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小巷(原创)

来源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qlog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忆深处的一条巷子,每至巷口,总会闻到飘荡在空气中的很特殊的书香味,那便是明光路上的填海巷。
  儿时的我,在城南二环路边的工厂大院里长大。工作后,单位也在城南,对城东,对那里的街道、巷子,虽然离得很近,却很陌生。
  20世纪90年代,第一次和我先生见面,介绍人在电话里对我说:“地点就定在大东门的工人文化宫门口,对方手里拿一本《小说月报》。”懵懂的我,转了几次车,问了许多路,费了很大劲,才找到了工人文化宫。不曾想,接下来的日子,我便和大东门一带有了不解之缘。随后,我又在这里的填海巷生活了十年。
  填海巷是条再普通不过的小巷,就连常年在这儿居住的人,可能都没留意过它的名字。但老合肥人一说到上个世纪90年代书刊批发兼零售交易市场,就会立马反应过来:哦,填海巷。
  淘书、买书、看书,是那时填海巷的代名词。无论冬夏,这条巷子里都热闹非凡,人来人往。
  现在的瑶海区在2000年合肥市区划调整之前叫东市区,这里老旧工厂、小区特别多,相对来说,这一带有三大经济繁荣地:大东门、明光路、东七里站,明光路居中,填海巷位于明光路与长江东路交口的东南角,与长江东路平行,巷子的西边是当时的东市区政府办公所在地和金大塘菜市场;巷子的北边是合肥汽车站;巷子的西北角是文化馆;巷子的南边是东方商城,位置得天独厚,是老东市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巷子名称的由来,据巷里老人说,早年,这里是金大塘水塘,后来水慢慢少了,人口逐年增加,人们需要土地生活,就用土把大塘填起来了,形成了一条自然的巷子。联想到上古神话《精卫填海》所表现的持之以恒、艰苦奋斗的精神,故将这巷子取名填海巷。
  巷子长不过300米,宽3米,呈L形。从明光路上的巷口走进去,巷子的右手边是一栋办公楼,接着是一栋居民楼,我就住在这栋楼的6楼,接着是矿机厂宿舍大门,再接着是一排小平房,小平房的边上还有一栋居民楼,3栋楼房的一楼和小平房全部是门面房,土菜馆、酒水批发部、理发店、书社、修锁店应有尽有,在巷子的两边依次排列。当然,最显眼、最热闹的当属其中的书市。
  每天清晨5点多钟,就能听到我家楼下小超市的卷闸门往上推开的声音,闭着眼我也知道,这家男人一定开始弯腰生火起煤球炉了,头几乎挨到了炉子上。男人瘦小,鼻梁上架副眼镜,镜片很厚。听说还是老牌大学的毕业生,学会计,1993年首次全国会计师统考,合肥只通过2人,他就是其中之一。这时候,这家女人就忙着给女儿梳头洗脸、烧早饭。女人中等身高,胖胖的圆脸始终挂着笑容,皮肤白净,做事手脚麻利。等孩子开始吃饭,女人便把方便面、饮料摆放到自家店门口,以便路人走过时能看得更清楚。男人把孩子送去上学后,自己也上班去了,女人就开始一天的营业了。
  当第一缕晨曦洒进小巷,小巷便迎来了又一个温馨的早晨。此时,小巷的一切都笼罩在柔和的晨光中。巷子东头的书店,伴着小巷的醒来,也纷纷开门了,这里曾是合肥最大的教辅书批发、零售市场,这个市场是从城隍庙搬迁过来的。300米长的地方共设了近百个摊位,仍然供不应求,为了抢一个摊位,书贩们要连夜排队。他们把木板架在两个长板凳上,把各类教辅书整齐地分类,摊在木板上,一天的销售就拉开序幕了。
