有自然有自由,它们在不知不觉演化出成长的节律,激发起对未来积极的热望。心理学家说得好,一切体验都是宝贵的资源,都将转化为生命的能量。
  你到底想要什么?请保持对所有美好事物和体验的饥渴感。
其他文献
策划/本刊编辑部  采写/本刊记者:翁建平本刊特约记者:蔡菲菲周仁爱  本刊校园记者:逸凡吴然然陈纯纯曾旷清王宇泓 刘秋玉赵焕丽陈淼淼    儿子当“官”了,妈妈很心凉    上星期儿子班里选班干部,儿子写了演讲稿,要去竞选班长。今天放学时,他跟我说的第一句话是:“终于当上了!”我心里一阵狂喜:“当上班长了?”“不是,是劳动委员。”一听儿子的话,我的心凉了……  在杭州著名的网络论坛“19楼”上,
七 收养小鹿  乔戴在一个乱七八糟的梦中扭动着身子。他梦见自己孤零零一个人,站在狂风呼啸的旷野里,怀里抱着那只小鹿。彭尼不见了。一阵哀愁袭上心头,他心痛欲裂。他醒了,泪湿满襟。  他爬起来,去看他爸爸。彭尼的呼吸已经顺畅多了。  乔戴轻轻叫道:“大夫!”大夫用手揉揉眼睛,向彭尼俯下身去。  “上帝啊,他挺过来了。”  巴克和米尔惠尔走进房间。他们咧嘴笑着。  大夫说:“我这次救你,也真的没用多少招
建立起一种强者心态  我们班的副班长特别可恶,仗着自己是女生,又是老师信任的班干部,整天欺负男生,对我们拳打脚踢的,还让我们帮她做值日,我们又不敢向老师告状。可我们不想再这样忍受下去,该怎么办?  安 毅  如果你的叙述没有失真的话,你们班的情况真可谓触目惊心,本该好好为同学服务的班干部,竟然把自己当成了动辄拳打脚踢的“老大”,简直像个“混社会”的人。老师显然逃不脱失察之责、偏信之责。  你们为什
有没有想过别人  和好朋友一起登山。台阶上比较湿滑,她一不小心摔倒了,动作实在是有点喜感。我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当场就拿出手机拍了张照片。朋友脸一沉,说:“你在笑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别人啊!”我一愣,赶紧打开社交软件,点击发送……  牛顿的头发  物理自习课上,同学们都在做作业,老师说:“大家有什么问题,就尽管来问我!”于是,一名同学拿着物理课本,对老师说:“老师,我想问下牛顿的头发是在哪里烫的?”
你看过破案节目吗?想知道警察和犯罪专家们是如何侦破犯罪案件的吗?本期我们要带你去了解破案的诀窍。你准备好了吗?  指纹档案  不论犯罪分子如何精心地策划犯罪,他们一定会在现场留下一些线索,比如指纹。早在1892年,警察就根据现场留下的一枚指纹,轻而易举地抓住了罪犯。  指纹从胎儿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形成了。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一生都不会有变化。就算磨破了手指,指纹还是会随着皮肤的生长而再生
9月12日,出租车司机高先生载着温州大学的学生小芳(化名)返校。途中,放在汽车后备箱的行李不小心掉落。后经一位追上来的女司机的提醒,高先生赶紧回头寻找,可惜未果。丢失的行李箱里有电脑、现金等,总价值约7000元,其中有3000元是小芳一个学期的生活费。“这事责任在我,我要承担起责任。”高先生将身边仅有的2000元现金交给小芳,并留下联系方式,说改天把剩下的钱送来,之后将小芳送到了温州大学。  
说到辐射,在你脑中第一时间闪现的场景是什么?是爆炸的原子弹,被地震摧毁的核电站,还是游戏中核战后荒凉的城市废墟?  上面的几个场景,的确是大众对于“辐射”的刻板印象。而这些印象,莫不和“战争”“死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很多人听“辐射”二字而色变,巴不得断绝身边所有存在的“辐射”,网上也因此热传各种各样的“防辐射小窍门”。  可是关于“辐射”,你知道多少呢?  辐射一词,实际上是对Radia
工业化、城镇化压缩了人类的生存空间,生活节奏加快,一切飞奔向前。但是,我们总有疲惫的时候。放慢脚步,想一想,是不是有一些东西本该留住,却被我们淡忘和丢弃了呢?  留住历史——历史不止是课本上的黑白照片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这“炮”指的是俄国“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的152毫米(6英寸)口径主炮。该舰是以罗马神话中司晨女神“阿芙乐尔”的名字命名的。  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世界上
沟通是人生的必修课  我刚念初一,小学同学约我在即将到来的教师节去看望小学老师,可我不想去。若我真不去,他们肯定会认为我没良心。而我觉得小学老师对我不过如此,以前每次去都感觉老师并不特别关注我,可我又没法把这种感觉跟同学说,所以感到很烦。我该怎么办?  六十四方炎升  清人史震林在《西青散记》中讲人生四大憾事:“幼无名师,长无良友,壮无实事,老无令名。”你很幸运,已经升入中学,但小学时的同学一有活
假期回杭州,和家人一起过春节。总会有人问:“咦,怎么过春节澳大利亚也放假啊?”我总是笑眯眯地回答:“我们是在放暑假。”  对,你没看错。澳大利亚大学的暑假一般是每年11月中下旬到第二年的3月初,毕竟是在南半球嘛,季节正好和我们相反。“澳大利亚”一词便来自拉丁语“未知的南方大陆(terra australis incognita)”。我眼里的这片南方大陆,也有许多别样的风景。  在高中母校——杭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