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十种物质成键情况

来源 :中学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1205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CO
  碳原子电子层结构为:1s22s22p1x2p1y,氧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为:1s22s22p2x2p1y2p1z。碳原子2个未成对的2p电子可与氧原子的2个未成对电子形成1个σ键和1个π键,氧原子的1对已成对的2p2x电子对还可与碳原子的2pz空轨道形成一个配位键(用“→”表示)。所以CO的电子式为∶CO∶。碳氧原子之间实际上是共用3对电子。写成点式结构为:∶CO∶。
  2. NO
  氮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为:1s22s22p1x2p1y2p1z,可见1个氮原子有3个未成对的2p电子,它的2个2p未成对电子与氧原子的2个未成对电子形成1个σ键和1个π键,另外氧原子的1对已成对的2p2x电子对与氮原子剩余的1个未成对电子形成1个2中心3电子的大π键π32。其电子式为,点式结构为。所以一个NO中含有3个键:σ键、π键(称小π键)和π32键(称大π键)。
  3. NO2
  NO2中的氮原子采取sp2杂化,sp2杂化轨道中的2个未成对电子分别与2个氧原子中的未成对电子各形成1个σ键,两个氧原子中各自剩余的1个未成对电子与氮原子另外1个杂化轨道中的未成对电子形成1个3中心3电子的大π键π33。所以NO2电子式为。由价层电
  子对互斥理论可知NO2价层电子对数为3,电子对空间构型为三角形,但是由于氮原子上存在1对孤电子对,所以NO2空间构型为V形,∠ONO=134°,氮氧键键长为112pm。其点式空间构型如图1所示。
  4. O3
  中学阶段,一般认为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为非极性分子,由同种元素形成的共价键为非极性键。O3是否真的为非极性分子?O3中的O—O键是否真的为非极性键?
  O3的中心氧原子为不等性sp2杂化轨道类型,它以2个sp2杂化轨道中的未成对电子与另外2个氧原子sp2杂化轨道中的未成对电子分别形成2个σ键,中心原子第三个sp2杂化轨道被孤电子对占据。此外中心氧原子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上有1对电子,而两端氧原子各剩余1个未成对电子,它们一起形成3中心4电子大π键π43,所以O3电子式为。O3的空间构型为V型,∠OOO=117°,其偶极矩为0.618,所以O3为极性分子。O3中,由于中心氧原子与两端氧原子
  的电荷密度明显不同,中心氧原子的电荷为0.2796,两端氧原子的电荷为-0.1398,所以O-O键为极性键,键长为127.8pm。O3的点式空间构型图2所示。
  5. SO2
  SO2与O3互为等电子体,两者的成键方式及分子的空间构型完全相同。SO2的电子式为。空间构型也为V形,其中硫图3
  原子采取的也是sp2杂化类型。SO2分子的点式空间构型图3所示。其中∠OSO=119.5°,硫氧键键长为143.2 pm,SO2中的硫氧键已具备双键特征。
  6. SO3
  一个SO3虽然比一个SO2多出一个氧原子。但硫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仍为sp2杂化。硫原子以3个sp2杂化轨道与3个氧原子形成3个σ键,另外硫原子还发生pd2杂化,pd2杂化轨道中的3个未成对电子再与3个氧原子的各自剩余的1个未成对电子形成垂直于分子平面的大π键π64。由于SO3分子中不存在孤电子对,所以SO3构型为平
  面三角形,∠OSO=120°。硫氧键键长为143 pm,比硫氧单键155 pm短,所以SO3中的硫氧键也具有双键特征。其点式空间构型如图4所示。
  7. H2SO4
  H2SO4为中学常见的二元强酸。分子中硫原子采取sp3杂化,两个sp3杂化轨道的未成对电子与2个氧原子(羟基中的氧原子)的未成对电子各形成1个σ键;另外两个氧
  图5
  原子一方面接受硫原子提供的电子对分别形成2个σ配键,同时2个氧原子又各自提供1对孤电子对给硫原子的空3d轨道形成2个附加的(d-p)π反馈配键。其点式空间构型如图5所示。
  从硫酸分子的点式结构看,它的空间构型为四面体。硫原子共形成了4个σ键和2个反馈π键。在硫酸分子中,硫氧键有两类,一类为硫氧双键,键长为143 pm;一类为硫氧单键,键长为154 pm;键角也有两种,分别为119°和104°。
  8. H3PO4
  H3PO4为三元中强酸。其分子由1个单一的磷氧四面体构成。其点式空间构型如图6所示。
  图6由图6可知,磷酸分子中的磷采取sp3杂化,3个杂化轨道与氧原子(3个羟基中的氧原子)之间形成3个σ键,另外磷原子提供1对孤电子对给氧原子的2p空轨道形成1个σ配键,同时磷原子的空轨道又接受氧原子提供的2对孤电子对形成2个反馈(d-p)π配键,所以磷原子与非羟基氧原子之间形成了磷氧多重键:P←→←O。但是从键能的大小看,该键并不具备叁键性质,而属于双键范畴。其中P-O的键长为
  157 pm,P=O键长为152 pm。∠(HO)P(OH)=106°,∠OP(OH)=112°。
  9. HNO3
  硝酸为中学常见的氧化性酸。其氮原子的3个sp2杂化轨道分别与3个氧原子形成3个σ键,呈平面三角形分布。氮原图7子π轨道上的1对电子则与2个非羟基氧原子的未成对电子形成一个3中心4电子的不定域π键π43。这样使得硝酸中的氮原子的表观氧化数为+5。硝酸分子内除了共价键外还可以形成氢键。其点式空间结构见图7所示。
  1个硝酸分子中含有2个N=O键、1个N-O键、1个O-H键、1个氢键。其中N=O键长为122 pm, N-O键长为140.5 pm, O-H键长为96 pm。分子内各夹角分别为:∠(HO)NO=114°,∠ONO=130°, ∠HON=90°。
  10. NO-3
  当硝酸被中和产生NO-3时,硝酸根中的氮原子除以sp2杂化轨道与3个氧原子分别形成3个σ键外,还与这些氧原子之间形成1个4中心6电子的大π键π64,所以NO-3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其点式空间结构如图8所示。
  NO-3中3个氮氧键长均相等,为121 pm,∠ONO=120°。硝酸根的这种结构使得硝酸盐在正常状况下有足够的稳定性。
  (收稿日期:2014-12-15)
其他文献
