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能你没有去过西岗,可能你不知道西岗中学,但你一定知道茅山老区,一定知道新四军。
1938年6月新四军进入金坛,创建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当年金坛的西岗、社头、唐王乡等归属溧阳。1941年7月,溧阳县抗日民主政府为了贯彻中共苏皖区党委“坚决实施抗战教育,粉碎敌人伪化的阴谋,激发人民民族意识,加强抗战建国的信心”的指示,准备办一所较大的初中,选址后决定在西岗(西塘区)李巷创办“自醒中学”,这就是今天“西岗中学”的前身。8月初,贴出第一张招生广告,便有来自当地、金坛城内,甚至很远异乡的青年人报名。
无锡严家桥人、新四军老战士程桂芬(1918年7月1日-2000年7月1日),曾经在“自醒中学”隐蔽身份教自然课(实际担任地下民运工作。其丈夫吴宝康受中共苏皖区党委委派,担任学校国文课老师)。在她的回忆录《人生不是梦》中,满怀深情地提及这个学校:虽然短短三年时间,学校就像革命的大熔炉,培养了一大批热血青少年走上抗日前线。
关于“自醒”一词的来历:
当初创办时大家经过反反复复几次商量学校名称,后来还是溧阳抗日民主政府副县长钱震宇提出,用“自醒中学”。字面上看,是要学生自觉学习,但实际里包含着人民大众自觉醒悟起来,民族复兴,团结一致,把抗日战争进行到底的意志。
不算太大的西岗集镇,可我还是需要经过拐弯抹角地三次沿路询问,才找到坐落于西南角深处的中学。除了从资料上知道到西岗中学是抗日战争时期党组织创办的一所学校、除了知道这所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率高达80%以上、除了2019年12月,教育局陈文老师陪我走了一遍茅山老区的17所中小学,就记忆而言,我对西岗中学印象不深。
上课时间,一片静悄悄,初春午后的阳光正射入每一座教室。
第一次进入校园,心中突然涌动出一股热流,这股热流仿佛已经流过80个年头,今日依旧在流淌。这所学校、这片热土,经受过血与火的考验和洗礼,从这里走出去的无数的共产主义革命战士,为劳苦大众谋解放、谋幸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用鲜血、用生命倾注一片赤诚,谱写了一篇又一篇可歌可泣的光辉华章。
路途不算长,然而,“自醒”的精神永长传,血脉更相连。
面对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里的师生们说:“我们只有一个答案和一个目标———善待孩子们,不负革命先辈的期望。”
如果不是和老师们无意间闲聊,我还真的不知道夏罗俊校长是金坛第一批“金沙名教师”25人之一。
闲下来夏罗俊常常会静坐窗前,思考着,把内心对教学的情感付出托出来,把漂浮与校园上空的云朵接过来。意识里,他感觉,这颗属于孩子们未来的心,正在燃烧。仿佛时间与齿轮并进,用一辈子的心血旋转,来无愧于当初选择的教育事业。
自从结婚成家后夏罗俊一直夫妻分开。一个在东面(妻子在尧塘小学),一个在西南,相距20多公里,没有直线公路,必须穿过城区,骑摩托车需要40分钟开外。夏天还好,冬天穿衣戴帽全副武装,还是受不了,顶风,太冷,时间久了膝盖酸痛。
和夏校长聊家常,突然他满脸露出愧疚神色。
“我内心有个结,愧疚妻子。”
“那是2005年12月17日,第一个孩子出生。因为学校忙,我没能在妻子身边。第二天接到电话,婴儿黄疸指数偏高,需要立即送常州医院。等我上课结束请假赶到城区医院,孩子已经被救护车送常州。虽然心里焦急,可教学课程安排很紧,我根本没时间去常州照顾陪伴,只得回到学校。听天由命,看孩子的造化了。还好,在医生的全力救护下,新生儿终于很快恢复正常。”
我向夏罗俊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是从课堂走出来的‘名师’,现在担任了学校主要领导,会不会渐渐疏离课堂与学生?”
夏罗俊想了想,一笑,认真地回答:“一线上课、才有做老师的感觉。远离课堂,这不是名师应有的样子。教数学,这可是我的看家饭碗,不能丢啊!”
李小鑫同学是初二从老家云南转学到西岗中学,成绩一般,但学习很努力。好几次夏罗俊批改作业时发现,遇上单纯的计算题他还行,极少有错误率,可是遇上需要运用数理逻辑思维的综合题目往往会产生误判。这事引起了夏校长的关切。再仔细深入了解,感觉这是初中年级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于是除了加上所有学生家长的微信,鼓励学生课后不懂随时提问外,他还认真地对这类题目作了点研究。如何教?如何引导?如何分析?
