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 因此,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灵活设计教学过程,拓展学生探究的时空,引导学生亲历学习过程,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在体验中探究,在探究中积累,在积累中丰富数学活动经验,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 下面以北师大版教材为例,谈谈我在教学中关注过程、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点滴做法.
一、在操作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小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课堂上要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真正地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要到位,不要流于形式,把动手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让动手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让新知识在学生的动手操作中生成,让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操作中积累.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好学生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在有挑战性的、充满想象和富含思考的过程中,经历操作过程,在活动中对新知识有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地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这节课时,我首先请学生每人画一个三角形,量一量、算一算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并填在小组活动记录表中,然后小组讨论自己的发现. 学生动手操作时我及时鼓励,表扬细心的同学和善于合作的小组. 当学生交流时发现每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都在180°左右. 我趁热打铁,故作疑惑地问:“同学们,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180°呢?你们有办法证明吗?看谁的小脑筋动得最快!”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们纷纷动手验证,汇报时,有的同学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撕下来,拼成一个平角,并美其名曰“撕拼法”;有的同学把三个内角折起来,拼成一个平角;有的同学把三个内角描下来,组成一个平角……这样教学,我不是把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亲历量一量,算一算的发现过程,亲历动手验证的过程,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正如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活动经验的积累、体验图形的性质等都是在数学操作活动中进行的.
二、在统计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 在统计教学中,设计有效的统计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统计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积累统计活动经验,加深理解统计思想与方法,使得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如在教学“生日”这节课,我利用课件说明春、夏、秋、冬四季月份的组成,然后笑着问:“同学们,要调查班里同学的生日在什么季节,应该怎样调查呢?”此时,教室里如热锅里撒了一把盐——炸开了,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说用举手的方法;有的说用站成四排的方法;有的说把自己的生日写在卡片上,贴在黑板上然后进行分类的方法……我充分肯定了学生的想法,并选择一种调查方法,请学生参与调查过程,并在课本90页的格子上涂一涂……这样教学,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处理与“生日”的问题有关数据,懂得数据可能用来了解现象,回答问题和作出预测,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既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又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三、在迁移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数学教学中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迁移已有的知识方法,解决同类的知识,并在迁移方法中提升学生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如在教学“做家务(2的乘法口诀)”这节课时,我首先请学生观察情境图,请学生回忆5的乘法口诀的学习方法:1. 观察列式,编口诀;2. 寻找规律,记口诀;3. 解决问题,用口诀. 接着请学生动手摆一摆,自己编制2的乘法口诀,并在小组中检查、交流自己的方法. 汇报时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如:1 × 2的口诀是一二得二;2 × 2的口诀是二二得四;2 × 3的口诀是二三得六……最后学生们交流记口诀的方法,并用口诀解决生活的问题……这样教学,引导学生根据5的乘法口诀的方法结构,自主探究2的乘法口诀,学生在迁移方法中积累了学习口诀的知识和方法经验,丰富了学生的活动经验,为学习新的乘法口架桥铺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在实践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综合与实践”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载体. 学生在经历具体的“综合与实践”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验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呈现实践的成果,在探究、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逐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如在学习“包装的学问”这节课后,我请学生设计了一个实践活动:把4盒同样的巧克力(长10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包成一包(接口处不计). 1. 你能用几种包装方法?算一算所需的包装纸. 2. 哪种方法最节约包装纸?学生们都积极思考,交流自己的想法,并通过动手拼一拼解决问题,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汇报时有这些方法(图略):方法1. (10 × 5 10 × 16 5 × 16) × 2 = 580(平方厘米);方法2:(10 × 20 10 × 4 20 × 4) × 2 = 640(平方厘米);方法3:(40 × 5 40 × 4 5 × 4) × 2 = 760(平方厘米);方法4:(10 × 10 10 × 8 10 × 8) × 2 = 520(平方厘米)……学生在动手探究中发现第4种方法最节约包装纸,通过讨论,学生们发现最节约的方法是重叠的面积越大,越节约包装纸,包装的学问有时还要考虑精美、便于携带. 这样教学,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累了包装的活动经验,感受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俗语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课堂上应充分提供学生操作、探究的平台,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亲历探究过程,不断积累活动经验,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能力.