  上午,当阳光懒散地照进书巷,打理好摊位后的书贩们会端个小木凳,坐在屋檐下你一句我一句地聊着,谁家的孩子上大学啦,谁家的孩子进工厂啦,谁家的女儿出嫁啦……很快,顾客就来了。孩子们放学时,这里人最多:有家长带孩子来的,有家长自己来帮孩子买的,有孩子们自己过来选、过来看的,小巷顿时拥挤起来,稍不注意,你的肩膀就会碰到一两个熟悉的人,吆喝声、讨价还价声传递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夕阳西下,当摊主们接待完最后一位顾客,就会收起书摊,笑眯眯地哼着小曲,盘点一天的进账,然后双手有力地拉下卷闸门。辛苦忙碌了一天的摊主们,走出店铺,找寻着放松身心的生活场所去了。一抹晚霞洒向书巷,斑斑驳驳。
  那个年代,专业书店很少,这里的攤位上,教辅参考书、儿童图书、文学艺术书,门类齐全,进货快,折扣大,好书刚到就被抢光的事经常有。摊主们想方设法把书从店里一直排到店外,一眼望去,巷子里全是书。我常常闭上双眼,站在书巷中深深呼吸,墨香和着清风,仿佛带走了一切忧愁烦恼,洗净了人世间的所有铅华,沁人心脾,令人陶醉。
  巷子的拐弯处,有家书社,是位年轻时尚的小姑娘开的,门面很小,却被她打扮得独具品味。一次,我在她的店里选书,听到一位大妈问她:“姑娘,你长得这么漂亮,干嘛守着这么个小店呢?”她甜甜地一笑:“我喜欢看书,更喜欢这依依墨香。”
  巷子里有一家理发店,晚上是它生意最好的时候,霓虹灯不停转着,仿佛在向客人招手。这家理发店的老板娘也就30来岁吧,浓眉大眼,十几岁就跑到上海学了两年手艺,回来租了我家楼下的门面房,开起了理发店。她的手艺不错,人也大方,短短几年下来,店里的雇员加学徒就有十几人,门面房也换成大的了,家里房子也买了。理发店里有位老板娘请来的师傅,20多岁小伙子,梳一小辫,人称老吴。我喜欢找老吴做头发,动作虽慢但活细。他把每一次理发过程都当作艺术创作,时不时地停下来左右看看、上下瞅瞅,直到顾客满意为止。
  那时,我们单位的接送班车停靠在大东门车站。早晨,从我家到车站正好穿过金大塘菜市,这家菜市在当时的东市区算是最大的了。菜品种类丰富,小商小铺云集。不想在家做早饭的日子,我会从菜市口东头买一个新鲜出炉的烧饼,夹上一根油条,或是两个热气腾腾的菜包子,边走边吃。菜市逛到头,早点已入肚,车站也到了,坐上班车上班去了。傍晚,我从班车下来,进入菜市,选一把时令蔬菜、两个西红柿、一根黄瓜即可,不用多买,每天都可以顺路买新鲜的。菜市场走完,家也到了,晚餐的菜也备齐了,进门就忙活起来。想来,那几年是我最舒适、惬意的日子。
  站在填海巷的明光路入口,时常会看到拖着箱子,拎着大包小包,匆匆赶路的人们。巷子的北面是合肥汽车站。那时没有高铁、动车,火车车次很少,飞机票很贵,出门首选汽车,特别是省内旅客,汽车票往往一票难求。车站就像巨龙的大口,吞吐着南来北往的旅客。   在巷子的南面是当时东市区最大的建筑裝饰材料市场——东方商城。商城是在老木材厂所在地盖起来的。随着计划经济往市场经济转轨,木材厂大批职工下岗,但在这里实现了再就业。
  我家楼下住着一位独居的山东老奶奶,她没事就端坐在门口,看巷里的行人从眼前走过,一天一天,一年一年,仿佛在收集着小巷里每天发生的故事,要说给某人听。直到有一天,老奶奶说,她的男人解放前去了台湾,她要等他回来,坚定的眼神中透露着浓浓的爱意。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得知老奶奶是山东老乡,我便对她又多了一份亲切感,常常顺手就帮老奶奶带几样菜回来。
  离开填海巷已经10年了。驱车经过巷口时,总被身后的车流裹挟着向前,只能匆匆瞥一眼那熟悉的小巷。近日,我专程去了那里。我仍然选择从大东门下车,往菜市走。金大塘菜场早已搬迁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巷里的人家已不再满足于虽然方便,但污水横流,管理混乱的大棚式菜场了,转而选择购物环境干净整洁的大型超市。
