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沈从文那样不合时宜

来源 :中国艺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dao20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人被沈先生打动,都是由于一座城。我也不例外。
  2006年7月22日的夜里,我坐着硬座火车去湘西。包里放着一本旧书《边域》。
  去看沈先生笔下的凤凰小城,是我做了很久的一个虔诚的梦。古人拜见前辈,要焚香沐浴,我想,翠翠跟爷爷一定都在那里,我一定要安静地去,千万不能惊动了他们。
  沈先生的名讳叫从文。他写的文儿,谁也偷学不来。
  为了调查土家族文化现状,我和大学同学们选择的路线不是凤凰,而是几个不为人知的小镇——龙山县洗车河镇、捞车河镇。
  在捞车河,我们住的小招待所在沿山公路旁,爬很长的台阶下去就有河,河边有条渡船。和《边城》里一样,靠人手拉钢索渡过去的方头渡船。看船人似乎总是不在的。
  在我们几天考察走访中,常常有野鹿一样的小女孩跟在身后。她们都有着漂亮的大眼睛,黝黑的皮肤,河水养人,不笑都有酒窝儿。你刚想抓住她拍张照片,她就跑掉了。好像沈先生笔下的翠翠。
  我也见识到,歌喉像竹雀的土家族男女,都好似站在高崖上唱歌的傩送,使翠翠在睡梦里把灵魂轻轻浮起,摘了一大把虎尾草。
  后来我去凤凰古城,大感失望,才知道湘西最美的边城,我早已走过。
  人们憧憬凤凰,都靠沈先生一支笔的力量。他不是讲了多么震撼人心的故事,他只是道出一直在他身边的事。他写和老牛一块耕地的农民,写吊脚楼上的妓女和水手,各个活灵活现。
  但坚持做自己,是要代价的。
  一个叫沙沙的男同学后来去了陕西农村研究皮影。老乡家的阁楼里,4个大男生挤在两张晃悠悠的床板上,一晚上都有老鼠从他们身上踩过去。但是他美滋滋地回忆,遇到了一座道观,屋顶上一大丛碧绿的叶和明黄的花。
  沙沙的“文艺书生气”,曾经显得那么不合时宜。有一次老师让大家给报道起标题,沙沙站起来慢悠悠说了一句:“文化如水。”那是一篇讲文化行业具体发展的稿子,全班哄堂大笑。
  回到民国时期,沈先生的日子也不好过。来自湘西的他只有小学文化,被视为“土包子”,得不到北平精英的认可。他一边在慈幼院打工,一边写作。在他生活最绝望的时候,曾写信给郁达夫求助。
  当他1928年与丁玲、胡也频一起创办《红黑》杂志时,已是小有名气的青年作家了。但他却没有融入,始终自称为“乡下人”,批判城市现代文明的丑陋。
  其实,要随波逐流是很容易的。到了毕业时,男同学们都各自找工作了。而“沙如水”读了研、博,一年年还在往陕西跑。
  古人说,上善也就是像流水。
  就算作品震撼过文坛,沈先生也是无力的。文革时期,他被派去打扫厕所,收藏多年的文物书籍被统统没收。一篇文章写他:“他像摩挲珍贵的青铜器一样,认真擦着每一个便器。”
  于是我明白,沈先生的力量,不只是在文字上。
  很多喜欢沈先生的人,只记住了他质朴秀美的湘西画卷,却忘记他也曾写下这样的对白——
  祖父说:“翠翠,我来慢了,你就哭,这还成吗?我死了呢?”
  翠翠不作声。祖父又说:“不许哭,做一个大人,不管有什么事都不许哭。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才配活到这块土地上!”
  在凤凰的沈先生墓旁,他的侄子黄永玉龙飞凤舞地写下:“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就是回到故乡。”我摸着粗糙的石面,把额头贴上去,停留了很久。黄永玉是懂沈先生的。
  记得在湘西调查的最后一天,人们黑灯瞎火地搬着矮凳坐在院子里。抬头就是吊满星星的夜空。有的星星会游走,然后才发现那是飞得高高的萤火虫。我想在这一刻屏住呼吸,又想大口呼吸。
  同学们和老乡挨个告别,我的眼泪流得比擦得快。当时我发下好多个誓言,以为“永远也不会忘记”。
  但是,一年一年,金钱改变了凤凰古城的模样,改变了你我。
  我至今也没好好看完《沈从文全集》,时常在今天追这个热点、明天围观那个新闻中的烦恼。而沙沙已经写了两本书。一本关于皮影,一本关于陕西农村。我想,他并不追求“大卖”。
  沈先生曾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沙沙在处女作《土门日记》的前言里说:“我要在草莽间寻觅理想,要让我几年之后,在自己一心为稻粱谋的时候,告诉自己曾经这样活过。”
  他们让我发现,生命中始终少不了一把虎尾草。
  让翠翠守在渡船上的,只是一句话:“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是《边城》经典的结尾。只要你想回归本心,做好自己,哪天也不算晚。虎尾草,翠翠一直没忘。
  一辈子不合时宜,沈先生做到了。那是因为他找到了故乡的河流、丝绸、铜镜与张兆和女士。这是他心里的虎尾草,他灵感的泉眼,让一个文弱书生敢于面对整个世界。而这两天,沙沙又到了西安附近的沣河古渡。他在微博上说:“一碗米皮,一壶黄酒,足矣。”
  很多人都想改变世界,浮浮沉沉之间,却总忘记了保持自己。就像管了五十年船的老船夫祖父,也凄凉地没渡好自己。
  如果你看看沈先生这样的人,他可以帮你回忆起来,自己的那一把虎尾草。
  人生的河道往哪里拐,是急是缓,这段风景美不美,其实都取决于你自己这个船夫。只要是内心所指,即使一辈子不合时宜,也能成全自己。也许你还记得,在无人的夏夜,翠翠在船上轻轻地哼一
  “慢慢吃,慢慢喝,月白风清好过河。醉时携手同归去,我当为你再唱歌!”