一、在操作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小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课堂上要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真正地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要到位,不要流于形式,把动手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让动手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让新知识在学生的动手操作中生成,让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操作中积累.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好学生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在有挑战性的、充满想象和富含思考的过程中,经历操作过程,在活动中对新知识有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地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这节课时,我首先请学生每人画一个三角形,量一量、算一算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并填在小组活动记录表中,然后小组讨论自己的发现. 学生动手操作时我及时鼓励,表扬细心的同学和善于合作的小组. 当学生交流时发现每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都在180°左右. 我趁热打铁,故作疑惑地问:“同学们,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180°呢?你们有办法证明吗?看谁的小脑筋动得最快!”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们纷纷动手验证,汇报时,有的同学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撕下来,拼成一个平角,并美其名曰“撕拼法”;有的同学把三个内角折起来,拼成一个平角;有的同学把三个内角描下来,组成一个平角……这样教学,我不是把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亲历量一量,算一算的发现过程,亲历动手验证的过程,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正如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活动经验的积累、体验图形的性质等都是在数学操作活动中进行的.
二、在统计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 在统计教学中,设计有效的统计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统计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积累统计活动经验,加深理解统计思想与方法,使得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如在教学“生日”这节课,我利用课件说明春、夏、秋、冬四季月份的组成,然后笑着问:“同学们,要调查班里同学的生日在什么季节,应该怎样调查呢?”此时,教室里如热锅里撒了一把盐——炸开了,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说用举手的方法;有的说用站成四排的方法;有的说把自己的生日写在卡片上,贴在黑板上然后进行分类的方法……我充分肯定了学生的想法,并选择一种调查方法,请学生参与调查过程,并在课本90页的格子上涂一涂……这样教学,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处理与“生日”的问题有关数据,懂得数据可能用来了解现象,回答问题和作出预测,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既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又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三、在迁移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数学教学中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迁移已有的知识方法,解决同类的知识,并在迁移方法中提升学生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如在教学“做家务(2的乘法口诀)”这节课时,我首先请学生观察情境图,请学生回忆5的乘法口诀的学习方法:1. 观察列式,编口诀;2. 寻找规律,记口诀;3. 解决问题,用口诀. 接着请学生动手摆一摆,自己编制2的乘法口诀,并在小组中检查、交流自己的方法. 汇报时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如:1 × 2的口诀是一二得二;2 × 2的口诀是二二得四;2 × 3的口诀是二三得六……最后学生们交流记口诀的方法,并用口诀解决生活的问题……这样教学,引导学生根据5的乘法口诀的方法结构,自主探究2的乘法口诀,学生在迁移方法中积累了学习口诀的知识和方法经验,丰富了学生的活动经验,为学习新的乘法口架桥铺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在实践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综合与实践”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载体. 学生在经历具体的“综合与实践”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验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呈现实践的成果,在探究、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逐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如在学习“包装的学问”这节课后,我请学生设计了一个实践活动:把4盒同样的巧克力(长10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包成一包(接口处不计). 1. 你能用几种包装方法?算一算所需的包装纸. 2. 哪种方法最节约包装纸?学生们都积极思考,交流自己的想法,并通过动手拼一拼解决问题,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汇报时有这些方法(图略):方法1. (10 × 5 10 × 16 5 × 16) × 2 = 580(平方厘米);方法2:(10 × 20 10 × 4 20 × 4) × 2 = 640(平方厘米);方法3:(40 × 5 40 × 4 5 × 4) × 2 = 760(平方厘米);方法4:(10 × 10 10 × 8 10 × 8) × 2 = 520(平方厘米)……学生在动手探究中发现第4种方法最节约包装纸,通过讨论,学生们发现最节约的方法是重叠的面积越大,越节约包装纸,包装的学问有时还要考虑精美、便于携带. 这样教学,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累了包装的活动经验,感受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俗语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课堂上应充分提供学生操作、探究的平台,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亲历探究过程,不断积累活动经验,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