  巷子里的那家小超市还在,女人正坐在门口,一边剥着核桃吃,一边看着电视节目里的儿女情长。她看到我来了,很是高兴,立马从冰箱里拿出最贵的饮料请我喝。说话间,不时有客人过来买包烟、拿瓶饮料的。店里,各种物品摆放有序。她说生意马马虎虎,和当年书市在巷子里的时候是没法比了。她的女儿大学毕业工作了,老公在单位倒闭后应聘到了民营企业,仍然干他的老本行会计。凭着多年的积累,前年,他们家已经在明光路上买了两套新房。
  理发店关门了。往巷子里走了一段,看见原来理发店的老板娘带着一位小伙子正在一间很小且杂乱的门面房里,整理着旧板子、脏纸盒等杂物。听巷子里人说,理发店客流量太少,她只能搬到更小的门面房里去了。我没有打扰她,继续往里走。
  巷子里原来的书市,因易燃物品众多,消防安全存在严重隐患,被列为区级火灾隐患地点。随着街道综合管理的需要,书市已搬迁到安徽大市场。往日热闹的书市一条街,早已不存在,以往人流如织的热闹景象,当然也消失了。仔细找寻,还有两家书店坚守在这里。我经常光顾的年轻女孩的那家店还在,由她的妈妈帮着打理,她自己去了安徽大市场开店。她妈妈说,退休了,没什么事,反正这间门面是我自己家的,不指望它赚多少钱,都是老主顾,聊个天说个话,也可以打发寂寞的时光。
  在巷子的进出口,我未曾见到写着巷名的牌子,是遗失了,还是忽视了,不得而知。
  从巷子的东头走出来,便是车水马龙的长江东路了,走完短短的一条巷子,我仿佛穿越了许多年的时光。看起来,巷子是有些破败了,但透过巷子里留下的岁月痕迹,不仅可见昔日的繁华,更能感受到繁华落幕后的那份淡泊和宁静。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的阅读习惯也随之改变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想看的东西网上都能搜到。报纸、网站、期刊等媒体,还有专门的客户端,阅读方便快捷。忙于工作和生活的人们,已很少有足够的闲暇时间走进书店,细细品味阅读的快乐了。
  那条我生活了10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书香的依依小巷,总会不经意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再回首,我心依旧。
  〔责任编辑 姚 梅〕
其他文献
崔玉欣从重庆师范大学临毕业之际,初恋男友突发心梗去世。她回到家乡泸州工作后,始终走不出伤痛,直到遇见和初恋男友长得很像的顾伟。崔玉欣情不自禁地把顾伟当成了初恋男友,并按照初恋男友的样子去“改造”他,结果顾伟深陷“变身”困境,无法走出……淪为替身:“故地重游”的女孩有故事  2018年11月的一天中午,饥肠辘辘的崔玉欣直奔一家湘菜餐厅:“老板,今天都有些什么菜啊?剁椒鱼头还上不?”说着直接探头去看饭
法国南部重镇里斯,是著名剑客佐罗的家乡,最近,这里又出了一位佐罗式的神秘杀手。他神出鬼没,枪法如神,能一枪命中别人的眉心。作案后,他会在现场写下几个字:杀人者佐罗。警方一直查不出这个佐罗的真实身份,为此伤透了脑筋。  这天一大早,东区警察局的警察们刚上班,就接到报案:昨天晚上,佐罗又出现了,这次的死者是巴克。  听到这个消息,警察们议论纷纷:“巴克这个作恶多端的老家伙,终于有人收拾他了。”靠走私、
2020年底,陕西省西安市发生一桩近乎完美的伪装自缢案,凶手竟是毫不相关的人,这是怎么回事呢?  完美谋杀:强势婆婆吊死树下  2020年12月8日,西安市郊县的警察刘涵接到报案,称附近一个院落有人非正常死亡。他和同事刚赶到,就被一群热心大妈围住。  案发地位于片区北头的一户人家,屋子后面是田地,北边是街道,和别的住户间隔着200米左右的距离。一进门,就看见院子里的桃树下躺着一个人,树上挂着一截绳
