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教学设计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781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设想]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这篇课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一单元的一篇哲学论文,这篇文章在表达手法上又具有散文特质。它以生动的比喻、典型的事例、辩证的分析,赞美了庄子思想的博大精深。要深刻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高效有序地读解文艺性学术论文,就必须引导学生质疑思辩,综合运用阅读相关能力,进行创造性地学习。
  质疑思辩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一种“读思结合”的创造性阅读,它对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升华其阅读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读全文,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思路。
  2.准确筛选文中的关键词、中心句,并结合社会生活实例,体悟语句的深刻内涵,进行创造性读解。
  3.联系本单元探讨人生哲理的大主题,辩证认识庄子的精神境界,领悟作者解读庄子精神境界的意图。
  [教学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质疑思辩中提高读解哲学论文的综合能力。
  要把上述目标落到实处,充分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在自主探索中,主动获取知识,本课教学拟采用“自读交流——研读深化——比较鉴赏”的教法,提高读解哲学论文的整体驾驭能力。
  现代文阅读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初入高三的学生在读解现代文的过程中,往往缺乏整体意识和精读态度,对文章的主旨、内在思路及语言的内涵、情味缺乏融会贯通的领悟。因此,言不及旨,浮于表象,以偏概全等就成了读解中普遍存在的误区。
  [教学过程]
  任何美好的设想都必须以科学有序的教学过程为载体,就本课教学而言,我认为:紧扣文本,又要超越文本,才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质疑思辩的欲望,使他们在愉悦中深切体验本文的理趣和情趣。
  一、问题引领,启发思考
  要求学生课前要做好充分的预习。在课前将布置下列思考题,要求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进行准备。而我则研读的基础上,分析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做好应答准备。
  1.庄子辞楚周相位不就,是他清高孤傲,是他拒绝权势的诱惑不和统治者合作呢,还是他自私利己的思想在作祟呢?
  2.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这一判断?
  3.屈原认为“世人皆醉我独醒,世人皆浊我独清”,而庄子却愿“曳尾于涂中”,你应该如何评价这两个伟人呢?
  4.文章中说:“莊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全靠了这棵树去守护着我们。”那么,庄子为什么不去唤醒那些昏睡的人呢?他是个坚强者还是脆弱者?
  二、理清思路,把握文意
  1.导入新课
  人类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同时,人类的精神家园也难免受到各方面的冲击。社会的物欲横流,人格的扭曲,道德的沦丧…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哲学大师庄子的思想智慧和人格的光芒,穿透时空在我们的心中闪耀,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让生命从世俗的网中挣脱出来,不为智累,不为情牵,不为名利搅扰,找回失落的精神,重建我们的精神家园!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庄子的精神世界,领略他那与众不同的超脱与大智慧。
  2.追踪文脉,领悟作者的主要观点及论证思路
  (1)指导学生通览全文,从整体上切分为三个部分,即:读庄子的特殊感受——赞庄子的清洁精神——析庄子的哲学困境。
  (2)精读课文,提取各部分的中心句、关键词,把握文意。如第一部分可归纳为三个要点:一是《庄子》作品的意象和意蕴,二是阅读的感受,三是庄子的才智。关键词句分别是“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手足失措”“天才仙子”“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朝暾夕月,落崖惊风”等,第二部分“庄子钓于濮水”的故事,作者分析后概括为“这是由超凡绝俗的大智慧中生长出来的清洁的精神”。
  (3)领悟各部分的内在联系。庄子的美让人无所适从,作者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这种阅读感受是如何生发出来的呢?文章第二部分论证了庄子的清洁精神,回答了开篇由衷赞叹的缘由。那么庄子的这种清洁精神又是如何形成的呢?第三部分就用庄子的心灵和庄子所面临的世界为我们揭开了谜底。三个部分意脉贯通,浑然一体。
  三、研读深化,质疑思辩
  1.出示学生预习中的焦点问题,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要正确引导,不急于对一些问题下结论。
  2.研读2—8段探究下列问题:
  (1)庄子拿乌龟的选择来打比方,说明他鄙弃的是什么?追求的是什么?
  (2)作者所说的“清洁的精神”的含义是什么?
  (3)“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你对这句话如何解读?月亮比喻什么?
