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代书法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对繁荣鼎盛的时期。全国各地书法展览以及书法创作层出不穷。大量丰富的书法展览出现了各式各样的书法作品,也蕴含着当代书法的时代特征。本文就当前书法创作的一些特点进行初步探究,归纳性地总结了创作规律,以期抛砖引玉,对促进书法创作的更加繁荣起到助推作用。
關键词:当代书法;书法创作;方法研究
20世纪80年代,我国正式成立了书法家协会。随后在该协会的带领下相继举办了一系列书法展,其中包括全国书法篆刻展、楹联书法展、中青年书法展以及行草书大展等。众多的书法展事与活动,正是我国国人审美观念、创作思想等进一步提升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推动了我国书法文化与事业的深入发展。因此,依据笔者积累的经验,现就书法创作的一些方法进行初步探究。
1重视书法作品内容
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的书法作品大都集中在唐诗宋词领域。包括大诗人杜牧的《山行》、王维的《相思》等均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发展至90年代,宋词元曲等作品逐渐受到书法者的青睐,书法作品内容也逐渐变得丰富起来。随着书法家自身思想的倡导以及自身修养的不断提高,部分书法家已然开始自作部分诗词作品。而“鼓励自作诗词”也是当前书法展征稿的重要内容之一。当代一些书法家也格外热衷于对古画论以及文论等方面内容的抄写,陶渊明的田园诗一度成为书法家竞相模仿的对象。例如:在全国第三届的扇面作品集中,一幅以陶渊明的《饮酒》为主题的作品获得了一等奖,且当届展览中一共收得300多件作品,其中有8件作品都是以《饮酒》为主题创作的。仅以此点,就可说明书法家在创作书法作品时,十分重视创作内容,极力做到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也同时体现了一些书法家的精神境界与艺术追求。
2注重书法作品的形式
参考当代大量书法作品,形式似乎已经成为书法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至上已经成为当代书法的必然发展趋势。以当时全国第十届书法展为例,获奖的作品大都有注重展览形式,进行色彩拼接的特点。
2.1书法装饰与制作
从第七、八届的全国中青年展中盛行的篆隶书分析,篆隶写作逐渐趋向于行草化。在点画的起止处往往捎带含糊,笔锋较为散破,块面间的错位以及对比等已然成为当下篆隶作品创作的特色。而在取法的传统资源的获得方面,大都集中于古代砖文、装饰字以及北魏墓志铭等,而并非来自于青铜器铭文以及汉碑等。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作品的视觉效果,在笔触以及墨色等方面往往给人一种意外的惊喜,字体结构之间常被轻重关系以及大小关系打破,内容书写上虽有略微不工整,但实际却充满情趣。参展前,书法作品往往需要经过不断的重复、调整以及修整,一些作品甚至预先用电脑进行设计。作品流行书风中的自然的偶然性色彩,暗含了大量作品的创作痕迹。
2.2展厅效果应用
作为最普遍的视觉艺术之一,书法作品基于对文墨、章法等的应用,从而达到博人眼球的效果。而这种方式也被称为“展厅效应”。基于这种因素,人们对于书法的审美产生了极大转变,书法展的作品往往侧重于作品幅式的增加、行草书的应用以及作品装饰等几个方面。
展厅效应虽然成为当代书法的一个重要特点,但为了可以进一步吸引众人眼光,一些书法作品千方百计的进行了深度加工处理。一些书法家预先对作品进行简单的拼接与粘贴,并在该过程将材料、色彩搭配等进行充分运用。与此同时,还大量结合了装潢的方式。作品“广西现象”就是当代书法创作的一个典型代表,在当代书法展上,各式各样的色纸运用铺天盖地。特别是在全国书法篆刻展上,已经难以有效找到纯粹的白宣纸作品。带颜色的纸在实际应用中越来越广泛,对于观众越来越重视色彩的关注程度,而对于书写者本身似乎并不非常在意。在纸张的颜色、装潢以及材料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研究,这既是展厅的需求,同时也是吸引观众眼球的重要方式。
3取法特点分析
随着时代的不同对于书法作品的欣赏以及创作方面自然也会有所不同,在对书法作品进行评审时大都注重对其风格的判定,这也是整个书法作品的根基所在。例如孙晓云以及陈忠康两位书法家曾多次获得全国书法重要奖项,究其原因,主要是两位的书法作品在取法上立意明确,整幅作品不但有对历史精粹的继承,同时也有创新元素。随着我国书法展的逐渐兴起,与书法相关的周边事业,包括培训以及教育等行业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大量书法培训机构受到社会人士的追捧。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是我国最早的书法培训机构,该机构始终秉持传承经典,以经典传承为书法学习的根本理念,高度重视对于经典的体会与学习,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科学完整的书法教学与培训模式。我认为这是引导当代书法创作的正确方向与做法。
4结束语
展厅效应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一味地追求该效应即便在视觉上给予欣赏者以更多的刺激以及新鲜感,但该类作品在内涵上往往比较空洞,缺乏深度的充实,长期地发展下去必然会使书法艺术走向另一个极端,最终使书法创作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淖中。笔者认为:对于书法创作,一方面应当重视对经典的学习与传承,这样才有助于丰富作品的深度底蕴。另一方面应当注重结合时代特色进行创新,从而使书法的经典传承在新时期绽放出新的特点。对于当代的书法家,应当立足该方向并不断地学习,基于深厚的知识基础与道德素养从而进行书法创作,为当代书法创作谱写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的历史篇章。
参考文献
[1]肖楠. 草意魏碑:当代书法创作模式探讨[J]. 中国书法, 2016(6):190-194.
