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益寿联集锦

来源 :现代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fan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有许多有关养生益寿的佳联不仅给了我们美好的艺术享受和丰富的文化营养,也是我们养生和益寿的良方。
  “事因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
  这是著名作家冰心94岁时写的一副养生联,是她之所以高寿的经验总结,值得品味。
  “五百里内人尊老大;九十岁了心犹少年。”
  这是学者胡适给故乡教师程本海的老祖父写的一副寿联。用的是大白话,讲的是大实话,但说出了寿者的心声,意境深远,情趣横生。
  “勤劳艰忍,积极乐观,为身心自强要道;养景天籁,阳光清气,乃造化所赐补方。”
  这是著名书法家费新我写的一副养生联,道出了“活动”、“乐观”、“环境”对长寿的作用。
  “无求便是安心法;不饱真为却病方。”
  这是清末洋务派首领、两江总督张之洞写的养生名联。
  “静亦静动亦动,五脏克消失欲火;荣也忍辱也忍,平生不履于危机。”
  此联为清代名人翟公栾自题,谈的动静咸宜,宠辱不惊的养生之道。对那些常焦心伤神动肝火之人,确系一服妙药。
  “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
  这是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自撰自书在江苏兴化老家厨房上的门联,此联高度概括了他的日常生活,他知道吃粗,常饮天然水,饮食清淡有益于健康。
  “养生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它是明末清初郑成功的自勉联。上联充分说明了“寡欲养性”的健身之道,下联告诉我们“读书至乐”的养生之理。
  北宋名相寇准的“但知行好事,不用问前程”以及清代进士顾光旭的“万事莫如为善乐,百花争比读书香”等联,都分别阐述了寡欲养性、为善施德、读书求乐的养生之道。特别是对于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说,晚年多动脑筋尤为重要。
  清代名僧曼殊,撰“乾坤容我静,名利任人忙”的养生联悬挂在舟山普陀寺。
  清末四川江津才子钟云舫在新都宝光寺题了一幅借佛劝人养生的楹联:“你眉头作什么焦,但常守分安贫,便收得和气一团,常向众人开笑口;我肚皮这般样大,总不愁吃忧穿,只讲个包罗万象,自然百事宽心。”
  这两幅对联都指出了“知足”、“无求”、“豁达”等养生的道理,很值得借鉴与品味。
   〖编辑:求索〗
其他文献
这是一场比赛。一个男人一次射精将会射出1亿个精子。每个精子是如此的小,以至于用它来覆盖句末的句号都需要好几千个。这些精子以最快的速度游动并钻入一个卵子中,完成着人
一忌超负荷工作。二忌忧愁抑郁。三忌盲目减肥。四忌浓妆艳抹。五忌饮茶过浓。六忌抽烟解闷。七忌借酒消愁。八忌见异思迁。中年女性健康8忌@夏瑞平 Avoid overload work. S
期刊
随着3G牌照的发放及三网融合政策的正式实施,各大电信运营商厉兵秣马,纷纷开始完善自己的产品线,以全面进入全业务竞争时代。其中,中国移动公司的拓展力度很大,不但联合铁通
在当前生物学教学由于种种原因而走入低谷的情况下,江西省教育行政部门果断作出决定,从2014年起,生物列为中考科目。这无疑是生物学教学一个新的生长点,它对吸引更多中学生学
陶士衡曰①:“昔大禹不吝尺璧而重寸阴②。”文士何不诵书?武士何不马射?若乃玄冬修夜③,朱明永日④,肃其居处,崇其墙仞,门无糅杂⑤,坐阙号呶⑥,以之求学,则仲尼之门人也;以之为文,则贾生之升堂也⑦。古者盘盂有铭⑧,几杖有诫⑨,进退循焉,俯仰观焉。《文王》之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⑩。”立身行道,终始若一。“造次必于是 。”君子之言欤。《梁书·天褒传》[注释]①陶士衡:即陶侃。东晋时为征西大将军,荆
宏观经济和行业形势我们无法左右,要想走出困境,唯有依靠自己。我们要坚守化工主业初心,苦练内功,创新求索,保生存促发展,全面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益。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
期刊
无论是减肥还是健身,很多人在运动时容易忽视对饮食和睡眠的调整,尤其是很多减肥的人,都觉得多运动加上少吃少睡,效果一定很好.却不知,只有把健身、饮食、睡眠三者协调好了,
夫妻之间应该经常就性爱问题进行交流,但由于观念、心理差异等种种因素,许多问题或无法触及或难以启齿。下面的几个敏感问题你是否也会遇到呢?让我们来共同听听医生的解答和建议。一、尽管丈夫竭尽全力了,但性生活后我仍有种失落感。难道我有什么错误吗?没问题。至多是没有很好地交流。男人们会本能地知道怎么做,但女人却对丈夫羞于启齿哪个部位需要爱抚,当丈夫没有做到时,她们就会很失望。其实你既可以亲口告诉他应该怎样,
人们一般以为肥胖是健康和长寿的大敌,而美国科学家最近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按体重指数被划为“超重”的人,其死亡危险性其实比那些体重为正常的人要低.
语文这门学科是传承民族文化精华和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工具。中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更加应该学好语文这门学科,把中华文化五千年的精髓继承好、发扬好