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作文训练中,学生只有抓住人物肖像与众不同的特征,才能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把握人物的独特个性。对人物的肖像描写得栩栩如生,那么作文必然会锦上添花。
关键词:作文训练 肖像描写 抓住特征 锦上添花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2-143-01
小学阶段的作文训练,以写人记事为主。需要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物、景物进行具体的刻画和描写,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经其事,如临其境,如睹其物,增强其艺术感染力。人物是描写的主要对象,肖像描写又是人物描写的最基本的环节,它要求对人物的外貌、身材、神情、姿态、服饰等方面进行描写。使读者对作文中的人物有一个外观的、初步的印象和了解。小学生初学作文,往往对人物观察不细致、肖像描写较肤浅,影响了作文质量。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肖像描写呢?我在长期的教学中,总结出一些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收效。
一、抓住特征描写,进行单项训练
世间万物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肖像。福楼拜曾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粒相同的沙、两只一样的手。正是这样,这个世界才能显得这般丰富多彩、气象万千,令人目不暇接。在刻画人物肖像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抓往特征,单项训练,抓住这个人与别人不同的外貌特征,并着力表现这些特征,从而达到揭示人物性格的目的。
(一)抓住局部特征,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鲁迅先生在《我怎么做起小说》中指出:“要极省俭地画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这里所说的“画他的眼睛”,是指对人物的特征的刻画,而不能过于详尽,“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因为太详尽、繁琐,就会像刚烧起的一堆火,由于柴草压得过重,必然冒烟太浓,影响了火光的明亮。一段好的肖像描写,要抓住局部特征,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二)抓住服饰特征,体现出人物的职业及风格
人物服饰,是肖像描写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一个人的衣着打扮,很容易观察分析出他的职业、风格、地域特色等。如《少年闰土》这课中对闰土外貌的描写:“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小毡帽是清末江浙水乡一带的典型打扮,戴银项圈也体现着该地区的风俗习惯。在进行这个片段训练时,我让学生留意观察医生和交警的穿着打扮,用准确的词语描写他们,最后让同学们评议他们写的是否就是所观察的。
(三)抓住气质神情,展现人物精神风貌
唐朝诗人皇甫松《采莲子》:“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此诗第二句中的“贪戏”二字,极状少女娇憨情态,结句更将此种憨态写尽写活,可谓寥寥几字,便塑造了采莲女天真可爱的形象。我经常指导学生分析一些优秀的诗文和课文,通过学习对人物气质神情的描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抓住年龄特征,写出人物的性格变化
年龄也是描写肖像的重要一环。随着岁月的变化,年龄的增长,人物的性格往往也会发生变化。如少年闰土的知识丰富、机智勇敢、活泼可爱;中年闰土的麻木不仁、愚腐不堪。这正是年龄对他的性格所起的作用。同样在进行这项训练时,我指导学生先写一位学前班的小朋友,体现她的天真、活泼可爱,又让他们写老校工刘大爷,体现刘大爷的和蔼可亲和岁月在他脸上留下的印记。通过比较,学生就会加深认识,写出人物性格的变化。
二、善于观察,勤于观察
有些同学常抱怨作文没啥好写,肖像描写单调、刻板,往往千人一面。这些同学为什么没东西可写呢?主要的原因是平时不注意观察,没积累素材。观察是积累素材的第一步,对人物观察得越细致,肖像的描写就越准确、越生动。在观察中,不仅要动用感觉器官——眼看、耳听、鼻嗅、手触;还要动用思想器官,去想、去感受、去理解。我指导学生随时观察不同人物形象,做好观察日记,勤于练笔,不断积累写作素材。在《我的老师》作文中,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老师:脸部怎样?身材又怎样?最后又抓住了什么特点?是老师那双眼睛,还是那张嘴?冯良秀同学写到:“我的老师个子高高的。她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小巧的鼻子下有张能说会道的嘴。”一个女教师鲜明的形象就活生生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三、先画后写,以画助写作
把人物的肖像放在一个具体的画面中去写,学生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如“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仅仅三句话就描绘了一幅在月光下的瓜地里一个少年刺猹的色彩鲜明的图画。“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瓜地”,闰土手捏钢叉来刺猹了,这是一幅多么动人的画面。
总之,肖像描写的目的是以“形”传神,突出人物性格。同学们只有抓住人物肖像与众不同的特征,才能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把握人物的独特个性。当然,在语文教学中,注重肖像描写,还能更好地表现人物形象,更好地服务于文章中心。俗语说得好:“好花还需绿叶衬!”对人物的肖像描写得栩栩如生,那么作文必然会锦上添花。