[2]李逸峰, 刘仲林. “二爨”书风及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影响 [J]. 中国书法, 2016(23):90-95.
[3] 陈平安. 论魏碑书风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影响[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03):89-93.
關键词:当代书法;书法创作;方法研究
20世纪80年代,我国正式成立了书法家协会。随后在该协会的带领下相继举办了一系列书法展,其中包括全国书法篆刻展、楹联书法展、中青年书法展以及行草书大展等。众多的书法展事与活动,正是我国国人审美观念、创作思想等进一步提升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推动了我国书法文化与事业的深入发展。因此,依据笔者积累的经验,现就书法创作的一些方法进行初步探究。
1重视书法作品内容
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的书法作品大都集中在唐诗宋词领域。包括大诗人杜牧的《山行》、王维的《相思》等均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发展至90年代,宋词元曲等作品逐渐受到书法者的青睐,书法作品内容也逐渐变得丰富起来。随着书法家自身思想的倡导以及自身修养的不断提高,部分书法家已然开始自作部分诗词作品。而“鼓励自作诗词”也是当前书法展征稿的重要内容之一。当代一些书法家也格外热衷于对古画论以及文论等方面内容的抄写,陶渊明的田园诗一度成为书法家竞相模仿的对象。例如:在全国第三届的扇面作品集中,一幅以陶渊明的《饮酒》为主题的作品获得了一等奖,且当届展览中一共收得300多件作品,其中有8件作品都是以《饮酒》为主题创作的。仅以此点,就可说明书法家在创作书法作品时,十分重视创作内容,极力做到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也同时体现了一些书法家的精神境界与艺术追求。
2注重书法作品的形式
参考当代大量书法作品,形式似乎已经成为书法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至上已经成为当代书法的必然发展趋势。以当时全国第十届书法展为例,获奖的作品大都有注重展览形式,进行色彩拼接的特点。
2.1书法装饰与制作
从第七、八届的全国中青年展中盛行的篆隶书分析,篆隶写作逐渐趋向于行草化。在点画的起止处往往捎带含糊,笔锋较为散破,块面间的错位以及对比等已然成为当下篆隶作品创作的特色。而在取法的传统资源的获得方面,大都集中于古代砖文、装饰字以及北魏墓志铭等,而并非来自于青铜器铭文以及汉碑等。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作品的视觉效果,在笔触以及墨色等方面往往给人一种意外的惊喜,字体结构之间常被轻重关系以及大小关系打破,内容书写上虽有略微不工整,但实际却充满情趣。参展前,书法作品往往需要经过不断的重复、调整以及修整,一些作品甚至预先用电脑进行设计。作品流行书风中的自然的偶然性色彩,暗含了大量作品的创作痕迹。
2.2展厅效果应用
作为最普遍的视觉艺术之一,书法作品基于对文墨、章法等的应用,从而达到博人眼球的效果。而这种方式也被称为“展厅效应”。基于这种因素,人们对于书法的审美产生了极大转变,书法展的作品往往侧重于作品幅式的增加、行草书的应用以及作品装饰等几个方面。
展厅效应虽然成为当代书法的一个重要特点,但为了可以进一步吸引众人眼光,一些书法作品千方百计的进行了深度加工处理。一些书法家预先对作品进行简单的拼接与粘贴,并在该过程将材料、色彩搭配等进行充分运用。与此同时,还大量结合了装潢的方式。作品“广西现象”就是当代书法创作的一个典型代表,在当代书法展上,各式各样的色纸运用铺天盖地。特别是在全国书法篆刻展上,已经难以有效找到纯粹的白宣纸作品。带颜色的纸在实际应用中越来越广泛,对于观众越来越重视色彩的关注程度,而对于书写者本身似乎并不非常在意。在纸张的颜色、装潢以及材料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研究,这既是展厅的需求,同时也是吸引观众眼球的重要方式。
3取法特点分析
随着时代的不同对于书法作品的欣赏以及创作方面自然也会有所不同,在对书法作品进行评审时大都注重对其风格的判定,这也是整个书法作品的根基所在。例如孙晓云以及陈忠康两位书法家曾多次获得全国书法重要奖项,究其原因,主要是两位的书法作品在取法上立意明确,整幅作品不但有对历史精粹的继承,同时也有创新元素。随着我国书法展的逐渐兴起,与书法相关的周边事业,包括培训以及教育等行业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大量书法培训机构受到社会人士的追捧。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是我国最早的书法培训机构,该机构始终秉持传承经典,以经典传承为书法学习的根本理念,高度重视对于经典的体会与学习,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科学完整的书法教学与培训模式。我认为这是引导当代书法创作的正确方向与做法。
4结束语
展厅效应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一味地追求该效应即便在视觉上给予欣赏者以更多的刺激以及新鲜感,但该类作品在内涵上往往比较空洞,缺乏深度的充实,长期地发展下去必然会使书法艺术走向另一个极端,最终使书法创作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淖中。笔者认为:对于书法创作,一方面应当重视对经典的学习与传承,这样才有助于丰富作品的深度底蕴。另一方面应当注重结合时代特色进行创新,从而使书法的经典传承在新时期绽放出新的特点。对于当代的书法家,应当立足该方向并不断地学习,基于深厚的知识基础与道德素养从而进行书法创作,为当代书法创作谱写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的历史篇章。
参考文献
[1]肖楠. 草意魏碑:当代书法创作模式探讨[J]. 中国书法, 2016(6):190-194.
[2]李逸峰, 刘仲林. “二爨”书风及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影响 [J]. 中国书法, 2016(23):90-95.
[3] 陈平安. 论魏碑书风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影响[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03):8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