化学蒸气转移法是现代化工生产中一种重要的提纯方法,用于得到高纯度物质。这种方法在近些年的全国所有省市的化学高考中频繁出现,这类试题最早可以追溯到2005年的广东高考,2013年上海卷和山东卷中都进行了考查,在历年高考中已经出现了五次,笔者详尽罗列了这些高考试题,并力求对这种对于高中阶段来看比较新颖的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做一个全面的归纳和推介。  化学蒸气转移法是指: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固体混合物中需
期刊
从目前初三学生化学学习情况看,大多数学生喜欢花大气力记忆教师给出的化学知识,而不善于用自己的头脑去主动获取和保持知识,这样的学习行为会阻碍其自身化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了转化学生的这一不良学习喜好,必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笔者发现:让学生填写或设计优质的表格,不但能驱使他们通过思维活动长久地保持自己所获取的新知,而且能帮助他们将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扭转为探究性学习方式。现以初中化学“元素”的
期刊
(接上期)3.PBL活动的评价  学生在进行PBL活动中,要经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每发生一次跳跃,学生对于问题的认知就进入更高一级的阶段。教师可以依据绩效目标和学生评价项目表(见表1),利用“知识—反省练习”,布置“综合性短文”,采用日常学习量和反馈单等方式来判断学生所处的思维发展层级,进而在PBL化学活动评价表的相关项目上给予合理的评分。在PBL的最后阶段,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同一个知识在解
期刊
共价键这一知识点是一个常考常新的知识点,在每年的高考题中大都有共价键的踪影,但由于其和其他知识点联系密切,所以一般是和其他的知识点合并起来进行考查,以下是有关共价键命题时的要点。  1.共价键类型的判断  共价键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如从键的极性方面可能分为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从成键的方法上可以分为σ键和π键,特别是第二类分类方法,是中学教材中新添的内容,可能会成为命题的热点之一。  例1下列分子中含有
期刊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中讲到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可以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或与氢气生成氢化物的难易程度以及氢化物的稳定性来推断。学生常把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与氢化物的酸性混用。为什么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可以体现出非金属性的强弱,而氢化物的酸性却不能推断出非金属的非金属性强弱?氢化物的酸性强弱的影响因素是什么?为什么必须是
期刊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完全按照课本的实验操作未必能够得到预期的实验现象,这就需要对实验进行适当的改进,以便学生能观察到“理论上”的实验现象。  案例1金属钠的性质与作用  实验过程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钠融化成小球,外表呈灰黑色,后破裂露出银白色,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
期刊
有机化学在江苏省高考中考查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以客观题形式考查某有机物的结构、性质、用途;另一种是以主观题的方式,以有机物的合成为载体考查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处理、加工和综合应用的能力。笔者选取江苏卷有机化学主观题最后一问“设计合理路线合成简单有机物”进行解析,旨在帮助学生能够敏捷、准确地获取试题所给的相关信息,并与已有知识整合,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应用新信息解决化学问题。  一、有机物的合成思维模型
期刊
本文中笔者以涉及反应热的高中化学试题的易错点为话题,通过对典型试题的详细剖析过程,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点帮助。  一、化学概念理解不到位之“错”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Zn(s)+CuSO4(aq)ZnSO4(aq)+Cu(s),ΔH=-216 kJ·mol-1,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  B.CaCO3(s)CaO(s)+CO2(g),ΔH=+178.5 kJ·mol-1,反应
期刊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这就决定了电解质相关概念在中学化学课程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它涉及物质的分类、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化学平衡、电化学基础、离子反应及方程式、溶液酸碱性、化学计算等多个核心概念,每一个核心概念并不是一次性地全部完成教学,而是形成了概念系列,即“电解质概念群”。  根据学习方法的不同,电解质相关概念可分为物质性概念和程序性概念
期刊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一节中,通过“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这个典型实验,让学生认识和感受化学反应中的吸热现象。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当环境温度略高时,烧杯和玻璃片往往无法粘在一起,且产生的氨气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基于以上考虑,笔者多次实验,创新设计了一套集科学性、趣味性、观赏性于一体的封闭式装置。  一、实验原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