2021年是广东省高考改为“3 1 2”模式的头一年,备受关注。地理作为选考科目,实行等级赋分,由本省自主命题,这是广东省自2016年改用全国卷后再次回归广东卷。今年的广东高考地理试题取材新颖,问题设计巧妙,考查内容点面结合,突出主干知识,重视能力考查;试题紧扣“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试题风格在延续了全国卷特点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突破,总体难度适中,实现了从全国卷到广东卷的平稳过渡。  
“顶缸姐”李立秋  山東女杂技演员李立秋才艺过人,参加过央视的《星光大道》,在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过小品《高手在人间》,还一举斩获过央视的“2015明星争霸赛总冠军”。因为她能够用双腿顶起重达600斤的水缸,“顶缸姐”的大名一时家喻户晓。  鲜为人知的是,16年前,李立秋在表演中意外受伤,不仅破了相,而且失去了生育能力,第一任丈夫也无情地离她而去。就在她对未来悲观绝望之际,一个男人走进了她的世界,用
[前情提要]上一期我们讲到,余炳惠在4歲幼儿余龙失踪后,辗转多年才找到拐走儿子的昔日工友冉桂平,可冉桂平却因为犯了其他案被捕入狱,且对拐卖余龙一事矢口否认。余炳惠为了感化他,把家搬到了监狱附近,每个月去探监。这份苦心,到底能换来怎样的结果?本期我们将为你彻底揭晓答案——  十年探监问候,人贩子良知战栗  余炳惠还是只能死盯冉桂平。自从见他第一面,余炳惠做得最有规律的一件事情,就是每个月都要去探监冉
2009年,我踏上了俄罗斯的土地。在这里,我既是一个攻读文化学博士学位的留学生,也是一个从事经营活动多年的中国商人。  像我这样生活在俄罗斯的中国人将近有50万人。据我所知,其中80%以上从事商业活动。如果让在俄华商用颜色来诠释自身,相信不少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介于黑白之间的灰色,因为这种颜色和我们的生存状态、日常心态以及生意模式最为贴近。黑与白之间  在俄罗斯,中国人从事的职业相对集中在贸易、农业
一位60岁上下的亚洲女人走过纽约时代广场,她经过各种耀眼的霓虹灯广告、各式异国美食餐厅和数间电影院,走过只穿着白色内裤的纽约活地标“裸体牛仔”、芝麻街玩偶和一众票贩子的身旁。这个女人烫着微微的小卷,穿着保守的衣服,扬起脸来饶有兴趣地望向时代广场的大型广告牌,看上去和其他任何一个向往美国梦的移民并无二致。  但是她并不是一位普通的移民,她是朝鲜“永远的总书记”金正日之妻高英姬的妹妹、现最高领导人金正
如果要在国外开一家中国餐馆,你会选择哪里?人口稠密的各国唐人街、遍地流金的迪拜,还是资源缺乏的非洲?无论怎么选,也不会选伊拉克、阿富汗等炮火纷飞的战争地。可本文主人公王权却一反常态,把兰州拉面馆开到了战火纷飞的叙利亚,在枪林弹雨中挣了个盆满钵满。2015年6月,王权向笔者讲述了他惊险而又传奇的经历……  去叙利亚做饭   我叫王权,1985年生于四川成都,从小我就是个吃货,贪恋各种美食。大专毕业
早年间,凉州城北百里外的沙窝里出了一伙沙匪,领头的外号叫马骡子,这伙沙匪神出鬼没,在驼道上抢劫不说,还四处绑财东。保安队几次去沙窝剿匪,却连他们的影子都没见着。  沙窝南三十里有个胡家寨,财东叫胡发,家有上等肥田几百亩,马骡子早就盯上了他,却苦于无法下手。因为胡家寨不仅院墙高,还有一个护院队,他们手里有枪,不好对付。  一天,沙匪在驼道上打劫了几个毛毛匠,一问是去给胡家擀毡的。马骡子大喜,觉得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