一天放假,夏校长和家人在外面有事,收到李小鑫發来的微信,求助解题。恰巧手机没电,夏校长立即赶回家,一边充电一边用视频帮助李小鑫分析解题步骤、方法,并且举一反三辅导综合题的解题思路。
一张西岗中学近两年的中考成绩汇报单摆在我的面前:2019年中考,我校列全区第四,其中唐莉同学中考成绩位列全区35名,进入省华中创新班。
2020年中考,我校生均总分位列全区前列,其中化学位列全区第一(金坛区有20多所初中)。
我们不是追求片面升学率,但我们学校的教学需要对得起孩子们。
面对58岁的化学老师陈和祥,我有太多的问题要问,因为西岗中学的化学课多年来所取得的成绩与他密不可分。而陈老师对我所有的提问只是淡淡一笑。
说到化学课教学,陈老师认为:初三才开化学课,9月份到第二年6月份中考,共10个多月,这一段时间里能否培养出学生对化学课的兴趣,很关键。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大部分来自贫困落后的农村,见识少,对日常很多化学常识缺乏认知度。为打好基础知识,除了让学生进行必要的记忆背诵掌握要点外,还要通过一次又一次实验形式感受化学事例。
和李粉云老师聊起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学,她很有体会。
记得任初二班主任,班级有个男学生叫:戴文进,家中排行第四。这孩子与前三个相比,脑子不笨,特别调皮。父母在工厂三班倒,没时间管他。学习成绩不稳定,时好时差。李粉云加了他父母的微信,加强家庭联系,耐心地督促他的课外生活。接着,鼓励他关心班级事务,推选他做班级生活委员。戴文进渐渐放下了手机,下学期成绩突然变好。初三学业结束,回到老家中考,拿到贵州六盘水市高中的录取通知书后,第一时间联系李老师,报告好消息。 许小玲、姚燕和许多老师一样,她们都会如数家珍地讲述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们。
湖北的王鄂群,是班主任许小玲从初一跟班到初三的学生,女孩子学习能力特强,初三时突然患上一种非常严重的过敏性疾病,皮内出血,面临生命危险。紧急送往常州治疗,整整一个月。老师们一方面担心她的身体是否能恢复,一方面担心孩子的学业会受影响。王鄂群住院期间没有停下学习,和在校生一样完成考卷、作业。中考时,如愿考上省华罗庚中学,之后又在金坛考上大学本科。
贵州男孩石吴立,是英语老师姚燕任初三(一)班班主任的学生。石吴立个子高,身体瘦。父母虽然没什么文化,教育孩子却很严格。石吴立的学习能力很强,每次考试都是班级第一。姚老师很自豪地告诉我:我带的石吴立这个班,有一次总成绩考了全区初三第一。
老师们心花怒放地提起学生,在他(她)们讲述的眉宇间、神态中、表情里,我还是清清楚楚地看到对学生们的那份怜爱和难恋恋不舍的情感牵连,甚至一个动作、一个手势无不显现出师道的无私奉献之情。
是的,即便是我了解到体育老师欧阳鹏于2016年获得金坛区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学习之星”、常州市红领巾读书征文比赛“优秀指导老师”,2018年“学习型家庭”荣誉称号时,他很谦虚地对我说:“别写我。学生们比我优秀。”
接着他递给我一张证书。这是2016年初三学生梅欣玥获得常州市文广局、教育局、江苏省文化厅,全省红领巾读书征文评奖活动中荣获的一等奖。
我关注到校园走廊里的另一道风景:“中流砥柱星光璀耀———班主任风采”。
七(2)班班主任韩妍,曾获得江苏省“五四杯”初中青年教师微课评选二等奖、金坛区初中地理基本功競赛二等奖。
八(2)班班主任陆华,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于国家、省报刊。
九(2)班班主任王欢。2018年获江苏省微课评比一等奖。
八(1)班班主任王丽丽,中小学一级教师,任教物理。用“爱满天下”的教育理念,用心呵护每一个孩子……
最后一次采访告一段落,我漫步走出“自醒”教学大楼,再回过身注视,强力的光线倾覆喷射,感觉这幢楼已不仅仅是一座建筑,似乎更像是浸润着厚重气息的丰碑,一座跨越了千山万水而至的历史。
一抹浓浓的、美好的色彩正在将它染红,顿时铺满大地。
