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战略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来源 :党政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qixu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国家产生以来,追求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政治制度就是人类政治发展的永恒主题。然而,纵观人类历史,不论是专制政治还是民主政治,他们产生、发展、完善以至消亡都有其内在规律和基本条件,并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存在一些亟须克服的矛盾问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为在新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提供了战略指引和行动指南。
  一、马克思关于民主政治发展内在规律和基本条件的论述
  马克思对民主问题高度重视,早在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中,就把“争得民主”作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任务提了出来。他在对原有民主思想批判、吸收、借鉴的基础上,深入分析阐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规律和基本属性,为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
  1.民主政治的经济性。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将民主制认定为国家的一种组织形式,明确提出:“民主制是作为类概念的国家制度”,它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为占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马克思进一步分析认为,商品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摧毁了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以等级制为标志的封建专制秩序,“起而代之的是自由竞争以及与自由竞争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的经济统治和政治统治。”商品的价值必须在自由流通中实现,资产阶级要获取超额剩余价值,就必须保证个人对“物”的私有权以及等价交换权。“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形式上平等的经济关系,反映在政治上就是自由、平等的民主政治制度”。与此同时,马克思也对资产阶级民主制的虚伪性进行了揭露,认为资产阶级主导建立的民主政治,从根本上维护的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实现的是资产阶级的“解放”,无产阶级得到的更多是法律形式上的解放而不是彻底的经济解放。“资本主义社会里的民主是一种残缺不全、贫乏和虚伪的民主,是只供富人、少数人享受的民主。”要实现广大劳动人民的“解放”,必须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消除人与人之间因经济资源占有不均而造成的政治上的实质不平等,在经济社会解放基础上,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2.民主政治的人民性。民主制区别于君主专制的核心特征是“人民主权”,也就是说人民是国家存在的基础,是国家的真正主人,能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当家作主”。马克思就认为,民主制实际上就是通过国家而实现的“人民的自我规定”。他在早年批判普鲁士专制制度的时候说:“在民主制中,国家制度本身只表现为一种规定,即人民的自我规定。在君主制中是国家制度的人民;在民主制中则是人民的国家制度。”“民主制独有的特点,就是国家制度无论如何只是人民存在的环节。”在《法兰西内战》中,马克思又强调,为了防止国家机器及其工作人员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
  “普遍选举权不是为了每三年或六年决定一次由统治阶级中什么人在议会里当人民的假代表,而是为了服务于组织在公社里的人民”。换句话说,民主制的前提是促进个人和市民社会的充分成长,关键在于保障人民都能有权利参与和支配国家政治生活。
  3.民主政治的法治性。在马克思看来,民主与法治如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割,“国家应该是政治理性和法的理性的实现”。民主政治在实践层面看,是规范政府权力和凝聚公众意见,确保人民自由实现的制度规则,完善的法治正是保证民主政治持续和有序的最强有力的工具。“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经。”离开了法治,民主的秩序无法维系,人民在国家管理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也难以实现。同时,没有牢固的民主制度结构,真实的法治亦是“空中楼阁”。只有在民主制度下,公民才能真正参与立法,有效监督执法,也才会使法律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和权威性。这既提高了法律的质量,又能保证法律的有效执行,对法治社会的实现发挥了基础性作用。可以说,“法治支持民主,民主也兼容法治”。在肯定民主和法治基本价值的同时,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民主和法治的虚伪性进行了严肃批判,认为要实现真正的民主,必须打碎剥削阶级旧的国家机器及其法律制度,创建新的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建立起真正的人民民主政权和法律制度。
  4.民主政治的复杂性。马克思认为,民主政治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政治制度,但理想的实现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特别是要实现真正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必然要遇到经济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的思想认识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离不开无产阶级政党这一坚强领导力量的持续推动和长期艰苦斗争。他指出:“工人阶级并没有期望公社做出奇迹。他们不是要凭一纸人民法令去推行什么现成的乌托邦。他们知道,为了谋求自己的解放,并同时创造出现代社会在本身经济因素作用下不可遏止地向其趋归的那种更高形式,他们必须经过长期的斗争,必须经过一系列将环境和人都加以改造的历史过程。”要保证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朝着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方向不断前进,就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艰难的探索。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面临的深层次矛盾问题
  建国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以更好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目标,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建立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改进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大力提升人民参政议政的水平和范围,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然而,在中国这样一个超大型的国家推进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仅需要在几十年的时间内解决西方在几百年的民主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还要解决自身特有的矛盾困难,其艰巨性和复杂性可想而知。