  探究这三道题要求学生在解读关键词句时,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体悟词句的内涵,从而把握作者的观点。比如,第2题,先找到“清洁的精神”在原文位置,文章第7段第2行“这是由超凡绝俗的大智慧中生长出来的清洁的精神,又由这种清洁的精神滋养出拒绝诱惑的惊人内力。“大智慧”指《秋水》故事中庄子“曳尾于涂中”的选择,说明庄子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由“清洁的精神滋养出拒绝诱惑的惊人内力”,可以提炼“拒绝诱惑”也是清洁精神的含义。第3题句子富有文采,内含哲理,学生必须用心揣摩,“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指前面句子“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人们大都趋炎附势,人云亦云。“月亮”结合前句应指“心灵”,后句的树就是指庄子及类似庄子的人。这句话是说因为有庄子等人超凡绝俗的清洁精神,不屈服权势、坚守独立的文化品格,这种清洁的精神才没有彻底失落。
  四、比较鉴赏融会贯通
  1.提出问题:在作者看来,庄子的精神世界究竟是怎样的?作者对他是什么态度?
  围绕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庄子精神世界的实质。为深化理解,有必要把本单元四篇文章的主题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走进精神的家园。本单元四篇课文的共同主题是探索人生哲理,把它们的主题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一个主题链,有助于学生融会贯通。
  (1)与《人生的境界》、《孔孟》比较。
  《人生的境界》一文,冯友兰先生从人们觉解程度的高低,把人生的境界分为自然、功利、道德和天地四个层次,作者在文中说“中国的圣人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中国的哲学也是既入世而入出世的”。黄仁宇先生的《孔孟》一文,从入世的视角解析了孔孟的人生观,但我国道家学派的代表庄子为什么不想入世,只想出世呢?庄子又是用什么方式表示自己与世道的对立呢?庄子与孔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
  (2)与庄子《逍遥游》、《庖丁解牛》比较。
  从哲学思想、人生态度的角度,体会庄子一以贯之的追求思想自由、个性自由的精神。通过以上比较,学生便能从中国传统哲学中领悟文化内涵,丰富心灵世界,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抵御世俗的玷污,保留人性的纯真与洁净。
  2.发散思考:这篇文章是鲍鹏山先生对《庄子》的解读心得,但它仅仅是解读《庄子》的心得吗?提示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思考作者解读庄子的用意所在。
  分组研讨后,总结指出:
  文中没有片言只字言及现实生活,但作者写作本文显然不是无端地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深有感触。现实生活中权钱交易、物欲横流、人格扭曲、道德沦丧等社会现象无疑是感触点,本文的标题含蓄而警策地启示我们:应该怎样关注当今人文精神失落的严重问题?应该怎样从庄子等哲学大师的思想宝库觅得精神资源,来将我们遭到破坏的“精神家园”重新构建?这一发散思考必将启示学生:解读课文不仅用眼,还要用心;不仅从字面上学习,还要到生活中摄取;不仅要吸收,还要有创造。
  [布置作业]
  这篇文章是鲍鹏山先生对《庄子》的解读心得,是一家之言。同学们,希望你们课外再去读《读本》上的两篇文章以及其资料,拥有自己对《庄子》的理解。
  ★作者简介:张界春,河南省辉县教育局教研员。
其他文献
对于文言文的学习,为什么很多学生总是付出努力却屡考屡败呢?关键是方法不对.方法不对,功夫自然白费.那究竟怎样才能快速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呢?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培养是
负载型 Au基催化剂在工业过程中具有非常广泛的潜在应用,如催化加氢/脱氢过程、精细化学品合成、能源催化转化及环境保护等过程,表现出很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Au基催化剂活
文章采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从《还乡》中游苔沙与三位男性的纠葛揭示了十九世纪社会盛行的男权主义传统思想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 The article uses the theory of femi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细节描写包括刻画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外
作为语文教师应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以多样化、综合化的训练形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空间和氛围,从而激发他们积极能动地去反映他们多彩的生活.
语文教学要体现素质教育的主要思想是: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使学生生动、活泼、主体得到发展.小学语文课中必须进行语文技能训练,须将学生自主学习、读、思、议、练贯穿于教学
综述了近年来锇络合物用于催化烯烃加氢和异构化反应的研究进展。 Os催化剂在H2分子和转移加氢二个方面用于烯烃加氢反应均表现出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因此它有望成为有机合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利用情感教育不仅可以引领学生作品欣赏、情境体验还能激发他们故事联想、陶冶学生的情
一、说教材rn
在现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初中英语的教学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初中英语的教学,其实只要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分析者、探究者,让学生自主地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