1938年6月新四军进入金坛,创建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当年金坛的西岗、社头、唐王乡等归属溧阳。1941年7月,溧阳县抗日民主政府为了贯彻中共苏皖区党委“坚决实施抗战教育,粉碎敌人伪化的阴谋,激发人民民族意识,加强抗战建国的信心”的指示,准备办一所较大的初中,选址后决定在西岗(西塘区)李巷创办“自醒中学”,这就是今天“西岗中学”的前身。8月初,贴出第一张招生广告,便有来自当地、金坛城内,甚至很远异乡的青年人报名。
无锡严家桥人、新四军老战士程桂芬(1918年7月1日-2000年7月1日),曾经在“自醒中学”隐蔽身份教自然课(实际担任地下民运工作。其丈夫吴宝康受中共苏皖区党委委派,担任学校国文课老师)。在她的回忆录《人生不是梦》中,满怀深情地提及这个学校:虽然短短三年时间,学校就像革命的大熔炉,培养了一大批热血青少年走上抗日前线。
关于“自醒”一词的来历:
当初创办时大家经过反反复复几次商量学校名称,后来还是溧阳抗日民主政府副县长钱震宇提出,用“自醒中学”。字面上看,是要学生自觉学习,但实际里包含着人民大众自觉醒悟起来,民族复兴,团结一致,把抗日战争进行到底的意志。
不算太大的西岗集镇,可我还是需要经过拐弯抹角地三次沿路询问,才找到坐落于西南角深处的中学。除了从资料上知道到西岗中学是抗日战争时期党组织创办的一所学校、除了知道这所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率高达80%以上、除了2019年12月,教育局陈文老师陪我走了一遍茅山老区的17所中小学,就记忆而言,我对西岗中学印象不深。
上课时间,一片静悄悄,初春午后的阳光正射入每一座教室。
第一次进入校园,心中突然涌动出一股热流,这股热流仿佛已经流过80个年头,今日依旧在流淌。这所学校、这片热土,经受过血与火的考验和洗礼,从这里走出去的无数的共产主义革命战士,为劳苦大众谋解放、谋幸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用鲜血、用生命倾注一片赤诚,谱写了一篇又一篇可歌可泣的光辉华章。
路途不算长,然而,“自醒”的精神永长传,血脉更相连。
面对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里的师生们说:“我们只有一个答案和一个目标———善待孩子们,不负革命先辈的期望。”
如果不是和老师们无意间闲聊,我还真的不知道夏罗俊校长是金坛第一批“金沙名教师”25人之一。
闲下来夏罗俊常常会静坐窗前,思考着,把内心对教学的情感付出托出来,把漂浮与校园上空的云朵接过来。意识里,他感觉,这颗属于孩子们未来的心,正在燃烧。仿佛时间与齿轮并进,用一辈子的心血旋转,来无愧于当初选择的教育事业。
自从结婚成家后夏罗俊一直夫妻分开。一个在东面(妻子在尧塘小学),一个在西南,相距20多公里,没有直线公路,必须穿过城区,骑摩托车需要40分钟开外。夏天还好,冬天穿衣戴帽全副武装,还是受不了,顶风,太冷,时间久了膝盖酸痛。
和夏校长聊家常,突然他满脸露出愧疚神色。
“我内心有个结,愧疚妻子。”
“那是2005年12月17日,第一个孩子出生。因为学校忙,我没能在妻子身边。第二天接到电话,婴儿黄疸指数偏高,需要立即送常州医院。等我上课结束请假赶到城区医院,孩子已经被救护车送常州。虽然心里焦急,可教学课程安排很紧,我根本没时间去常州照顾陪伴,只得回到学校。听天由命,看孩子的造化了。还好,在医生的全力救护下,新生儿终于很快恢复正常。”
我向夏罗俊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是从课堂走出来的‘名师’,现在担任了学校主要领导,会不会渐渐疏离课堂与学生?”
夏罗俊想了想,一笑,认真地回答:“一线上课、才有做老师的感觉。远离课堂,这不是名师应有的样子。教数学,这可是我的看家饭碗,不能丢啊!”
李小鑫同学是初二从老家云南转学到西岗中学,成绩一般,但学习很努力。好几次夏罗俊批改作业时发现,遇上单纯的计算题他还行,极少有错误率,可是遇上需要运用数理逻辑思维的综合题目往往会产生误判。这事引起了夏校长的关切。再仔细深入了解,感觉这是初中年级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于是除了加上所有学生家长的微信,鼓励学生课后不懂随时提问外,他还认真地对这类题目作了点研究。如何教?如何引导?如何分析?