  1.经济发展不平衡,使民主政治发展根基不牢。马克思指出,“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民主政治是政治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发展水平,必然受到一定经济条件的制约和限制。从民主政治发展实践来看,没有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人们必须为维持基本的生存而艰辛劳作,民主政治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几千年来中国政治由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跨越”。这一伟大跨越,无论在深度还是在广度上都推动了民主政治的空前发展进步。但“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未来社会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取得革命胜利的基础之上的,而我们党则是在生产力很不发达、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建立在落后社会生产力基础之上的民主政治,其发展水平无法避免地要受到一定的制约和影响。尽管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了巨大发展,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地域差距、城乡差距、贫富差距还在不断扩大。这一系列问题解决得好坏,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优越性的发挥,以及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水平。   3.全面依法治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基本保障。民主政治在本质上就是法治政治。在社会主义国家,民主和法治的终极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保证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我们党在领导人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始终重视发挥法治的重要作用。但囿于两千多年传统文化中的“人治”传统,以及法规制度体系不够完善等原因,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以权压法、干预司法、徇私枉法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导致法治权威受到削弱,法治力量受到挤压,法治实践受到质疑,法治信仰难以确立。全面依法治国的提出,就是要在新起点上凝聚人民意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依靠完善的法治体系捍卫“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限制国家、政府与政党等政治主体的权力,有效保障民主的制度化、程序化、公开化,维护民主政治的良好秩序,促进公民社会的健康成长。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方略,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推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不仅能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可靠制度保障,实现民主与法治的高度融合和相互促进,还将实现各项改革事业的有序推进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4.全面从严治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是高度统一的。党领导人民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确立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根本政治制度,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始终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意识形态优势和治国理政优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完善指引方向、凝聚力量。但中国作为一个缺乏西方自由主义传统的东方大国,人口众多,自然地理条件千差万别,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各阶层利益诉求复杂多样,对党的领导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面对长期、复杂、严峻的执政考验,我们党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都暴露出了不少问题,严重影响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坚持党员管党、从严治党,围绕思想、组织、制度、反腐倡廉等方面全面推进自身建设,提高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进一步增强党的感召力和权威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协调多样化的利益诉求和具体愿望,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责任编辑 矫海霞)
其他文献
大数据时代为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各高校必须树立大数据意识,以一元化引导多样化,提高教学队伍专业素养,培养多向互动教学模式;创新网络教学平台,促进教
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建筑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人们对建设工程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建筑施工中,装饰工程施工作为一个重要
针对信息通信障碍智能分析与网络优化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信息通信障碍及其智能分析,以及智能分析与网络优化策略来探析.
绿色物流管理作为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21世纪的新的物流管理趋势,对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绿色物流的三大理论基础,绿色物流
1934年1月4日,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府瑞金,被称为“中央苏区第一大报”的《红色中华》报在第二版显著位置上,发布了一份1933年12月15日,由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十一五”以来,国家密集出台区域发展规划和政策性文件,促进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对天津是机遇还是挑战,值得我们思考。本文从区域发展战略演变出发,介绍了我国区域发展格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思想受到各种文化的熏陶庄活观念转变很快,对建筑装饰的外观形象、装饰艺术安全性和美感相结合的程度越来越高,改变了过去仅仅追
高校目前基于教师人工点名考勤的方式,已经很难满足科技发展的需要,因此研究出效率高、准确度高、预测性强的考勤体系势在必行.本文基于某项目提出的利用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
当今高校学生就业压力增大,在校大学生参加社会兼职的比例大大增加,但兼职环境复杂、权益保障难、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等问题出现,我们应从加大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力度
[摘 要]长期以来,当事人真实义务的理论定位往往被学界置于诚信原则核心内容的从属地位,将其作为诚信原则的诠释或表现,从而要求当事人应当就案件事实状况进行客观意义上的完全而真实的陈述。但是,从当事人真实义务的产生、演进及司法实践落实情况来看,其存在维度并不完全等同于诚信原则,真实义务既不要求当事人陈述的内容与客观真实保持一致,也不要求当事人主动陈述于己不利的事实,与诚信原则存在着理念与方法上的本质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