其他文献
西安市四腾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腾”)凭借着其在净化领域的影响力,正不断地改变着客户对他们的认知,他们不仅拥有强大的技术团队,更具关注人文民生的企业精神。四腾于1992年在西安成立,历经近20年的发展,形成以立足西部、辐射全国,项目遍及20余省(市)和地区的庞大市场网络。多年的企业发展和市场开拓,不仅奠定了重要话语权,也稳步提升了自身技术优势和社会美誉。  ——具有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一级
期刊
两会期间,文艺界委员集体发声,把矛头对准部分国产影视剧的“娱乐至死”和原创力不足。  高满堂的《闯关东》《温州一家人》等都有厚重的主题和内涵。通常,人们会把这类剧归为“主旋律”,但这并不妨碍这些作品受到观众的喜愛。高满堂的新作《老农民》呈现的是中国农民几十年的历史。为什么写这样一部作品?他觉得,当前的文化发展存在断裂——历史的断裂和传统的断裂。在《老农民》剧组,许多年轻演员提出的问题让他啼笑皆非,
期刊
2014年是中国民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首演50周年。从1964年至今,该剧巡演的脚步已走遍全国,并先后在美国、英国、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上演,累计场次达3800余场。中央芭蕾舞团宣布《红色娘子军》系列纪念活动,于今年1月8日起启动。  《红色娘子军》改编自1961年梁信编剧的同名電影,由李承祥、蒋祖慧、王希贤担任编导,吴祖强、杜鸣心、戴宏威、施万春、王燕樵、黄准作曲。1964年9月,《红色娘子
期刊
据媒体报道,2012年,我国18至70周岁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39本。而韩国人均年阅读量约为11本,法国约为8.4本,日本为8.4至8.5本,美国为8.7本。此前也有数据称,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讀书64本,中国人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连1本都不到。北欧国家人均年阅读量达到24本,而我国人均年阅读量仅为6本。  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国,阅读怎么了?阅读书籍和考试有关,阅读书籍和教辅读物有关,
期刊
去年兩会上,赵本山委员和同组的郁钧剑委员有关文化雅俗的争论相信很多人都记忆犹新,所以,今年两会上赵本山委员的发言自然也成了记者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  赵本山非常自信地肯定了他的团队。“我自认为我的团队在当前国内所有艺术团队中是生命力是最强的,最关键的原因是我们一直在坚守接地气的状态。我们传承的东北文化来自民间,是从土地中走来的。我们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赵本山说,“我从不担心我的剧场票房,我们一年
期刊
辗转九地拍摄、历时6年创作,由张国立、陈宝国、奚美娟等出演的电视剧《原乡》3月12日起登陆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该剧聚焦去台老兵群体,围绕老兵们冲破雾霾、执著回乡的故事展开,讲述那段特殊年代下,在台湾的老兵与故乡亲人之间日夜思念、隔海相望的感人故事。  在宏大的叙事背景下,《原乡》别出心裁地将民族历史和小人物的个人命运无缝衔接,个中人物栩栩如生,个中情感動人心扉。导演张国立透露,他是在读过一篇写
期刊
摘?要  一个项目从前期决策、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施工准备、施工、竣工验收、审计决算、项目运行乃至拆除报废是一个全寿命周期。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对内管理涉及众多的参建单位,对外与政府监管部门、社会环境等相关联,如何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建立一个投资控制体系,采取有效投资控制措施,是控制“三超”现象的关键。文章主要介绍了上海市市级医院项目实行“代建制”管理模式中的投资控制实践方法。  关键词  “三超”现
期刊
摘要  高端医疗服务是医疗卫生领域新兴的产业,与普通医疗服务有着很大的差异,与其相关的建筑设计也有许多特殊之处。文章就高端医疗机构的特征、现状、发展、服务需求等进行了论述,并着重对高端医疗机构的设计原则、设计理念进行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  高端医疗?设计?服务  近年来,我国医疗服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而区别于普通医疗服务的高端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在逐渐增长,各种形式的高端医疗机构应运而生,已成为医疗
期刊
在八集大型纪录片《楚国八百年》的首映式上,在场的观众鸦雀无声,几乎无人提前离席,大家均被贯穿首映式的三段片花深深吸引。从《文明》《战争》和《精神》三个不同主题的片花来看,纪录片场面恢宏,制作精良,还有引人入胜的故事,在画面、作曲、配音等方面颇具大片气质。  总导演张晓敏说,对于历史题材的纪录片来说,很难拥有像纪实题材纪录片那么多真实鲜活的现实素材。为了让观众能真正走进楚国这段历史,贴近历史就成为创
期刊
“中华意蕴—中国当代油画巡展”展览同时,CCTV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中国油画百年》摄制组将走进武汉取景,跟踪采访现场观众,全方位为展览存像。  作为大型文献纪录片《百年巨匠》的姊妹篇,《中国油画百年》是首部反映中国油画百年发展史的编年体体裁电视文献纪录片。该片将自上世纪初至今,按时间顺序划分为四个历史阶段,每集50分钟,共计10集,集中记录中国油画百年历史的重要决策、重大事件和代表性艺术作品,是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