一天放假,夏校长和家人在外面有事,收到李小鑫發来的微信,求助解题。恰巧手机没电,夏校长立即赶回家,一边充电一边用视频帮助李小鑫分析解题步骤、方法,并且举一反三辅导综合题的解题思路。
一张西岗中学近两年的中考成绩汇报单摆在我的面前:2019年中考,我校列全区第四,其中唐莉同学中考成绩位列全区35名,进入省华中创新班。
2020年中考,我校生均总分位列全区前列,其中化学位列全区第一(金坛区有20多所初中)。
我们不是追求片面升学率,但我们学校的教学需要对得起孩子们。
面对58岁的化学老师陈和祥,我有太多的问题要问,因为西岗中学的化学课多年来所取得的成绩与他密不可分。而陈老师对我所有的提问只是淡淡一笑。
说到化学课教学,陈老师认为:初三才开化学课,9月份到第二年6月份中考,共10个多月,这一段时间里能否培养出学生对化学课的兴趣,很关键。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大部分来自贫困落后的农村,见识少,对日常很多化学常识缺乏认知度。为打好基础知识,除了让学生进行必要的记忆背诵掌握要点外,还要通过一次又一次实验形式感受化学事例。
和李粉云老师聊起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学,她很有体会。
记得任初二班主任,班级有个男学生叫:戴文进,家中排行第四。这孩子与前三个相比,脑子不笨,特别调皮。父母在工厂三班倒,没时间管他。学习成绩不稳定,时好时差。李粉云加了他父母的微信,加强家庭联系,耐心地督促他的课外生活。接着,鼓励他关心班级事务,推选他做班级生活委员。戴文进渐渐放下了手机,下学期成绩突然变好。初三学业结束,回到老家中考,拿到贵州六盘水市高中的录取通知书后,第一时间联系李老师,报告好消息。 许小玲、姚燕和许多老师一样,她们都会如数家珍地讲述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们。
湖北的王鄂群,是班主任许小玲从初一跟班到初三的学生,女孩子学习能力特强,初三时突然患上一种非常严重的过敏性疾病,皮内出血,面临生命危险。紧急送往常州治疗,整整一个月。老师们一方面担心她的身体是否能恢复,一方面担心孩子的学业会受影响。王鄂群住院期间没有停下学习,和在校生一样完成考卷、作业。中考时,如愿考上省华罗庚中学,之后又在金坛考上大学本科。
贵州男孩石吴立,是英语老师姚燕任初三(一)班班主任的学生。石吴立个子高,身体瘦。父母虽然没什么文化,教育孩子却很严格。石吴立的学习能力很强,每次考试都是班级第一。姚老师很自豪地告诉我:我带的石吴立这个班,有一次总成绩考了全区初三第一。
老师们心花怒放地提起学生,在他(她)们讲述的眉宇间、神态中、表情里,我还是清清楚楚地看到对学生们的那份怜爱和难恋恋不舍的情感牵连,甚至一个动作、一个手势无不显现出师道的无私奉献之情。
是的,即便是我了解到体育老师欧阳鹏于2016年获得金坛区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学习之星”、常州市红领巾读书征文比赛“优秀指导老师”,2018年“学习型家庭”荣誉称号时,他很谦虚地对我说:“别写我。学生们比我优秀。”
接着他递给我一张证书。这是2016年初三学生梅欣玥获得常州市文广局、教育局、江苏省文化厅,全省红领巾读书征文评奖活动中荣获的一等奖。
我关注到校园走廊里的另一道风景:“中流砥柱星光璀耀———班主任风采”。
七(2)班班主任韩妍,曾获得江苏省“五四杯”初中青年教师微课评选二等奖、金坛区初中地理基本功競赛二等奖。
八(2)班班主任陆华,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于国家、省报刊。
九(2)班班主任王欢。2018年获江苏省微课评比一等奖。
八(1)班班主任王丽丽,中小学一级教师,任教物理。用“爱满天下”的教育理念,用心呵护每一个孩子……
最后一次采访告一段落,我漫步走出“自醒”教学大楼,再回过身注视,强力的光线倾覆喷射,感觉这幢楼已不仅仅是一座建筑,似乎更像是浸润着厚重气息的丰碑,一座跨越了千山万水而至的历史。
一抹浓浓的、美好的色彩正在将它染红,顿时铺满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