关键词:作文训练 肖像描写 抓住特征 锦上添花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2-143-01
小学阶段的作文训练,以写人记事为主。需要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物、景物进行具体的刻画和描写,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经其事,如临其境,如睹其物,增强其艺术感染力。人物是描写的主要对象,肖像描写又是人物描写的最基本的环节,它要求对人物的外貌、身材、神情、姿态、服饰等方面进行描写。使读者对作文中的人物有一个外观的、初步的印象和了解。小学生初学作文,往往对人物观察不细致、肖像描写较肤浅,影响了作文质量。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肖像描写呢?我在长期的教学中,总结出一些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收效。
一、抓住特征描写,进行单项训练
世间万物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肖像。福楼拜曾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粒相同的沙、两只一样的手。正是这样,这个世界才能显得这般丰富多彩、气象万千,令人目不暇接。在刻画人物肖像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抓往特征,单项训练,抓住这个人与别人不同的外貌特征,并着力表现这些特征,从而达到揭示人物性格的目的。
(一)抓住局部特征,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鲁迅先生在《我怎么做起小说》中指出:“要极省俭地画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这里所说的“画他的眼睛”,是指对人物的特征的刻画,而不能过于详尽,“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因为太详尽、繁琐,就会像刚烧起的一堆火,由于柴草压得过重,必然冒烟太浓,影响了火光的明亮。一段好的肖像描写,要抓住局部特征,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二)抓住服饰特征,体现出人物的职业及风格
人物服饰,是肖像描写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一个人的衣着打扮,很容易观察分析出他的职业、风格、地域特色等。如《少年闰土》这课中对闰土外貌的描写:“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小毡帽是清末江浙水乡一带的典型打扮,戴银项圈也体现着该地区的风俗习惯。在进行这个片段训练时,我让学生留意观察医生和交警的穿着打扮,用准确的词语描写他们,最后让同学们评议他们写的是否就是所观察的。
(三)抓住气质神情,展现人物精神风貌
唐朝诗人皇甫松《采莲子》:“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此诗第二句中的“贪戏”二字,极状少女娇憨情态,结句更将此种憨态写尽写活,可谓寥寥几字,便塑造了采莲女天真可爱的形象。我经常指导学生分析一些优秀的诗文和课文,通过学习对人物气质神情的描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抓住年龄特征,写出人物的性格变化
年龄也是描写肖像的重要一环。随着岁月的变化,年龄的增长,人物的性格往往也会发生变化。如少年闰土的知识丰富、机智勇敢、活泼可爱;中年闰土的麻木不仁、愚腐不堪。这正是年龄对他的性格所起的作用。同样在进行这项训练时,我指导学生先写一位学前班的小朋友,体现她的天真、活泼可爱,又让他们写老校工刘大爷,体现刘大爷的和蔼可亲和岁月在他脸上留下的印记。通过比较,学生就会加深认识,写出人物性格的变化。
二、善于观察,勤于观察
有些同学常抱怨作文没啥好写,肖像描写单调、刻板,往往千人一面。这些同学为什么没东西可写呢?主要的原因是平时不注意观察,没积累素材。观察是积累素材的第一步,对人物观察得越细致,肖像的描写就越准确、越生动。在观察中,不仅要动用感觉器官——眼看、耳听、鼻嗅、手触;还要动用思想器官,去想、去感受、去理解。我指导学生随时观察不同人物形象,做好观察日记,勤于练笔,不断积累写作素材。在《我的老师》作文中,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老师:脸部怎样?身材又怎样?最后又抓住了什么特点?是老师那双眼睛,还是那张嘴?冯良秀同学写到:“我的老师个子高高的。她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小巧的鼻子下有张能说会道的嘴。”一个女教师鲜明的形象就活生生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三、先画后写,以画助写作
把人物的肖像放在一个具体的画面中去写,学生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如“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仅仅三句话就描绘了一幅在月光下的瓜地里一个少年刺猹的色彩鲜明的图画。“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瓜地”,闰土手捏钢叉来刺猹了,这是一幅多么动人的画面。
总之,肖像描写的目的是以“形”传神,突出人物性格。同学们只有抓住人物肖像与众不同的特征,才能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把握人物的独特个性。当然,在语文教学中,注重肖像描写,还能更好地表现人物形象,更好地服务于文章中心。俗语说得好:“好花还需绿叶衬!”对人物的肖像描写得栩栩如生,那么作文必然会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